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記者走進黔西南州望謨縣油邁鄉平卜村,這裡的芒果豐收已近尾聲,幾場秋雨,盛產後的果樹又抽出了新枝條。村民們在田間地頭進行著施肥、修枝等日常管護,為下一年的豐收積蓄能量。
張正學為芒果種植戶講解修枝技巧。 唐波 攝
「看!像這種無效枝就要及時剔除,避免和產果枝條爭奪營養。剪枝的時候也要格外注意,斜口下刀,防止雨水浸泡刀口。」貴州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下稱熱作所)望謨科技示範園主任、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望謨團團員張正學,正在為芒果種植戶講解果樹修枝技巧。 「有農業專家手把手教我們技術,我們放心大膽地跟著他們幹就行了!」種植戶王顯志說,自從2013年拿出自家20畝坡地發展芒果產業以來,收入是一年比一年高,如今芒果已經進入豐產期,每年僅這一項就能為自己帶來近12萬元的收入。 根據「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計劃,2015-2020年,貴州省每年從農業事業機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相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農業產業化企業等組織共選派10000名農業專家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助力貴州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服務。 唐波 攝
在望謨縣,貴州省農科院熱作所農技專家張正學等人十幾年如一日,選育出「臺農」「紅貴妃」等優良品種,通過推廣種植和培訓農民,帶動發展10萬餘畝芒果產業,幫助1.2萬人穩定脫貧,為地處大麻山腹地的望謨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找到一條「優解」之路。
科技助力「試水」芒果種植 在望謨,芒果本是「舶來品」。剛開始,村民種植經驗不足、農業技術薄弱是發展芒果種植 「老大難」的問題。 「以前老百姓不種芒果,更沒有食用芒果的習慣。」張正學告訴記者,望謨縣的土地貧瘠,是典型的貴州喀斯特地貌,土質以砂頁巖為主,即使用來種植玉米,產量都要比其他地方低一大截。 2011年,熱作所通過實地調研,認定望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無霜期高達339天的氣候優勢和砂頁巖的土質特點十分適合種植芒果。同年,便開始在望謨縣油邁鄉推廣優選優育的芒果品種「臺芒」。 「這個誰也沒種過,能種出來?」「當地人又不吃,賣到哪裡去?」「地拿來種芒果,今年吃什麼?」推廣之初,村民們對這個新產業仍抱著懷疑的態度。 「土地付租金,免費全程技術指導,種子、肥料用掏一分錢,我們代管三年,等到產生效益再交村民手上。」面對如此優厚的條件,村民王卜諷「大著膽子」拿出家裡的幾畝荒地「試試水」。 三年精耕細作,當熱作所的農技專家將15畝試驗地交回王卜諷的手上時,已經是畝產700斤、產值5000元的「致富田」,王卜諷跟著農技專家在地裡摸爬滾打,成為該服務團在望謨縣發展的第一批「農民科技二傳手」。
油邁鄉芒果種植基地。 唐波 攝
面對面講方法手把手教技術 收入是種植玉米的十倍!望謨芒果種植戶嘗到了甜頭。 在油邁鄉芒果產業試種成功後,望謨縣將芒果確定為全縣「三果兩茶」支柱產業之一,在全縣適宜芒果生長的9個鄉鎮推廣種植。 2019年底全縣實現芒果種植5.65萬畝,2020年藉助省、州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契機,實施產業結構再調整,再次新增種植5.05萬畝,目前全縣種植面積達10.56萬畝,覆蓋帶動全縣1.3萬餘戶農戶增收。 張正學告訴記者,為了幫助村民快速提高種植水平,幾乎在每一個生產環節,他和熱作所的同事們都在現場經行指導,面對面講方法,手把手教技術。同時,定期開展培訓班,講解病蟲害防治、標準化種植等技術要領。 在熱作所主導下,望謨先後研發、探索出「山地芒果優質高產栽培、芒果綠枝帶葉嫁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一系列山地高效栽培、農產品加工儲存技術和高效循環農業模式,並及時開展培訓推廣,與種植戶共享科研成果,幫助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從2013年至今,熱作所先後選派48名科技人員赴望謨縣進行科技服務,共撰寫望謨縣農業產業調研報告和發展規劃20個,引入涉農企業4家,協助政府和企業申報並獲資助項目10餘項,累計開展培訓62期,發放農業技術宣傳資料4000餘份,培訓農民3714人次,培養科技二傳手20餘人。促進瞭望謨熱作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望謨縣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正在示範園培育高效熱作物——楊桃。 唐波 攝
科技服務促進特色農業大發展 「我們優選優育的『澳芒』品種,口感和商品性都將更好,換種後平均效益能夠提升15%以上。」9月15日,在望謨縣平洞街道辦的熱作所望謨科技示範園內,張正學向記者展示準備推廣的新品種。
從建園至今,熱作所共選育甘蔗良種9個,審定澳洲堅果良種2個,參與審定芒果良種2個,正在審定甘蔗和芭蕉芋良種達到6個。作為貴州特色熱作良種原始採穗圃和原種圃,熱作所望謨科技示範園具備每年生產芒果、澳洲堅果、油梨等特色良種苗木70萬株以上一級種苗的生產能力。
近年來,示範園不斷發揮科研陣地的作用,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科研項目示範,為農業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僅在望謨縣內就輻射帶動芒果發展10萬餘畝,澳洲堅果10000餘畝,實現瞭望謨及周邊縣(市)芒果和澳洲堅果特色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
科技示範園規劃建設效果圖
如今,熱作所望謨科技示範園通過申請並獲得了「全國熱帶作物科普示範基地」,並獲得了1200萬元的專項資金,計劃通過三年建設成集特色熱作資源保存與創新利用、良種苗木繁育、高效栽培技術研發與示範、科普教育、技術培訓和服務「三農」為一體的「熱區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省級科研試驗及成果孵化基地」。
張正學說,作為一名農技人員,我們要做的就是紮根基層,不斷地經行品種改良、優選優育,用科技為農業產業進行提質增效,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更高的價值,在有限的耕種時間內取得更高的效益。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何登成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楊儀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