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股神巴菲特公開宣布自己罹患早期前列腺癌,需要接受放療,但目前情況良好,沒有生命危險。此消息一出,立即引來人們關注。相對於胃癌、肝癌、肺癌等可怕疾病來說,中國人對前列腺癌還比較陌生,這究竟是怎樣一種癌症?哪些人群更易受到這種疾病的侵害?在日常體檢中有哪些指標有提示性作用?記者採訪了兩名泌尿科專家,探秘這種相對「冷門」的腫瘤——
常吃紅肉更易發生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這幾年越來越多見了。」嘉興市第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郭曉介紹,前列腺癌的發病有明顯的地域、種族、年齡差別,過去歐美國家較為多見,是歐美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居各種癌症第二位,中國等亞洲國家比較少見,而且一般發病都在50歲以後,75至79歲是發病高峰,極少見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可以說是一種「老年病」。
嘉興是浙江省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行列的城市,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已經開始影響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嘉興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華說,近幾年嘉興各醫院在臨床診治中發現前列腺癌發病有上升趨勢,一方面是因為老人越來越多了,另一方面現代人的飲食結構變化也有影響,而且現在人們體檢意識增強,也增加了前列腺癌被發現的機率。
兩位醫生介紹了前列腺癌發病的幾大原因,其中遺傳是最主要的因素。郭曉介紹,如果父親、兄弟等一級親屬中有一人患有前列腺癌,那麼其子或兄弟罹患此病的機率就會比常人高一倍,如果一級親屬中有兩人及以上患有前列腺癌,那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就會上升至5到11倍。
其次,愛吃紅肉(牛羊肉)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也會明顯升高。王華說,中國人現在患這種癌症機率的增加與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高脂、高蛋白尤其是紅肉攝入過多有關,相對而言肥胖人群罹患這種癌症的可能性更高一些。另外,異黃酮攝入過少、性生活過頻也與這種疾病的發生有關。多吃蔬果、大豆、西紅柿,喝綠茶都對這種癌症的防治有好處。但網絡上流行的「牛奶易致前列腺癌」、「每天曬15分鐘太陽能預防前列腺癌」等傳言,目前來看都依據不足。
50歲以上應每年接受PSA檢查
一般來說,某種炎症反覆發作容易導致同一部位癌症的發生。但兩位醫生都說,目前來看,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的發病並無關聯,因此,曾經患有這兩種疾病的人群不必過度擔憂。
和其他癌症一樣,前列腺癌很難從身體感覺上及早發現,常見的症狀與普通泌尿系統疾病並無二致,主要有排尿困難、延遲、滴瀝狀、血尿等,一旦出現症狀往往已經進入晚期。因此,要想及早發現這種疾病,最好是在50歲後每年接受體檢,主要的體檢指標是抽血化驗PSA(前列腺癌特異性抗原)和直腸指檢。如果有家族病史則最好提前到40歲左右就開始接受篩查。一般來說,到正規醫院接受這兩項體檢總費用在100元以下。
如果發現這兩項檢查出現異常,那麼就需要接受B超、直腸超聲檢查、核磁共振和穿刺活檢,有時甚至還需要拍肺部X光片。關於這些檢查,郭曉強調穿刺活檢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直接提取組織進行化驗可靠性最高,有時還需要反覆進行,但有些病人出於恐懼往往比較抗拒,給確診和治療帶來了難度。而王華則介紹,有時需要拍攝肺部X光片,是因為前列腺癌在晚期最易發生骨轉移和肺轉移,醫生需要通過肺部X光片來對病程進行分期,確定治療方案。
預後較好的腫瘤
說起腫瘤,談癌色變者大有人在,還有醫生認為,約有30%的病人最後的死亡有很大的心理因素在內,甚至可以說是「嚇死」的。但王華說,即使查出罹患了前列腺癌也不必太過驚慌,因為這可以說是「最能創造奇蹟」的癌症,也不一定要進行手術。
據他介紹,前列腺癌的患者根據年齡可以70歲為界限進行劃分,一般來說,超過70歲才發現早期前列腺癌的患者只要積極配合治療,預期壽命往往在十年以上,而80歲以上才發現患病的人甚至可以說這種病並不會影響生存,而相對來說70歲以前發病者疾病的發展就會比較快,醫生一般會建議年輕的患者接受根治手術治療。王華分析,這是因為前列腺癌的發展與男性雄性激素水平很有關係,年齡越大,雄性激素分泌越少,對疾病發展的影響也就越小,所以有些老人即使發生了腫瘤轉移依然會有很好的預後。
郭曉介紹,目前對這種疾病的治療已經有了多種方式,包括內分泌幹預治療、放療和腹腔鏡下微創根治手術等,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方案,而且目前來看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療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因此提醒患者一定要積極接受檢查,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