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泉:培養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辦有尊嚴的職業教育

2020-12-24 大眾網

12月15日下午,濟南信息工程學校校長劉光泉做客大眾網《職教力量》訪談欄目。

  大眾網濟南12月17日訊(記者 吳笛)近幾年,濟南信息工程學校的辦學質量不斷攀升,在濟南中職學校中可謂亮眼:連續9年蟬聯濟南市技能大賽中職組信息技術類賽項團體第一,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護項目、計算機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項目獲得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獎,網絡搭建及應用項目獲得國賽銅牌;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12月15日下午,濟南信息工程學校校長劉光泉做客大眾網《職教力量》訪談欄目,就學校的發展思路和做法進行了分享。

  堅持文化育人,立德樹人為根本

  「學校辦學質量的持續攀升,得益於有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劉光泉告訴記者,目前,濟南信息工程學校已建成一支敬業愛生的「金字塔型」的優秀教師團隊,擁有國家級教練型教師、省級傑出教師、省市級教學能手、省市優秀教師、濟南名師、學科帶頭人、中心組成員等70多位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

  「職業學校的老師不好當,尤其是班主任。職業學校的老師們肩負著兩個特殊使命:既要當好學生的人生成長導師,又要幫助學生培養專業愛好並學得一技之長。」劉光泉表示,在濟南信息工程學校,「千方百計讓學生以自己為榜樣,千方百計讓學生超越自己」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追求,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文明習慣高於一切。「培養學生興趣點,是職業院校必須攻克的教育難關,教師要立足學生起點和基礎,因材施教,一切教育活動都要圍繞讓學生體驗到規範、自尊、向上、成人、成才這一發展理念而展開。」

  為此,濟南信息工程學校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與道德品質提升教育緊密結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綠色班級創建活動、班級合唱節、文化藝術體育節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創建志願者服務隊、輪滑社、街舞社、籃球社、足球隊等社團,打造發揮自身特長、提升自我修養的展示平臺;社團活動內引外聯,與兄弟學校的聯誼活動以及與韓國新一商務高中的友好交流活動開拓了學生的眼界,提升了學生溝通、組織與協調能力,為步入職場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苦練技能實踐,增強技術素養

  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是檢驗教育質量的試金石。在技能培養方面,濟南信息工程學校通過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既讓學生苦練技能,又為學生提供親身實踐的鍛鍊平臺,實現從在校學生到職場新兵的成功過渡。

  學校每學期組織所有專業課的的技能比賽,覆蓋全體學生,師生同賽,以賽促練;積極與聯想集團、山東新視覺數碼有限公司、北大濟南青鳥公司、世界500強韓資企業優秀企業,尤其是世界五百強企業進行對接,「攀高枝」開展校企合作,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進校園舉辦講座、派出專業教師赴企業學習調研、安排學生入企業頂崗實習;在校內以學生為主體創建各專業的工作室,獨立創辦網店、微店,將「紙上談兵」變成「沙場徵戰」…… 通過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的有機結合,解決學生就業「最後一公裡」問題。

  「不論是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進校園舉辦講座、派出專業教師赴企業學習調研、安排學生入企業頂崗實習,還是聯合企業對幹部和骨幹教師進行管理、科研、教學、技能等多層次的培訓,我們相信校企合作應該是全方位、深層次的。」劉光泉認為,這種既「走高端」又「接地氣」的校企合作,一方面,有助於教師教學理念與市場需求更加貼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加前沿、實用;另一方面,學生經過親身實踐後,提前感受到企業管理模式,得到磨練的同時收穫了豐厚的勞動報酬,在學生與企業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學生實習就業搭建了優質平臺。

  優化培養模式,以促進就業為導向

  對於濟南信息工程學校來說,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向的制定離不開對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和行業需求的把握。開設對接社會需求的新課程、新技術,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行業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是學校積極進行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一方面學校主動與濟南市信息技術職教集團內部的行業、企業合作,成立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各專業建設、課程改革、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究指導;另一方面,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引領下,「以賽促教、賽教融合」,在專業建設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劉光泉表示,學校成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在調整專業結構、開發社會適需專業時,「心裡更有底了」。 2015年濟南信息工程學校新增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網站建設與管理兩個專業,並增加計算機平面設計、辦公自動化、網絡搭建等專業技能培養方向;財經商貿類專業向,增加了會計核算、財務文秘等技能培養方向……在專業設置上形成了多專業融合的複合型特色。

  在近幾年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護賽項上,學校相繼取得兩金一銀的好成績,積累了優質的師資水平、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成熟的實訓設施。基於此,自2014年秋開始,濟南信息工程學校在計算機網絡專業增設物聯網技術應用方向招生計劃, 2015級、2016級計算機網絡專業物聯網方向招生人數進一步擴大,分別為150人、200人。

  對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擁有一門技能至關重要。「辦有尊嚴的職業教育這一理念,是學校、學生、家長的共識。我們教育學生要堅信『技能改變命運』,只要捨得吃苦、勇於拼搏,積極投入到技能訓練中,就一定能夠成長為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對職業學校來說,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衡量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對於學校的未來發展,劉光泉心裡很清晰:「學校未來的打算是進一步把好的企業引入學校,讓學生深入接觸企業,接觸社會,提升眼界的同時,從基層工作務實地幹起,培養高素養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點擊進入訪談專題》》

