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分選和組裝機器由β-桶轉換操縱

2021-01-08 科學網

線粒體分選和組裝機器由β-桶轉換操縱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57:41

日本京都產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Toshiya Endo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他們提出線粒體線粒體分選和組裝機器(SAM,也稱為TOB)由β-桶轉換操縱。該研究於2021年1月6日發表於《自然》雜誌。

他們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確定解析度為2.8–3.2Å的兩種不同形式的酵母SAM複合物的結構。該二聚體複合物包含兩個拷貝的β-桶形通道蛋白Sam50-Sam50a和Sam50b-具有部分開放側門。外周膜蛋白Sam35和Sam37從胞質側覆蓋Sam50通道,對於二聚體複合物的結構和功能完整性至關重要。在第二種複合物中,Sam50b被β-桶蛋白Mdm10取代。與Sam50a協同作用,Sam37通過從胞質側穿透其側面封閉的β-桶內部來招募和捕獲Mdm10。裝載有底物的SAM複合物分別包含Sam50、Sam35和Sam37中的一種,但既沒有Mdm10,也沒有第二種Sam50,這表明Mdm10和Sam50b充當從Sam50a釋放β-桶底物的佔位符。

他們提出的用於動態切換β-桶亞基和底物的機制解釋了整個前體蛋白如何與β-桶裝配的線粒體機制摺疊在一起

據了解,線粒體的外膜含有所謂的β-桶狀蛋白,可以使細胞質與線粒體內部之間發生通訊。 β-桶蛋白插入外膜是由多亞基線粒體SAM介導的。

附:英文原文

Title: Mitochondrial sorting and assembly machinery operates by β-barrel switching

Author: Hironori Takeda, Akihisa Tsutsumi, Tomohiro Nishizawa, Caroline Lindau, Jon V. Busto, Lena-Sophie Wenz, Lars Ellenrieder, Kenichiro Imai, Sebastian P. Straub, Waltraut Mossmann, Jian Qiu, Yu Yamamori, Kentaro Tomii, Junko Suzuki, Takeshi Murata, Satoshi Ogasawara, Osamu Nureki, Thomas Becker, Nikolaus Pfanner, Nils Wiedemann, Masahide Kikkawa, Toshiya Endo

Issue&Volume: 2021-01-06

Abstract: The mitochondrial outer membrane contains so-called β-barrel proteins, which allow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ytosol and the mitochondrial interior1,2,3. Insertion of β-barrel proteins into the outer membrane is mediated by the multisubunit mitochondrial sorting and assembly machinery (SAM, also known as TOB)4,5,6. Here we use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of two different forms of the yeast SAM complex at a resolution of 2.8–3.2 . The dimeric complex contains two copies of the β-barrel channel protein Sam50—Sam50a and Sam50b—with partially open lateral gates. The 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Sam35 and Sam37 cap the Sam50 channels from the cytosolic side, and are crucial for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the dimeric complex. In the second complex, Sam50b is replaced by the β-barrel protein Mdm10. In cooperation with Sam50a, Sam37 recruits and traps Mdm10 by penetrating the interior of its laterally closed β-barrel from the cytosolic side. The substrate-loaded SAM complex contains one each of Sam50, Sam35 and Sam37, but neither Mdm10 nor a second Sam50, suggesting that Mdm10 and Sam50b function as placeholders for a β-barrel substrate released from Sam50a. Our proposed mechanism for dynamic switching of β-barrel subunits and substrate explains how entire precursor proteins can fol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mitochondrial machinery for β-barrel assembly.

DOI: 10.1038/s41586-020-03113-7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113-7

