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內向,不如趕緊慶幸一下

2020-09-05 爸媽成長聯盟

「你這種性格,長大後一定會吃虧的。」

這句話,我從小聽到大,於是我也認定這句話是正確的。

與此相伴的時常還有「內向的小孩在社會上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當在社會展現自我,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以此展現你的價值」。


於是為了改變性格,我曾嘗試過無數次「內心扭曲」的掙扎:

在人生的很長一個階段中,只要別人用「乖」、「安靜」這樣的詞形容我,我就會反感很久,為此我嬉笑怒罵,去參加一些陌生的聚會,去看一些獵奇的電影,只為了擺脫這些標籤;

在中學階段,隨便抓一個性格外向的人,就認為這是可以交心的朋友,卻發現我對朋友總是不擅於維護,同時內心仍舊滿是孤獨;

在大學階段,我所有事情都努力走到人前,去成為方陣標兵,去成為班級團支書,去參加學校辯論隊,去加入學校近十個社團,然而每次回到宿舍,我都要捂在被子裡獨處很久才能把那份慌張和壓抑趕走…


但最終我發現即使這麼做了,我的性格還是沒有什麼改變,並且非常的不快樂,一直在否定自己。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畢業工作後,我才明白了我到底在追尋什麼,逃避什麼。


原來我之前很在意別人否定我內向的性格,更深層次原因在於這相當於否定了我這個性格人的全部,包括我的價值,我的能力,我的優點。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外向的人就是容易比內向的人受歡迎,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就如同前兩年新東方晚會上火的一句話——「累死累活,不如人家一個講PPT的。」

父母因此時常勸我「你這種性格在社會上會吃虧的」,朋友時常逗我「你現實要是有網上這麼活潑就好了」,第一份工作的老闆也吐槽我「你怎麼老氣橫秋的,你應該多表現,別只知道悶聲做事」。

好在我雖然內向,但內心從來不認為自己真的不行,別人越是否定我,我越是要證明自己可以。



在畢業後發現我的性格無法改變時,我就改變了看待自己性格的方式:

從前覺得性格不好,是因為在某些社交場合我的性格確實不佔優勢,比如過年串門時表姐嘴甜撒嬌要紅包時,比如在一些需要世故圓滑的崗位上時,比如在熱鬧場合被迫成為眾人焦點時。

那麼我的性格就不能在某些場合開心嗎?是有的,比如和三兩好友私下聊天交流時,比如和一個目標相同且更看重結果團隊一起努力時,還比如我一個人安靜專注地讀書、寫作時。



發現了這些,我便確定了自己的擅長,那就是更擅長在合適的環境中集中注意力去專注於手上的工作,並通過他人的反饋去愉悅自己。

於是在調整為內容運營工作並實踐後,我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內向的性格並不是錯,只要選對了方向,進對了領域,反而更容易發光。


從小時候不被認可,到中學的努力交友,到大學的拼命展現,再到工作的自我發現和認可,這一路荊棘,總算被我走得越來越平坦,也越來越舒適。

於是我終於可以帶著一些委屈問我爸:「為什麼你非要我外向?誰說內向就肯定吃虧了!」


我爸嘆息一聲:「因為我就是這種性格,我吃過不少虧,不想你和我一樣。」


於是我突然原諒了爸爸,他也是內向性格的受害者,他也是為我好,只是他並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因為他所處的時代沒有給他這個自我發現的機會。

這麼多年的辛酸苦辣,在那一瞬間釋然,我們一家人終於可以意見一致:內向不是糟糕的性格,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反而會有比外向性格的人更大的可能——就如同外向的馬雲可以成為打造他的商業版圖,但他永遠不可能像內向的張小龍一樣,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人。



最後用一段《內向高敏者》的話作為結尾,送給所有還因為孩子性格而擔心的父母,也送給所有還沒有接納自己的朋友:

心理學家珍斯·亞森多普夫曾經指出,我們眼裡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其實是我們對自己看法的反射。只有當你賦予了自己價值,別人才會賦予你價值。你只有愛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才能讓別人愛你、尊重你。


世界上有各種資格證書能讓我們上崗前獲得專業技能,但是,為人父母前,我們卻沒有獲得任何資格證,那麼,育兒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是否與我們「無證上崗」有關?

