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後40%崗位被AI取代?這5個職業可能將首當其衝

2020-12-16 前瞻網

「人工智慧將比人類歷史上任何事情都更能改變世界。」這是李開復在今年1月接受美國《60分鐘》節目訪談時的原話。

作為AI領域的先驅者之一,李開復對於這項技術對於人類社會的意義有深刻的認識。在訪談中,他也暢談了AI在未來改造世界的諸多可能。但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一條——AI將在15年內實現自動化,緊接著取代40%人工崗位。

對於「AI取代人類」的擔憂早已有之,但從一位行業大佬口中如此直接地說出來還是少有的,這番話自然在當時引發了一場討論。

李開復在採訪中也透露了可能被取代的崗位——AI將取代「重複性」工作,比如會計、醫療、營銷、法律、酒店等領域的許多「白領」工作。在這之中,有的還沒有被替代的徵兆,但是有的已經出現了變化的苗頭。

物流/快遞員

去年6月18日,京東在北京海澱區開始了快遞機器人的試驗。隨著調度平臺命令發出,20餘臺1米多高的小車沿著非機動車道,以15km/h的速度自動奔向訂單配送的目的地。

據悉,參與運營的京東配送機器人最多同時配備30個取貨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配送效率,最高15千米每小時的行駛速度也大大拓寬了配送機器人的服務範圍。

而在今年6月,據外媒報導,亞馬遜即將推出一款六旋翼快遞無人機,由電力驅動,其能攜帶重量在5磅(約2.27公斤)以下的物品,一次最長可飛行一個半小時,最遠可飛行15英裡(24公裡),專門用於送快遞。亞馬遜的無人機送貨服務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推出。

而在上遊的物流環節,沃爾沃、Waymo等公司正在研發無人卡車。據外媒上周報導稱,沃爾沃的Vera自動卡車即將上路。通過與渡輪和物流公司DFDS的合作,維拉將開始在瑞典哥德堡的一個物流中心和一個港口碼頭之間運輸貨物。該車輛將沿預定路線運送貨櫃,其中包括一段社會公共道路。

再向上遊溯源,在倉儲、分揀領域,AI賦能的自動化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例如在沃爾瑪,倉儲環節中所有需要人參與的部分都已被機器替代——清點庫存的變成了機器人,選取備貨使用的是傳感器和傳送帶,再由快速卸貨機裝載到卡車上。

可以想像,快遞的流程在未來將變成「下單——機器人取貨——網點自動分揀——無人物流——機器人送貨」,全程無人參與。

餐廳工作人員

現如今,大多數飯店或餐廳都支持掃碼在線點餐,以後餐廳服務人員工作範疇會越來越小,甚至連傳菜都可以靠機器人完成。一個趨勢是,盒馬、京東等零售商們正在布局機器人餐廳,試圖讓吃飯這件事情的效率最大化。

以盒馬機器人餐廳為例,顧客在該餐廳就餐,需要使用盒馬APP,遠程線上下單選座或者在餐廳入口的屏幕前選座。入座後,掃描桌面二維碼點餐,送餐機器人或者傳送帶就會將餐品送至桌前。制菜進度和運送過程,均可通過桌前屏幕實時監控。全程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參與。

在未來,就連後廚的工作都可能自動化。顧客使用完畢後,只需召喚機器人,由機器人送入後廚的清洗設備。然後,由人工智慧引導的攝像機掃描盤子,看看盤子在走向碗碟架之前是否需要再次擦洗。

收銀員

在發達城市街頭常見的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已經預示了收銀員這個職業的消亡。

高端超市如盒馬鮮生自不用說,就連沃爾瑪、永輝超市等傳統線下商超巨頭,也開始越來越多在門店中推廣自動繳費機器,收銀人員越來越少。

而在無人超市中,更是可以全程沒有人工幹預。顧客進店掃碼驗證身份,買完商品之後自動扣款的模式,或者顧客使用支付寶以及微信付款的方式,無需服務員與收銀員,就能輕輕鬆鬆的完成交易。

儘管現階段無人超市存在一些爭議甚至弊端,但是只要確保產品質量,大家擔心的那些小事就都不是事兒了。

司機

別看現在出門招手打車,滴滴軟體叫車。可能10年後有些司機就會下崗了。

在目前的自動駕駛領域,L3級自動駕駛已經出現商業化的曙光。所謂L3,是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根據機器對 「動態駕駛任務」 的所有環節中的幹預程度劃分成的6個自動駕駛級別的第3級。

按照定義,系統運行時,人類駕駛員通常無需進行幹預,但仍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警惕,以在系統提示時需要人類接管時介入,相當於「人機共駕」。只要到L4,車輛就可以在沒有駕駛者的情況下,在特定場景實現高度自動化行駛。

