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寶寶說話晚,表達不清楚,家長最好別做這幾件事

2020-12-20 跟著Yummy學營養

10個月左右,大部分的寶寶都能說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發音簡單的詞句了。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寶媽寶媽就需要有意識地教寶寶說話了。教寶寶說話是一個家長和寶寶雙方不斷學習的過程,在寶寶可以開口說話之前,就已經在注意傾聽和模仿大人的語言了,而家長同樣也要學會寶寶的語言,才更有利於雙方的交流。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即這個月大的寶寶含糊不清地與他人說話時,我們基本聽不懂在說什麼,但媽媽或每天陪著寶寶的親人卻知道他的意思。可見只有當你聽懂寶寶的語言,可以明白他指指點點、嘟嘟囔嚷是要幹什麼以後,才能真正地與他交流,並教他說話。

那麼如何幫助寶寶學說話呢

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和寶寶交談,比如給寶寶穿衣服時,可以告訴「給你穿衣服」,讓他明白正在做的事情;在給寶寶餵奶時,將奶瓶放在他的面前,然後教他說「奶瓶」、「喝奶」等,家長要多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來進行類似的教導。如果帶寶寶到公園玩,可以告訴他看到的各種東西的名字,如花、樹、鳥、太陽、魚等,還告訴他花的各種顏色,甚至是花、樹、魚等的量詞,看寶寶能否複述所教的詞句。

當然,這些訓練都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要從簡單的詞句學起,在開始的時候寶寶只能夠理解最簡單的語句。等寶寶逐漸掌握了之後再增加難度。

對與較大點的寶寶來說,可以讓他看看圖畫書,鼓勵他把注意及集中在畫冊上,專心觀察畫中的事物,並給孩子詳細解釋以擴大詞彙量。或者和寶寶一邊一起塗鴉、畫畫,一邊告訴他「我們正在畫***」,鍛鍊寶寶看圖說話的能力。

和寶寶對話時最好使用快樂的童聲,不過不必刻意做到這一點,相信每個人在面對一個可愛的孩子的時候,都會不知不覺使用孩童的口氣。除此之外,和寶寶說話時要放慢語速、口齒清楚、語調溫和親切,同時儘量配合著面部表情的變化和手勢動作的變化,這樣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你說話的意思。

交談中要多用積極鼓勵的語言,而不是消極恐嚇,要多提問、少命令,儘量不要對寶寶展現負面的表情。

隨著寶寶語言能力的提高,你需要適應與寶寶對話方式的改變,前面已經說過這是一個雙方學習的過程,所以當小傢伙已經可以較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作為家長的你可不要掉隊哦。

首先要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在孩子講話時要給予極大的關注;

在與孩子對話時,要注意培養孩子對談話內容的引申能力,如孩子說:「這是小貓」時,你就可以順勢問他:「小貓是怎樣叫的」。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寶寶擴大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家長還可以通過附和、模仿寶寶的說話內容,來提高寶寶對說話的興趣,進一步提高語言能力。

在寶寶學習說話的過程中,還有一些錯誤做法需要家長們關注。

關於方言的問題:

現在很多家庭的夫妻雙方來自不同的地域,而寶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又不一定都會說普通話,導致寶寶平時接觸到普通話和不同的方言,長此以往將影響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面對這種情況,應儘量營造一個說普通話的環境,家中成員都說普通話,以此來促進寶寶的語言學習。如果做不到都用普通話的話,那就退而求其次,用固定的一種方言和寶寶交流、教寶寶說話,否則多種方言容易給寶寶學說話帶來幹擾。

要「逼迫」寶寶說話:

當寶寶尚且不太會說話時,已經可以用手勢動作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圖了。比如寶寶想喝水時會用胳膊指著水瓶,這時如果家長馬上把水瓶遞給寶寶,會導致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不必說話就能表達自己的意圖,自己的要求就已經達到了,寶寶就會失去說話動力。所以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當寶寶想喝水時,可以給寶寶一個空水瓶,寶寶拿著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時,會努力去說「水」,僅僅說一個字,就應該鼓勵寶寶,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因為寶寶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了。

寶寶的錯誤發音要及早糾正: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基本上都還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這是因為寶寶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

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比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寶寶發育不準時,家長不要覺得這樣很萌,父母也不要去學寶寶的錯誤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和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發音就被逐漸糾正了。

和寶寶說話時,少用疊字或者嬰兒化的語言:

很多家長在跟寶寶說話時,都喜歡用疊字或者嬰兒化語言,比如把吃飯叫做「吃飯飯」,把喝奶叫「喝奶奶」、把手叫「小手手」等。雖然與萌萌的寶寶在一起時會情不自禁使用這類嬰兒話的詞彙,但是作為家長要知道,只有正確的發音和語言表達,才能有利於嬰兒的健康成長。在寶寶很小的時候,你可以適當這麼哄他,但當開始真正教寶寶說話之後,就不要再這麼與他對話了,一定要用成人的語言把寶寶說的詞語重複說給他聽,比如當寶寶叫「飯飯」的時候,你就應該告訴他「吃飯」。

