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東新區南匯新城鎮是一個海邊城鎮,周邊水資源豐富。為了讓新區的孩子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2020年寒假我計劃以「水文化」為載體,帶領學生認識新片區資源的創新型開發,挖掘新城鎮建設的獨特意蘊。
策劃會圍繞三個問題展開討論:一是你了解自己家鄉的水域嗎?二是挖掘「水文化」內涵,我們能做什麼?三是了解「水文化」,我們能做成什麼?班內的討論氣氛非常熱烈,學生參與策劃的熱情高漲。
在討論第二個問題時,王宣說他不太理解「水文化」的含義。李易如回應並解釋說:「我認為『水文化』可分為『傳統水文化』和『現代水文化』。前者是純天然的、綠色的、生態的,更接近人文性。我們暑假去浙江武義探尋古村落文化時見到的小溪流水,了解的水碓文化,參觀的古靛青塘遺址等都屬於『傳統水文化』範疇。而『現代水文化』更側重於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進行水環境的生態保護等,更趨向於科學性。如臨港滴水湖治理,臨港海綿城市的水循環系統等。」李易如將「水文化」一分為二的闡釋新穎獨到,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和熱情回應。
在師生的互相啟發下,初步明確了探尋「水文化」的主要問題:
1. 水源文化:探尋自貿區新片區的前世今生。
2. 水濱文化:探訪自貿區新片區的新興崛起。
3. 淺水文化:探究自貿區新片區的海綿城市。
4. 深水文化:探索自貿區新片區的深海奧秘。
5. 水滴文化:探求自貿區新片區的水滴蘊藉。
在討論第三個問題時,師生共同對探尋「水文化」實踐與體驗的評價方案進行匯集,明確我們能做成什麼,以及活動對臨港地區的學校、學生、家長和教師有什麼積極意義。
1.水滴文化體驗:「水」樣年華的詩詞吟誦和文學創作。
2.志願者服務:「大隱湖畔書局」「航海博物館」「海昌海洋公園」。
3.進行崗位體驗:臨港企事業單位的崗位實踐,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4.進行科學探究:「彩虹魚——深淵極客研學基地」主題探究。
5.開設微講堂:海洋生物微講堂、航海知識微講堂、水環境保護微講座。
6.小課題研究:「臨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水生態保護的方法和措施」。
7.實驗小報告:水的電解和利用。
8.科學小論文:探究人類與「水文化」的關係。
以使命促進文化理解、以情懷激勵深度思考、以智慧啟迪研究主題,相信在多力共驅、多學共進、多方賦能的多主體合作學習中,將會展現出學生寒假生活的新樣態。
(作者單位系上海市臨港實驗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1月08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