相關焦點

  • 齊齊哈爾關注:龍沙區技工院校弘揚「工匠精神」,點亮技能人才職業榮光
    龍沙區改革推進專班組織各成員單位及社區藉助自媒體平臺、微信朋友圈、社區居民微信群全面擴大技工院校的招生宣傳工作,營造重視技能、尊重技工的社會氛圍。一直以來,社會對技工的認可度不高、尊重程度較低導致很多人心中有一個「不願意甚至不屑於當技工」的心結。龍沙區為破解「技工荒」,改變人才觀,倡導和弘揚「工匠精神」,樹立技能人才觀的正確導向,聚焦產業工人發展的問題難點,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及職業尊嚴,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 【地評線】紫金e評:弘揚工匠精神,點亮技能人才的職業榮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新中國成立短短數十年間,我們靠著奮鬥擺脫了「一窮二白」,走向了世界舞臺。
  • 淺談高職護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養
    工匠精神的實質是對職業道德的遵守,體現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要求,與護理職業教育和護理專業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有著高度的統一性和內在的聯繫,弘揚工匠精神,是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目前,國內護理專業屬於人員比較緊張、需求量大的一個專業,也正因如此,在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前提下,高職院校對更多、更好地培養護理專業的人才有著不可或缺的責任和義務。
  • 論技工教育如何培養德技「雙修」高技能人才
    摘 要:技工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技工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又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技工教育培養模式切實關係到學生的成長成才。本文從如何利用二維育人模式,培養德技「雙休」高技能人才角度,解析和探索技工教育教育模式。
  • 習近平: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
    習近平: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我國技能選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向我國參賽選手和從事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同志們致以熱烈祝賀。
  • 【聚焦】專家黃景容新談工匠精神的培育與職業訓練院的建設
    培育工匠精神,企業是主體,但單憑企業主體恐怕不夠?需要政府「鼓勵」,準確地說,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協力推進。        培育工匠精神,首先是企業的事,其次是社會的事,第三是國家的事。我國現有體制中,與培育工匠精神業務最具相關性的是主管技能人才的政府部門和培養技能人才為主業的職業院校,特別是技工院校。因此,人社部門、職業院校,特別是技工院校對此責無旁貸。
  •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新華社廣州12月10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10日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大賽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賽選手和廣大技能人才致以誠摯的問候。
  • 煙臺黃金職業學院多路徑培育工匠精神
    水母網11月26日(通訊員 帥濤 王寧 陳曉慧 記者 彩梅)多年來,煙臺黃金職業學院建校以來,緊緊把準時代脈搏,發揮職業教育功能,堅持服務區域企業人才和技術需求的辦學宗旨,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專業特色,把握產業方向,緊貼人才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成為學院高質量育人的方向標和辦學質量提升的強引擎。
  • 借古鑑今培養現代工匠 與時俱進創造人才紅利
    而且墨家的工程師精神,也是諸子百家中獨有的。  墨子在政治理想上提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主張通過「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建設一個人人平等、人人互助的「兼愛」社會。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墨子提出培養「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的「兼士」主張,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風範、嚴格的紀律規範、能言善辯的辯論技能和廣博熟練的知識技能。
  • 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工匠精神,都應貫穿於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二者相互融合、整體推進,在高職教育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將工匠精神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突破口,也是促進高職院校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 德國:「工匠精神」培養融入教學全過程
    在製造業強國紛紛推出更高更新更強的製造業戰略時,中國製造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轉型升級壓力,要成為製造業強國,「工匠精神」是催化劑。如何培養「工匠精神」?職業教育應該發揮決定性作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與其教育的最終目的有關,那就是以就業為導向,達到入學即實習、學習即工作的要求。在德國,大中型企業和較為有實力的小型企業均吸納職業學校的實習生,並為他們提供工作實踐平臺。校企共同培養人才,解決了企業用工難、學校分配難、社會富餘勞動力多的問題,實現了社會、企業、學校、學生多贏的局面。
  • 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讓技能人才培養有高原更見高峰
    為此,揚州技師學院層層選拔組建「青苗班」,通過一名大師培養一個團隊、帶動一個產業,不僅為參加世界級的賽事培育了後備力量,也為大國工匠的傳承培養了大批人才。「為了培養最頂尖的工匠,學校每年都要在每棵『青苗』身上投入不菲的成本。」
  • 廣州酒家:培養「工匠精神」粵菜人才
    點擊播放 GIF 0.0M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美譽的廣州酒家參與「粵菜師傅」工程,並以「培養工匠精神的新型勞動者」為目標。記者了解到,廣州酒家參與「粵菜師傅」工程,以「培養工匠精神的新型勞動者」為目標,通過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平臺全面實施「粵菜師傅」培育行動計劃。如今,廣州酒家在廣東梅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設立「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為當地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 培育「工匠精神」推動高職教育發展
    人才因素是產業價值鏈上的高附加值環節,也是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產業升級與創新發展需要高素質專業人才,實現我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建設製造強國需要龐大的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 要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 原創校園話劇,弘揚工匠精神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養時,必須同時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時,應當緊密結合職業技能的培養進行。職業技能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要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高度融合,合力育人。
  • 上海技能人才通過應用型職業教育登「雲」逐夢
    學校還對接美國及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相關專業標準,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技能人才。袁明就是來自二工大高等職業技術(國際)學院 17級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目前,上海市人社部門正圍繞強化「四大功能」、建設「五個中心」,大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在工程技術領域,探索開展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試點,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 張慧:培養高技能高素質「大國工匠」 | 春風正當時
    弘揚工匠精神、培養大國工匠!
  • 弘揚工匠精神 成都職業教育活動月啟動
    (原標題:弘揚工匠精神 成都職業教育活動月啟動) 昨日,以「弘揚工匠精神
  • 【我和十四五】培養工匠的工匠
    」 不久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國家有大計劃,個人也有小謀劃。
  • 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職業教育要加快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意見》明確,要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規範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