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筆下的猹,現身了!

2020-12-13 騰訊網

◎ 科技日報 李俊霞 綜合報導

今天一早

一條消息衝上了微博熱搜

一時間

不少網友又想起了

當年被閏土看管的瓜田

和他手裡那柄閃亮的鋼叉

更有網友回憶起那篇文章來

「這時候,我的腦裡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這少年便是閏土。」

網友們紛紛感嘆

魯迅筆下的猹終於又現身了

>>>>

「猹」到底是個啥?

今天衝上熱搜的這隻「猹」,來自浙江湖州市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外公布的一段珍貴視頻。視頻中稱,時隔20多年,野生狗獾(猹)的影像首次被紅外相機所記錄,「狗獾兄」一共出現過兩次,2019年9月27日和10月16日。

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現代漢語詞典》註:「猹,毛一般灰色,腹部和四肢黑色,頭部有三條白色縱紋。趾端有長而銳利的爪,善於掘土,穴居在山野,晝伏夜出。脂肪煉的獾油可用來治療燙傷等。也叫獾。

經查,1989年版《浙江動物志》記載的狗獾和魯迅先生筆下的猹、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貆是同一種動物。

"猹"是魯迅先生自己起的名字,他覺得猹這名字比較好,所以就用了。

據了解,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成年狗獾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釐米。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多棲息在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能捕獵也吃植物性食物,喜食植物的根莖。

野生狗獾影像記錄(圖源:安吉發布)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狗獾也很像小狗,只是腿更短,毛茸茸的,長得很滑稽。這種動物在陸地上笨拙跳躍著往前跑,粗大體形和長長的前爪限制了移動速度。狗獾一般在夜間或黃昏的時候活動,所以即使是在有它分布的地方,也很難發現它。這次的發現要歸功於野生動物調查的利器——紅外相機和不辭辛苦的調查人員。

>>>>

數量下降迅速

分布在中國的狗獾,它完整的中文名是「亞洲狗獾」,拉丁名「Meles leucurus」。由於我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30年未更新,所以狗獾的保護級別既不是國家一級,也不是國家二級,但是目前在我國南方各省它的分布範圍嚴重萎縮,數量下降迅速,情況十分不樂觀。

以浙江來講,在此之前,20多年從未在野外記錄過,因此中國科學院和原環境保護部在2015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中將其列為近危(NT)物種。

>>>>

常見的獾類還有哪些?

有網友說:這種動物我們老家山上就有,常見的。其實不然,大家看到的也許是豬獾,鼬獾,這是不同的物種,在外形上還是有幾處可區分的特徵。

豬獾

豬獾體型粗壯,四肢短粗,頭大脖子粗,眼小耳朵小,尾巴很短,鼻子類似豬拱嘴一樣突出,因此得名。豬獾的主要毛色是黑白兩色混雜,其中從鼻部開始向後有一條白色的條紋,看起來相當顯眼。

鼬獾

鼬獾臉部呈現黑褐色,眼睛周圍及額頭有明顯的白色毛髮,另外從頭頂至背中央有一條白色的帶狀毛髮,這是鼬獾最明顯的特徵。

狗獾

狗獾與豬獾有點像,特別是鼻子,遠遠看上去都是凸出來的,但是明顯的區分是狗獾的鼻子更像「汪星人」。狗獾的整體身形是矮胖,頭部較小,脖子短粗,背部和側面的毛髮比較粗糙,頭部毛色為黑白相間。

如果你真的見到過,並拍到了它,那麼恭喜你記錄到了又一筆珍貴影像記錄!

最後來一個無獎問答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中

「閏土叉猹」這個經典場景

出自魯迅先生的哪部小說呢?

當年的語文課文

你還記得嗎?

