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該怎麼做?看看可汗學院創始人怎麼說

2020-12-25 i黑馬

翻轉課堂該怎麼做?看看可汗學院創始人怎麼說

2014-06-19 18:44

[i=s] 本帖最後由 多知網 於 2014-6-19 18:44 編輯 [/i]

2014年06月19日發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楊曉哲

  薩爾曼·可汗的書《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已經被翻譯成中文版書籍《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用了兩天的時間,非常仔細地看了這本書。

  掩卷沉思,可汗17萬字的大作讓我感到振奮,又覺得非常慚愧。因為,我曾在多個場合向老師們講述可汗的事情,但是很多時候卻還是誤解了可汗的想法以及他如此深入大膽地實踐。

  因此,我想通過這篇文章。以客觀的角度呈現這本書裡的原文文字,激發感興趣的老師深入了解可汗的真實想法,同時也讓自己能夠更嚴謹地思考一些問題。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我虛擬了幾個針對性的問題,抽取書中的部分文字作為回答。(這樣做還是有可能造成斷章取義,所以大家還是儘量去看此書的完整版本吧。)

   為什麼可汗的教學視頻往往在10分鐘以內?

  可汗:「然而,如果要將教學視頻發布,我就必須遵守YouTube的要求。儘管該網站如今對發布要求進行了調整,但在當時,上傳的視頻長度被限制在10分鐘以內。所以,我的課程只能控制在10分鐘。」

  可汗自己如何看待10分鐘的意義?

  可汗:「需要澄清的是,在確定一節課的時長之前,我事先並不知道10分鐘是最佳時長。這次實踐只不過是憑藉著直覺和運氣誤打誤撞。不過在此之前很久,一些權威的教育理論家便已經判定,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概為10~18分鐘。」

  於是,可汗開始懷疑為什麼現在課堂一節課的時間是35分鐘或40分鐘?可汗用了很大的篇幅在追溯普魯士教育模式的起源。為什麼當初定義這樣的時間呢?科學依據在哪裡呢?

  可汗如何看待現在的美國教育模式?

  可汗:「在標準化課程表的禁錮下,原本浩瀚無邊而又美不勝收的人類思想領域被人為地切割成了一塊塊便於管理的部分,並被稱為「學科」。同樣,原本行雲流水、融會貫通的概念被分成了一個個單獨的「課程單元」。學生們被「困」在了一種根深蒂固而又安於現狀的教育環境中。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視了人與人之間差異美妙的多樣性與細微差別,而正是這些多樣性與細微差別讓人們在智力、想像力和天賦方面各不相同。」

  「老師花上一周或者三周、六周的時間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然後進行測驗,之後就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在這種教育模式中,學生們會發現,在測驗之後,他們基本就把所學到的知識忘光了。」

  「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卻沒有特意指出這種聯繫。而且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充分地認知到掌握某個知識點的重要性,學生不知道掌握一個知識點能幫助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獲得更為深入的理解。」「在我看來,一門課程永遠沒有學完的時候,任何一個概念都可能與另一個概念相關。知識似青山連綿不息,思想如河流奔流不止。」只有那些非常厲害的老師,才跳出了這些教材和課時的束縛,將知識的關聯度重新展現出來,並激發學生們去探索更有意義的內容。

  可汗如何看待為什麼所學的知識往往會和真實的應用脫離關係?

  可汗:「課堂上的內容無法與現實世界中的應用相結合,這是我們現存教育模式的主要弊端,其原因就在於我們習慣快速地學習知識,在僅僅理解了一部分知識之後就宣稱掌握了全部,而實際上,學生獲得的只是非常淺顯的理解。」

  「大多數孩子在代數中學到了什麼呢?令人悲哀的是,他們只記住了一大堆x和y,只要將x和y代入死記硬背的公式,就可以得到它們的值。」

  「當然,將這些更深入且與事件相關的內容加入課程計劃會佔用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而這個時間已經被用於應試了,所以,大部分學生並沒有將代數視為探索世界時簡單方便且用途多樣的工具,反而將其視為亟待跨越的障礙。代數變成了枯燥的課程,而不是使學生走進萬千世界的通道。學生雖然學習了代數,但之後就會將代數扔到一邊,為大腦留出空間來學習接下來的課程。」

  可汗如何看待考試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改進的方案是什麼?