加入爸媽成長聯盟,了解硬核育兒知識,拒絕育兒雞湯,學做成長型父母!


微信公眾平臺:爸媽成長聯盟(ID:chengzhang36524)


圖片來源 包圖網、愛奇藝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就是沒出息?今天就讓你見識一下「內向」的厲害!
    過了一會兒,我聽見孩子的媽媽跟身邊的人抱怨:「我家這個大寶其實學習挺好的,腦子也聰明學什麼也很快,但就是不如二寶闖實,她太內向了,有的時候連叫個人都害羞,你說這以後可怎麼辦呀?」聽這個媽媽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把大寶內向當成了一個缺點。
  • 孩子內向=沒出息?錯!你為此產生的焦慮才會毀了孩子
    這妥妥的就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讓人羨慕,是吧? 但如果我告訴你,他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你是否又會唏噓,感覺這個孩子以後吃不開呢? 是的,當一年才能見一次的舅舅,千方百計哄他喊一聲「舅舅」時,他只會躲在媽媽的身後閉口不言。
  • 內向決定孩子的前途,改變內向孩子,3步輕鬆完成蛻變
    孩子在小的時候,儘量不要讓孩子變得內向起來。否則進入社會,特別是進入職場,如果不會好好表現自己的孩子,會在「職場」受阻。所以讓孩子不要太內向。例如:小許同學從小就很內向,見到客人來家裡做客,就躲在了門後面,不願意見到客人。當客人問他幾句話:「你今天做作業了沒?「小許就臉漲得通紅,也不回答客人說的話。
  • 性格內向怎麼了?內向的人厲害著呢!不要總認為孩子內向就丟人
    「你孩子怎麼這麼害羞啊!」「這樣不行的!以後長大不合群交不到朋友的哦!」「怎麼這麼膽小?我們寶寶見生人一點都不害怕的!」「這麼膽小,以後討不到老婆的哦!」1、內向者,真的不如外向者嗎?同時,家長要將表揚具體化,明確地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而不是籠統地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話來敷衍孩子。
  • 真的誤會了,內向並不是缺陷,無需為內向孩子擔憂
    「我家孩子就是內向,不愛說話。」「這孩子就是太內向了,做事慢吞吞的。」「你太內向了,要外向一點。」類似的這種聲音在現實生活很常聽到吧。好似內向是一種錯,是不好的,內向會沒有優勢一樣。如果自己準備充分,完全掌握,也是不會怯場的,因為自己需要長時間準備,臨場發揮不行。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圖片來源:視頻截圖如果你是一一的家長,你又會不會擔心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該怎麼辦呢?
  • 如果你很內向,要怎麼走出去結交新朋友?
    你發現自己處在一個擠滿人的社交場合裡,像是在一場雞尾酒派對,或辦公室同樂時間,其中一項最有效的訣竅就是去轉變你的心態,與其一直想著,「我該對這群人說什麼?」 不如勇敢走進會場,好好想想,「該怎麼做才能讓周遭的人感到自在?」
  • 收起你的偏見,內向的孩子也有優勢
    潛藏在內向之下的優勢內向的孩子雖然看起來不如外向的孩子內向的孩子需要「無偏見」教育對於內向的孩子,父母首先應該拋掉自己對於內向的偏見,也不要給孩子貼標籤。父母的偏見會影響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會內化家長的評價,時間長了,就真的變成家長評價的這種人,變得越發自卑[4]。
  • 如果你的孩子內向,這些知識你一定要知道,這3招讓孩子更好成長
    內向的孩子有獨特的優勢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很多父母也會期望他能夠像外向的孩子一樣更加開朗、積極主動,尤其是對男孩子這方面的要求就更加突出。其實這種期望背後隱藏著一種價值判斷:相比外向,內向是不好的。我們必須要明確的是,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有其獨特的優勢。
  • 內向的孩子其實更擅長社交,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到內向孩子的優勢
    一個內向的孩子,如果需要開啟主動社交,就需要從內部來激發她的動力,而不是通過外界的環境強制孩子改變,如果非要強制改變,只會讓孩子更加畏懼和逃避社交。這種現象證明內向孩子並不是比外向孩子更討厭社交,而是內向孩子更傾向於三思而後行,如果外界在孩子沒有準備好之前就推著孩子對外社交,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畏懼社交和逃避社交。內向孩子比外向孩子在社交中更穩重和謹慎,在社交中「反射弧」更長,那是不是就證明內向孩子不如外向孩子善於社交,或者說在社交中更不利呢?答案可能剛好相反。
  • 《內向心理學》:如果你正在被內向困擾,那麼這正是你需要的書
