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評】讓技能人才成為「中國製造」的脊梁

2020-12-12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首席評論員 閱盡

這兩天,一場聲勢浩大的特殊賽事正在羊城舉辦,即全國首屆技能大賽。來自全國36個代表團的2500多名選手,在86個競賽項目中展開角逐。這是我國首次舉辦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大賽,其規格之高、競賽項目之多、規模之大及技能水平之高均引人矚目。

這類賽事對我國民眾來說,或許還較陌生。但世界技能大賽已舉辦了45屆,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明年將在上海舉行,這也將是我國承辦的首屆世界技能大賽。它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是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技能賽事,每兩年舉辦一次。某種程度上,它不僅是個人技能高低的競逐,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製造業總體水平的代表和縮影。

選手在信息網絡布線項目競賽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梁喻 攝

藉助賽事的舉辦,相關技能型人才的話題也引起社會關注。尤其是如何評估和定位技能型人才的問題,一直以來總是搖擺不定,究竟是「人才」還是「工匠、師傅」,一走進現實遇具體問題便界線模糊,令生產一線技術人員倍感壓抑受歧視。這也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了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和發展。

技能人才亦稱實用型人才。在傳統製造業時代,有獨門絕技的「師傅」地位之高不容置疑,甚而象徵著行業的興衰。即便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高級技工的待遇和地位都頗受重視。但隨著先進位造業勃興,實用型人才的定位卻日顯尷尬。若說不重視,單位都將其視作技術骨幹,但因沒有文憑或高學歷,在評職稱、享受「人才」待遇時,就總要遭遇種種關卡或評判標尺的難題。

以職業高等教育為例。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但多年來卻無一所本科類的職業大學。顯然,社會普遍的觀念,表面上不否認實用型人才的重要,但潛意識裡卻對其存在著不少誤解和歧見,甚而認為其比正規人才低個檔次。正因為此,待遇和社會地位不高是技能人才面臨的普遍困境。

但是,技能人才卻是支撐製造業的基礎。一個國家製造業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能人才隊伍的規模與層級。在以往歷屆世界技能大賽上,絕大多數金牌被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奪得,正是因為其製造業發達,技能人才力量儲備也雄厚。而我國直到2011年的41屆世界技能大賽時才派隊參賽。

中國如今是製造業大國已毋庸置疑,但在不少人眼光中,「中國製造」並非高端產品的標籤,某些產品甚至是低檔次、大路貨的代表。要徹底改變這種窘況,如果沒有大批技能人才的參與,那是不可想像的。「中國製造」要佔領世界高地,既要培育大批科學家、技術專家,更要有幾何級數倍增的實用型技能人才。否則,再好的發明創造都只能淪為紙上談兵。

祝願參賽選手獲得佳績,也希望整個社會對技能人才更加重視,給予其應有的地位、待遇等。從而鼓勵更多青年加入到技能型人才隊伍中,撐起「中國製造」的脊梁。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魏禮園

