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的技能人才短缺治理

2020-08-27 西城組工

本文轉自:中國組織人事報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22日

發達國家實施以育才、引才和留才三個功能為主的「三軌制」技能人才政策。發達國家這種大力培育本土人才、積極引進和留用外國人才的人才戰略已經發展為完善的政策體系。

開展多元制技能人才培養

作為世界裝備製造第一強國的德國,其「雙元制」職業教育功不可沒。每年德國各類高中的畢業生中,約有75%的學生選擇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工作崗位中由「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出的技能工人佔就業人員的比重約為8%,在同齡人中所佔比重高至70%。德國政府認為,「德國裝備製造強勢的根本原因在於有一個卓越的職業教育體系,為德國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能工人」。開展可持續發展職業教育理念。世界各國積極響應議程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德國也實施了一系列職業教育改革計劃,把國際上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整個德國職業教育體系。2015年,德國聯合國教科文委員會發布《2015+可持續發展教育未來戰略》,確定了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具體任務,一是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落實到教學層面,二是完善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法律法規,致力於為國家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綠領」技能人才。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推動下,德國社會綠色行業崗位不斷增加,同時與其相匹配的「綠領」技能人才的供給也較為充足,目前德國已經劃分出327個綠色職業類型。

開放非移民技能人才籤證

引導本族裔技能人才回流。2018年1月,英國技能人才籤證配額從每年1000個增加至2000個,技能人才籤證持有者進入英國無需獲得僱主擔保,只需根據計分制進行評分,得分在75分以上經過獲準即可得到籤證,家屬享受同樣的待遇。2019年初,澳大利亞實施全球人才計劃,每年預留5000個名額,面向全球引進無法滿足澳大利亞現有籤證政策的專業技術人才,加入該計劃可獲得政府頒發的技能類人才籤證。以色列實施「國家引智計劃」,通過強調種族文化歸屬等意識形態的認同,激發高技能人才尤其是知識密集型企業所需的高端人才回歸以色列,並強調多元利益主體參與,以加強人才與勞動力市場的精準匹配,目前已取得積極成效。除此之外,韓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家實施雙重國籍政策吸引本族裔技能人才回流,目前全球認可雙重國籍的國家已經達到66%。

降低技能人才留居限制

完善技能移民融入保障。2016年,英國政府規定持有TIER2工作籤證的移民如果要申請永久留居,年收入需在35000英鎊以上,但緊缺職位列表上的技能人才不受此條例限制。日本政府制定了技能人才移民的國際相互認證制度和國際養老金相互補充制度,允許技能人才攜帶家屬赴日,致力於創造外國技能人才在日本安心工作的環境,確保國外移民順利融入日本。智利政府打造的「智利全球」旨在為有意回到智利進行職業發展的技能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是連接智利和移民人才的有效平臺。在出入境方面,美國技能人才籤證持有者目前可以免籤進入加拿大、塞爾維亞等20多個北美洲及南歐的國家和地區,給籤證持有者帶來了極大便利。韓國政府設立「外國人支援服務中心」並引進優秀的外國基礎教育機構,為技能人才移民及其家屬的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其提供穩定優質的生活和工作條件。


