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濟南信息工程學校校長劉光泉做客大眾網《職教力量》訪談欄目。
大眾網濟南12月17日訊(記者 吳笛)近幾年,濟南信息工程學校的辦學質量不斷攀升,在濟南中職學校中可謂亮眼:連續9年蟬聯濟南市技能大賽中職組信息技術類賽項團體第一,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護項目、計算機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項目獲得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獎,網絡搭建及應用項目獲得國賽銅牌;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12月15日下午,濟南信息工程學校校長劉光泉做客大眾網《職教力量》訪談欄目,就學校的發展思路和做法進行了分享。
堅持文化育人,立德樹人為根本
「學校辦學質量的持續攀升,得益於有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劉光泉告訴記者,目前,濟南信息工程學校已建成一支敬業愛生的「金字塔型」的優秀教師團隊,擁有國家級教練型教師、省級傑出教師、省市級教學能手、省市優秀教師、濟南名師、學科帶頭人、中心組成員等70多位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
「職業學校的老師不好當,尤其是班主任。職業學校的老師們肩負著兩個特殊使命:既要當好學生的人生成長導師,又要幫助學生培養專業愛好並學得一技之長。」劉光泉表示,在濟南信息工程學校,「千方百計讓學生以自己為榜樣,千方百計讓學生超越自己」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追求,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文明習慣高於一切。「培養學生興趣點,是職業院校必須攻克的教育難關,教師要立足學生起點和基礎,因材施教,一切教育活動都要圍繞讓學生體驗到規範、自尊、向上、成人、成才這一發展理念而展開。」
為此,濟南信息工程學校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與道德品質提升教育緊密結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綠色班級創建活動、班級合唱節、文化藝術體育節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創建志願者服務隊、輪滑社、街舞社、籃球社、足球隊等社團,打造發揮自身特長、提升自我修養的展示平臺;社團活動內引外聯,與兄弟學校的聯誼活動以及與韓國新一商務高中的友好交流活動開拓了學生的眼界,提升了學生溝通、組織與協調能力,為步入職場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苦練技能實踐,增強技術素養
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是檢驗教育質量的試金石。在技能培養方面,濟南信息工程學校通過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既讓學生苦練技能,又為學生提供親身實踐的鍛鍊平臺,實現從在校學生到職場新兵的成功過渡。
學校每學期組織所有專業課的的技能比賽,覆蓋全體學生,師生同賽,以賽促練;積極與聯想集團、山東新視覺數碼有限公司、北大濟南青鳥公司、世界500強韓資企業優秀企業,尤其是世界五百強企業進行對接,「攀高枝」開展校企合作,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進校園舉辦講座、派出專業教師赴企業學習調研、安排學生入企業頂崗實習;在校內以學生為主體創建各專業的工作室,獨立創辦網店、微店,將「紙上談兵」變成「沙場徵戰」…… 通過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的有機結合,解決學生就業「最後一公裡」問題。
「不論是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進校園舉辦講座、派出專業教師赴企業學習調研、安排學生入企業頂崗實習,還是聯合企業對幹部和骨幹教師進行管理、科研、教學、技能等多層次的培訓,我們相信校企合作應該是全方位、深層次的。」劉光泉認為,這種既「走高端」又「接地氣」的校企合作,一方面,有助於教師教學理念與市場需求更加貼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加前沿、實用;另一方面,學生經過親身實踐後,提前感受到企業管理模式,得到磨練的同時收穫了豐厚的勞動報酬,在學生與企業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學生實習就業搭建了優質平臺。
優化培養模式,以促進就業為導向
對於濟南信息工程學校來說,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向的制定離不開對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和行業需求的把握。開設對接社會需求的新課程、新技術,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行業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是學校積極進行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一方面學校主動與濟南市信息技術職教集團內部的行業、企業合作,成立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各專業建設、課程改革、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究指導;另一方面,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引領下,「以賽促教、賽教融合」,在專業建設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劉光泉表示,學校成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在調整專業結構、開發社會適需專業時,「心裡更有底了」。 2015年濟南信息工程學校新增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網站建設與管理兩個專業,並增加計算機平面設計、辦公自動化、網絡搭建等專業技能培養方向;財經商貿類專業向,增加了會計核算、財務文秘等技能培養方向……在專業設置上形成了多專業融合的複合型特色。
在近幾年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護賽項上,學校相繼取得兩金一銀的好成績,積累了優質的師資水平、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成熟的實訓設施。基於此,自2014年秋開始,濟南信息工程學校在計算機網絡專業增設物聯網技術應用方向招生計劃, 2015級、2016級計算機網絡專業物聯網方向招生人數進一步擴大,分別為150人、200人。
對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擁有一門技能至關重要。「辦有尊嚴的職業教育這一理念,是學校、學生、家長的共識。我們教育學生要堅信『技能改變命運』,只要捨得吃苦、勇於拼搏,積極投入到技能訓練中,就一定能夠成長為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對職業學校來說,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衡量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對於學校的未來發展,劉光泉心裡很清晰:「學校未來的打算是進一步把好的企業引入學校,讓學生深入接觸企業,接觸社會,提升眼界的同時,從基層工作務實地幹起,培養高素養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點擊進入訪談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