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 0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是5月20日,中國學生營養日,中國學生營養促進會將每年的5月20日定為中國學生營養日,今年是第31個中國學生營養日。今年的主題是:合理膳食倡三減、良好習慣促三健。三減」是減鹽、減油、減糖。「三健」是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通過合理膳食、減鹽、減油、減糖以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幫助我們大家實現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中國營養學會也將每年五月的第三周定為全民營養周,今年是5月17日到23日,這次的主題跟我們的新冠疫情相關,主題是:合理膳食,免疫基石。中學生合理飲食,補充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保持食物多樣化,可以為提高我們的免疫力,抵抗疫情。
中學時代是長知識、長身體、增強體質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時期,良好的營養、適當的鍛鍊和合理的作息是影響其身心發育的重要因素。
一、怎樣做才能做到合理膳食?
1.充足的能量。青春期體格發育極為迅猛,各個器官都在增大,腦、心、肝、腎等功能增強,加上學習緊張、活動量大,也需要更多的熱量。青少年對能量的需要高於成人,且男性高於女性,每日約需2400~2800千卡。
2.保證魚、肉、蛋、奶、豆類和蔬菜、水果的攝入。青春發育期對蛋白質需要的增加尤為突出,每日達80~90克,其中優質蛋白質應佔40%~50%,所以膳食中應有足夠的動物性食物和大豆類食物;維生素 A、D、C、B族及鈣、磷、鋅、鐵等礦物質對青少年的體力及腦力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就要保證攝入足量的新鮮水果蔬菜。有些中學生有偏食和擇食的習慣,這樣就會造成營養上的不平衡。譬如只吃葷腥,不吃蔬菜,易造成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且為成年後患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尤其鈣的攝人,所以膳食中不可缺少奶及奶製品,它是很好的鈣的來源。總之,要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各類營養素的均衡搭配。
3.避免暴飲暴食、偏食挑食及盲目節食,少吃零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對於女孩子來說,切勿過多注重自己的體型,盲目節食減肥,可能會嚴重影響攝食行為,影響健康。選擇有益健康的零食,如牛奶、酸奶等奶製品,各種新鮮水果及花生、核桃等堅果類食品。此外,吃零食的量不要過多,以免影響正餐。
4.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吃好早餐。營養充足的早餐不僅保證青少年身體的正常發育,對其學習效率的提高也起不容忽視的作用。上午緊張的學習和活動,要求早餐必須含有充足的熱量。有些學生早晨匆匆忙忙湊合著吃一點就趕去上學,上了兩節課,肚子就空了。等到第三、四節課就出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影響正常的學習。因此,早餐要特別予以重視,應佔一天總熱量的1/3,可增加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花生、大豆類等,有條件的還可供給一次課間加餐,以保證學生們能精力充沛地學習。
5.適量運動。加強體育鍛鍊和合理營養結合可促進青少年生長發育、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耐力。積極開展身體活動,如家務勞動、廣播操等;保證每天中等強度活動實踐達到60分鐘;避免長時間久坐,減少上網課以外的看電視、使用電腦、手機或平板的屏幕時間;保證每天睡眠充足,達到8-10小時。
6.青春期學業繁重,尤其考試時人體處於緊張狀態下,一些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消耗會增加。要注意這些營養素的補充,魚、瘦肉、肝、牛奶、豆製品等食物中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二、為切實做好新冠肺炎在校園內的防護工作,保證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疫情期間學生就餐注意以下原則:
1.學校食堂相關工作人員做好食品衛生以及餐具消毒工作。
2.學生就餐採取錯峰、分散就餐制度。
3.學生戴口罩,就餐前指定地點排隊洗手,進入食堂前測量體溫。
4.排隊、取餐、就餐過程,同學們距離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
5.就餐時取下口罩,不得交談,快速進餐,進餐完畢後及時佩戴好口罩。
6.就餐完畢科學洗手,按要求有序間隔安全距離離開餐廳,不得在餐廳內逗留。
青少年時期是智力投資和體質投資的黃金時代,只有不誤「天時」,才能生長發育完好、體質健壯、思維敏捷、健康成長。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抗擊疫情的全民戰役必定取得成功。相信同學們在有序的學習環境下,必定學業有成!(營養科)
圖/文:武恩翠
原標題:《5.20中國學生營養日----學生營養與飲食原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