相關焦點

  • 加快構建製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支撐體系
    我國製造業中的高技能人才短缺不是勞動力市場短期波動的結果,而是技能形成領域中制度不匹配的必然後果。其一,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所供給的技能類型與生產需求錯位,熱門技能(如第三產業)培訓飽和,而工業技能培訓不足,大學畢業生技能與市場需求脫節。政府辦的職業學校、技校提供的是中低端的通適性技能,很難有針對性地提供企業或行業需要的專用技能,技能錯配突出。
  • 西方發達國家治理體系建構內涵及特徵
    發達國家在治理理論的形成與完善、治理實踐的探索與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弊端與不足。  發達國家的主要治理模式  一是以引入市場競爭和明確各方職責為特徵的新公共管理模式。  發達國家的治理經驗  發達國家的治理歷經多年的實踐探索,從崇尚自由的市場力量到強調政府調控,再到市場與政府並重,進而重視社會組織發揮作用
  • 中國能源人才關鍵詞:脫節、短缺與國際認證匱乏
    何強指出:「在能源轉型的趨勢下,我國能源人才開發也相應存在三大問題:傳統能源行業人才脫節、新興能源行業人才短缺和技術人才國際認證面臨挑戰。」三大問題在傳統能源行業,一方面企業的用人缺口亟待填補;另一方面高校就業難題突出。
  • 日本IT界人才短缺,企業希望招聘中國學生和員工
    /關注楊工的生活日常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01可能很多人看到這種消息覺得不可思議,日本作為科技強國怎麼可能IT人才短缺?但是日本的IT人才是真正的事實。隨著人工智慧以及物聯網等行業快速發展人才的缺口顯現,這是市場供需方面的原因。同時由於技術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由於人才的儲備不夠也會造成人才的短缺,在日本軟體開發的薪資並不高,而且IT行業普遍的加班加點比較多,造成大家對於IT行業的吸引力不夠。
  • 年度人才短缺調查顯示:銷售代表、熟練手工職業人員...
    (NYSE: MAN) 今天公布了其年度人才短缺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全球41%的僱主發現填補一些空缺職位變得愈加困難,尤其像銷售代表、熟練的手工職業員工和技工這樣的空缺職位,而這些職位又是生產/經營、設計和維護等領域所需要的技術工人。作為其2006年調查的後續部分,該公司在27個國家和地區對近37,000個僱主進行了調查,以找出那些是由於人員缺乏合適的技能而導致僱主很難填補空缺的職位。
  • 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短缺,怎麼破?
    記者了解到,從新能源汽車維修領域來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的短缺。電動化、智能化趨勢雙面夾擊維修技工須向維修工程師進階在職業院校之外,目前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能人才培訓還有整車企業、社會培訓等渠道。一些整車企業通過自己的方式解決人才需求,比如吉利汽車創辦吉利大學這樣的形式。
  • 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特徵及面臨的重大問題
    城市發展需要外界源源不斷地輸入物質、能量、資金、技術和勞動力,也需要通過資金、技術、人才、商品、信息和管理的輸出,獲得豐厚的利潤和價值回報,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財富積累和發展後勁。五是城市文化的異質性。與鄉村社會相比,城市人口的種族或民族構成、風俗習慣、語言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和政治意識等,都具有很強的異質性。
  • 我國高層次應用型翻譯人才嚴重短缺
    本報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羅旭日前從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了解到,自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從2003年啟動以來,全國共有30多萬人次報名參加考試,但真正獲得各類資格證書者只有近4萬人,其中獲得口譯同傳資格證書的不足百人,高層次應用型翻譯人才短缺問題亟待破解。
  • 日本擬放寬移民政策 注重技能人才競爭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目前,日本正尋求引入更多的外籍技術勞工,以解決該國日益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據報導,過去5年,強勁的經濟復甦勢頭和人口日益老齡化提振了日本人力資源需求,日本的外籍勞工數量大幅增加。目前,日本的失業率降至2.8%,而空缺崗位與求職人數之比為1.59:1,為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 從華為HCIE大獎 看ICT人才短缺與人才泛濫之衝突
    ICT人才短缺與人才泛濫之衝突,根本在於教育體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開的數據顯示,在「十三五」期間,中國每年需要在城鎮安排就業的人數維持在2500萬,就業的總量壓力非常大。其中,應屆生是新增就業人員的主要來源之一。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795萬,比2016年多30萬,畢業生找工作的壓力顯而易見。
  • 人才過剩與短缺並存,職業教育改革如何面向市場需求
