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經典」韓愈《原道》之解讀

2021-02-19 長安街讀書會


《中庸》有云:「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人生於世,皆為實現其人生價值,追求人生理想,尋覓人生真諦,在此之間,有著眾多的不如己意、不隨己心。如今社會講究的是經濟發展和物質尋租,眾生皆覓尋資源的利己的最優配置,每個人都在陷入了精神的理想化和物質現實的差距性的矛盾痛苦之中,每個人都想有顆高尚的靈魂,然面對外在的物質誘惑時,內心再無法安於高尚的境界。

    親情、愛情、友情三情貫穿人之感情世界,每個人都想有個幸福的家庭、深愛之人的廝守和真誠以待的朋友,但在現實中,由於各種利益的衝突,導致感情與物質的矛盾的倆難選擇,於是人們便開始深深的痛苦,徘徊於兩者之間,在權衡許久之後,大多人選擇放棄感情追求物質,也有些人為了感情而放棄物質,這二者並無對與錯,但兩者卻有著各自的痛苦之處,前者在有了物質的富裕之後精神陷入了苦悶,無法彌補當年的親情愛情以及友情,一輩子在悔痛中回憶著昔日的感情生活;後者卻因為生活真正在於「生」和「活」,需要物質作為基礎,於是便開始懷疑自己的感情選擇,總是迷茫中彷徨。有人說二者都要,但是這在現實中很難做到,上天註定讓人們陷入情感和生活的糾纏中,也許上天認為快樂是因為有痛苦才能有所體驗,所以讓人們在痛苦才能知道幸福的重要性。

    平淡是生活,平靜是生活,平常是生活,平凡是生活;安頓是生活,安逸是生活,安心是生活,安靜是生活;追求理想是生活,追尋價值是生活,追覓物質是生活,追逐名利是生活,追索情感是生活;生活寓於親情的無私,生活在於愛情的純潔,生活本於友情的真誠;生活也許需要浪漫的調節但絕不是每天都浪漫,生活也許需要激情的促動但絕不是生活就應該激情,生活也許需要金錢的滿足但絕不是有金錢就是幸福。

     每個人都想自己有著幸福的生活,可幸福真的是人們的感受,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各不相同,但幸福絕對要包括自己的心靈感受和外在的生活,物質再富裕但沒有精神的充裕的人也無法幸福,因為那樣的人無法知道自己怎麼樣才是幸福;精神再充裕但面臨生存困難的人也無法幸福,因為那樣的人無法做到幸福。幸福的感受也並不是太難,有時可能就在於那一瞬間、那一句話、那一個眼神、那一件小事。

     每個人在每個階段對生活的感受是無法一樣的,經歷的越多對生活的感悟就越多,也越更對生活有著更多的想法,童年的生活是天真幻想的夢境,在那裡有著美好的童話生活;少年的生活是充滿感情的天境,在那裡有著美妙的憧憬生活;青年的生活是開始迷茫的魔境,在那裡總有著眾多的矛盾生活;中年的生活是功名利祿的心境,在那裡總是為名利情慾爭鬥不止的掙扎生活;老年的生活是悟道參禪的道境,在那裡已經是行雲流水般的隨緣生活。

     人生其實就是修身、事親、知人、知天。唯有修身才能明白自己是什麼、需要什麼、能做什麼,才能知道對於自己的幸福應該是什麼生活;唯有事親是為了有個幸福的家庭,父慈子孝,兄友弟悌,互敬互愛,夫婦相敬如賓,這樣你才能感受家的溫暖;唯有知人才能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才能善於學習他人之長處,才能結交良師益友,營造良好人緣,贏得人心;唯有知天才能理解世事了解社會懂得天地之博大。只有得此四功,才能有個完整人生,才能達到人生理想,實現人生價值。


註:授權發布,轉載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趙立坤


讀書會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近千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相聚長安街 走讀長安街


