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師命案:可通過心理幹預防範嗎—新聞—科學網

2020-12-17 科學網

 

像斷頭命案這樣極端的作案行為,往往交織了錯綜複雜的太多因素,兇嫌的人格特質是其中一個因素,其他還包括情境、與受害人的衝突互動以及其他的社會刺激因素。

近日,川師大斷頭命案被受害人家屬披露,並隨即引爆輿論。根據媒體報導,兇嫌滕某將受害人約到無人的宿舍學習室,用事先買好的不鏽鋼菜刀將受害人剁了50多刀殺害。

從心理醫學角度,如此冷血、殘酷的剁殺方式往往反映了行為人的心理變態。命案曝光後,兇嫌家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辯稱兇嫌曾罹患有精神抑鬱疾病。同時,辦案警方也對兇嫌提請了司法精神鑑定。目前,兇嫌是否有心理問題,還尚未有權威部門的定論。

不過,川師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中心在每年新生入學後都會組織對全體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在心理普查中,特別用到了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甄別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的症狀自評量表SCL-90。那麼,如果在之前的心理普查中發現了兇嫌明顯且嚴重的心理問題,能否通過事先的心理幹預來防範類似命案這樣的結果嗎?

筆者看來,要對某一名反映出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幹預,高校還是有些力所難逮。

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普查的目的是要篩查出最常見和可以預見最糟糕後果的學生來。相對於嚴重抑鬱症,或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基本上不算什麼最糟糕的心理問題。嚴重抑鬱症可能促使罹患者自殺;精神分裂症也可能帶來一系列可以預見的糟糕後果。而人格障礙充其量就是性格顯得非常態一些,他們能正常生活、學習。所以,即使要篩查出需要重點關注和幹預的學生,也優先會關注那些嚴重抑鬱、焦慮障礙,或者精神分裂症徵兆的學生。

此外,即便對兇嫌給予了關注和針對性的幹預,也難以完全避免和防範暴力犯罪的行為後果。像斷頭命案這樣極端的作案行為,往往交織了錯綜複雜的太多因素,兇嫌的人格特質是其中一個因素,其他還包括情境、與受害人的衝突互動以及其他的社會刺激因素。任何心理幹預都不可能像對待漢尼撥那樣,用約束衣來限制他的行為,因此類似的小概率極端行為具有防無可防的特點。

因此,通過心理普查的篩查甄別,以及積極的心理幹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極端行為的發生,但這種防範效率到底有多高目前尚不清楚,總體上並不樂觀。但我想表達的並不是我們做什麼都沒有用,然後把悲劇的發生統統推給命運的無常。我們可以加強生命教育,可以盡最大努力爭取堵塞絕大多數的制度漏洞,減少悲劇的發生。但我們也都很明白,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無法徹底和這類悲劇告別。

