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雞」遇促增收,馬家莊子村村民喜上眉梢

2020-12-24 新疆石榴雲

「這些雞苗真是送到我們心坎上了,感謝政府對我們的幫助,我們一定會用心飼養!」村民拜山·餓不熱阿依感激地說。

近日,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馬家莊子村,烏市農業農村局和經開區(頭區)農業農村局為村民捐贈了價值15萬元的5000隻拜城油雞雞苗、3000公斤雞飼料以及配套的養殖料桶500個、飲水器165個。

當天早上10時,馬家莊子村委會院裡比往日熱鬧了許多,村民們笑容滿面騎著電動車、開著三輪車陸續趕來搬運雞苗小雞們「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仿佛在跟新「主人」打招呼。

此次發放的拜城油雞雞苗好養易活。再經過3個月養殖,油雞就體態肥美,能賣出個好價格了。村民拜山·餓不熱阿依當天領取到了200隻雞苗,他小心翼翼地將雞苗裝進雞籠帶回家。待這些雞苗養成後進入市場銷售,可為他家帶來2萬多元的收入。

拜山·餓不熱阿依家共有6口人,靠經營農家樂為生,但受疫情影響農家樂生意現在並不理想,母親患有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家中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家庭收入單一,花銷很大。「這些雞苗真是『及時雨』,現在,我可以通過養雞增加收入。」拜山·餓不熱阿依說。

「大家把雞苗帶回家好好養,等養大了,我們再想辦法幫大家賣出去……」在雞苗發放現場,馬家莊子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葉爾不拉提·阿吾汗拜作出承諾。

「村裡會定期舉辦特色產品展銷會等活動,通過銷售特色農、畜產品等,多渠道多層面增加村民的收入。」葉爾不拉提·阿吾汗拜說。

烏魯木齊市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木拉提·穆哈什說:「舉行這次活動,希望藉助『扶貧雞苗』發展庭院經濟,通過造血式『扶貧』不斷激發村民發展養殖業的動力和信心。」

據了解,近期,還會對馬家莊子村的奶牛養殖品種進行改良和提升,改良後單頭牛預計可增加3000至4000元的收入。目前,馬家莊子村除積極發展庭院經濟外還依託兩河片區的開發建設打造可遊可憩、宜商宜居的「美麗鄉村」,有效帶動群眾通過產業扶貧達到增收致富的目標。