審籤 | 魏禮園

實習生 | 餘小江

相關焦點

  • 習近平:鼓勵高技能人才走技能報國之路 支撐中國製造創造創業創新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李克強作出批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大賽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賽選手和廣大技能人才致以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職業技能競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 孩子的出路不是一紙文憑,藍領工匠才是實體經濟的脊梁.
    國家發展,實體先行,高技能人才就是工業製造的脊梁。任何時代,企業都需要工匠精神、需要一流的技工人才。而如今的職業學校,也同樣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專科、本科的大學教育。中國製造2025,離不開技工人才,而中國目前有高達兩千萬的高級技工缺口,無論哪個行業,技能型人才永遠都是企業的寵兒。
  • 「十三五」裝備工業有力支撐製造強國建設:挺起中國工業「脊梁」
    裝備工業是工業的脊梁,是國之重器,涉及門類廣、產業鏈條長,其轉型升級對於我國整個工業體系的優化提升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十三五」時期是裝備工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這五年來,裝備工業在製造強國建設進程中發揮了重要地支撐引領作用。
  • ...大會暨「技能中國行—走進廣東」高技能人才成果展示活動盛大舉行
    本次活動以「弘揚工匠精神,助力廣東製造」為主題,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承辦,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廣州市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廣州市外國專家局和中國南方人才市場協辦。該活動也標誌著「技能中國行——走進廣東」活動正式啟動。
  • 致敬脊梁 「中國衛浴盛典」點燃行業正能量
    2018年10月17日,由中潔網主辦、中國陶瓷城集團聯合主辦的大型落地活動「中國衛浴盛典——致敬中國衛浴30年脊梁人物」頒獎典禮在廣東·佛山中國陶瓷總部基地隆重舉行。一場致敬脊梁人物的盛會,一次產區共榮的活動,一部中國衛浴的發展史,一場大咖雲集的巔峰論壇,一出感動行業的年度「大片」,在這裡震撼上演。
  • 【兩會關鍵詞】智能製造 技術人才培養是關鍵!
    在銅陵代表團會場,代表們的討論聚焦在了技術人才培養上。他們結合行業實際,暢敘發展碩果,共商發展大計,為我省人才培養獻智獻策。  「新增技能人才33.15萬人,我省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上首獲金牌。」會議伊始,省人大代表王家福「拋磚引玉」,他指著這段被標記了重點符號的文字說,「這些數據是對加快推進技工大省、製造強省的肯定,可喜可賀。」
  • 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設立機構先行研究「1+X」證書制度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職業技能水平、體現職業教育類型屬性的重大創新,對於高職院校推進「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培養大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並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 新職業新技能(八)職業技能競賽和技能人才表彰
    職業技能競賽和技術技能人才表彰活動,是國家職業能力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都高度重視職業技能競賽和技術技能人才表彰。特別是最近50年來,國際性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也逐步發展起來,形成了相當的規模和影響。由於競賽和表彰活動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們與職業資格制度的天然聯繫,使得競賽和表彰活動不但成為各國展示技術技能人才水平和實力的窗口,而且成為各國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和職業能力建設的推動力。
  • 中山每年培養逾2萬名技能人才
    市技師學院院長郭敏雄走訪企業發現,目前中山正大力發展智能製造,但相關技術和設備仍在推廣中。引入柔性加工單元設備是該學院提前布局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助力中山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市場需要什麼專業,我們就開什麼專業;產業需要什麼人才,我們就培養什麼人才。」郭敏雄說,技工院校天生與產業相連,與市場相通。
  • 中國製造2025,會徹底拋棄古老的精益生產嗎?
    談到機器人的時候,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對著身旁的郭臺銘說:鴻海負責給機器人予軀殼,而軟銀負責給機器人予靈魂,意思是他們在人工智慧方面已經頗有建樹;馬雲也來湊熱鬧,他預言新零售之後是新製造,希望線上帶動線下,而且對現有中國製造的人才體系感到深深的擔憂,認為現有體系已決定了中國製造未來二十年;鐵娘子董明珠則希望打通百姓廚房和自家的工廠,老百姓要什麼樣的電飯煲,什麼樣的空調和抽油煙機都能藉助先進的
  • 人才培養要向重點製造領域傾斜
    統計顯示,當前中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對人才需求量巨大,例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為750萬人,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為300萬人,電力裝備領域人才缺口為411萬人,新材料人才缺口300萬人,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人才缺口25萬人等等,而這些重點製造領域曾誕生中國核電
  • 發達國家的技能人才短缺治理
    本文轉自:中國組織人事報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22日發達國家實施以育才、引才和留才三個功能為主的「三軌制」技能人才政策。發達國家這種大力培育本土人才、積極引進和留用外國人才的人才戰略已經發展為完善的政策體系。
  • 我校學子獲2017中國智能製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二等獎
    12月14日至23日,2017年中國技能大賽——全國智能製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在惠州技師學院舉行
  • 大國巧匠——中國製造的青春未來
    在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激勵下,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從「國賽」中走出的他們,將走向世界職業技能大賽,在更高的舞臺上展現「中國製造」的青春未來。近年來,我國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不斷健全完善。技能人才青春綻放,中國製造未來可期。讓優質培養培訓覆蓋更多城鄉勞動者,貫穿學習工作終身,「大國」與「巧匠」的收穫將更加豐碩。
  • 吳光明成為東莞首位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技能人才
    李玲 攝  1月15日,201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名單公布,東莞3人入選,其中吳光明為東莞市高技能實訓中心教授級高工,是東莞首位獲得該類津貼的技能人才,東莞市技能人才獲評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也實現了「零的突破」。  這名教授級高工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背後又有哪些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 德州技能人才增幅全省第一 技校生成為香餑餑
    現如今,在德州像王冕這樣的產業人才已經越來越多,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省技術能手、齊魯首席技師、省有突出貢獻技師、高級工等大批高技能人才不斷脫穎而出。目前,德州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39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萬人。僅近三年,全市技能人才年均增長3.5萬人,增幅全省第一。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在技能人才供需兩方面都要加強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有關情況
  • 【地評線】紫金e評:弘揚工匠精神,點亮技能人才的職業榮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新中國成立短短數十年間,我們靠著奮鬥擺脫了「一窮二白」,走向了世界舞臺。
  • 【關注】製造名城東莞加速吸引高層次人才
    隨後舉辦的第八屆東莞人才發展論壇暨高技能人才培養論壇,發布了《東莞製造業人才發展報告》《東莞技能人才之都的現狀和發展生態》《我國技能人才開發的理論、現狀與對策》等成果報告,盤點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探索未來東莞製造業的發展方向。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在於人才轉型升級。
  • 天拓四方智能製造解決方案賦能高校培養數位化人才實現教育再升級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數位化時代,數位化轉型已成為當前中國產業升級的急迫需求,而做好轉型升級的根本是需要有合適的配套人才。專業數位化技術人才的需求正在急劇增長,高層次、實用性、複合性、國際化且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與專業技術技能的人才成為各大企業爭相搶奪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