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是亡國太后,為何她去世後全國服喪、下半旗為她哀悼?

2021-02-13 亞洲帶你看歷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亞洲帶你看歷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隆裕是亡國太后,為何她去世後全國服喪、下半旗為她哀悼?

1913年3月19日,太和殿一改往日的金碧輝煌,被北洋政府精心設計成一個大靈堂。所有柱子都被包裹上白布,祭文密布,靈堂上方懸掛著一條「女中堯舜」的橫幅,花圈輓聯擺滿大殿,身穿清朝喪服與民國軍裝的儀仗隊整齊的站在靈堂前。

正中間擺放著一位女子的黑白照,她的神情平淡,與環繞悲戚哀痛的靈堂形成鮮明的對比。各地人士入京參加追悼會,各大媒體爭相報導,萬人空巷。

此人正是清朝的最後一個太后:隆裕太后。

前朝太后,死後不僅受到北洋政府重視,予她清朝最高規格的葬禮,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穿孝服27天,還受到各國使館的高度重視。

隆裕何德何能得此殊榮?對比她的姑媽慈禧,可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要說事情的原因,這一切的因果,還是因為她的姑媽慈禧。

原本她只是一介女流,沒有慈禧的野心與算計,心甘情願的做權利的棋子。人們只說她呆板木訥,為皇后時被皇帝冷落太后嫌棄,為太后時垂簾聽政卻名不副實,被攝政王碾壓。一生平凡悲苦,只因主動退位一事,流傳千古。

隆裕太后,名靜芬,父親桂祥是慈禧的弟弟。1888年,22歲的靜芬受慈禧太后欽點與光緒結婚,次年被立為皇后。

書中記載,隆裕太后天生駝背,臉長而黃,牙齒多蛀牙。面容和善,性格內斂,總是一副悲傷的樣子。

玩伴們給她起綽號:大木頭

光緒不喜歡她,一是認為她是慈禧派來的監視他的,二是她的性格和長相都不討喜。

更慘的是,慈禧也不喜歡她。慈禧讓她嫁給光緒的目的是為了監視光緒掌握權力,這些她都做不到,不僅如此,性格上又不機敏,自然得不到慈禧的心疼。

自此,靜芬的悲劇開始了,因為不得寵,丫鬟太監看見她都不愛搭理,在那些命婦王妃面前也沒威信,慢慢的成了紫禁城中多餘的人。

信修明在《老太監的回憶》一書中,談及隆裕生活的後宮生活:

(皇后)在宮廷裡名有六宮之權,其實受制於太后和皇帝,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對太監也不敢驕傲自尊,每日必至兩宮,早晚請安,請安完畢,只有閉宮自守,心中惴惴,惟憂鬱而已。

1908年,丈夫與姑媽相續去世,偌大的皇宮,她也坐上了太后的位置,她也能在那一簾之後聽政。以為多年的委屈、孤獨與無助都迎刃而解了。可現實卻與之相反,攝政王處處打壓她,在朝堂之上,她又成了一個擺設。

三年轉瞬即逝,在攝政王載灃的統治下,武昌起義爆發,大清亡了……

形同擺設的隆裕太后卻被推上風口浪尖,聶政王隨被罷免,可他惹下的爛攤子,卻都要隆裕太后來收拾。

1911年12月28日,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后同袁世凱、慶親王奕劻等王公貴族商討此事,大意為全權交由他們去做,成與敗都不會怪罪,等到日後皇帝長大,也不會埋怨,這一切都是她的主意。

說完放聲大哭,抽噎一陣之後,隆裕太后說出這句話:

我並不是說我家裡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1912年2月22日,袁世凱宣讀退位詔書,隆裕太后聽到一半便嘆氣揮手,淚如雨下。保皇黨此時闖進大典,隆裕太后表示說:

彼親貴將國事辦得如此腐敗,猶欲阻撓共和詔旨,將置我母子於何地!」

御寶蓋下帝後母子同哭,群臣皆哭,一片哀嚎。

大清,亡了!

而隆裕太后也成為了大清的陪葬品,隨著清朝一同而逝。

1913年太后壽辰,殿上寥寥幾人,宗族大臣大半迴避,不肯赴宴。自此隆裕太后一病不起,後駕崩於長春宮,享年46歲。

史書記載:太后患病後,胸腹隆然高起,日漸腫脹。

這個症狀尤其像現代醫學中的腹水,可見她生抑鬱寡歡,肝氣鬱積,內心的悲痛長久不能平靜。

在她人生的最後幾年,贏得了人民的尊重,卻也成了滿清宗族的罪人。滿清貴族在痛罵她,世人卻無一不在稱讚她的事跡,大公報也對她做出高度評價:

既非依附於帝王,亦未嘗有垂簾之政績,而獨以讓德高懷,召億兆人之謳恩,曾不以國體之變遷,而稍馳其愛敬者,伊古以來,實惟前清隆裕太后。

她的46年人生裡,被利用被控制,不知愛情為何物,也不知快樂為何物。順應自然,無力掙脫,日日活得木訥呆板,卻在最關鍵的時刻,力排眾議,一手終結滿清的腐朽統治,使中國迎來了新時代。