參考文獻

1.時毓民主編,定本·育兒寶典,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6

2.王彥主編,輕鬆養育你的寶寶,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3

3.孫為群,高飛主編,孕產養育十萬個為什麼 育兒卷,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8

4.孟斐編著,懷孕·分娩·育兒 下,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1

5.張南主編,育兒寶典 0-1歲(升級版),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5

相關焦點

  • 寶寶遲遲不開口,可能是父母拖了後腿!讓娃說話早,這四件事別做
    關於寶寶們開口說話的時間,家長們都會發現:不同的寶寶,他們開始說話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比如同齡孩子已經開始說話,有些寶寶還是一聲不吭。>另一方面,對於自家說話比較晚的寶寶,家長又覺得是「貴人語遲」,所以顯得異常淡定。
  • 寶寶說話早、口齒清楚,全靠家長做對這幾件事,這些技巧很重要
    1、多跟寶寶交流 寶寶出生到6個月之前,你和他一起的時候,儘量多和他說話,天氣、心情、寶寶的衣服,什麼都可以,反正說就是了。孩子是通過你的說話來學習語言的。 在6個月後,寶寶能爬,能走了,當你在幹點什麼的時候,如果寶寶在身邊,也告訴他,你在幹嘛。
  • 這4件事家長最好別做了,可能會讓寶寶「脊柱變形」,別不在意了
    相信每個家裡有寶寶的人,尤其是剛出生的寶寶都會對寶寶的事格外仔細和小心,生怕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對寶寶造成傷害。所以很多家長基本上對照顧寶寶這件事都非常有耐心,他們會去網上查好一堆資料。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好的,因為在網上多了解一些,家長就可以學到很多正確的照顧寶寶的方式。
  • 寶寶2歲了還不會說話?避免孩子說話延遲的10件事媽媽一定要做
    為了給我展示一些東西或者向我表達一種需求時,他總是賣力地用他的小胳膊將我拖到目的地,用各種誇張的手勢咿咿呀呀的向我示意,然而我裝作並不懂他的樣子,他就非常非常著急的大叫,甚至哭鬧……有時候,我妹妹來我家看我們倆這樣子滑稽的對話,就會大笑不止!
  • 家長做好這幾件事,幫助寶寶早開口說話
    懷孕後所有家長都盼著寶寶出生,出生後又盼著寶寶會呀呀學語,都希望寶寶會第一個喊自己。可如果寶寶都快2周歲了還不太會說話,那爸爸媽媽們可就要擔心了,那麼寶寶說話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如何幫助寶寶早早開口說話?有的寶寶說話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導致寶寶說話晚的幾大元兇有哪些?
    寶寶說話晚,在排除了聽力障礙、智力發育障礙、發音器官發育異常生理原因外,寶寶說話晚主要由以下心理或教養環境方面的原因造成。1家長少言寡語或語速過快父母都不愛說話...這寶寶說話能早嗎?小孩子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開口晚是必然的。
  • 孕媽為了寶寶好,別做3件事,避免長胎記
    孕媽為了寶寶好,別做3件事,避免長胎記!:別接觸有輻射的產品有輻射的地方不能去,那麼有輻射的產品,也不要接觸,比如手機、電腦,有不少孕媽之前習慣了,沒有手機就難受,懷孕後閒下來了更是手機不離身,還有的孕媽喜歡看電腦,這麼做對寶寶都不太好,想要避免長胎記,最好少接觸有輻射的產品為好,平常可以出去走走
  • 萌寶學說話黃金期,這4件事家長最好別做,小心他變「啞巴」
    其實不是,寶寶遲遲學不會說話,很大的原因在家長身上,如果家長沒有做好以下幾點的話,不管怎麼教,他都無法學會說話。 今天,我們就對這幾點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家長們,如果你想讓孩子輕鬆、快速的學會說話,那就快來看看吧!
  • 寶寶說話太晚?不願說話?家長用這4招,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科學研究,一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但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同。有些孩子在兩歲左右就已經非常靈敏了,口齒伶俐,甚至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有的寶寶在三歲左右還未開口說話,或者不願意表達。大家都明白,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未來尤其重要。
  • 一招解決家長困擾的問題,寶寶說話晚,不喜歡講話
    寶寶說話晚,不喜歡講話,一直困擾著家長,那需要怎麼解決呢?先來說下1-3歲年齡寶貝語言的特點: 寶貝1歲後不只是用哭來表達需求了,寶寶開始需要溝通了,在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基本上會說幾個詞了,詞彙量雖然有效,但是寶寶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模仿大人的聲音。
