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深圳的大鵬新區天生就是個「浪漫之地」,你可以在這裡斜躺著,看白雲,聽蟬鳴。周國瑛雖然不愛好體育,但天生卻是一個追趕時間的「賽跑能手」,即便是在大鵬,她也依然保持著自己的速度和節奏。
    
    周國瑛登上《科學中國人》雜誌7月刊封面人物
    編者按:2018年6月29日,深圳羅茲曼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深圳市亦諾微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周國瑛受邀出席科學中國人(2017)年度人物在北京舉辦的頒獎儀式,她因基礎醫學與藥學領域的傑出貢獻榮膺科學中國人(2017)年度人物。緊接著,周國瑛登上《科學中國人》雜誌7月刊封面人物,文章以「沐風歸來繪藍圖靶向識別創新章」為題,深度報導了周國瑛及其團隊的奮鬥經歷。2018年7月25日,深圳新聞網記者有幸獨家專訪到了這位「聰慧」的女科學家。
    
    周國瑛工作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深圳新聞網7月25日訊(記者黎陽)位於深圳的大鵬新區天生就是個「浪漫之地」,你可以在這裡斜躺著,看白雲,聽蟬鳴。周國瑛雖然不愛好體育,但天生卻是一個追趕時間的「賽跑能手」,即便是在大鵬,她也依然保持著自己的速度和節奏。
    周國瑛身上有著上海女人的精緻、幹練,對於這位從小在上海老弄堂裡長大的女科學家來說,來到大鵬是她人生中又一個新的起點。詩人顧城曾說:寫詩的理由完全消失,這時我寫詩。周國瑛,這位首創溶瘤皰疹病毒的腫瘤靶向基因治療,被國際同行視作該領域先驅的科學家,將在大鵬這片土地上,完成從研學者到創業者,從病毒學家到企業家的轉變。這種學習的過程讓周國瑛有些亢奮,「我很享受這種不斷吸收新東西的過程。」
    天生「學霸」: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
    不得不說,周國瑛從小就是個「學霸」,在學習上從來都是毫不費力。這種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是遺傳,也是天賦。「我父親就是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很幸運,我遺傳了他的基因。」周國瑛笑著說。
    中學畢業,周國瑛考入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周國瑛說,儘管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卻因為自己的「喜新厭舊」最終選擇了理科。「我討厭重複的東西,喜歡挑戰新的事物。」大學畢業後,周國瑛順利進入當時國內最好的科研機構之一——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在那裡,她獲得博士學位。憑藉多年對植物病毒的分子機理研究,周國瑛再一次登上「頂峰」,成為國內青年科研工作人員之中的佼佼者。
    儘管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喜新厭舊」的周國瑛卻從未放過任何一個挑戰的機會。1998年,周國瑛第一次闊別上海,慕名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微生物學系。很快,周國瑛順利加入了羅茲曼教授課題組,然而,這時的周國瑛卻第一次感到了「不自信」。除了巨大的文化差異外,周國瑛還必須轉變原本的工作方式和理念。
    喜歡吸收新事物的周國瑛不但沒有因此而氣餒,在美國遇到的語言能力、科研思維、文化理念等一系列的「瓶頸」反倒成了激勵她前進的動力。在美國的學習經歷,讓周國瑛感到,做科研不僅僅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而是發自內心、真正喜歡、充滿激情。
    位於深圳的大鵬新區天生就是個「浪漫之地」,你可以在這裡斜躺著,看白雲,聽蟬鳴。周國瑛雖然不愛好體育,但天生卻是一個追趕時間的「賽跑能手」,即便是在大鵬,她也依然保持著自己的速度和節奏。
    
