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愛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的來歷有很多,還跟袁世凱有關

2020-12-19 夢裡蓬山路論說歷史

外國人最喜歡的節目就是聖誕節,而中國人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春節是對中國人來說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或者還有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有悠長歷史,到現在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現代社會,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一般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春節才算結束,不過在民間的傳統上,春節是指從臘月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比如說春節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但是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那時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他的人民祭拜天地。從此之後,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

這就是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改叫春節。

春節自然在正月,夏朝用孟春(即正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這個和現在不同啊)。漢朝初期沿用秦歷。

但是在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曆》,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為歲首(終於春天成為正月了),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現在使用的陰曆(即農曆),落下閎也得了一個美稱,他被稱為「春節老人」。

但現在人很少知道落下閎這個人,只是年年過他制訂的春節。

從此之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現在用的是像外國人的公元西曆,一般不用農曆,可是春節卻是農曆的日子。

在中國的不同時代,春節有不同的名稱。

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漢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

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注意,元旦和現在的元旦是不同的,現在的元旦是1月1日)、

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民國時的事,還跟袁世凱有關。在中華民國北洋時期,那時要改用陽曆, 袁世凱元旦定義為西曆01月01日,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原來春節是袁世凱規定的。袁世凱為中國傳統做的兩大貢獻,就是第一、規定了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第二,把元宵改稱為湯元,因為元宵和「袁消」同音。不過改了之後,袁世凱還是稱帝失敗了。

漢朝時,祭祖是春節的重要活動和習俗。

魏晉時,形成除夕守歲的習俗。

唐朝時,人們除登門拜年。

宋代人過年開始吃餃子,宋朝稱餃子為「角子」。

爆竹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代已普遍開始用紙包火藥做成爆竹。除夕、春節放爆竹之俗便逐漸盛行。

清朝的宮廷過年十分奢華,皇帝有寫福字下賜群臣的習俗。過年要從大年初一延續至元宵佳節才算結束,猜燈謎非常流行。

春節從古到今都是合家團圓日子。除夕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一起吃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坐在一起守歲

春節有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雜耍諸戲等。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春節就成了中國人最隆重的佳節。但是到了現在,除祀神祭祖等活動一般沒有了,春節主要是為了合家團聚,所以春運的隊伍特別地宏偉龐大。

這就是有關春節的傳統和風俗習慣,年年過春節,你可知道這些有關春節的知識嗎?

