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裡遊的傢伙們既有「秀色」又有「可餐」 廈門國際海洋周打造精彩紛呈的海洋盛會
東南網11月2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山東的海參、福建的鮑魚、寧德的大黃魚、乳山的生蠔、詔安的牡蠣……一系列特色海產品,齊齊亮相,「鬥鮮」廈門。
來自臺灣的精品熱帶魚、多次榮獲國際冠軍的龍魚、來自亞馬遜的巨骨舌魚、美麗多姿的熱帶魚、水母、珊瑚,以及會跳舞的日本蘭壽金魚、可愛的逗逗魚、色澤亮麗的錦鯉、體態萌蠢的金魚、身姿曼妙的孔雀魚……這是一場賞心悅目的魚兒精品盛宴。
昨天上午,2020首屆廈門國際海鮮展、第七屆廈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洽談會、第十三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閒漁業博覽會-觀賞水族專區展覽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同時拉開帷幕。
這是廈門國際海洋周首次三展聯動,共同克服了疫情期間的重重困難,為行業人員及市民觀眾打造一場精彩紛呈的海洋盛會。其中,海鮮展更是首次舉辦。
四國駐華大使前來助陣
來自太平洋島國的薩摩亞、湯加、斐濟、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四國的駐華大使也來到現場,為活動助陣。
薩摩亞駐華大使特裡·託歐瑪塔說,薩摩亞的主要經濟是農業、漁業和旅遊業,盛產海鮮,我們鼓勵廈門和中國其他城市的公司在上述領域進行投資。
斐濟駐華大使馬納薩·坦吉薩金鮑也表示,坐落在南太平洋地區的許多島國被認為是隱藏的天堂。斐濟是太平洋地區發展最快的島國之一,當世界戰勝疫情,重新開放邊界和無限制的旅行的時候,來斐濟旅遊,在那裡你會找到幸福。
首次舉辦海鮮展吸引現場採購
這是廈門國際海洋周期間首次舉辦海鮮展。本屆海鮮展的最大亮點之一是現場的活鮮展示,廈門水產商會的代表性企業也組團參加海鮮展,甄選鮮活水產在展廳展示,在展會現場可以看到一條條鮮活的魚兒在遊動。
展區設有直播專區,各大參展企業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推介展品並進行部分銷售,讓全國各地的民眾也能參與其中,感受此次海鮮展的魅力。
本屆海鮮展吸引了眾多專業觀眾前來參與,盒馬生鮮、京東物流、美團、美團優選、福建省漁業協會、福建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晉江餐飲協會、永春廚藝研究會等專業觀眾到場交流採購。
牡蠣閃著金光 珊瑚長得像蘑菇
各種好吃的好看的海洋生物亮相海鮮展、休閒漁業展
1米長的石斑魚
石斑魚,很多廈門人都吃過,可是你見過1米長的石斑魚嗎?在國貿宏龍的展位上,兩條1米長的石斑魚十分搶眼。
現場負責人說,這兩條石斑魚都是遠洋捕撈的,一般來說,這麼大的石斑魚都要由星級酒店的大廚才能烹飪,尤其是魚皮,極其美味。
這兩條石斑魚體重各約為20公斤,參展前就已被訂走。不過,由於要先在展會上展示,訂走這兩條魚的客戶倒是撿了個便宜,每條的價格僅為600元。
閃著金光的牡蠣
牡蠣,對於廈門市民來說並不陌生,可是,你見過金色的牡蠣嗎?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帶來的牡蠣新品種「金蠣1號」,就是渾身金燦燦的牡蠣。
據介紹,正常的牡蠣,外殼呈現灰白色。但在自然界,也有一小部分牡蠣會出現黃色、紫色、黑色等外殼的變異,福建省水產研究所自2009年起,以福建和廣東的牡蠣為基礎群體,進行持續培育,終於培育出這種金色外殼的牡蠣,並在2016年獲得了國家水產新品種證書。
據研究,和普通牡蠣相比,「金蠣1號」的胡蘿蔔素含量更高。目前,這種牡蠣已在進行成果轉化與產業開發。
千姿百態的水母
你以為水母都長一個樣子嗎?並不是,有些水母的樣子,你可能還沒親眼見過。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近年來人工繁育出了10多種水母,在這次的展會上,他們帶來了海月水母、巴布亞硝水母、大西洋海刺等3種水母,形態各異,美麗動人。
例如,水缸裡的巴布亞硝水母,大約是兩三個月的年齡,穿著藍色的「外衣」。不過,它們小時候可不長這個樣子。「它們剛生出來是黃褐色的,經過脫藻以後,才變成了藍色。如果在野外,它們身上會附著各種藻類,一般也不會呈現這麼清澈的藍色。」現場負責人說。
這種水母生活在亞熱帶海域,所以,它們周遭的水溫也要保持在26攝氏度左右哦。
大個子的「白金魚」
「咦!那裡有好大的白色金魚!」在一個大魚缸前,市民朱小姐被吸引了過去。
魚缸裡,兩條「金魚」的長度約有35釐米,渾身呈現石膏一樣的白色,和普通金魚相比,顏值高了好幾個檔次。
原來,這是來自臺灣的球體蝴蝶鯉,確實和金魚同屬於鯉科,但身價可是相差巨大。「這樣大小的蝴蝶鯉,大概2000元一條。」現場負責人介紹說,一般情況下,為了充分呈現它的特色,在家庭養殖時,會選擇黑缸,並配合藍白燈,在這樣的環境下,蝴蝶鯉會呈現更加漂亮的顏色。
長得像蘑菇的珊瑚
遠看,以為是蘑菇;走進了仔細瞧,才發現原來是珊瑚。「太神奇了!」市民小劉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由廈門澳湯維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珊瑚家族」,有豆莢軟珊瑚、肉芝軟珊瑚、紅木耳等不同的品種,都是人工繁育的成果。「這些珊瑚形態各異,繁育的時候要先從母株上分離出子株,再進行人工幹預,促進它們快速成長。通常會用於水族觀賞市場。」現場負責人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