  • 2歲內寶寶最討厭的四件事,家長要清楚,別做錯傷了娃的心
    導讀:2歲內寶寶最討厭的四件事,家長要清楚,別做錯傷了娃的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2歲內寶寶最討厭的四件事,家長要清楚,別做錯傷了娃的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開口說話遲?不願說話?家長用這四招,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科學研究,一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但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同。有些孩子在兩歲左右就已經非常靈敏了,口齒伶俐,甚至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有的寶寶在三歲左右還未開口說話,或者不願意表達。
  • 寶寶為什麼說話晚,發音不清楚?多半是這些原因導致,家長別忽視
    最近有不少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開口時間比別的孩子晚很多,別的孩子不滿1歲就可以叫人,2歲多就能用短句表達自己想說的話,而自己的孩子卻遲遲不開口,1歲多了吐字發音還不清晰,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說話晚不要緊?別錯過了最佳開口時期,讓寶寶做個小話嘮
    前幾天貼了一個關於牛牛學說話的視頻去微博,結果很多媽媽大讚「很可愛」,也有媽媽留言,家裡寶寶20個月了,也只會說「爸爸」和「媽媽」。排除生理原因,男寶寶的說話通常會比女寶寶稍慢一點,但如果到了特定月齡,依然達不到基本要求,那就是日常生活中沒有重視寶寶說話這件事。雖然上幼兒園後,大部分寶寶都能清楚說話,順利表達自己,但說話晚的孩子,後期需要非常吃力地跟上同伴。
  • 寶寶說話晚、走路遲,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
    Open your eyes ,你沒看錯,這個時間彈性可是能拉到11個月之久,4月齡出牙的不算早,15月齡出牙的也不算晚。這是為啥?很簡單,寶寶的出牙時間大概率由父母的遺傳基因決定。也就是說,爸爸媽媽出牙比較早或晚的話,那麼寶寶萌出牙齒的時間就會早一些或晚一些。
  • 寶寶學說話時,這4件事千萬不要做!
    去公園遛彎的時候,會發現別的小朋友很會說,但是自己的寶寶怎麼也不張口。難道是孩子發育遲緩嗎?這時候,家長該考慮下問題的根本在哪裡了。那麼,在寶寶學說話時,有4條建議,家長們千萬不能做。比如說,寶寶用手指了指水杯,我們立馬屁顛屁顛地說:「寶寶,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但如果我們一直全部包辦,寶寶一有需求就立馬滿足,長期以往,孩子根本就沒有表達的機會,也就懶得用說話來表達需求了。當寶寶用手指向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假裝沒有看見,當寶寶嘴巴裡哼哼的時候,我們可以當做沒聽見走開去別的地方。這時候,在寶寶著急的時候,就會喊住你,告訴你他的想法。
  •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娃快開「金口」
    但寶寶說話晚,不一定就是他的智力或者大腦出現問題,也有可能是家長沒有做到以下4個準備,一起來看看吧!而且在寶寶試著開口說話時,家長們一定要仔細聽,然後給予他回應,這對他是一種鼓勵。尤其是家長不要覺得自家寶寶說話晚就不停地斥責他,雖然寶寶還不能流利的表達自己需求,但是他差不多能夠明白家家長語言表達的意思了。家長這樣做,只會使寶寶對發音和開口說話產生恐懼感。
  •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娃快開「金口」
    但寶寶說話晚,不一定就是他的智力或者大腦出現問題,也有可能是家長沒有做到以下4個準備,一起來看看吧!家長要多教寶寶說話家長只有去多教寶寶說話,他才能受到語言的刺激,慢慢學會說話。如果家長比較忙,沒有時間跟寶寶說話,那麼他的語言中樞就很少有機會受到刺激,就發育得比同齡寶寶慢些。
  • 教寶寶學說話,家長牢記9做3不做,寶寶早說話更聰明
    老人常說:「貴人語遲」,意思是說:是貴人的孩子說話才晚。其實這是老人疼愛寶寶的話,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經調查研究表明,開口早的會表達的孩子擁有更高的理解能力和更好的邏輯思維。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這9做3不做,引導寶寶更早開口說話,讓寶寶的發展贏在起跑線上。家長不能做這三件事1.
  • 寶寶說話晚和智力有關係?
    帶小孩的艱辛,只有做了寶媽才知道孩子走路慢了、說話晚了、晚上張嘴睡覺打呼嚕、不肯喝水便秘……每一件看起來和別家孩子不太一樣的事情都讓媽媽們揪心到不行每個寶寶都是特別的存在很難做到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和大部分孩子的行為標準保持一致比如在學說話這件事上就存在著不小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