相關焦點

  • 春節的來歷 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春節也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那麼春節的來歷究竟是什麼呢?  春節的來歷  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 春節的來歷作文600字(精選10篇)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地一個古老傳統節日。  春節的來歷作文3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春節的由來。你們一定沒聽說過吧?  傳說,以前是沒有春節的。人們沒有過一個節日。在不遠處,有一個惡龍在一個海裡住了許多年。它在海裡吃了許多年海鮮,把海鮮都吃膩了。
  • 春節手抄報內容春節來歷2019簡單春節手抄報製作方法步驟
    春節手抄報內容春節來歷2019簡單春節手抄報製作方法步驟  春節快到了,學生在寒假期間,可以做一張關於春節的手抄報,那麼春節的手抄報應該怎樣製作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吧!  醒目的標題,可以讓人一眼就知道手抄報的整體內容,大標題可以寫在手抄報的中間,也可以寫在手抄報的一側,左側或者上面。
  • 你知道今年是第多少個春節嗎?春節是為慶祝什麼?春節的來歷
    春節,這個帶給我們無限美好記憶和無限期待的日子,現在不僅是我們國人特有的傳統節日,已然成了全球最為聲勢壯大的節日奇觀。十多億中國人奔波忙碌一整年,都趕在這一個節日回家團聚,如此大負重的人口大遷徙也堪稱世界奇蹟。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春節似乎現在已愈發滲透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中,可是你知道嗎,」春節」這一概念從確定下來至今才不過一百年而已。
  • 春節來歷的初三作文(精選3篇)
    有關春節來歷的初三作文1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 中國人春節適合去哪個國家旅遊?
    中國人喜歡旅遊,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中國人越來越有錢了。古語說:溫飽思淫慾。這裡的淫慾也就有享樂的意思咯。旅遊不就是一種享樂嗎?這樣中國國內的旅遊也就火熱了,但這樣各個景區就擁擠了,人滿為患啊。所以,外國人少,旅遊景點不就向中國人招手了嗎?尤其是現在春節了,國外旅遊的人會更多。
  • 春節的來歷30字50字簡短介紹 春節的由來起源100字150字簡寫
    春節快要到了,春節的來歷是怎樣的?你對春節的來歷了解多少?春節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春節來歷的簡短介紹。春節的來歷30字簡短介紹  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時,帶領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春節」歷史才100多年?民國時還曾被禁止,這是為什麼?
    大家知道,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所以在許多人的認識裡,春節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恐怕許多朋友也知道,春節在古代並不叫春節,它就是新年,所以「春節」這個名稱其實歷史並不長,而且在它誕生之後,還曾經一度被禁止。那麼為什麼農曆新年在近代會被改稱「春節」,它又為何會被禁止呢?
  • 隨筆 春節來歷的傳說——紅紅火火過大年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 春節的來歷,你知道多少呢
    春節的由來有很多種版本,最常見的一種版本就是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物,每逢過年都要出來吃人害命,所以大家就會熬夜,時刻準備幹仗。後來有了鞭炮,於是便放炮將怪物趕走……但傳說畢竟是傳說,聽著玩玩可以,要當真可不行。
  • 中國傳統節日之春節的來源
    春節,又稱新春、新年、度歲等。想必是中華人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光是它的假期最長,最重要的是它凝聚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年」在甲骨文當中也有記錄。請看下圖,下部分弓著腰是「人」字,上部分是「禾」意為禾穀,字的解讀是人們背著穀物表示豐收,收穫。下面是「年」字隨著歷史推進演變的過程。
  •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但南北方過年的習俗差這麼多?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因為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元旦與春節的來歷:農曆元旦被官方易名為「春節」
    元旦與春節原本「一家人」  元旦也好,春節也罷,它們對於中國人的意義遠非熱鬧的節慶那麼簡單。尤其是梳理二者的形成,更會發現各種變化背後蘊含的除了生活生產經驗的總結,更有歷史觀文化觀的變遷  李鬱  2011年1月1日,也就是「元旦」,馬上就要到了,而再過一個月「春節」也將來臨。  現在所謂農曆年的春節,歷史上稱為「元旦」;而現在過的「春節」,古代是沒有的,是民國政府創造的。這種情況已經近百年了,我們都習慣了,以為古來如此。
  • 過年起源於漢武帝時期,而春節這個稱呼是由袁世凱確立的
    春節在虞舜時代叫作「載」,後來在「夏」叫作「歲」,在「商」叫作「祀」,在「周」叫作「年」,年本來的意思是穀物的生長周期,穀子一年一長,當它成熟的時候,一年過去,穀子豐收。所以,以前的「年」就是單純慶祝豐收的。到了秦漢時期,中國社會脫離早期的原始宗教信仰,節日開始與社會生活相關。
  • 春節將至話春節,你有很多不知道的小知識
    元旦將近,春節將至,疫情不知不覺虐待我們一年了,又馬上迎來2021年元旦、春節,貌似中西曆法不同造就了兩個節日,今天我們細細說道一下。實際世界有三大曆法。陽曆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曆法,陽曆是依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規律而制定的,源自羅馬曆法。
  • 春節貼春聯的來歷 貼春聯的文化內涵(圖)
    春節貼春聯的來歷 貼春聯的文化內涵(圖)貼春聯簡介  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貼春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
  • 一個自稱是中國人的外國小鎮,官方語言是漢語,春節辦的有模有樣
    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習俗,哪怕這種習俗使人們接受不了的,但我們仍然尊重其他國家的習俗。德國有一個名字叫做迪特福特的小鎮,十分神奇。大家是不是想起了福特汽車?不過這個小鎮和福特汽車並無直接關係。在這個小鎮中,那些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每一年都要和華人一起度過春節,除此之外,這個小鎮的官方語言還是中文。到底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習俗呢?
  • 春節來歷及習俗
    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農曆正月初一,又稱農曆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春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不僅可以表達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情,同時也可以彰顯出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筆者認為中國人過春節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無論身在天涯海角、不管多忙,過春節這一天都要如約回家。其實過春節回家也是春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
  • 馬上又過年了,可是作為中國人你對「年」的來歷有多少了解呢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記得小時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過年,因為那時候過年就要殺年豬穿新衣放鞭炮走親戚,在那個物資匱乏也沒有什麼娛樂項目的年代,對於孩子最好玩的也就屬過年了。 過年又被稱為春節,以前過年只是中國人的節日,但是隨著我們國家實力的增強,中國人的「年」已經開始影響全世界了。既然我們中國人的「春節」對於全世界都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那麼作為中國人,我們就應該清楚的了解「春節」起源與發展。 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