來源:科技日報綜合自安吉發布、浙江林業、果殼、四川日報、純種藏獒微信公眾號等

編輯:李俊霞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魯迅造了一個「猹」,先生筆下的「猹」是什麼動物,現狀如何?
    小學課本中有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叫《少年閏土》,該文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 魯迅筆下的猹原來長這樣…那麼它會不會偷西瓜?來聽聽它的"自白"
    本來就是一種不起眼的小動物,最近卻上了你們人類的微博熱搜,還是拜大文豪魯迅先生所賜。小說《故鄉》中的「猹」的原型就是我。注意,"猹"是魯迅先生自己起的名字,並不是學名。看看課文的注釋就明白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猹會半夜偷西瓜,原文是這麼寫的:閏土又對我說:「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裡來。我們日裡到海邊檢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管賊嗎?」「不是。
  • 都說,成年後變成魯迅筆下的閏土!很遺憾,我們不過是偷西瓜的猹
    小的時候總覺得魯迅的文章深澀難懂,特別不喜歡讀魯迅的文章,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根本看不到魯迅文章裡寫的那些社會現象,而現在一切都具備了魯迅文章裡的那些東西,明白了,魯迅的狂人日記最具代表性現在新版六年級語文課本裡已經有好幾篇魯迅文章了,推薦閱讀的書單裡魯迅的佔了大半。孩子們看的津津有味,不斷問家長書中隱藏的社會問題是什麼。
  • 小學課本中,魯迅筆下的閏土,他的結局竟然如此悲慘
    小學課本中,魯迅筆下的閏土,他的結局竟然如此悲慘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很多文章,我們長大之後還依稀記在腦海裡,甚至印象深刻到揮之不去。那麼提到魯迅的文章更是人盡皆知了,應該大家都記得魯迅的一篇課文《故鄉》,在這篇文章裡我們結識了一個魯迅兒時的玩伴,他就是那個拿著鋼叉在瓜地裡插猹的少年。而閏土並不只是書中的人物,它是真實存在的。閏土的原型叫做章運水,雖然魯迅家境到後期就走向了沒落,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章運水家世代在魯迅家裡做長工。
  • 悅讀|探尋魯迅筆下的故鄉——紹興
    看完戲,迅哥兒又和閏土去海邊,他們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紹興,是魯迅念念不忘的故鄉。生與斯長於斯的魯迅,從小就接觸到許多的紹興民俗,並在長年的薰陶中深受其影響。
  • 今晚的月色真美適合刺猹是什麼梗 具體什麼意思出處是哪?
    今晚的月色真美適合刺猹是什麼梗 具體什麼意思出處是哪?【今晚的月色真美適合刺猹是什麼梗 具體什麼意思出處是哪?】首先要解釋今晚的月色真美適合刺猹是什麼梗的時候,需要分開來看。
  • 時隔20年,原來閏土鋼叉下的「猹」居然是個小短腿的富N代啊!
    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在魯迅所有的文學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少年閏土》,因為魯迅的文章大多都比較枯燥很難理解,唯獨這篇文章質樸天真,而且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於月下抓小動物更加深有體會。
  • 火影忍者「進入」語文課本,少年閏土叉猹猹西,鳴人很搞笑,哈哈
    宇智波帶土是《火影忍者》中最沉重的反派角色,他是因為自己悲慘的身世,被逼成了一個反派,如果他本來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沒有那段血與淚齊飛的恐怖人生經歷,他根本就不會變成那個模樣,只能說,這就是所謂的造化弄人,而有同學把他畫進課本的時候,專門挑選了魯迅的經典文章
  • 魯迅筆下的「革命咖啡店」是哪一家?
    1928年8月8日 《申報》刊登《上海珈琲》一文,文章作者稱自己在這家咖啡店裡遇到了龔冰廬、魯迅、鬱達夫、孟超、潘漢年、葉靈鳳等 「今日文藝界上的名人」。見此,鬱達夫和魯迅馬上撰文予以澄清。  這則附記收入《三閒集》時改題為《革命咖啡店》,成為魯迅與創造社及上海灘文人論戰的又一名篇。  那麼,魯迅筆下的這家「革命咖啡店」到底是哪一家?  《魯迅全集》的注釋卻有些「朦朧」,僅註明此文針對《申報》上的《上海珈琲》一文,對這家咖啡店的情況卻沒有進一步說明。
  • 最大的悲哀,就是成年後,突然讀懂了魯迅
    對於魯迅筆下那些瑣碎悲戚、麻木冷清、可憎可鄙、可有可無的小人物,實在是令人非常厭惡。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待少年伴隨著時光長大,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恰恰是理想到現實的距離,似乎是那麼近,但又是那麼遠。只有疲憊不堪我們,不偏不倚的剛好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 魯迅筆下的玩伴「閏土」,在飢餓愁苦中死去,後代華麗轉身