以上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談退位,什麼條件都答應,唯有一事不肯退讓半步
    她宣布退位時和袁世凱談了一系列條件,什麼都同意,唯有一事不肯退讓半步。 裕隆太后出生於1868年,她是慈禧的侄女,17歲時入宮選妃,在慈禧的強硬態度下,光緒不敢順應自己的心意只好放棄了鍾意的珍妃。次年,葉赫那拉氏被封為皇后,光緒卻連她的寢宮都不願意踏進。據《清史稿》記載,她「個性溫和,對史書頗有涉獵,但是個貌寢。」
  • 隆裕太后葬禮上的罕見照:火車專列移靈,北洋政府出動儀仗隊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溥儀上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時任大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參議院除下半旗外,於2月26日休會一天,2月28日為祭奠之期。不僅如此,袁世凱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
  • 隆裕長相不佳,又沒什麼性格,為何慈禧太后會選中她
    但一生未得寵幸,還被皇帝視為仇人的皇后,恐怕就只有一人了,那就是清朝的隆裕皇后。隆裕名為葉赫那拉·靜芬,是光緒皇帝的原配嫡後,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而隆裕皇后悲慘的一生,就是由慈禧太后一手造成的。其實慈禧太后不止靜芬這一個侄女,可她最後卻偏偏選中了靜芬,導致其一生幸福斷送。從後世流傳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隆裕皇后真實的樣子,而在文獻中,我們也能找到別人對她的描述。
  • 清朝最後一次朝會:大臣不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道:無顏面對祖宗
    清朝滅亡的最直接負責人隆裕太后跟溥儀都不過是可憐的犧牲品,他們的人生早早被慈禧太后所操控,當慈禧太后撒手人寰後,獨留孤兒寡母面對這亂糟糟的世界。 單從樣貌來看,隆裕太后的確很一般,她消瘦,壓抑的深宮像一個巨大的牢籠困住了她,哪怕微笑著,神態中透露出來的還是惶恐與不安。光緒只寵愛珍妃,慈禧太后忍不住埋怨隆裕"不頂事",但這些都跟隆裕無關,她夾在二人中間左右不得,只能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的生活。
  • 華師附小下半旗,為他們哀悼!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4月3日發布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上午10時整,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張錦庭,副校長江偉英、吳啟航,工會主席龐偉平,德育主任黃健聰、教導處副主任黃潘文、大隊輔導員殷虹梅、鄺蔚祺,黨員代表強麗雯,學生代表黃梓洋、李憶舜、庾致霖等列隊在操場,舉行莊嚴肅穆的升國旗、下半旗儀式,沉痛哀悼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 隆裕太后痛哭流涕:無顏面對祖宗
    ——《我的前半生》溥儀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636年,皇太極還未入關,便改後金為大清;皇太極病逝,多爾袞率清兵入關,先後平定了大順、大西、南明等國。此後,三藩再次平定,三藩重新統一。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發展,清王朝由康雍乾三代,到達了封建社會的頂峰,轉而進入了列強欺壓下的晚清時期。
  • 隆裕太后痛哭流涕:我無顏面對祖宗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636年,皇太極在入關之前,改後金為大清,皇太極病逝後,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先後平定了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 隆裕太后便是光緒皇帝的妻子,與此同時也是慈禧的親侄女,對於慈禧而言隆裕太后不過是她手中的工具,用來監視光緒皇帝的。而隆裕太后便夾在兩人的中間,艱難的度日。 慈禧去世後,隆裕太后以為自己能有翻身的時候了,可是很快辛亥革命的炮火打響,清朝的滅亡已經不可逆轉。
  • 光緒為何生前從不臨幸隆裕皇后?來欣賞一下她的尊容,你就懂了
    隆裕太后在1912年被迫頒布了退位詔書之後,抑鬱成疾,於1913年初病逝於北京。無論是在電影還是電視,隆裕太后總是不起眼的,在光緒與珍妃的愛情裡,她是失敗者,可是她卻比這倆人都長壽,成了大清帝國最後的主宰者。
  • 新婚之夜,光緒為何不入洞房而是痛哭不止?說出1句話讓隆裕認命
    新婚之夜,光緒為何不入洞房而是痛哭不止?說出1句話讓隆裕認命隆裕太后作為光緒帝的妻子貴為皇后,光緒帝死後又貴為皇太后,雖然身份尊貴,可這個女人的一生卻是不幸、悲劇的一生。她這一生遭遇了太多不幸的事情。這第一件最不幸的事情便是她的婚姻。她作為慈禧太后的親侄女與光緒帝的婚姻是被慈禧欽定的。慈禧為了繼續垂簾聽政,把控朝廷大權,就派自己的親侄女去監督光緒。據說光緒帝原本是想立聰慧機敏且姿色出眾的珍妃為後的,可是因為有慈禧在,他根本不可能做主。
  • 慈禧人生最後幾天,留下的三個決定一道口諭,為何被世人斥為糊塗
    普通人去世,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悄然無聲。位高權重的人去世,就像熱鍋裡濺入水花,激起風浪無數。作為一個治國不怎麼樣,但是玩宮鬥一流的「女帝」,慈禧太后。她的闔然離世,也是晚清一個不小的動蕩。