6月19日,百度在CVPR2019(全球計算機視覺及模式識別領域頂級學術會議)上,推出了百度Apollo Lite。據悉,這是一套自動駕駛純視覺城市道路閉環解決方案。於此同時,據百度阿波羅技術委員會主席王亮稱,這是一套城市道路L4級視覺感知解決方案。

這意味著淘汰司機的時代可能很快就要到來。

翻譯

翻譯可能是「動腦」職業中,最先被取代的。

6月11日下午,小米在北京召開了米家智能生活新品發布會,共發布7款產品,其中有一款翻譯機「小愛老師」。據介紹,小愛老師支持34種語言,可覆蓋全球超過190個國家,同時支持中文、英語、德語、漢語和日語的離線使用,能在你出國時充當你的專屬翻譯。據後續測評反映,翻譯的準確度相當高,完全能滿足日常需求。

而這麼一款精準的翻譯機,售價只需499元。

如果有更高翻譯要求,市面上還有行業頂尖的訊飛翻譯機。其去年發布的訊飛翻譯機2.0支持中文與50種語言的翻譯,覆蓋國家地區近200個。甚至支持國內方言互譯,普通話與粵語互譯,支持東北話、四川話、粵語、河南話與英語互譯,相當高級。

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工翻譯被取代,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以ai為基礎的其他知識和技能有可能被ai取代嗎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不僅會改變人們的工作,更加將取代從事重複勞動的人,比如收銀員、售貨員等職業。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讓各大公司在招聘時要求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高招聘效率,一旦ai在日常工作中運用該技術,那麼我們的工作會面臨被取代的危險。
  • 30年內77%崗位被AI取代,人類下一個職業叫「需求採集員」
    美國《科學》雜誌今年初給出的判斷是,到了 2045 年,全球50%的工作崗位都有可能被AI的機器替代,中國是77%。也就是說,未來的 30 年之內,在中國每 4 個工作中會有 3 個由AI來代替。這其實是必然的。或許有人會說,面對方言、俚語,AI也就近似白痴了。
  • 麥肯錫研究:2030年機器人或將取代全球8億個工作崗位
    這份研究範圍涉及46個國家的報告對不同程度自動化進展對就業的影響進行了分類預測,在自動化發展相對緩和的情況下,到2030年,機器人將取代全球4億個工作崗位。報告指出,自動化對就業的潛在影響因職位種類和行業部門不同而異,其中最容易受到自動化影響的是那些涉及在可預測環境中進行物理活動的工作類型。
  • 職場危機:30年內77%崗位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這一點在在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乃至人臉識別上都已經獲得了可能比一般人類或一般工匠更強大的能力。普通速記員、同傳翻譯或許將不再是白領,因為他們只能下崗再就業。 這就是AI替代人類工作的邊緣突圍路線,從一個個技能級的領域進擊。 美國《科學》雜誌今年初給出的判斷是,到了2045年,全球50%的工作崗位都有可能被AI的機器替代,中國是77%。
  • 2019年十大熱門AI崗位及薪資報告:算法工程師平均年薪超10萬美元!
    隨著 AI 越來越深入到我們的職業和個人生活中,Indeed 分析團隊研究了平臺數據以了解 2019 年 AI 工作的相關情況。什麼是最好的職位?哪個崗位的工資最高?最好的機會在哪裡?有些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AI 就業崗位的增長放緩,對 AI 工作的興趣也在下降 Indeed 上 AI 的工作崗位比去年增長了 29.1%。然而,這一增長遠低於前兩年的數據。
  • 李開復:只有5類人不會被AI取代,包括你嗎?
    但是5年之後,中國應該可以趕上美國。——李開復但是5年之後,中國應該可以趕上美國。」在課程中,李開復博士從5個角度闡述了AI時代中國所具有的優勢。中國優勢1:中國產品創新開始領先全球矽谷有一個錯誤思維,就是覺得你如果有一次模仿,那麼終生就不是一個被認可的創新者了。
  • 馬雲預測:20年內50%的崗位將消失,這5種工作將最先被淘汰!
    像長江後浪般的新興產業,把舊產業拍在歷史的沙灘上。如果你不努力接受新興職業的產物,註定會被歷史淘汰。很多人認為現在賺錢越來越難了。他們工作真的很努力,但仍然無法維持生計。是不是真的因為今天的物價太高?也許吧,也許這也和你的工作有關,可能你的工作已經「落伍」。
  • 中國2030年將有16%崗位被機器人搶走
    麥肯錫在涵蓋800種職業、46個國家的自動化研究報告中提出,自動化將比我們想像的來得更加迅猛,到2030年約有3.75億人的工作被自動化取代。   2030年3.75億人飯碗要沒了   AI人員走俏、薪資看漲的背景是,機器自動化發展越來越快。   麥肯錫在涵蓋800種職業、46個國家的自動化研究報告中提出,自動化將比我們想像的來得更加迅猛,到2030年約有3.75億人的工作被自動化取代。
  • 世界經濟論壇:不到5年,8500萬個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
    ·經濟學·2025年,機器將替代8500萬工作崗位圖片來源:pixabay近日,世界經濟論壇(WEF)《未來就業報告》顯示,到2025年,「機器人革命」將使8500萬個人工工作崗位被機器取代,管理和數據處理中的常規或體力勞動最易受到威脅。
  • 70%的職業將受到衝擊!今天國內首份AI與未來就業報告發布