相關焦點

  • 柳北區石碑坪鎮古城村以產業促村民增收 成績喜人
    現場採訪該村以產業帶動貧困戶發展,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故事。據古城村委第一書記岑娟娟介紹,該村因地制宜,利用已徵收土地使用空擋期,建設300畝蔬菜種植基地進行短平快的農業種植,以實現土地最大化利用,從而以最小的成本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村民增收。
  • 老榆樹下各族村民一家親
    來到新疆烏魯木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兩河片區馬家莊子村,還沒走近那棵700多歲的老榆樹,一陣陣阿肯彈唱的歌聲就已飄到耳邊:「我們的時代幸福祥和,我們的家鄉有美麗的新居,城市和田野都是公園,各族兄弟一家親。
  • 和靜縣:散養蘆花雞成村民增收致富雞
    中新網新疆新聞6月19日電(胡衛華 唐玉 李冰 段書強)「我決定養蘆花雞是看準了它前景廣闊,蘆花雞的成活率很高,很好養活,一隻5個月左右的雞能賣100元左右,多虧了工作隊和村幹部給我提的好建議,讓走向一條致富路。」6月16日,和靜縣協比乃爾布呼鎮查汗才開村村民吾格萊姆•優努斯一邊給雞餵食包穀粒,一邊高興地說。
  • 涉縣快訊:神頭鄉申家莊:築牢村民生活「安樂窩」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神頭鄉申家莊村積極改善基礎設施、實施村內管網改造、修建文化廣場和服務中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極大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申家莊地處涉縣深山腹地,地勢高、山路多,村中一條主路緊鄰河溝,給村民出行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2018年,村雙委遷河改道,將河道從村西遷到村東,並建設了一條9米寬的柏油路。與此同時,村裡還積極開展「廁所革命」,將主街的旱廁全部拆除,改造成綠化景觀,沿街每隔50米統一規劃建設了10個標準化公廁,村民生活環境更加乾淨整潔。
  • 雲南曲靖:馬堡地村的夢想
    55歲的雲南曲靖市馬龍區馬過河鎮馬堡地村村民朱吉柱深有感觸地說。  朱吉柱是土生土長的馬堡地村人。當下,他和老伴姚榮美養了41隻羊、3頭牛、30多隻雞……種了一萬多棵烤菸,每年收入近10萬元。村民放羊  馬堡地村位於馬過河鎮東面,距離鄉鎮10多公裡。村頭的地裡,種著上百畝烤菸,村裡每戶家庭每年都能通過烤菸增收3、4萬元。
  • 93秒丨臨沂市桃棵子村講好紅色故事,實現脫貧致富
    桃棵子村地處沂蒙山深處,早年因地處偏遠、山道崎嶇,村民只能靠種地勉強解決溫飽。雖然村子紅色事跡不少,但是卻因窮出了名,219戶村民中就有110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而如今,地處沂蒙革命老區的沂水縣桃棵子村通過講好紅色故事,發展起紅色教育、旅遊觀光、民宿康養等產業,讓紅嫂故裡重放光芒。
  • 明通:產業驗收嚴把關 政策獎補促增收
    通訊員 郭凡 攝    近日,明通鎮以《城口縣2020年產業到戶扶持實施細則》為驗收標準,以分村實施、逐戶清點為驗收模式,組建「村社幹部+機關職工+義務監督員」為主的志願服務小分隊6組,對全鎮6個行政村含非貧困戶在內的2000餘戶家庭進行了為期7天的逐戶產業驗收。
  • 成凡駐村工作隊託起村民脫貧攻堅富夢
    ,為村民廣開增收之門,搭建就業之橋,鋪就致富之路,託起村民脫貧致富夢。在保證糧食增產增收的同時,充分利用閒置的土地,大力發展大肉芥菜、青豆、油麻菜為主的特色種植業、在駐村工作隊的引導服務下,46戶村民去年春季種植了102畝青豆,52戶村民秋季種植了108畝的大肉芥菜。由於青豆、大肉芥菜「吃」的是泉水,品質好,產量高,很受市場青睞,青豆畝均收入6000多元,大肉芥菜4000多元,收穫了一份「綠色」大紅包。
  • 喜看虎跳峽鎮金星村士碑子村民小組新面貌
    「要致富,先修路」,農村道路建設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鎮黨委政府和村「三委」以及掛包單位,把農村交通建設作為士碑子村民小組脫貧攻堅工作的突破口,把該村「泥土路」變成水泥路,將羊腸小道變成了康莊大道,託起了全村群眾的脫貧致富夢。
  • 五道溝村:讓資源活起來 讓村民富起來
    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帶頭致富作用,大力培育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組織有幫帶能力的黨員與重點脫貧對象結成對子,帶動脫貧致富,讓村黨支部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中「強起來」。立足區位優勢讓農家樂產業「興起來」五道溝村緊鄰哈達門國家森林公園景區,距離呼和浩特市區僅27公裡,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優勢。