  • 延禧攻略:瓔珞偽造祥瑞討好太后,太后明知是假,為何還要賞賜她
    延禧攻略:瓔珞偽造祥瑞討好太后,太后明知是假,為何還要賞賜她《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去世以後,長春宮的宮女就被分配到了宮裡各處,瓔珞因為頂撞皇上,就被分到了圓明園。圓明園的日子悠閒自在,瓔珞幹完自己的工作後,就到富察皇后的靈前祭拜。
  • 她親手結束了清朝的統治,對袁世凱言聽計從,唯有一事死活不答應
    1908年11月,光緒帝和慈禧先後兩天駕崩,大清王朝這艘破敗的大船交到了慈禧太后的兒媳婦隆裕皇后手中。哦,不,從這天起,我們應該稱呼她為隆裕太后了。隆裕,姓葉赫那拉,是慈禧弟弟的女兒。也就是慈禧的侄女,光緒的表姐。慈禧為光緒帝指婚,欽點隆裕為皇后。
  • 慈禧太后去世,李蓮英忠心守孝百日,然後去了哪裡?
    同治三年(1867年),受封為二總管。慈禧太后賜名連英,俗作蓮英。據《晚清宮廷生活見聞》記載, 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他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在西苑、頤和園居住的時候,慈禧太后還經常找他去遛彎。慈禧太后有時還把他召到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
  • 一個老太妃薨了,為何要所有誥命進宮守制?她根本就不是老太妃
    那麼就剩下最後一位了,也就是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那她不是皇太后麼?怎麼成了太妃了?康熙皇帝前三位皇后都是在生前就封了皇后的,孝懿仁皇后在去世前一天,也就是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的後,第二天去世的,她在生前也當過皇后。可是烏雅氏是一天皇后也沒有當的,連個皇貴妃、貴妃都沒有當過一天,康熙二十年晉為德妃之後,就再也沒有挪窩,當了四十一年德妃。
  • 乾清門侍衛臨終解密,慈禧太后的葬禮上有你不知道的9個秘密
    富察建功(以下簡稱富察)曾經在紫禁城當過大內侍衛,慈禧太后去世,他作為大內侍衛裡的精英,曾經被選入「慈禧遺體」保衛「小組」, 實施晝夜兩班不間斷的護衛工作,慈禧太后的梓宮奉安普陀峪定東陵期間,富察曾經騎著馬一路持扈,富察還曾經走進過定東陵地宮,總之一句話,他對慈禧太后葬禮的整個過程所知甚詳,後來他在臨終的時候
  • 慈禧為何要處死珍妃?光緒帝寵愛是一方面,她自己也犯了個大錯
    慈禧太后是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手握大權的女性,1861年政變一直到1908年去世,一共把持了朝局長達47年。 1875年同治皇帝病逝,為了繼續實現自己的垂簾聽政,慈禧太后選擇擁立同治皇帝年僅4歲的侄子載湉為傀儡皇帝,史稱光緒帝。光緒帝長大之後,慈禧仍在訓政,還安排了自己的侄女,光緒帝的表姐成了光緒帝的隆裕皇后。
  • 姑侄五人參加選秀,只有她被選中,卻成為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於是,這一年,慈禧太后便開始為光緒帝張羅婚事,十幾年前,慈禧親生兒子同治帝任性妄為,違背了她的意願,竟選擇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孝哲毅皇后),這一次,慈禧要把皇后的選擇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後來,光緒帝變法失敗被囚禁於瀛臺,身為大清皇后的葉赫那拉氏徹底地淪為了一件擺設,一直到光緒帝去世後,葉赫那拉氏終於在歷史上「風光」了一次。
  • 盤點溥儀退位後,宮中四大太妃的最終結局
    次年,負責撫養溥儀的隆裕太后去世,在此之後,後宮四位太妃的地位便是最為珍貴的。她們是分別是同治皇帝的遺孀敬懿皇貴太妃赫舍裡氏(瑜妃)、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氏(瑨妃)、莊和皇貴太妃阿魯特氏(珣妃)和光緒皇帝的遺孀端康皇貴太妃他他拉氏(瑾妃)。敬懿皇貴太妃(1856-1932)瑜妃據說是四位太妃中最漂亮的一個,她聰明機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 4月 4 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下半旗、全國人民默哀 3 分鐘;騰訊...
    4 月 4 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下半旗、全國人民默哀 3 分鐘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 月 4 日 10 時起,全國人民默哀 3 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請你們接到通知後,立即將有關要求落實到相關單位,按照國旗法規定當天應當升國旗的場所、機構和單位均應下半旗誌哀。下半旗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降至旗頂與杆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杆全長的 1/3 處;降下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再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