    默默地承受苦難生活的中年閏土,和魯迅的關係,也從純淨的兄弟關係,變成了尷尬的主僕關係。 《故鄉》中的閏土,在歷史上有真實存在的原型人物,就是魯迅家裡的「忙月」章福慶的兒子章運水。閏土「五行缺土」,章運水「五行缺水」,不過是換了一種說法而已。
  • 魯迅:忠於生活的文匠,揭露了舊世界下的遮羞布
    論起我國近代的文學革命家,最先想到的當是魯迅先生。從《狂人日記》開始,筆名「魯迅」便被國人記得,有那麼一位先生,他的文字深深刻著對社會現狀的諷刺,還有一種對人類未來的憂憤。如同酸腐書生孔乙己,魯迅筆下的作品,大多都在反映著一件事:彼時社會思想的腐朽以及那個社會是如何將人慢慢吞噬的。在《故鄉》中,被大家熟知的少年閏土,是魯迅先生少年時最好的玩伴,一同看瓜刺猹,在雪地中用這小巧的籠子捕鳥,天真爛漫。
  • 「爬翁」「茭白」「仇偶」……魯迅筆下的外號指的是誰?
    魯迅的起外號能力,不光是在虛構文學裡展現得淋漓盡致,用在現實人物身上,更是寥寥幾字就勾畫出一副副肖像畫來。周作人就在回憶錄中寫過,魯迅在日本求學的時候,同行的有一人叫邵明之,留學札幌,學習修鐵路。這邵明之的臉又圓又黑,還有一臉大鬍子, 因為他所就學的北海道當時開發程度不高,有很多野熊出沒,魯迅就開玩笑地叫他「熊爺」。
  • 流水的悲喜劇 鐵打的旁觀者——魯迅與雨果筆下的看客及其他
    而雨果作品中最形象、最「拼」的看客是這樣的——在愛斯梅拉達到來之前,和魯迅筆下的看客並無二致。為此,我們結合魯迅和雨果的作品講兩點。第一:人性是一樣的。我們所熟知的魯迅與雨果筆下看客也是由此決定的。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是部浪漫主義作品,在大革命時期的背景下,他想以奇幻的筆法和想像著力突出那個時代的美與醜,讓大家擯棄醜惡,跟著美的指引前進,極富革命浪漫主義和人道主義的色彩。所以,在小說的大多數美醜衝突的情節中,總有人(主要是主人公)振臂一呼,所有原來麻木而落後的人都如醍醐灌頂般從「愚昧」裡走出來,就醒悟了,以此達成主題。
  • 蕭紅筆下的許廣平,就是照顧魯迅生活的老媽子,許廣平自己怎麼說
    那時的蕭紅時常造訪魯迅家,經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幾乎成為了最熟悉魯迅一家的人,也專門用文章描述過魯迅一家的生活。 在蕭紅筆下,年輕的女知識分子許廣平與魯迅的同居完全是真情錯付,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蕭紅筆下的許廣平 在蕭紅看來,魯迅和許廣平的結合毫無愛情可言。
  • 魯迅先生筆下的油豆腐,這樣吃才是頂級美味
    《在酒樓上》被有些人認為是「最富魯迅氣氛」的一個小說。我私人以為結尾「見天色已是黃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織在密雪的純白而不定的羅網裡」有和風。按整體的清冷氛圍,加了呂緯甫這個有俄羅斯「多餘人」格調的自述,令人不勝悽涼。
  • 百年前魯迅的故鄉蕭瑟斑駁,現今故鄉秀美富裕,唯一不變是鄉愁
    魯迅時間來到2021年,祖國已經從受壓迫的舊社會走進了美麗的新時代。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部震動心靈之作《故鄉》。所幸魯迅先生一直惦記著他內心的那一份美好,少年閏土是他最真摯的兒時記憶。終於那個腦海中手拿鋼叉,脖子戴項圈的捉猹少年閏土來了,他瘦削沒有精神,身後跟著他的小兒子,虎頭虎腦的和閏土年少時一樣,魯迅激動不已,這麼多年沒見社會變了很多,唯獨心中和閏土的少年時光一直存在記憶深處,成了鄉愁美好的部分。
  • 魯迅罕見倡語書法現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圖)
    魯迅罕見倡語書法現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圖) 2015-11-27 13:06:17  此幅魯迅書法作品甫一出現,立即吸引了魯迅研究者們的目光。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子善曾經參與《魯迅全集》注釋工作,致力於20世紀中國文學史科學研究與教學。據陳教授介紹,「安三」即日本人清水安三,木盒盒蓋內的這段話應出自他本人手筆,而「七十七」當為他77歲時所書。「添四個字」即「朝花夕拾」,魯迅回憶性散文集的書名。
  • 試論魯迅作品中白描手法的運用
    文學大師魯迅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個字,即「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魯迅的這句話闡明了白描手法的主要本質特徵,也就是運用簡練的語言,描寫出符合生活的真實的人物或事物的風貌。魯迅將白描技法成功地運用到語言藝術之中,使他筆下的物象呈現出形神逼肖的立體之美、深層之美,他的文章神理極妙、引人入勝。
  • 頂級寫人技巧:統編教材中魯迅用《少年閏土》告訴你
    寫文章也是如此,比如魯迅的《少年閏土》這篇文章實際上是作者長大後,再見自己童年時的夥伴,心有觸動所作。那時候的他們是那麼無憂無慮,那時候的閏土是一個敏捷靈活、活潑可愛、見識多廣的美少年。他們之間無拘無束,沒有階級差異,有的只是童年是否可以一起月下刺猹。但是長大後的他們,卻有了隔閡。被歲月、生活蹂躪,摧殘的非人樣的閏土,讓魯迅不能接受,也不敢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