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一線·豐收節」貴州望謨:芒果不「盲」種

2020-12-22 天眼新聞

9月14日,記者走進黔西南州望謨縣油邁鄉平卜村,這裡的芒果豐收已近尾聲,幾場秋雨,盛產後的果樹又抽出了新枝條。村民們在田間地頭進行著施肥、修枝等日常管護,為下一年的豐收積蓄能量。

張正學為芒果種植戶講解修枝技巧。 唐波 攝

「看!像這種無效枝就要及時剔除,避免和產果枝條爭奪營養。剪枝的時候也要格外注意,斜口下刀,防止雨水浸泡刀口。」貴州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下稱熱作所)望謨科技示範園主任、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望謨團團員張正學,正在為芒果種植戶講解果樹修枝技巧。  「有農業專家手把手教我們技術,我們放心大膽地跟著他們幹就行了!」種植戶王顯志說,自從2013年拿出自家20畝坡地發展芒果產業以來,收入是一年比一年高,如今芒果已經進入豐產期,每年僅這一項就能為自己帶來近12萬元的收入。  根據「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計劃,2015-2020年,貴州省每年從農業事業機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相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農業產業化企業等組織共選派10000名農業專家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助力貴州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服務。 唐波 攝

在望謨縣,貴州省農科院熱作所農技專家張正學等人十幾年如一日,選育出「臺農」「紅貴妃」等優良品種,通過推廣種植和培訓農民,帶動發展10萬餘畝芒果產業,幫助1.2萬人穩定脫貧,為地處大麻山腹地的望謨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找到一條「優解」之路。

科技助力「試水」芒果種植  在望謨,芒果本是「舶來品」。剛開始,村民種植經驗不足、農業技術薄弱是發展芒果種植 「老大難」的問題。  「以前老百姓不種芒果,更沒有食用芒果的習慣。」張正學告訴記者,望謨縣的土地貧瘠,是典型的貴州喀斯特地貌,土質以砂頁巖為主,即使用來種植玉米,產量都要比其他地方低一大截。  2011年,熱作所通過實地調研,認定望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無霜期高達339天的氣候優勢和砂頁巖的土質特點十分適合種植芒果。同年,便開始在望謨縣油邁鄉推廣優選優育的芒果品種「臺芒」。  「這個誰也沒種過,能種出來?」「當地人又不吃,賣到哪裡去?」「地拿來種芒果,今年吃什麼?」推廣之初,村民們對這個新產業仍抱著懷疑的態度。  「土地付租金,免費全程技術指導,種子、肥料用掏一分錢,我們代管三年,等到產生效益再交村民手上。」面對如此優厚的條件,村民王卜諷「大著膽子」拿出家裡的幾畝荒地「試試水」。  三年精耕細作,當熱作所的農技專家將15畝試驗地交回王卜諷的手上時,已經是畝產700斤、產值5000元的「致富田」,王卜諷跟著農技專家在地裡摸爬滾打,成為該服務團在望謨縣發展的第一批「農民科技二傳手」。

油邁鄉芒果種植基地。 唐波 攝

面對面講方法手把手教技術  收入是種植玉米的十倍!望謨芒果種植戶嘗到了甜頭。  在油邁鄉芒果產業試種成功後,望謨縣將芒果確定為全縣「三果兩茶」支柱產業之一,在全縣適宜芒果生長的9個鄉鎮推廣種植。  2019年底全縣實現芒果種植5.65萬畝,2020年藉助省、州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契機,實施產業結構再調整,再次新增種植5.05萬畝,目前全縣種植面積達10.56萬畝,覆蓋帶動全縣1.3萬餘戶農戶增收。  張正學告訴記者,為了幫助村民快速提高種植水平,幾乎在每一個生產環節,他和熱作所的同事們都在現場經行指導,面對面講方法,手把手教技術。同時,定期開展培訓班,講解病蟲害防治、標準化種植等技術要領。  在熱作所主導下,望謨先後研發、探索出「山地芒果優質高產栽培、芒果綠枝帶葉嫁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一系列山地高效栽培、農產品加工儲存技術和高效循環農業模式,並及時開展培訓推廣,與種植戶共享科研成果,幫助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從2013年至今,熱作所先後選派48名科技人員赴望謨縣進行科技服務,共撰寫望謨縣農業產業調研報告和發展規劃20個,引入涉農企業4家,協助政府和企業申報並獲資助項目10餘項,累計開展培訓62期,發放農業技術宣傳資料4000餘份,培訓農民3714人次,培養科技二傳手20餘人。促進瞭望謨熱作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望謨縣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正在示範園培育高效熱作物——楊桃。 唐波 攝

科技服務促進特色農業大發展  「我們優選優育的『澳芒』品種,口感和商品性都將更好,換種後平均效益能夠提升15%以上。」9月15日,在望謨縣平洞街道辦的熱作所望謨科技示範園內,張正學向記者展示準備推廣的新品種。