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研讀經典」韓愈《原道》之解讀(一)
    題註:原道的意思是探討「道」的確切涵義。
  • 司馬南楷書 | 韓愈《原道》
    韓愈: 原道(局部)最熱的日子裡空調壞了,真叫酷暑難耐,買空調下單時才知道,如今空調是多麼受寵。沒寫完,只好明天接著再寫。韓愈是一個氣場和存在感極強的人物。上述均為名家對韓愈先生的評價,我是寫不出來的。毛主席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韓愈文章上下過極大的功夫,韓愈確為不可多得之人才,他的影響使無數帝王將相相形見絀。在中唐政治舞臺上,他扮演過監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誥、刑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績,而其主要貢獻是在文學上。
  • 韓愈這篇《原道》,說出何為君子之道,何為小人之道
    當小人一輩子做小人,但在人生的某一瞬間突然頓悟,做了一件君子所為之事,成為鄰居街坊之間的美談。所以,君子不可以一輩子都是君子,小人也不一定一輩子是小人,說白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看看誰「過」的太多。韓愈在《原道》這篇文章略有涉及,所以我們今天通過這篇文章來學習一下何為君子之道,何為小人之道,不管是何道,都離不開自身的修養與身心合一的正氣。
  • 韓愈文章《原道》中推翻老子理論,說老子見識短淺
    韓愈是一個崇尚儒學的人韓愈,盡通六經百家之學,進士及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孔孟之道的忠實捍衛者。韓愈很有才氣,是古代散文雜文的大成者,不論是政論,表奏,書啟,雜說。還是人物傳記,傳奇,祭文,墓誌,詩歌,論文,散文沒有他不會的。韓愈提倡古文,於唐朝那個儒學不吃香的時代,他率先倡導孔孟學說,復興儒學。
  • 「經典解讀」《霸王別姬》,戲裡戲外儘是悲劇
    此前由靈解讀了《霸王別姬》裡的三位主角,下面由靈針對這部作品做一個簡單的概括和解讀,讓我們開始吧。「相關簡介」這部大多數國人心中的國產巔峰之作,改編自作家李碧華的同名小說,且她和蘆葦共同擔任編劇。本片由陳凱歌擔任導演,由張國榮、張豐毅、張豐毅等人領銜主演。
  • 原道頭條 | 市北原道班,奏響「原道文化」最強音!
    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自1987年建立完全獨立的高中以來,始終走在無錫教育教學改革的前列,從試點推行素質教育到實現教育現代化,從精細化管理到「原道文化」的塑造,真正做到了「普通」中學創造成功。2014年學校開始創辦「原道班」,取自韓愈名篇的「原道」,是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的校訓,原求學成才之道、原治學授業之道、原辦學育人之道,是市北高中一直以來的價值追求。
  • 韓愈10大經典名言,道盡人生大智慧,讓你受益一生
    韓愈10大經典名言,道盡人生大智慧,讓你受益一生。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語出唐韓愈《原道》。原本是指如果不能夠堵塞佛、老之道,就不能夠使得儒學同行。2. 大官臆決唱聲,萬口和附,並為一談。語出唐·韓愈《昌黎先生集·平淮西碑》。「混為一談」是指將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談論,將其當做同樣的事物一同談論。3.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 韓愈「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其實和今天的「師道」關係不大
    而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當屬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所寫的《師說》。這篇古代散文曾經入選教材很多年,開篇第一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更是久負盛名。不過在課堂的解讀當中,也被解釋的五花八門。今天我們就專門時間來探討一下,「傳道受業解惑」當中的「道」究竟指的是什麼?而韓愈「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和今天的師道究竟有多大的關聯?
  • 韓愈文章很多成為千年哲理名句
    他在唐代儒學衰微將「溺」而釋、道盛行之際,力闢佛、老,致力於復興儒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開啟了宋明理學之先聲。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其實質就是復興儒家思想。韓愈繼承了以「仁、義、禮、智、信」(後人稱為「五常」)為核心內容的儒家思想,並把其發展為「道統」學說。《原道》就是韓愈論述其思想的代表作。