    挑戰:人才需求從配合機器到控制機器「當前勞動領域出現三大趨勢,勞動的需求從數量轉向質量,勞動的供給從無限走向有限,勞動的流向走向新生代。」楊志明說道,目前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從人口紅利轉到技能紅利,職業技能院校畢業的新職業、新技術學生大受市場歡迎。人工智慧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技術人才?
  • 紐西蘭移民局公布重要技能短缺清單 老師等職業入列
    中新網5月8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當地時間8日,紐西蘭移民局公布了2018/2019年度重要技能短缺清單的年度審核結果。早教、小學老師和中學老師及養老護士等職業,被加入技能短缺清單,而一部分此前呼聲很高的職業,則未能進入技能短缺清單。
  • 澳大利亞技能勞工短缺嚴重 457籤證被廢雪上加霜
    澳邊遠地區技能短缺嚴重據澳洲論壇報導,自2018年7月起,澳大利亞457技術勞工籤證將要被一個新籤證項目取代。這一新項目被劃分為兩項籤證計劃,一項是兩年的短期臨時技術短缺籤證,另一項是中期籤證。新州農民肖克爾表示,技能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他說:「儘管我們更願意僱傭本地勞工,但這是不可能的。」
  • 中國譯協:中國合格翻譯人才「極度短缺」
    新華網北京12月6日電(記者華春雨)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中國譯協第一常務副會長郭曉勇6日說,中國翻譯工作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無疑是合格的翻譯人才短缺問題,而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短缺,是極度短缺,尤其是能夠承擔日益擴大的對外文化交流任務的高素質、專業化的翻譯人才嚴重匱乏」。
  • 全球25%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 卡達最為嚴重
    央視網消息: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世界資源研究所6日表示,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面臨著水資源短缺問題。該研究所全球水資源項目負責人稱,這是一個全球性水危機問題。經研究發現,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17個國家正面臨著「極度缺水」的壓力,並且這一情況正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頻發而不斷加劇。貝齊·奧託表示,當前,世界水資源供應受到多重因素威脅,包括氣候變化、水資源浪費、水資源汙染問題治理不善等。他強調稱,世界正面臨著全球性的水危機問題。
  • 我國第一部人才報告發布:科研人才比例偏低
    教育、衛生、經濟、會計等類人員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0%以上,而工程技術專業技術人才僅佔總數的18%。在從事研究與發展(R&D)的專業人才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現代醫藥、環保等類專業人才短缺。
  • 人才過剩與短缺並存,專家建議職業教育改革應面向市場需求
    挑戰:人才需求從配合機器到控制機器「當前勞動領域出現三大趨勢,勞動的需求從數量轉向質量,勞動的供給從無限走向有限,勞動的流向走向新生代。」楊志明說道,目前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從人口紅利轉到技能紅利,職業技能院校畢業的新職業、新技術學生大受市場歡迎。人工智慧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技術人才?
  • 紐約大學給醫學生免學費 能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嗎?
    近日,紐約大學宣布,將會對該校就讀和未來招收的醫學生免除學費,以解決現如今醫護人才短缺的困境。該校認為,免學費或許能鼓勵更多學生無後顧之憂地加入醫護行業。儘管教育界都盛讚紐約大學的舉動,但也有質疑的聲音響起。醫學生學費全免是否能真正解決人才短缺、調動學醫熱情的作用嗎?
  • 「職業教育」成兩會熱詞 人大代表支招技能人才培養
    (兩會速遞)「職業教育」成兩會熱詞 人大代表支招技能人才培養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鍾旖)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職業教育」被多次提及。如何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提升現代職業教育水平?仍在一線工作的他坦言,儘管行業工資已普遍上漲至萬元人民幣每月,技能能手仍在不斷流失,以木工為例,已出現青黃不接、用工荒等問題。劉鍾俊建議,社會在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因人施教的同時,營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培養入行者的「職業自豪感」。
  • 【羊晚快評】讓技能人才成為「中國製造」的脊梁
    但世界技能大賽已舉辦了45屆,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明年將在上海舉行,這也將是我國承辦的首屆世界技能大賽。它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是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技能賽事,每兩年舉辦一次。某種程度上,它不僅是個人技能高低的競逐,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製造業總體水平的代表和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