從建園至今,熱作所共選育甘蔗良種9個,審定澳洲堅果良種2個,參與審定芒果良種2個,正在審定甘蔗和芭蕉芋良種達到6個。作為貴州特色熱作良種原始採穗圃和原種圃,熱作所望謨科技示範園具備每年生產芒果、澳洲堅果、油梨等特色良種苗木70萬株以上一級種苗的生產能力。

近年來,示範園不斷發揮科研陣地的作用,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科研項目示範,為農業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僅在望謨縣內就輻射帶動芒果發展10萬餘畝,澳洲堅果10000餘畝,實現瞭望謨及周邊縣(市)芒果和澳洲堅果特色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

科技示範園規劃建設效果圖

如今,熱作所望謨科技示範園通過申請並獲得了「全國熱帶作物科普示範基地」,並獲得了1200萬元的專項資金,計劃通過三年建設成集特色熱作資源保存與創新利用、良種苗木繁育、高效栽培技術研發與示範、科普教育、技術培訓和服務「三農」為一體的「熱區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省級科研試驗及成果孵化基地」。

張正學說,作為一名農技人員,我們要做的就是紮根基層,不斷地經行品種改良、優選優育,用科技為農業產業進行提質增效,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更高的價值,在有限的耕種時間內取得更高的效益。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何登成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多彩貴州·相約2020」致富「金果果」!望謨:芒果豐收季 產銷兩頭旺
    立秋時節,芒果飄香,望謨縣油邁鄉納王村早期種植的400畝芒果迎來豐收季。收穫的喜悅布滿納王村,來自省內外各地客商絡繹不絕湧來,果農不停穿行在山間和村中採摘、包裝、裝車。納王村貧困戶黃安忠忙得不亦樂乎,種的7畝多芒果已經採收完畢,每畝產量可達900斤,今年可以賣出3萬多元,明年打算再擴種3畝金煌芒。  線下銷得火熱,線上訂單不斷。
  • 「千年之變·新時代的貴州人」踐行科技助農的使命擔當|記在貴州...
    農技服務在豐收前夜。遇到連日陰雨,就是蔬菜灰黴病高發期,羅甸縣蔬菜辦「莊稼醫生」王惠科一般都會緊急出診,指導農戶進行科學防控,為早菜上市「保駕護航」。科研實驗在產業一線。今年,息烽縣石硐鎮獼猴桃種植基地再次迎來豐收,貴州大學教授龍友華趕赴現場為村民培訓採收技巧,最新實驗總結出的「提按採摘法」,可以延長鮮果近一周的保鮮期。
  • 貴州望謨:林中生金林下銀 立體經濟好「錢」景
    兩江一河(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繞山林,光熱充足緯度低,獨特的地形和氣候條件,讓望謨成了貴州有名的「天然溫室」。平地僅佔全縣國土面積2.8%,但擁有70.53%的森林覆蓋率,其豐富的山林孕育了勃勃的綠色生機。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這群孩子成為好朋友|望謨實驗高中支教老師張錢
    我叫張錢,來自寧波,是貴州黔西南望謨實驗高中的一名支教老師。當我得知學校有去貴州支教的名額,第一時間就遞交了報名表。8月23日,我坐了3個小時的飛機和2個多小時的高速後終於到達了支教的學校——望謨縣實驗高中。
  • 「我的扶貧故事」聽了留守兒童家事,我失眠了|望謨五中支教老師戚...
    「讓我們互相取暖,我做你們的寧波媽媽,你們做我的望謨孩子!」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他們做點什麼。   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這裡的孩子有的從小沒有父母的陪伴、督促和提醒,個人衛生習慣特別差。
  • 「發現貴州」她,十裡不同風 被稱為「文化千島」
    發現貴州發現,永遠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不間斷過程,在多彩貴州,這個過程尤為重要。貴州蘊含了大自然最神奇景觀和少數民族最醇厚風情的豐富之美,詞語的表述都是稍顯力不從心。作者:蒲文思 2019多彩貴州·第十二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於6月29日在貴陽開展,此次展覽以「貴州喜悅」為主題,分「新」、「心」、「欣」和「發現貴州」四大部分。讓我們通過攝影師的視角,走進貴州喜悅之「心」展覽版塊的民族文化主題展,發現「文化千島」貴州的多彩綻放。
  • 貴州望謨|warm圖書館正式開館
    圖書館由大山小愛志願者協會為主運營管理,面向社會招募長期志願者在圖書館擔任館長、管理員,與共青團望謨縣委指派志願者共同負責圖書館的日常維護運營。館內圖書可免費在館借閱,可付押金辦理借閱卡外借圖書,望謨搬遷新市民、在校學生、政府事業單位人員等都可免押金辦理。開館時間為上午9點到晚上9點,周一閉館。
  • 省農科院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技術培訓「不見面...
    為了不影響正常春耕生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分嚴峻複雜的情況,科技先遣隊專家們積極採取靈活有效的辦法措施,通過電話諮詢指導、發送技術要點,進行線上指導與線下服務結合,與種子、種苗企業和經銷商等聯繫,備足種子、種苗。春節前3天,熱作所科技先遣隊隊員劉清國、康專苗與望謨縣農業局及相關鄉鎮負責人一起,前往廣西考察芒果種苗事宜,為芒果產業發展把好質量關。
  • 李登祥:與羊肉粉相伴的日子|我和貴州羊肉粉的故事·天眼新聞文化...
    和朋友聊天,說到自己去過最遠的地方是貴陽,是2012年4月去貴州師範大學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我是前一天早上去的,第二天下午才回的家。別的也記得不太清楚了,倒是記得在這一天多的時間裡,我只吃過一頓炒菜伴米飯,其他時候都是吃羊肉粉。