  • 渝北: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
    借力農村集體經濟 貧困戶增收細水長流   「今天村裡分紅了,每股可以分到200元,生活的幸福感真是越來越高了。」渝北區洛磧鎮沙灣村建卡貧困戶李光珍拿著剛分到的錢高興地說:「真是沒有想到,村集體經濟發展好了,我們也跟著受益。」   當天一大早,沙灣村村辦公室裡,村民們排起了長龍,每個人臉上都笑開了花。
  • 花開舟曲,喜上眉梢笑顏展
    貧困群眾實現了挪窮窩、住新房、喝淨水、穩增收的長久夙願。「脫貧攻堅過程中,我們全程緊扣創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五好』示範縣,突出黨建引領作用,創新實踐『十大行動』黨建方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衝鋒在前、真抓實幹,充分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舟曲縣委主要負責同志對此深有感觸。採訪中,我們深刻感受到:抓黨建促脫貧,是舟曲脫貧攻堅的最大特色。
  • 村民從緊皺眉頭到喜上眉梢,2年時間,大山深處發生了什麼
    村民從緊皺眉頭到喜上眉梢,2年時間,大山深處發生了什麼 2020-07-28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改造舊宅建民宿 拓寬村民增收路
    良慶區那馬鎮衝陶村,那居民宿項目初具雛形。日前,走進良慶區那馬鎮衝陶村,那居民宿項目已初具雛形,特色民宿住宅樓、主題餐廳等農旅新貌映入眼帘,休閒娛樂設施逐步配備完善。目前,那居民宿項目下的民宿、垂釣、燒烤餐飲等部分子項目已建成並對外開放。
  • 特克斯縣:推進馬品種改良工作 打造優質馬產業促增收
    近年來,特克斯縣將馬產業作為農牧民增收渠道之一,通過引進良種、雜交改良、人工授精配種等方式,加快本土馬的品種改良,逐步實現從「數量產品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今年48歲的巴合提江·斯坎德爾是特克斯縣喀拉託海鎮柯爾幹布拉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些年馬品種改良讓他嘗到了很大甜頭,通過將家中8匹本地品種馬改良,每匹馬駒都能賣到1萬多元,為他增加了一大筆經濟收入。同時通過代牧他每月能有2500元的固定收入,如今他的年收入可達58000元,成功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 岑鞏:瞄準思州「雞」遇 搭上致富快車
    早上十點,在岑鞏縣客樓鎮陀子坳村院子頭思州雞養殖基地,2600餘羽的思州雞隨著高存祥敲打飼料桶的「號角聲」,「咯咯」地從林中飛竄出來,奔向飼料桶,搶食玉米。  高存祥是基地建設的「戶長」,養好這些雞,是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 大方縣穿巖村種植冬蓀促群眾脫貧增收
    大方縣穿巖村種植冬蓀促群眾脫貧增收 發布時間:2019-05-20 15:07:35      來源:畢節日報   近日,在大方縣羊場鎮穿巖村冬蓀種植基地
  • 西蘭鄉壽橋村:小桃園釋放大能量 村民增收有秘訣
    羅源灣新聞網訊 圍繞農民持續增收,西蘭鄉壽橋村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打通有機循環農業生態連結,在桃林裡做起了文章,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走進壽橋村,整潔的村道與蔥鬱的樹木交相呼應,村前的荷塘荷花盛放,飄來陣陣清香,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成片的桃林,眼下正值水蜜桃盛果期,正在採摘的果農臉上掛滿了豐收的喜悅,村民徐永忠已經78歲高齡,有了這片桃林,他家增加了不少收入。「一個月給他10天到20天的工作,一天兩百元,一個月就會有兩千到四千的工資,很穩定。他很勤勞,還養蜜蜂,依託桃林產業,年總收入應該不低於5萬元。」
  • 「我的脫貧故事」抓住「雞」遇 勇闖致富路︱三穗縣雪洞鎮界牌村...
    十年來,我從1000多隻雞養到現在千畝林下養雞示範基地,不斷積累了豐富的禽雞養殖和雞苗孵化經驗。現在市場銷售渠道穩定,累計銷售本地土雞4萬羽以上,現自有本地雞苗0.6萬羽。村上人看到我養雞有效益後,也經常來請教養殖技術,我也常常到養殖社幫忙查看問題,沒過多久,村內的養雞戶也逐漸多了起來。
  • 發展「一村一品」 特色種植與「農家樂」助村民增收(圖)
    說這話的是共青城甘露鎮雙橋村嶺背熊家自然村村民張淑萍,她對記者說,省環保廳幫建他們村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業以來,收入增加了許多,很多農戶都走上了致富路。  建設鄱陽湖生態文明示範村,發展生態經濟是前提,農民增收是關鍵。要因地制宜,重點增強當地農民的活血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