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成兩會熱詞 人大代表支招技能人才培養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兩會速遞)「職業教育」成兩會熱詞 人大代表支招技能人才培養

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鍾旖)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職業教育」被多次提及。如何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提升現代職業教育水平?多名人大代表為此支招。

資料圖: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教師在實訓室講解半自理老人衛浴系統。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現任重慶建工第三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勞務班組長的劉鍾俊代表1992年便開始拜師學習木工手藝。仍在一線工作的他坦言,儘管行業工資已普遍上漲至萬元人民幣每月,技能能手仍在不斷流失,以木工為例,已出現青黃不接、用工荒等問題。劉鍾俊建議,社會在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因人施教的同時,營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培養入行者的「職業自豪感」。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已基本構建了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制度體系,建設了591個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743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實現了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普惠化和全覆蓋。劉鍾俊建議,將高技能人才的培訓和考核分開考評,保證技能人才準入的公平公正;建立周期性技能普查機制,促進人才良性有序流動。

全國人大代表張杰來自重慶軌道交通集團,是「張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他今年帶來《減少技能人才流失、優化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議。

張杰認為,企業人才培養空間不足、缺乏有效的「人崗匹配」機制是造成技能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張杰建議,建立「企業對企業」,而非「企業對個人」的人才管理方式,降低人才流動性,讓人才流動保持在一個合理範圍;同時,對職業教育中的工科本科生培養做結構調整,增加技能培養,劃分出技能方向與專業方向,讓大學生儘早掌握技能適應崗位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稱,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擴大高職院校獎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可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實力和綜合吸引力,為學子和家長提供更多升學選擇,緩解基礎教育升學困擾。

劉希婭建議,有關部委在吸收、整合世界先進國家職業教育經驗同時,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和高考制度改革銜接,讓職業教育不再成為學生的「無奈選擇」,而是熱門選擇。(完)

