這兩天,三亞的旅遊市場再次引發大家關注,兩家存在欺客宰客行為的海鮮店被嚴厲查處,並實行「一次性死亡」,吊銷營業執照。除此之外,被吊銷執照的商家、股東以及負責人將會被列入官方的黑名單,三年內不得經營同行業商家。這種一票否決制在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為其他存在欺詐經營的商家敲響了警鐘。
所謂「一次性死亡」,就是一經發現違法行為,直接吊銷商家營業執照,沒有下不為例。記者11月3日從三亞市工商局獲悉,該局執法人員3日下午已將《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交到了兩家海鮮店相關負責人的手中。
並且根據相關規定,被吊銷執照的商家,股東及負責人將被列入黑名單,三年內不得擔任同行業經營單位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或股東。此前有遊客反映,他們在這兩家海鮮店消費後,認為商家存在缺斤少兩、欺客宰客的行為。隨後,三亞市的旅遊警察對這裡進行了暗訪,調查發現,兩家海鮮店確實存在欺客宰客行為,怎麼做的呢,就是給稱海鮮的公平秤動了手腳。
據介紹,這兩家海鮮店為了掙取高額利潤,在給客人選購海鮮過稱時,趁消費者不注意調高電子秤重量的換算率。10月27日晚,三亞旅遊警察通過暗訪發現上述兩家海鮮店存在「欺客宰客」行為,該局得到線索後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對上述2家涉案海鮮店進行突擊檢查。
調查發現,三亞鳳凰僑源海鮮飯店的老闆郭玉平在給海鮮過稱時,在公斤與市斤的轉化過程中,故意在電子秤將「2」按成了「2.8」,致使每市斤海鮮的重量比實際多出4兩。案發當晚,客人共點4道海鮮,該手法造成稱重重量比實際重量多出兩市斤,共多收客人179.2元。
三亞鳳凰鑫城漁家餐廳的老闆黃細如為了牟取非法利潤,採取同樣的手法,故意在電子秤上將「2」按成「2.6」,致使每市斤海鮮的比實際高出3兩。案發當晚,客人共點4道海鮮,該手法造成稱重重量比實際重量多出兩斤8兩,共多收客人238元。
上述兩家海鮮店「欺客宰客」已構成欺詐消費者的違法行為,三亞市工商局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依法對兩家海鮮店作出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三亞旅遊警察支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分別對兩家飯店的老闆處以行政拘留15日,並處罰款1000元,收繳違法所得,對過秤工作人員處行政拘留15日。
三亞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三亞工商部門對「欺客宰客」等違法行為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手軟。另外,三亞市工商局還向質監部門建議,今後在制定公平秤時固定換算率,可杜絕人為違規操作。
早在2006年,為治理旅遊市場亂象,三亞市市長曾表示,對於影響三亞旅遊形象的單位和個人,要實行「一次性死亡」,一旦查處,將依法直接吊銷其相關證件。
真正執行「一次性死亡」的標誌性事件發生在2012年春節。當時,有網友發布微博稱,在三亞富林漁村海鮮排檔吃海鮮被宰,引發關注。經查實,該海鮮排檔以市場上根本不存在的海鮮品名誤導消費者,被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隨後,三亞開展一場海鮮市場整治行動,表示對存在欺客宰客、敲詐勒索等問題的海鮮排擋將堅決實行「零容忍」,堅決實行「一次性死亡」。
對於「一次性死亡」,不少商家表示害怕,認為懲罰措施會不會太嚴厲了?同時,有不少網友也表示,「一次性死亡」的措施究竟能否讓欺客宰客現象徹底「死亡」呢?
對此,央視特約評論員洪琳表示,相關商家的「怕」,似乎並不是從規定出臺後就有,而是政策真正實施後才感到害怕。從數字上看,兩個餐館宰客的金額並不是特別多,相比之下,懲罰卻是非常嚴厲。其實,「一次性死亡」這樣的規定,針對的就是欺客宰客這種主觀行為,不管是200塊錢,還是2000塊錢,真正應該關注的是有沒有宰客欺客行為。一旦有,就是欺詐,沒有任何解釋的空間。
洪琳表示,讓經營者感到害怕的「紅線」不僅不能放鬆,力度還應進一步加大。相關部門應建立有效的黑名單,並完善有穿透力的資質審核機制,對相關企業的真正出資人和負責人進行全方位審核,防止黑心經營者「死而復生」。
來源:央視財經微信公眾號(ID:cctvy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