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票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企業利潤,利潤表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期間發生的收入、費用和利潤,是企業經營業績的綜合體現,揭示了企業的前景以及為投資者創造財富的能力,因此對利潤表的分析成為財務報表分析的重點,一系列評價企業盈利性的指標都建立在利潤表項目分析的基礎之上。
利潤表項目分析包括收入類項目分析,成本費用類項目分析,利潤類項目分析,利潤質量分析。本篇將分享利潤表收入項目類的分析。
這裡所說的收入類項目,是指所有體現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從而導致企業利潤增加的項目。包括營業收入,投資淨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等等。
一)營業收入的分析
營業收入是企業創造利潤的核心,最具有未來的可持續性,如果企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營業收入,說明收入質量較高。
1)產品結構以及年度變化
企業銷售的產品或服務是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其結構的變化與企業的發展戰略應該有著非常清晰的關係。考察主要產品的規模變化和價格變動是否異常,衡量其穩定性和持續性。
2)收入的地區構成
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市場潛力,對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影響或制約。佔比較大的地區是企業過去的主要增長點,若收入集中於某較小區域,可能會遭遇到天花板效應。存在一定地域風險。
3)關聯交易和客戶構成
①關聯交易
合理的關聯交易可以節約大量商業談判等方面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但是關聯交易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反市場來製造業務。要關注報表中附註對於關聯方交易的披露,分析關聯方交易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市場運作的越不規範,企業的收入質量及發展前景就越難以確定。
②客戶構成
上市公司年報的收入附註裡面都會公布前五大、前十大客戶的收入和佔比。這告訴我們企業收入來源的主要貢獻者。若企業客戶過分集中,就需要引起注意。一方面企業過分依賴某些大客戶,那麼企業的市場地位將會比較被動。另一方面當企業和某些客戶深度捆綁的時候,有可能該客戶與企業存在某種特殊的關係,交易並非正常的市場行為。比如利用關聯交易操控利潤、轉移資產等等。
二)主營業務之外的其他收益和收入
1)投資收益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被投資項目的經營情況和分配政策,因此分析企業的投資收益時應明確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發展前景、增長潛力。
在企業主要以長期股權投資和長期債權投資為主的情況下,企業利潤表中的投資收益項目的金額並非實際收入,它僅僅代表在權責發生制條件下按照長期投資會計處理的基本慣例與原則確認的收益,因此在關注投資收益規模的同時,有必要關注其產生的現金流量的能力。
2)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在正常經營條件下,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不應該成為企業利潤貢獻的主體項目,即使在某一特定時期,其對利潤的貢獻較大,這種貢獻也難以持久。
3)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係的各項利得。此類項目不具有經常性的特點,但對利潤的影響也不可小視。分析時應著重檢查營業外收入明細項目的增減,考察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必須承認,主營收入業務之外收入也是收入,它會使企業的收入增加,因而增加企業利潤的分配能力。但是,不能根據這部分收入預測將來的淨利潤水平。再者如果營業外收入所佔比例過大。說明企業的盈利結構有可能出了問題,至少是增加了不穩定因素。
三)收入類項目結構分析
收入結構是指不同性質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對收入結構的分析,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經常性收入比重
從收入的連續性和持續性上看,企業的收入類項目又可以分成經常性收入和非經常性收入。經常性收入主要來自主營業務,通常具有持續發展能力;而一些來自偶發或間斷性的收入,即便在性質上屬於營業性收入,也因為不具有持續性,也應屬於非經常性收入。對企業來說,保持經常性收入始終處於一個較高的比例,無疑是必要的。查看這個結構的變化,可以分析企業持續經營的能力大小。
2)有效性收入比重
會計上的收入是依據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來確認的。按照這個原則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收入已經被確認並體現在報表上,實際還沒收到甚至可能出現壞帳。這種收入就是無效收入。無效收入佔比過高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或多或少的經濟損失。
①衡量營業收入的含金量可以用銷售收現率來考察;
銷售收現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
該比值理想數據應該是1.17倍。但通常而言,只要這個比值大於1,就說明企業銷售的絕大部分款項都已經收到了,基本可以認為公司經營情況良好,若這個數字遠遠小於1,證明大量款項被作為應收帳款欠著,應引起警惕。
②股權投資收益的含金量:
股權投資收益當年獲取的現金年內現金回款(取得股利所收到的現金)+應收股利的(年末數-年初數)與當年的股權投資收益相比。
通過對收入結構的分析,可以了解與判斷企業的經營效果,進而可分析預測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如果一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結構較低或不斷下降,其發展持續發展潛力顯然是值得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