    周國瑛與羅茲曼(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師徒組合:從「得意門生」到「黃金搭檔」
    再也沒有像羅茲曼一樣可愛的老師了!周國瑛的學術生涯中,很多人給予過她幫助,但羅茲曼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伯納德 羅茲曼(Bernard Roizman),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醫學科學院、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微生物、分子基因生物學系和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終身教授。羅茲曼博士終身致力於對皰疹病毒分子生物結構的全方位解讀,在破譯單個病毒基因功能以及部分基因對病毒潛伏感染和激活的作用,以及病毒改造治療癌症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病毒界,羅茲曼院士是一位教科書級的大師。
    在羅茲曼眾多的學子中,周國瑛起初並不「顯眼」。羅茲曼院士這位「譽滿全球」的科學家,喜歡提拉米蘇,喜歡義大利人的「熱情奔放」,更喜歡與學生們一起自由自在地討論科學問題。但「初來乍到」的周國瑛卻始終有些拘謹。每到參與討論的時候,羅茲曼都會告訴自己的學生:「科學面前人人平等。你們不要把我當作老師,我非常需要大家的幫助,這樣才能解決問題。」羅茲曼的一再提醒與鼓勵慢慢「激活」了周國瑛,她開始積極參與到課題的討論當中,並逐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我和Bernard一開始拘謹的師生關係,到相互了解與充分信任,而最終成為事業與學術的合作夥伴。」周國瑛說。2012年,在科研這條路上潛心走了20年的周國瑛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回國創業。她對羅茲曼說:「Bernard,我們是時候做些事了。」對周國瑛來說,為自己的國家,為家人和朋友做些事情是她一直以來追求的夢想。然而,早已青春不在的周國瑛卻多了一絲顧慮:這個年紀回去創業,尤其是女生,會不會太遲了?羅茲曼卻風趣地說:「Grace,你還是個小孩子,就敢去創業了啊!」
    在周國瑛和羅茲曼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1月23日,羅茲曼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在深圳大鵬新區正式落成,這一造福人類健康的項目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羅茲曼在落成儀式上說:「腫瘤和重大感染性疾病是一個系統性治療工程,是全球性挑戰,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國家的科學家應該聯合起來,共同戰勝這些疾病。」
    位於深圳的大鵬新區天生就是個「浪漫之地」,你可以在這裡斜躺著,看白雲,聽蟬鳴。周國瑛雖然不愛好體育,但天生卻是一個追趕時間的「賽跑能手」,即便是在大鵬,她也依然保持著自己的速度和節奏。
    
    周國瑛與倪東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另類團隊:「童心未泯」的老闆和「沒大沒小」的員工
    如果說羅茲曼與周國瑛的合作有著必然聯繫,那麼倪東耀成為周國瑛的搭檔則純屬偶然。這位被周國瑛稱為「孔雀男神」的儒雅男士絕非等閒之輩,他曾是一名外科醫生,出國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從事免疫學和基因學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曾與美國Novella公司合作參與Gilead的B肝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同時也是深圳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中的領軍人物。
    在倪東耀眼中,周國瑛既不是「科學怪人」也不是勢不可擋的業界「女強人」。「生活中,她是丈夫面前的小女生,一個常常『示弱』的小妻子;但在工作中,她有魄力,對工作傾情投入。」倪東耀說,周國瑛對科研的這份執著堅定了他回國的信心。工作中,倪東耀和周國瑛有爭論,也有商討,但氛圍總是輕鬆愉快。這樣的工作方式也感染著周國瑛的整個團隊。
    
    周國瑛團隊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們團隊中絕大部分都是剛畢業不久的『小鮮肉』,但我從來不以老師自居。我希望每一件事都能跟大家共同討論。我的員工跟我都是『沒大沒小』,直來直去,我不要他們講客套。」作為管理者,儘管周國瑛有著很高的天分與經驗,但這種「周氏管理法」的根本確是真心地尊重、愛護與善待每一個員工。
    一次,周國瑛的學生在做一項花費很久的研究時最後發現自己在設計的初期就犯了根本的錯誤。看到學生最終查到原因自責又忐忑,周國瑛笑著說:「恭喜你啊,終於犯錯了!讓我們重新來過!」
    近年來,周國瑛身兼深圳羅茲曼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深圳市亦諾微醫藥科技有限公司C E O等職務,工作幾乎成了她所有的生活。但周國瑛卻說:「一個新藥的上市至少需要5到10年,很多癌症病人等不起。我們必須要和癌症賽跑,共同來創造生命的奇蹟!」
    相關連結:「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評選由《科學中國人》雜誌社主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5屆,是科技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活動。2002年,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成為首位「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2015年,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獲獎人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截至目前,共有包括楊振寧、孫家棟、吳孟超、王小謨、白春禮、王永志、于敏、許智宏、劉光鼎、朱清時、陳可冀、王恩哥、郭應祿、黃伯雲、楊福家、顧秉林、李蘭娟、施一公、潘建偉、鄧中翰、楊利偉在內的數百位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專家、學者、科技型企業家獲得年度人物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