□唐映紅(心理學學者)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川師命案,可通過心理幹預防範嗎?
    心理嘀咕  近日,川師大斷頭命案被受害人家屬披露,並隨即引爆輿論。根據媒體報導,兇嫌滕某將受害人約到無人的宿舍學習室,用事先買好的不鏽鋼菜刀將受害人剁了50多刀殺害。  從心理醫學角度,如此冷血、殘酷的剁殺方式往往反映了行為人的心理變態。命案曝光後,兇嫌家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辯稱兇嫌曾罹患有精神抑鬱疾病。
  • 川師命案,可通過心理幹預防範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心理嘀咕  近日,川師大斷頭命案被受害人家屬披露,並隨即引爆輿論
  • 新聞觀察:重視心理幹預!
    新聞觀察:重視心理幹預!   連日來,全國各地民眾都時刻關注疫情的進展,這給大家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焦慮情緒,甚至有可能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為緩解一些人因疫情產生的焦慮情緒,從除夕開始,廈門市仙嶽醫院就依託心理援助熱線,推出了疫情心理諮詢服務,24小時在線,為一線醫護人員、病患和普通民眾進行心理疏導。
  • 命案毀掉家庭,警方提醒:加強自我防範
    在我們身邊,因為激情口角、家庭矛盾、婚外情等引發的命案時有發生,本來不大的小矛盾、小糾紛,為何到最後會釀成讓人痛心、惋惜、讓受害者家庭陷入無比悲痛之中的命案呢?人們在深感痛惜的同時更在關心: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遭遇不幸?
  • 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川師附小讓性教育「大方」進課堂
    作為全國善解童貞性健康教育實踐基地,四川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川師附小)分年段、分主題系統開展兒童性健康教育課程,用科學與愛詮釋性,為學生營造健康正向的性健康教育環境。「曝光性侵兒童301起,受害兒童逾800人」一組觸目數據背後的「性盲區」不久前,幾則關於性侵、性騷擾未成年人群的新聞,刺痛著公眾的神經。
  • 科學網—科學家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博主苗元華見科學網如此藏龍臥虎、人才濟濟,感覺完全可以聯合起來做一些對國家對民眾更有意義的事情。於是,他在科學網上發出了編撰《強震後次生災害的防治與應急管理》一書的倡議,並提出了書稿章節的初步構想。希望大家群策群力,為公眾和國家有關部門在地震應急管理以及震後次生災害的防範與治理方面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諮詢意見,以期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心理「戰疫」的「破冰者」—新聞—科學網
    這群「破冰者」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召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80多所高校的心理健康專家組成,分別通過心理諮詢熱線4007-027-520、「武漢微鄰裡」公眾號等對公眾進行心理援助。
  • 專家指出,心身醫學發展任重道遠—新聞—科學網
    8月29日,在中國心身醫學高峰論壇上,大會主席、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蘇州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吳愛勤指出,近年來,我國心身醫學普及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任重道遠。 心身醫學是研究精神和軀體相互關聯的一門學科,它以心身相關障礙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中起重要作用的一類疾病。比如,焦慮、抑鬱、失眠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都是心身症狀的表現。
  • 川師學子5000元打造《奔跑吧 川師》 獲《跑男》導演點讚
    原來,36名川師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一到大四的同學、2個月主要創作時間、16個機位、資金5000元是這次節目製作的主要資源。而得到導演點讚,網友熱議的《奔跑吧川師》背後有怎樣的故事?本網記者採訪了《奔跑吧川師》製作團隊的主要負責老師也是川師影像志的負責人賴宇。
  • 成都川師小學和初中只有這些學校!可別被騙了
    有些家長可能會有疑問, 四川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川師附中), 四川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外國語學校(川附外), 也都是川師大的,難道不是一個集團的嗎?其實,不是同一集團,只是名字有點相似而已。但川師聖菲通過改變學校性質,原地建立初中部的方式,順利解決了小升初直升的問題。初中部的師資也比較雄厚,學生住宿8人間,上下鋪,配置有空調,獨立衛浴,配有生活管理老師。
  • 【科普】不言而喻的重要「性」防範——兒童防性侵指南之事後幹預
    【科普】不言而喻的重要「性」防範——兒童防性侵指南之事後幹預 2020-12-0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新聞專題-科學網
    羅世輝(科學網博主、西南交大牽引動力研究中心教授、動車專家)         麻庭光(科學網博主、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消防與安全技術學院助理教授)
  • 正確實施成長型思維心態幹預
    近日,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布魯克·麥克納瑪拉(Brooke Macnamara)及其團隊在每日科學網(ScienceDaily)發表研究成果,對成長型思維幹預項目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的作用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學校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做的一些幹預項目,事實上過度商業化,且收效甚微。由此,備受追捧的成長型思維幹預到底應該如何實踐,是否對學生有實際幫助等問題引發學者熱議。
  • 美國老友走進川師附小課堂,「每年四月收穫不一樣的體驗」
    在川師附小英文小解說員的講解中,喬治亞師生一行對學校辦學歷史、文化特色、國際教育發展史有了初步了解,並逐一體驗學校充滿童趣的校園設施。自2005年開始,雙方一直以教育為紐帶,保持長期交流互訪,締結了永恆的友誼。在此次歡迎儀式上,川師附小師生與喬治亞師生一同回顧了這段歷史,並向喬治亞學校贈送了禮物。
  • 命案攻堅!松原公安破獲現行命案21起,命案積案10起
    松原公安破獲現行命案21起,命案積案10起 2020-08-20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急性支氣管炎治療須把握時機—新聞—科學網
    「急性支氣管炎治療一定要把握時機,並進行合理幹預。如果治療不當,很可能發展為肺炎、慢性支氣管炎等。」
  • 愛滋病專家將執掌美疾控中心—新聞—科學網
    川普政府因排擠該機構並幹預其科學活動而受到廣泛批評。 現任疾控中心主任、同為愛滋病專家的Robert Redfield亦被批評在新冠肺炎應對上缺乏明確的指導,也沒有拒絕川普政府的幹預。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CDC等衛生機構採取更協調的應對措施、更好的公共信息傳遞以及更少的政治幹預,可能會減輕新冠肺炎的高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
  • 2019年雁棲湖會議開幕—新聞—科學網
    免疫學是醫學生命科學中的一門基礎性、帶動性、支柱性前沿學科,近年來免疫學研究在全球範圍內態勢喜人,免疫學與其他學科不斷交叉滲透,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出現了一系列創新性和革命性的突破。他希望各位院士、專家和學者在本次會議中,聚焦現代免疫學前沿關鍵科學問題,探討現代免疫學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凝練免疫學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前瞻性地提出適合現代免疫學發展的科研方向,共同促進免疫學在維護人類健康和控制疾病等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鄭登文在致辭中提到,本次會議集聚國內外免疫學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現代免疫學科發展在保障人類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 遊戲化幹預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這表明迫切需要可獲得和負擔得起的治療工具。該研究於2020年9月2日發表在PLOS ONE期刊上,並表明遊戲化化的內容幹預可降低抑鬱的易感性、壓力和焦慮。這款應用程式通過心理教育、講故事和遊戲化來教育用戶有關心理概念的信息。
  • 許燕:疫情防控科學化的心理疏導與幹預方式至關重要
    疫情不僅是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挑戰,也是對民眾心理的挑戰。疫情發生後,應該怎樣建立心理危機幹預預警機制,防範和降低社會風險?在疫情和後疫情時期,人們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保持心理健康?近日,新華網《「疫」線觀察》欄目專訪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許燕。許燕建議,疫情會引發民眾生理性和社會性應激反應,要加強民眾情感管理與人文關懷;民眾要建立積極的心理體驗和科學的生活方式,正確應對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