  可汗:「傳統教育模式往往非常重視考試成績,將其視為衡量學生天生能力或潛力的標準。這種考試有些是標準化考試,有些則是完全缺乏統一標準的階段性考試,題目的質量也參差不齊。考試幾乎無法告訴我們學生的思維過程,我們也就無從得知學生為什麼會答對或是答錯。」

  「考試的確可以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診斷工具,用來檢查學習的缺陷和知識的漏洞,精心設計的考試還能反映出學生在特定時期對一門學科的掌握情況,然而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在解讀考試結果時,應該抱持一定的懷疑態度。畢竟,考試是人類思維並不完美的產物。」

  「首先,在可汗學院的系統內,學生必須接受測試,連續答對10道相關題目,否則就要對知識上的漏洞進行彌補。」「此外,我還將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估,並將它們作為評估的核心。其一是持續多年的跟蹤調查,不僅包括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更包括他們的學習方法;其二是體現學生創造力的作品集。」

  用一句話總結翻轉課堂是什麼?

  可汗:翻轉課堂指的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在家中上課,然後再到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解決疑問。

  那些本來就不愛學習也不願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會自覺看視頻嗎?

  可汗:「在我看來,大部分學生不願意完成作業的首要原因是,作業讓他們產生了挫敗感。他們本來就沒有完全理解知識點,遇到瓶頸時又沒有人給予他們幫助或反饋。有些人或許會爭辯說,有些學生只是因為缺乏動力或時間,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家庭作業都不願意完成。在我看來,即使學生在家裡不願意完成作業,也比在課堂上被動聽課強,因為學生與同學在課堂上的互動重要得多。如果將視頻課程比作肉汁,那麼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和互動,才能享受到真正豐盛的大餐。」

  翻轉課堂真的能達到個性化的教育目標嗎?更進一步要如何做呢?

  可汗:「雖然這種教育模式能將更多互動融入課堂,也能讓學生自主控制聽課節奏,卻沒有解決年齡分班、學習進度統一化的問題,也無法讓考試的作用更多地向發現學生的漏洞而不是將學生定性的方面傾斜。」

  混齡教學——「通過可汗學院來創建一個沒有年齡限制的數學課堂。他們(可汗的試驗點學校)認為這種教育方式值得一試。於是,我們創建了一個融合了各個年齡層的課堂,採用可汗學院的視頻課程和反饋軟體進行教學。這項嘗試已經進行了6個月,從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所有證據來看,其教學成果令人驚嘆不已。從低年級至十二年級的學生與這些七年級的學生一起學習,他們都在專注地學習自己所需的知識。當他們需要幫助時,可以向同學提問,或者尋求老師的指點。」

  教學是一個團體項目——「老師這一職業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工作之一。老師被一群孩子包圍著,就好像海灣中一塊孤獨的礁石。與其讓三四位老師各自教授25名學生,不如將這些學生融合在一起組成一個75~100人的班級,由三四位老師來管理。在我看來,這樣做會帶來很多明顯的優勢,能夠極大地提升課堂的靈活性。如果老師能夠以團隊的形式進行教學,就可以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在他們最擅長的地方。」

  有秩序的混亂——「在一個班級的100名學生裡,有20名學生在利用電腦進行學習了。學生們每天只需要花費1-2個小時來收看可汗學院的課程,互相輔導交流,尋求共同進步。可汗學院的學習方法是建立在學生自主控制學習進度和完整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的。團隊中有一名教師來回走動,為學生及時解答疑惑。通過這種方式,老師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並迅速作出應對,給予學生幫助。剩下的80名學生,他們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些學生在試著譜寫樂曲,有些學生在通過遊戲學習經濟學,還有些在設計手機應用程式。這麼做的最大好處是為所有學生騰出了時間與空間,引導他們進行開放式的思考和創新!」

  教給學生們什麼最重要?

  可汗:「在10年前或15年前,沒有人能夠預見人類今日的發展。既然我們無法準確地預測現在的學生們在10年或20年後需要什麼樣的知識,那麼比起現在教給他們的知識內容,教會他們自學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無疑更重要。」

  「當然,孩子們需要基本的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他們還需要學習語言,這樣才能有效地與他人溝通並準確地表達自己。他們也需要了解歷史和政治,這樣在進入社會時才能夠如魚得水,此外,他們還要懂得一點藝術,以欣賞和品味人類對於崇高的渴望。還有一件事比這些基礎知識更重要得多,它同時也是教育最關鍵的任務,即教會孩子們如何學習,激勵他們對學習產生渴望,培養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思考,並持續不斷地為他們注入信心,讓他們能夠在人類尚未發掘的領域內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

