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革命鬥士。眼見國人對外國列強侵略以及軍閥壓榨時表現得麻木不仁,魯迅先生心痛不已,感覺國人需要醫治的不是身體的創傷,而是那日漸麻木的思想,於是他棄醫從文,拿起筆桿子作為武器,與舊社會那些吃人的帝國主義和軍閥反動派作鬥爭,寫出一段段宛若驚雷的警世名句,不斷吶喊企圖喚醒國人的意識,反抗侵略和壓迫。

時間來到2021年,祖國已經從受壓迫的舊社會走進了美麗的新時代。
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部震動心靈之作《故鄉》。魯迅先生內心深處一直在惦記著那個兒時歡快記憶的故鄉,有那難忘的三味書屋,更有他的有趣朋友閏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魯迅先生最後一次回鄉是需要將整個家庭搬離老屋,心情是比較沉重的,舊社會的生活就沒有快樂可言,唯一覺得快樂還要追溯到小時候聽閏土講鄉村趣事。多想急切的見到自己兒時朋友,多想找回那一段真摯美好的兒時光。可是到了故鄉映入眼帘的卻是老屋斑駁的牆角以及那殘破的道路,一陣悽涼染過心堂,不知道是內心影響了環境還是環境感染了思維。所幸魯迅先生一直惦記著他內心的那一份美好,少年閏土是他最真摯的兒時記憶。

楊二嫂小時候最美的豆腐西施已經變得尖酸刻薄,不是以前那個端莊的美人,社會的黑暗已經很難存住美好,魯迅內心非常痛心,為何這社會將人荼毒到如此程度。終於那個腦海中手拿鋼叉,脖子戴項圈的捉猹少年閏土來了,他瘦削沒有精神,身後跟著他的小兒子,虎頭虎腦的和閏土年少時一樣,魯迅激動不已,這麼多年沒見社會變了很多,唯獨心中和閏土的少年時光一直存在記憶深處,成了鄉愁美好的部分。又見閏土雖然都已經長大成年,但魯迅心中依然還是那個少年,可是閏土卻已經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他瑟瑟發抖,用了一聲「老爺」回應著這個曾經最好的朋友,魯迅瞬間被擊垮了,那些美好的東西怎麼一下子變成了這樣?社會為何會變成這樣?黑暗籠罩就不能留下一片光明的空白嗎?魯迅先生傷心了,這個人吃人的舊社會已經沒有救了,最後一次歸鄉已經帶走了他僅存的回憶,以後記憶中只剩斑駁殘缺和悽涼。

2021年來了,馬上就到了中國的傳統佳節春節,外出奮鬥了一年的人們又將來一次大遷徙,臨近年關越發會泛起濃濃的鄉愁。現在的鄉村在國家精準扶貧以及新農村建設下,已經變得非常乾淨整潔漂亮,一座座秀美鄉村替代著以前落後貧窮的村落。可是鄉愁卻是無法改變,留守村莊的老人小孩盼望外出的親人,外出的人更是思念記憶中的故鄉。衣錦還鄉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很多人在外勤儉節約,回家時都會破天荒的花錢大手大腳,並不單單是虛榮心作怪,還有著對留守家庭親人的一份愧疚和思念。

長大後發現鄉愁還有另外一種形式,那就是真的愁。逼婚和攀比成了現在煩愁過不去的坎,回家噓寒問暖後就會轉移到逼婚話題上,「年齡不小了,不要挑了,隨便找個合得來的就可以」,不厭其煩的老一套重複著很多遍,有時候真不想回去,但奈何不住對家鄉的思念。還有酒桌上的攀比,一身榮光開始攀比表演,這一年掙了多少多少,花了多少多少,沒錢的人只能低下頭,連菜都不敢夾。但這種煩愁總會被內心思家之情給衝散,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已經沒有人在意節目表演怎麼樣了,但是家家戶戶都會開著電視機,看著春晚舞臺,也許這已經成為過年的一種儀式,爆竹聲聲春晚的吉祥話,一年又一年。

如果魯迅先生趕上我們這種好時光,他的筆下應該全部都是幸福的祝詞,鄉愁也會變成離家思家之情,不會被舊社會給壓榨得喘不過氣來,鄰居和夥伴也會變得親和。

馬上過年了,你準備好回家過年嗎?說出你的鄉愁是什麼?歡迎留言,長安點讚三秒可以一鍵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