    為了彌補這一空白,她寫下了《內向心理學》這本書。她就是德國著名的企業培訓師西爾維亞·洛肯。一、內向性格的識別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呢?不如先來回答幾個小問題:當你忙碌了一天,感覺很疲憊的時候,你是喜歡安靜地宅在家裡,還是覺得和朋友去嗨更放鬆?
  • 內向的孩子沒有錯,強迫孩子外向的爸媽才有病
    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尤其是當幾個孩子聚一起時,別人家的孩子見人落落大方能說會道。
  • 內向不是病,你最好不要幹涉內向的孩子!
    內向,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性格特徵。內向不是病,逼孩子改的家長才最要命!很多內向孩子的家長有這種煩惱,擔心孩子沒朋友,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欺負,擔心孩子以後找不到工作……內向的孩子被貼上了懦弱、孤獨、社交障礙等一些負面標籤。其實,性格哪有好壞之分,只是與生俱來的不同罷了。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前些天姑姑帶著表弟東東來家裡做客,剛一進家門姑姑就開始訓東東:「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在門口別人和你說話你為啥不吱聲?天天在家問你話你就知道搖頭點頭,話都懶得說,以後可怎麼辦……」姑姑吧啦吧啦說了好多,東東一直低著頭悶不吭聲。
  • 心理學家:如果你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應酬,這四種工作最適合你
    很多人都會想當然的認為,性格外向的人會更容易找到很好的工作,而性格內向的人一般不會找到很好的工作。所以性格很內向的人,當他們在遇到找工作的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很焦慮,覺得由於自己性格內向,他們就一定不會找到很好的工作,但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內向型的孩子惹誰了
    「內向的孩子吃你家大米啦?哦,他是你孩子,真的吃了你的大米呀?那打擾了...」到了內向型的孩子,他會在害羞和尷尬中反覆徘徊,支支吾吾半天也說不出口,小聲嘟囔幾句最後服務員也沒聽到,最後只能陷入自我懷疑:「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什麼?我為什麼有這麼多問號?」
  • 如果孩子告訴你:「媽媽,我戀愛了。」你應該感到慶幸
    如果真發生了什麼事,恐怕也不敢對父母說。釀成影響一生的後果。其實這個年齡對異性的愛慕是很正常的,是人性,也是父母引導孩子建立健康戀愛觀的好時機。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行為,接納孩子正常的情感表現,甚至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年輕時的戀愛經歷,讓孩子敞開心扉和你談心。
  • 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內向,一定要告訴他這4點
    難道,就沒有內向者的一席之地嗎? 如果你的孩子是性格內向者,請告訴他以下這幾點。內向性格的人似乎並不討喜,他們被貼上「害羞,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際」的標籤。 實際上,外向和內向不是割裂二分的,心理學家榮格說過:「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內向者,也不存在絕對的外向者,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個人,那他必然是瘋子。」
  • 孩子性格內向,並不是性格上的劣勢,家長正確地教育孩子更優秀
    可是這天舅舅來家裡做客,吃飯時舅舅無意間提到:「素素,為什麼你總是不叫舅舅呢?」眾人面面相覷,只有素素低著頭不說話素素媽媽見狀,趕緊推了孩子一下,示意孩子趕緊叫一聲舅舅,以免落下話柄。1、表達能力弱內向的性格使得孩子們少了許多說話的機會,所以在語言的表達能力上,內向的孩子往往沒有性格開朗、外向的孩子要更好,這會直接造成一種「不禮貌」的假象,引起旁人誤會。2、朋友少,不合群因為內向的孩子更不會表達,帶來的便是朋友少,看起來不是很受歡迎的樣子。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逢年過節,見到陌生人,外向的孩子更招人喜歡、能得到親戚更多的讚揚。如果是內向的孩子呢?家長要明白,孩子內向並不是一件錯事,錯的是社會和家長沒有給這類孩子足夠的支持和肯定。與其妄下定語,給孩子的內向性格貼上負面標籤,不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