相關焦點

  • DNA-蛋白質多級可控組裝的精確操縱
    毫無疑問,在納米尺度上,生物大分子複合器件構象之複雜,功能設計之精巧,組裝自動化程度之高,是現有人工機械裝置望塵莫及的。這些複雜精細的生物納米機器是通過生物分子自下而上組裝形成的。蛋白質和核酸是構成生命體結構基礎與功能單位的最重要成分,從材料學角度來看,同時也是優秀的分子自組裝納米材料。
  • Cell Metabol:消除損傷的線粒體或能減緩機體慢性炎性疾病的表現
    2019年5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炎症是一種機體平衡的生理反應,機體需要炎症來消滅外來入侵者和刺激物等,但過度的炎症反應常常會損傷健康細胞,引發機體衰老和慢性疾病發生;為了能有效控制炎症,免疫細胞就會僱傭一種名為NLRP3炎性小體的分子機器,NLRP3在健康細胞中處於失活狀態,但當細胞中的線粒體因壓力或暴露於細菌毒素而損傷時,NLRP3的功能就會被開啟
  • 生物物理所發現TDP-43激活線粒體UPR誘導線粒體損傷
    TDP-43是一個多功能的DNA和RNA結合蛋白,由TARDBP基因編碼,在細胞內的RNA轉錄、選擇性剪接及mRNA穩定性調節等過程中發揮功能。這一研究為核定位的RNA結合蛋白靶向線粒體提供了重要證據,為未來開發治療衰老相關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診斷工具和治療方法提供重要研究思路。
  • 鋰電池一致性和分選方法
    從電芯單體組裝成模組,要經歷焊接或者機械結構夾持等成組過程,成組工藝的一致性,反應到成型後的模組上,就是模組的內阻。容量不一致,壽命不一致,按照目前的壽命衡量標準,可用容量和壽命緊密聯繫在一起,這裡一起說明。容量一般都會作為電芯分組的初選內容,是電芯不一致最重要的參數表現。造成容量不一致的原因很多,並且多數都是製造過程的不一致的結果。
  • 健康的線粒體可以阻止阿爾茨海默病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2017年12月6日消息阿爾茨海默病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痴呆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該疾病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大腦中毒性斑塊的積累,這是由一種叫做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聚集形成的。目前還沒有治癒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這種疾病給公共衛生體系帶來沉重的負擔。
  • 一種特殊的糖尿病——線粒體糖尿病
    最後,醫生拿著報告單和小林說,他得了糖尿病,並且還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糖尿病,叫做線粒體糖尿病,正式名字叫做母系遺傳的糖尿病伴耳聾(MIDD)。線粒體病是指由於線粒體DNA或核DNA缺陷引起線粒體呼吸鏈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礙為特點的一組遺傳性疾病,不包括其他因素導致的繼發性線粒體功能障礙性疾病。
  • 線粒體和葉綠體
    此外,在鹼基比例、核背酸序列和基因結構特徵等方面,線粒體和葉綠體基因組也與細胞核基因組表現出顯著差異,而與原核生物極為相似。同時,線粒體和葉綠體具有自身的DNA聚合酶及RNA聚合酶,能獨立複製和轉錄。② 線粒體和葉綠體具備獨立、完整的蛋白質合成系統。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蛋白質合成機制類似於細菌,而有別於真核生物。
  • 陶朗升級瓶片分選技術,提升PP和PE分選純度和回收率
    陶朗集團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強化了針對PP和PE的分選效率,使客戶能夠回收純度更高的PP和PE片材,並大幅提升塑料回收率。隨著聚烯烴的使用持續增長,全球的聚烯烴市場到2027年預計將達40億美元。PE和PP都是聚烯烴,如果混在一起,會對回收過程產生負面影響。分選將成為聚烯烴塑料回收再生的一個關鍵環節。
  • 重磅級文章解讀線粒體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其中一種叫做M1dG的加合物就是細胞DNA切除的加合物,但是線粒體卻缺乏相應的修復機制。本月由Lawrence Marnett博士及其同事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的最新研究顯示M1dG在線粒體DNA中的含量遠高於基因組DNA中的含量。
  • β亞基似乎是酶和核苷酸底物結合的部位
    利福平和利福黴素能結合在β亞基上而對此酶發生強烈的抑制作用。β亞基似乎是酶和核苷酸底物結合的部位。細胞內轉錄是在DNA特定的起始點上開始的,δ亞基的功能是辨認轉錄起始點的。β』亞基是酶與DNA模板結合的主要成分。α亞基可能與轉錄基因的類型和種類有關。
  • 你這廂線粒體裡興風作浪,他在那細胞核裡助紂為虐!
    細胞質雄性不育是由線粒體基因組與核基因互作引起的。CMS(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是由線粒體中的基因調控並表現為母性遺傳,其育性可由位於核基因組的育性恢復基因(Rf)恢復,當核基因組中Rf基因缺失時,植株表現為配子體或花粉敗育而雌性生殖器官正常。
  • 研究發現酵母β-葡聚糖在肝癌中的抗癌作用新機制
    3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Redox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營養代謝與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尹慧勇研究組的研究論文「Yeast β-D-glucan exerts anti-tumour
  • 科學家發現線粒體中的蛋白質質控途徑
    科學家發現線粒體中的蛋白質質控途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50:50 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V.
  •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起源
    由於長期的互利共生,需氧細菌和藍細菌逐漸失去了原有的一些特徵,關閉、丟失或向宿主細胞核中轉移了一些基因,形成了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半自主性主要證據如下①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基因組與細菌基因組具有明顯的相似性,線粒體和葉綠體具有細菌基因組的典型特徵。它們均為單條環狀雙鏈DNA分子,不含5-甲基胞嘧啶,無組蛋白結合併能進行獨立的複製和轉錄。
  • 尹慧勇研究組發現酵母β-葡聚糖在肝癌中的抗癌作用新機制
    該研究首次表明,增溶改性後的酵母β-葡聚糖(Water-soluble yeast β-D-glucan,WSG)是一種新型的自噬抑制劑,作為單一藥物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為肝癌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展示出一定的應用潛力。
  • 最新研究表明線粒體可由父系遺傳
    近日發表在PNAS 《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線粒體可由父系遺傳。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黃濤生博士和梅奧診所的Paldeep Atwal博士稱他們在三個家庭中發現了mtDNA雙親遺傳。
  • 紅星選礦搖床的分選原理
    對於選礦廠家來說,搖床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它廣泛應用於選別錫、鎢、金銀、鉛、鋅、鉭、鈮、鐵、錳、鈦鐵和煤等。搖床具有富集比高、選別效率好、操作簡單等優點,下面紅星機器簡要介紹一下搖床分選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