  • 「名家名人看貴州」聚焦《航拍中國》|殷紅梅:「天眼」凝視,重構...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院長殷紅梅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之際,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院長殷紅梅,守在酒店等待央視《航拍中國·貴州篇》的播出,精彩的視角呈現和獨特的人文解讀,讓她看到了該片所帶來的重構貴州新的地方的意義和價值
  • 豐收中國系列特別節目,臺兒莊傳來一線捷報!
    鄉村振興新時代,歡樂共慶豐收節!豐收之際,瓜熟李脆,稻米飄香。8月31日臺兒莊古城,比平日的熱鬧熙攘裡,更多了一份振奮和歡騰的力量,《豐收中國——豐收購物節·走進臺兒莊》特別節目在此圓滿舉行!
  • ...謝謝你」 第21個記者節,天眼新聞·貴州都市報編輯部收到意外來信
    今天,天眼新聞·貴州都市報編輯部收到意外的來信,一封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攜全國正能量人物手寫祝福匯集而成的記者節禮物。 點擊 11月8日,是第21個中國記者節。 2020年已緩緩步入尾聲,這一年,註定讓所有新聞從業者畢生難忘。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記者節也有點不一樣:今天,天眼新聞·貴州都市報編輯部收到意外的來信,一封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攜全國正能量人物手寫祝福匯集而成的記者節禮物。
  • 2020貴州最美鄉村教師|望謨實驗高中劉秀祥:幫助更多學子走向遠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陸續推出最美鄉村教師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劉秀祥和學生們在一起「我們努力讀書,是為了回來幫助家鄉擺脫貧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應邀參加了在貴州大學舉行的「我的大學時光」——《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讀書活動。  活動當天,劉秀祥在貴州大學裡見到了自己的學生韋天琴、楊娜娜和黃錦秀,看著他們現在在學校裡認真學習、奮力拼搏的樣子,劉秀祥很是欣慰。
  • 「どうも」有多少種意思?「誰」與「どなた」的區別?
    趕緊來掃一下盲吧!✪「どうも」有多少種意思?「どうも」可以說是一個萬能詞,不同的情況會有很多不同的翻譯方法。大多作為一個句子的省略形式,比如:どうも ありがとう。/非常感謝。どうも すみません。/真是抱歉。どうも 失禮(しつれい)しました。/實在對不起了。
  • 天眼述評|淡季不淡,貴州冬季旅遊正當其時·體驗多彩貴州 樂享溫暖...
    該版圖圍繞「美」字展開「另類美遊」畫卷,邀請天下遊客到貴州賞美景、品美食、飲美酒,開啟爽爽的度假康養之旅。強化接待服務、優化旅遊環境、提升旅遊品質的努力之下,貴州的冬季旅遊朝著「淡季不淡」的目標闊步前行。
  • 聽「年」的聲音「稻」年年有餘
    新舊年交替之際,來個祝福話兒:「大魚大肉大有年」--年年有餘!不知道「大魚大肉」的人應該不多,那「大有年」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五穀豐登,穀物大獲。魚肉看得見,「年」也是看得見聽得著喔!從《說文解字》來看,「年」的古字寫作「秊」,是個一形一聲組成的形聲字。
  • 「天眼時評」禮讚平凡中書寫不凡的勞動者
    生產線工人、公司員工、技術指導員......他們是如此的平凡,身處各行各業,就是我們的身邊人;任勞任怨的奉獻、持之以恆的堅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拼搏......他們又是那麼的不凡,任憑歲月流轉,依舊初心不改。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的他們,身上閃耀著勞動最美的光輝,一枚枚獎章背後,傳承的是勤勞勇敢的優秀品質。
  • 「天眼述評」高舉旗幟: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全省上下保持定力、穩中求進,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推動經濟增速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全國第25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22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第29位上升到第25位,區域創新能力從第22位上升到第16位。
  • 「天眼早新聞 8月14日」貴州15人入選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
    2020年8月14日農曆六月廿五現在是《天眼早新聞》時間每天幾分鐘早知天下事>★貴州15人!《貴州省志(1978-2010)·科學技術》出版8月13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貴州省志(1978-2010)·科學技術》於2020年8月由貴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該志書由省科技廳主編,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承編,採用篇、章、節、目結構層次編纂,共設9篇、49章、191節,計140萬字。點擊這裡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