相關焦點

  • 兩會教育熱詞 全都與你有關—給孩子的兩會新聞(4)
    兩會教育熱詞 全都與你有關—給孩子的兩會新聞(4) 2020-05-24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兩會涉農十大熱詞盤點 展望三農發展前景|農業觀察·兩會聚焦
    全國兩會日程近半,連日來,圍繞三農相關話題的熱詞頻頻受到廣泛關注。中國網《農業觀察·兩會聚焦》梳理發現,糧食安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民增收、農村「新基建」、農村電商等詞熱度不減,讓我們一起透過兩會熱詞看三農發展前景。
  • 兩會涉農十大熱詞盤點 展望三農發展前景
    全國兩會日程近半,連日來,圍繞三農相關話題的熱詞頻頻受到廣泛關注。中國網《農業觀察·兩會聚焦》梳理發現,糧食安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民增收、農村「新基建」、農村電商等詞熱度不減,讓我們一起透過兩會熱詞看三農發展前景。
  • 人大代表許勤:呼籲立法完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市長許勤領銜向大會提交建議,呼籲立法完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加快構建產教融合的高水平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市長許勤領銜向大會提交建議,呼籲立法完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加快構建產教融合的高水平職業教育體系。當前,我國正大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建議指出,目前我國高技能人才呈現數量短缺、結構失衡的特徵,難以滿足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 [國際職教]兩會風採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鄭亞莉: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
    (來源:新華網)全國人大代表楊偉坤:深化產教融合 推進校企合作 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來自河北的楊偉坤代表帶來一份關於「推動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楊豔帶來的兩個提案,第一個是從國家的層面來推動中緬兩國持護照可以從陸路口岸通行,第二個是積極打造瀾湄職業教育基地。
  • 職業教育要在提升學生職業技能上下功夫
    近年來,職業教育發展受到社會關注。2021年四川省兩會期間,不少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這一話題。
  • 兩會內外:職業教育發展期待三大突破(圖)
    列印 關閉編者按:  3月8日,春意融融,兩會正酣,由中國青年報社、亞洲教育北京論壇聯合主辦,西安歐亞學院、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協辦的「2009全國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京召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以及職業院校負責人共同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職業教育如何科學發展。
  • 【兩會關鍵詞】智能製造 技術人才培養是關鍵!
    在銅陵代表團會場,代表們的討論聚焦在了技術人才培養上。他們結合行業實際,暢敘發展碩果,共商發展大計,為我省人才培養獻智獻策。  「新增技能人才33.15萬人,我省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上首獲金牌。」會議伊始,省人大代表王家福「拋磚引玉」,他指著這段被標記了重點符號的文字說,「這些數據是對加快推進技工大省、製造強省的肯定,可喜可賀。」
  • 兩會教育話題——職業教育備受關注
    在疫情防控下,兩會推遲了這麼久還是召開了。會議衍生了很多的話題,教育和民生等話題的出現牽動了人們的心。會議指出,教育的發展刻不容緩,尤其是高職等技校的推廣。目前國家嚴重缺少技術性人才,再加上經濟發展迅速,急需技術人才,國家對於此狀況,開始大力推廣職業教育,可見職業教育終於迎來了春天。職業教育備受關注,2019年年初,國務院頒布了「職教20條」。在2019年中國共產黨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全國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職業教育的話題仍然很熱門,今年各民主黨派的建議也反映了這一點。
  • 中國職業教育交出亮眼成績單:每年培養千萬技能人才
    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人才,在人才培養的「蓄水池」中,職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 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職業教育要加快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意見》明確,要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規範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 提升技能人才榮譽感 打通校企合作重要穴位——一線技術工人代表...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提升技能人才榮譽感 打通校企合作重要穴位——一線技術工人代表建言高技能人才培養  新華社記者王建 鄔慧穎 孟含琪  高技能人才短缺、年齡出現斷層、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不匹配……全國兩會期間,部分來自一線的技術工人代表認為,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福建兩會熱詞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省兩會上的熱詞。  熱詞掀起熱議。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認為,對福建來說,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全力打好產業轉型升級這場攻堅戰,緊緊圍繞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優化存量,提升增量,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升級,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 全國人大代表銀燕:儘快設置氣象專業學位類別,培養高層次人才
    每年全國兩會,環境保護特別是大氣汙染防治是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汙,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汙染治理攻堅。」全國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院長銀燕,長期從事雲降水物理、氣溶膠及其環境氣候效應的科學研究,履職全國人大代表以來,他為氣象事業特別是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 銀燕作為大氣汙染防治領域的專家,每年全國兩會,銀燕都有提案與此相關。
  • 職業教育每年培養千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記者從8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200餘個專業和10餘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介紹,目前,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佔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佔普通本專科的52.90%。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約3.2億人次。
  • 融動兩會|「我給兩會捎句話」搭起互動新平臺
    1月8日,省兩會人大代表駐地,代表們利用午休時間,關注河北日報推出的「我給兩會捎句話」活動網友留言。記者趙海江攝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金林)今年河北省兩會期間,河北日報客戶端推出互動欄目「我給兩會捎句話」,徵集網友的心願與建議。網友留言不僅在網端呈現,還通過設置在兩會部分會場或駐地的「大屏」,與代表委員「親密接觸」。截至目前,在已經發布的數百條留言中,小區停車、孩子入園、殘疾人就業等百姓身邊事佔比最高。
  • 劉光泉:培養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辦有尊嚴的職業教育
    「培養學生興趣點,是職業院校必須攻克的教育難關,教師要立足學生起點和基礎,因材施教,一切教育活動都要圍繞讓學生體驗到規範、自尊、向上、成人、成才這一發展理念而展開。」  苦練技能實踐,增強技術素養   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是檢驗教育質量的試金石。在技能培養方面,濟南信息工程學校通過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既讓學生苦練技能,又為學生提供親身實踐的鍛鍊平臺,實現從在校學生到職場新兵的成功過渡。
  • 兩會熱詞接地氣/大公報記者 蔣敏
    圖: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解放軍女代表在天安門廣場自拍留影/中新社  2015年全國兩會,「四個全面」、「新常態」、「有權不可任性」、「獲得感」、「網際網路+」、「創客」……這些兩會熱詞高大上兩會,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和全民聯繫到一起。  2015年全國兩會,主旋律是「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嚴格來說,「新常態」並非今年兩會上的最新詞,但它顯然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詞。  李克強總理的一句「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一夜間引發萬千網民點讚。這句「兩會新語」,可謂「大紅大紫」,老少皆知。
  • 廣東高技能人才數已達443萬,佔技能人才總量33.3%
    27日,省人大社會委組織部分省人大代表視察「廣東技工」工程實施情況。據悉,目前全省技能人才達133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443萬人,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技工人才的路越走越寬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攝支持技工教育安排8億元專項資金補短板一張張圖紙被編成程序輸入電腦後,再通過數控車床做成產品。
  • 人民在線:支撐全媒體人才培養的職業技能體系
    人民網北京1月5日電 2020年12月31日,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發布了《關於受權發布參與1 X證書制度試點的第四批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名單的通知》,人民網旗下的北京人民在線網絡有限公司(下稱「人民在線」)成功入圍教育部1 X證書制度試點的第四批名單,成為「輿情監測與分析」「媒體融合運營」「網際網路內容風控」三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評價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