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父母的心頭肉,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每到十月面臨換季的時候,晝夜溫差十分明顯,是那種中午穿上短袖、T恤,早上和晚上就恨不得換上羽絨服的氣候。
家長若是不能掌握好穿衣規則,孩子就難免生病感冒。
小王是做幼師的,眼瞅著天氣轉涼陰晴不定,他們幼兒園的孩子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感冒了,他的朋友聽說後,第一反應就是孩子穿得太薄了給凍感冒了,可結果卻大相逕庭,竟是因為孩子們個個兒都被家長捂得跟一隻小熊一樣
起初這件事讓小王特別苦惱,後來他為了弄清楚怎麼回事,特地跟同事跑了一趟醫院,諮詢過醫生後得知:因為換季的原因,家長們怕孩子受涼,就會儘可能地給孩子多穿衣服。
可是這衣服並不是穿得越多越好:到了秋天,晝夜溫差很大,家長把孩子捂得嚴嚴實實的,可抵不過小孩子都好動,沒一會兒衣服就溼了,這樣反而更容易生病感冒。
「有一種冷,叫做奶奶認為你冷」,這句話在網上流傳開來,就是因為老人覺得孩子會冷給他們穿很多的衣服,其實衣服並不是這樣的穿法,給孩子穿衣服要遵循以下幾點:
第一點:衣服穿的多少,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在家裡一般帶著孩子的是爺爺奶奶這一輩兒的老人,因為老人是比較怕冷的,所以他們自然而然也會覺得孩子也冷,就會給孩子多穿衣服。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孩子的代謝其實要比他們的快,而且孩子也是好動的,沒一會兒就會出好多汗,這樣一來,其實孩子的衣服就都溼了,這樣的話,反而就會更加容易感冒。
第二點:頸部撫摸法,測試孩子穿衣是否合適
如果說孩子衣服穿多點不好,那穿少點就會合適麼?當然不是,在生活中,大部分父母會用「頸部撫摸法」,來觀察孩子穿的衣服是否合適。
我們要把溫暖、乾燥的手放在孩子的頸部和背心處,如果說摸起來比較乾燥,那就說明穿的衣服還是比較合適的,要是摸起來有汗的話,就需要給孩子少穿點衣服了,相反,如果摸起來涼涼的,那就需要給孩子加點衣服了。
這個是孩子本身就有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可一定要記牢,了解了寶寶的冷熱狀態,就可以知道寶寶穿的衣服合不合適,也就可以減少寶寶生病感冒的機率。
第一種:貼身不透氣的衣服
孩子尤其是那種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他們的免疫系統其實並不完善,但是因為寶寶活潑好動、而且代謝也要比成年人要快,所以容易出汗,因此應該選擇一些比較柔軟透氣的衣服,比如說小背心和純棉的貼身衣服之類的,但是加絨內衣對於寶寶而言,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第二種:有繩子、鏈子等小飾品多的衣服
帶有繩子、拉鏈等裝飾品的衣服,孩子是不能穿的,尤其是帶子、金屬飾品多的衣服,像這樣的衣服,我們大人有時候都會一不小心打個死結,更不用提小孩子了。
他們經常跑來跑去,上躥下跳的,在一些玩具和器材上面蹭來蹭去,如果被帶子掛住,或者說被金屬飾品給劃傷,這對於孩子而言,都是非常危險的。
第三種:中層寬鬆的衣服
有時候父母圖省事兒,就會給孩子裡邊套一件,外邊套個比較寬鬆的外套,但是這樣的裝束其實並不適合孩子,這樣會特別容易讓孩子出汗,但是如果脫了外套就容易感冒,家長要一層一層地給孩子穿上,不可以圖省事兒,這樣孩子也就可以隨時脫那麼一兩件衣服了。
總結一下換季穿衣原則:
寶寶的衣服應該穿多少,就用頸部撫摸法來測試,這種方法簡單實用並且比較準確;選擇衣服時,儘量不挑飾品、帶子多的,以免增加安全隱患。
養娃育娃無小事,生活中任何一件在我們看來很普通的事情,都需要父母十分的關注,相信在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地成長。
留言板話題:你家娃現在穿多厚出門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