    2015-2016 年間,這三個領域總投資額 均超過 10 億人民幣。排在之後的是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駕駛、智能金融 等,單個領域投資總額也都超過 5 億人民幣。紅杉中國很早就認識到人工智慧產業蘊藏的巨大潛能,在這一領域進行了系統布局,投資了一批領軍企業,希望參與並助推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 李開復:15年內,全球半數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工作的預言早已不新鮮,而且正在變成現實。近日,中國人工智慧專家李開復警告說,未來15年內世界上一半的工作將因為人工智慧而消失。李開復還建議父母們鼓勵孩子放手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讓孩子們學會溝通,這樣才能在人工智慧時代更好地生存下去。
  • 10年內230萬個金融崗將被AI替代 三類銀行崗位最受傷
    核保定價與承保環節19萬個工作崗位將大幅度面臨削減,佔削減崗位總數的16%。核保與承保作為一個高度標準化、程序化的流程,相關崗位已經在各大保險公司廣泛地被機器取代,波士頓諮詢公司預計未來的取代速度會加快。在保單管理與服務環節,削減約6萬個工作崗位。在理賠環節,定損、核價、核賠同樣作為高度標準化的環節,至2027年將被取代,削減總計 17萬個工作崗位。
  •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8500萬個崗位5年內或由機器代勞
    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網站21日報導,該機構近日發布題為《重置未來工作的議程:疫後世界中的顛覆與更新》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快自動化進程,到2025年,「機器人革命」將使8500萬個人工工作崗位被機器取代,管理和數據處理中的常規或體力勞動最容易受到威脅。
  • 麥當勞將在英國新創5000個工作崗位
    麥當勞將在英國新創5000個工作崗位 文/星晴2016-07-27 23:26:57來源:FX168財經網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天空新聞報導,麥當勞近日宣布將於
  • 這3大行業或將被取代,首富早就提醒
    在網際網路不斷發展壯大的背景下,首富也曾經提醒過大家,未來幾十年,將會有一半的工作崗位「消失」。這3種職業首當其衝,或將被取代,希望沒有你所在的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過程並不需要收銀員的操作,無人收銀這種模式,逐漸被超市和消費者認可。要知道近些年來人工成本一直在增加,如果未來無人收銀大面積覆蓋的話,往後超市可能就不需要收銀員了。簡單點來說,收銀員這一職位或將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 打工人請注意:AI不是要取代流水線上的工人,而是管理者
    這是金屬加工(mw1950pub)發布的第12204篇文章 編者按 我預估在未來15年內,人工智慧將會減少美國40%到50%的就業機會。
  • 那些loser說:會計將被AI取代?我們的CFO笑了
    其實狼來了喊了很多年,還記得之前:四大都在採用AI做審計成為熱點,人人都在說財務要被取代了,滿屏都是時代拋棄你,連招呼都不打一聲的悲愴感。這幾年,由於AI浪潮的興起,部分傳統崗位的確「岌岌可危」,其中會計就被詬病為最容易被替代的工作之一。
  • 什麼工作不會被AI取代?
    我說了一句喪氣話:早新聞的大多數工作都可以被AI取代。例如,監聽的崗位、排版的崗位、甚至於播出的崗位,都可以看到被取代的未來。同事反駁說,這個不對啊,就拿播出來說,我們播音主持專業的人聲線優美啊,而且這個抑揚頓挫感AI不具備啊,人們聽起來有美的享受啊。現在不具備,不代表未來不具備。
  • CPA馬上要考試了,考生卻在擔心崗位被取代
    無獨有偶,國外一名擁有二十年工作經驗的會計師Lee Reams在《福布斯》發表了其對「人工智慧威脅論」的看法。如下:過去幾年,許多科幻電影、電視劇和小說都描繪了一種人類被機器人和人工智慧(AI)取代的未來。
  • 未來15年,50%的人類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李開復說過,未來15年,50%的人類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由於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的速度和準確性遠超人類,在未來一些重複性勞動,不需要與人複雜交流,或者一些數據分析型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2017年8月份,四川發生7.0級地震,一時間各家媒體爭相報導,但是最先報導,發布該消息的是一個寫稿機器人,它只用25秒就寫完了,文章用詞準確,行文流暢,且地形天氣面面俱到。 在2018年的時候,富士康投入3.4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的應用開發,研發實現工廠生產自動化的人工技術。富士康計劃5年內用國家工業機器人取代8成以上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