  • 「研讀經典」《論語》中的「無適無莫」應如何理解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 自助申請入會
  • 韓愈與朱熹——淺談《論語筆解》的特點與思想及其對朱熹之影響
    韓愈自視甚高,儼然以孔孟的繼承人,儒學道統的真正傳承者自居(這在其名篇《原道》中多有體現)。時值佛道大行其是,儒學衰微,「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恥學於師」之時代,韓愈為復興儒學,重建道統,也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其《論語注》和《論語筆解》即可視為這些努力中的一部分。韓愈曾為《論語》作注,作成《論語注》十卷。
  • 「好書推薦」《周易》:群經之首 大道之源
    《周易》是中華萬千經書的群經之首,是中國諸思想派別的活水源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脈之根。儒家視之為「六經之首」,道家奉之為「大道之源」,佛家尊之為「三十二相之用」,諸子百家都曾從《周易》寶庫中各取所需、為其所使。無論俱往矣的歷代帝臣學者還是看今朝的數風流文人墨客,對《周易》的精彩詮釋應用對中華燦爛文明的演變發展產生的影響博大而深遠。
  • 韓愈經典作品盤點
    韓愈經典作品盤點韓愈是唐代散文學兼詩人,推崇陳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韓孟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或反映時事,或寫中下層文士的政治失意和個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山石》「以文為詩」的特點詩題為「山石」,但並非詠山石,而是一篇詩體的山水遊記。
  • 諸葛亮觀其大略,韓愈提要鉤玄,蘇軾八面受敵
    一、諸葛亮「觀其大略」諸葛亮好學深思,深通讀書之道。他的讀書方法是「觀其大略」。《魏略》上記載:諸葛亮在荊州耕讀之時,和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那麼,「觀其大略」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李白曾對此作出解釋「孔明批書,每觀於大意」,這其實是誤解了諸葛亮的讀書方法。
  • 「心學專欄」孔子意料之外的接班人⊙劉莞
    然而,能傳夫子之道者,在這七十二人中也不過一人,這個人就是曾子。儒家思想能傳承千年不絕,並不是因為它有很強的世俗性,而是要歸功於它的內在性。兩漢以來,儒家被經學化,在思想領域的主導性有被佛道兩家蠶食的危險。此時唐代的文學家、思想家韓愈奮起而復儒家道統,之後宋代周敦頤、二程、朱熹等確立了儒家的道統。儒家之所以能在韓愈、周敦頤等人手中「起死復生」,關鍵點在於他們找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義理:心性。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千年,正確的解讀是……
    很多人都聽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話,它被認為是孔子的飲食之道,備受後人推崇,後人是怎麼理解?一、後人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理解後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多是「食物精製細做才養人」,所以很多人只吃精米白面,並力求各種精緻做法。而美食界更是把這句話踐行到了極致,一道菜從選材、搭配、刀工、火候、調味、擺盤都追求極致,做道菜費個半天一天的功夫都很正常。
  • 解讀「平安的障礙」
    《正文》十九章第四節「平安的障礙」可說是整部課程最深刻也最重要的文字,我從習修寬恕以來反覆研讀了不下三十次,每次都有新的體會。許多初學者乍看這篇文字便宛如掉進茫茫大海,不曉得身在何處,每一處都與另一處似曾相識。趁著教學的需要,讓我們來做個簡單扼要的統整,以期能拋磚引玉,幫助大家深入奇蹟的真諦。
  • 「乒媽媽解讀」政法大學高水平校測簡章要點解讀(桌球項目)!
    「獨家發布」你知道2020年桌球單招錄取大數據嗎?聯盟特地為桌球特長生家長和孩子建立「乒媽媽簡章解讀」免費服務專欄,百家號的粉絲朋友即時收閱乒媽媽解讀簡章分析!在簡章解讀之前,乒媽媽特別提示特長生和家長朋友以下3點:1、高水平報考前必須先「註冊」。2021年由於校測較往年提前了,請家長朋友務必提前快速註冊好。
  • 深度學習第25講:目標檢測算法經典論文研讀之R-CNN
    本文就將 R-CNN 的論文拿出來作為目標檢測的經典論文進行研讀和分析。       論文的摘要給出了 R-CNN 的兩點關鍵的貢獻:一是提出生成和使用候選框來對目標物體進行定位和分割的方法,二是在缺乏足夠的打標數據的情形下使用有監督的預訓練(即遷移學習)方法來進行特徵提取。
  • 韓愈:文章巨公,百代文宗
    今天我們來講講韓愈和他的散文。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