  (本文作者楊曉哲,上海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研究生,本文轉自楊曉哲的博客—現代教育技術)

[本文作者多知網,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郵箱hm@chuangyejia.com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
    作者麻省理工大學畢業,之後成為基金分析師,因為一次給妹妹補課的機會錄製視頻並發到YouTube網站,沒想到居然受到很多人追捧,於是成立可汗學院,專門錄製免費教學視頻。後面辭掉金融分析師的崗位,全心投入到可汗學院中,陸續獲得比爾蓋茨等人的投資。現在可汗學院的課程翻譯成10多種國家的語言,國內在網易雲課堂上可以觀看。這裡面提到的關於視頻的錄製我覺得很有意思。
  • 可汗學院:翻轉的不僅僅是課堂
    從其外延來看,依託於可汗學院優質的視頻資源和高精度的數據統計而衍生的慕課(MOOC)、翻轉課堂、SPOCs(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等新型教學形式正激起學校新一輪的變革思潮。
  • 【領軍讀書會】《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第二期
    薩爾曼·可汗在《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中告訴我們,在對全球民眾進行思想啟蒙、實現教育機會平等和提高全人類教育質量等方面,在線技術應該而且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阿爾·戈爾美國前副總統請跟隨領軍讀書會一起閱讀、一起聆聽、一起品味。本期圖書《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革命》,我們將分兩期,每期二十分鐘的時間來為大家解讀。
  • 翻轉課堂的教育奇蹟——可汗學院
    可汗學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在2006年創立的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這個組織提供網絡課程視頻、 在線軟體等免費教育資源,幫助人們通過自主的個性化學習來獲得知識、 培養創造力。學生自主地學習和管理學習過程,而把老師當作助手,傳統的「教與學」關係被完全翻轉。
  • 精熟教學法——《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
    作為一名教師,我非常清楚傳統課堂的弊端。幾十個同齡的學生端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老師的大部分時間在講授新的知識點,學生則忙於聽講、做筆記,用於思考的時間特別少。我們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課程內容的講授,而學生學習能力有大小,學生速度有快慢,老師很難都兼顧得很好。
  • 什麼是可汗學院?怎麼用EDpuzzle建立一個翻轉課堂?
    > 郭老師說 很多老師都聽說過可汗學院
  • 《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時代的教育革命》內容介紹
    今天開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本書,《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時代的教育革命》。作者是Salman Khan,也是可汗學院的創始人。同時谷歌(「創想10的100次方」項目)提供了200萬美元幫助可汗學院建立了習題庫,並將可汗學院的教學內容翻譯成世界上最常用的10種語言。可汗學院成立之初的宗旨是幫助學生在傳統教育體系之外進行學習。Khan認為他的使命是讓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費教育。同時,他也希望在教育過程中傳遞學習的快樂,並讓學生在了解萬物時感到興奮。
  • 《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家長掌握精熟教學法,輔導孩子寫好作業
    今天正好在讀《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這本書的作者、可汗學院創辦者薩爾曼·可汗提出,運用精熟教學法,能有效幫助孩子學習,培養興趣,掌握知識,獲得成長。一、開門見山:精熟教學法是什麼?《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中對精熟教學法的定義是:「根本上說,精熟教學法實際上是指學生在進入更高難度的學習階段之前,應充分理解之前所學習的概念。」精熟教學法最早脫胎於溫內特卡計劃,溫內特卡是美國當時最富裕的城鎮之一,1919年溫內特卡鎮的學校迎來了一位新校長:卡爾頓·沃什伯恩。
  • Khan Academy 可汗學院
    Khan, 此可汗非彼可汗,卻也算是一大英雄。可以說,他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教育革命,也讓全世界無數的學校和課堂把目光聚焦到了微課、翻轉課堂甚至慕課上。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通過在線圖書館收藏了3500 多部可汗老師的教學視頻,向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免費的高品質教育。該項目由薩爾曼·可汗給親戚的孩子講授的在線視頻課程開始,迅速向周圍蔓延,並從家庭走進了學校,甚至正在"翻轉課堂",被認為正打開"未來教育"的曙光。
  • 媽媽必看的《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
    而這些年讀的多多少少關於教育和親子類的書籍,總是大同小異,直到最近幾日讀到這本《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這是薩爾曼·可汗親自撰寫的一本書,主要闡述他的教育思想和對教育的探索,非常值得閱讀。推薦人的名單上有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比爾蓋茨、谷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可想而知這本書的魅力之大,遺憾沒能早點讀到這本書,還好一切都來得及。薩爾曼引領的教育革命和他的思考讓我欽佩至極。
  • 《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我們的興趣就是被這樣消磨殆盡的
    我就先說一下我和這本書的緣分,大一的時候無意間在學校的圖書館裡看到了這本書《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不經意間翻看了其中的一些片段,就深深地被其中新的教育理念所吸引。其中提到的教育理念與我之前所接受的應試教育完全不同,非常新穎。因為我和你們一樣,在上學的時候對應試教育有一些看法。我總是在想:明明我已經會了的東西,老師為什麼還要反覆的布置作業?
  • 可汗學院創始人薩爾曼·可汗:網上課堂不能代替實體課堂
    在我的演講環節,我首先願意和大家展開對話,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對於可汗學院熟悉嗎,在座多少人用過可汗學院的,在座之前並不知道可汗學院的是什麼,也有一些人不了解可汗學院,我們來到現場跟大家做一個介紹,我們是一個非盈利學院,對於可汗學院的使命,就是給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提供免費高質量的世界級教育。
  • 存在不一定合理——《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
    ——泰戈爾可汗學院在教學模式千載難逢的變革中產生,這源於薩爾曼·可汗一次偶然的家庭教學。可汗在輔導自己表妹時,介於兩地的困擾,他將自己製作的輔導內容上傳至YouTube上,讓表妹學習。他的視頻無意中被更多的人看到了,不僅好評如潮,而且幫助了世界各地的學生們解決了學習的問題。在隨後的幾年內,可汗開始專心的從教育的「外行」來到教育的「內行」中。
  • 《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時代的教育革命》內容介紹三
    今天繼續介紹《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時代的教育革命》,也非常推薦大家去體驗一下可汗學院的課程。作者是Salman Khan,也是可汗學院的創始人。
  • 【前沿】四問翻轉課堂,什麼才是」翻轉「成敗的關鍵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小編的話:如今,很多老師都在聽說「翻轉課堂」,也在嘗試「翻轉課堂」,但是對於怎麼更好地打造「翻轉課堂」,「翻轉課堂」的效果到底怎麼樣?什麼是「翻轉課堂」的關鍵?更具體來說,教師應該提供什麼樣的視頻給學生?課堂上,教師該怎麼教?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人並不清楚。
  • 「翻轉課堂 」——科技顛覆傳統教育
    「可汗學院」作出了哪些顛覆式創新,有何意義?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一位傳統教育的顛覆者,他就是「可汗學院」的創始人 Salman Khan。在中國,「可汗學院」被網易公開課收錄,現在已經有很大的影響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可汗學院的創始人是怎麼顛覆傳統教育的。
  • 讀書:可汗學院說了什麼?
    薩爾曼·可汗的書《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已經被翻譯成中文版書籍《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用了兩天的時間,非常仔細地看了這本書。「首先,在可汗學院的系統內,學生必須接受測試,連續答對10道相關題目,否則就要對知識上的漏洞進行彌補。」「此外,我還將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估,並將它們作為評估的核心。其一是持續多年的跟蹤調查,不僅包括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更包括他們的學習方法;其二是體現學生創造力的作品集。」用一句話總結「翻轉課堂」是什麼?
  • 塔牌外語創始人姚麗雪:要辦一所讓人幸福成長的「可汗學院」
    塔牌外語的創辦塔牌外語由旅居瑞士的姚雪麗於2015年底回國創辦,創辦伊始她就帶著一種理想主義的教育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談及到為何會想到要創辦一所英語學校時,她表示當時深受一本名為《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的書影響,她意識到教學英語這麼多年,就連她本身學習英語就經歷著很多的困難與掙扎
  • 《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 讓比爾蓋茨成為頭號粉絲的教育平臺,如何定義教育新模式?
    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1976年10月11日-),出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畢業於哈佛商學院,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創始人,美國教育工作者。2007年,可汗成立了「可汗學院」網站,這個網站從一開始就是免費的,不收取任何費用,整個網站裡有不同科目的教學視頻,這些視頻看不到老師的身影,只有一塊屏幕,和不時出現的簡易筆記。
  • 讀書可汗的深度見解
    ·可汗於2010年入選《財富》「全球40大青年才俊榜」,2012年入選《時代周刊》「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此外,我還將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估,並將它們作為評估的核心。其一是持續多年的跟蹤調查,不僅包括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更包括他們的學習方法;其二是體現學生創造力的作品集。」 用一句話總結「翻轉課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