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永遠都算不盡,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可怕事

2020-12-16 趣說科學

文/行走天涯

圓周率永遠都算不盡,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可怕事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所以以至於圓周率後的小數點如今已經計算到了31.4萬億位,但是距離圓周率的終點數值依舊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距離,那為什麼科學家一直致力於計算圓周率後的小數點位數呢?倘若未來某一天真的被科學家計算盡了,將會產生怎樣的可怕的結果?

圓周率在數學公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常量數值。哪怕在物理學領域中也是必不可缺少的,尤其用在科學數學的計算公式中,曾經阿基米德不就說過一句至理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起整個地球嗎」?別看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圓周率數值,卻能夠幫助科學家決算於宇宙天邊。

世界上有多位科學家都曾經投入過計算圓周率的工程中,但最終幾乎都放棄了,因為圓周率畢竟已經算到了如今的31.4萬億位,而且還是通過計算機計算得來的。倘若時間追溯到16世紀17世紀,科學家僅通過筆算心算,確實很難以計算到圓周率最接近的數值,但是以此也已經發現了很多重要性的數學公式,特別是圓心周長的計算,以及地球的直徑,地球和太陽系的距離,軌道運轉的速度等等。這些竟然都離不開一個小小的圓周率。

所謂是之毫釐差之千裡。對於一些質量體積比較小的物體來說,圓周率的確切數值並不是特別的重要,但是,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太陽位於銀河系的位置等等。如果圓周率的數值能夠計算的更貼切一點,距離人類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也會更近一步,但更有可能人類會先行一步,向世界末日靠近,你們人類應該執著於計算出圓周率的確切數值嗎?

相關焦點

  • 圓周率算得盡嗎?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文/仗劍走天涯圓周率算得盡嗎?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產生怎樣的後果?3.141592……,很多人可能都對這串數字非常的熟悉,對沒錯,它就是圓周率。圓周率仿佛就像算不盡的,人類永遠都不知道,他最後的結局究竟是什麼,但是科學家們卻仍然樂此不彼地去,計算圓周率,這究竟是為什麼?如果哪一天圓周率真的被算盡了,會產生怎樣的後果,這個後果會是嚴重的嗎?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有多嚴重?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圓周率現已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我們都知道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只可能無限接近於最後的數值,但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有多嚴重?但開創通過理論計算圓周率近似值先河的人是古希臘大數學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還是一位物理學家,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在中國,約出現於公元前2世紀的《周髀算經》中記載了「徑一而周三」,即圓周率π等於3,發展到漢朝時期,數學家張衡(78年~139年)得出圓周率約等於3.162。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如果哪天它算盡了,會有多嚴重的後果?
    圓周率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說過,這是一個數不盡的無理數。幾乎每一個上過學的人曾經都背過圓周率,並且還互相比試自己能夠背到小數點後幾位。圓周率這一概念最早記載於古巴比倫人的石匾上,上面清楚的記載了圓周率等於3.125,而且同一時期的古埃及也表明了圓周率等於分數16/9的平方。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倘若哪天算盡了,會面臨多大的後果
    文/行走天涯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倘若哪天算盡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在小學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學過了π的數值是3.14159,至於之後小數點還有多少位數,我們是不知曉的。殊不知科學家早就已經將圓周率後的小數點,數字算到了數10萬位,但是依舊沒有算盡,因為圓周率是一個算不盡的無理數,那為什麼科學家會一直執著於要計算出宇宙圓周率的確切數字呢?倘若哪一天,圓周率真的算盡了的話,對人類來說究竟是有怎樣的好處?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假如哪天它算盡了,會有多嚴重的後果?
    不過,圓周率雖然每個人都聽過,在學習中也學習過,知道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但沒人知道假如哪天它算盡了,會有多嚴重的後果?▲切割圓的概念圖即便是到了現代,人們擁有先進的計算工具,也只是能算出更多的小數位數,並不能算盡。這個無理數看似普通,雖然算不盡,但如果有人將這個數算盡了,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呢?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若哪天它算盡了,會產生什麼嚴重後果?
    不過很多人都不理解,圓周率那麼長一串,有什麼意義呢?最後咱們計算的時候最多也就取兩位小數而已。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若哪天它算盡了,會產生什麼嚴重後果?搞圓周率很早就被中國人所知曉,不過那時候人們眼中的圓周率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數據。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若哪天它算盡了,將會導致多嚴重的後果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若哪天它算盡了,將會導致多嚴重的後果如果你去問度娘圓周率是什麼?它會肯定地告訴你,那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既然是比值,那麼就說明這個比值,不會隨著圓的大小而改變。都知道圓周率是3.14,但是這只是一個近似值,因為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3.14後面還可以算出無限多的數字,從祖衝之算出圓周率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後來人算出小數點後面確切的數字。對於這個問題,很多朋友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要是圓周率算盡了,那會導致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呢?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如果哪天它算盡了,會出現什麼後果?
    圓和圓周率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每個人都知道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傳奇的圓周率。圓周率已經能精準到小數點31.4萬億位,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在我的腦海中根本不知道這個數字的概念。眾所周知,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假如說,未來的某天它算到頭了,結果會怎麼樣呢?
  • 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如果哪天被算盡了,到底會有多可怕?
    導語: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如果哪天被算盡了,到底會有多可怕?說到圓周率,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而且我們也知道,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這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如果哪天被算窮盡的話,到底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呢?大家都知道,其實人們在為研究圓周率也是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比如說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的一塊古巴比倫石匾上,清楚記載了圓周率 = 25/8 = 3.125。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假如哪天它算盡了,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的話,相信只有一少部分人會選擇學習數學。 數學的美,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去看才能感受到。我們甚至可以說,數學是人類迄今為止掌握的離「真理」最近的一門學科,數學的基礎理論一旦坍塌,人類掌握的很多知識都將顛覆,比如說圓周率的推算。
  • 如果圓周率有一天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可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
    超級計算機的強大,相信大家都是明白的。如果人類通過手工計算圓周率,可能現在也就是算到了幾十萬位。而通過超級計算機目前已經將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10萬億位,這是天與地的差距,由此可見,計算機可以稱得上是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若是哪天它算盡了,後果將會有多嚴重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圓周率計算已經達到了小數點31.4萬億位,不過在我們平常的生活當中使用圓周率換算是3.14,這是一個近似值,真正的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根本就算不盡。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如果有一天它算盡了,後果會有多嚴重?
    我們上小學初中的時候就接觸到了圓周率π,它近似等於3.14,但是我們要知道它是一個無理數,即使它早在公元前2500年的時候就已經被古巴比倫人發現了,不過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人將最終結果算出來。南北朝時期的祖衝之是我國第一位計算圓周率的人,他利用「割圓法」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後第七位,為世界的數學史做出了絕大的貢獻。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如果有一天他被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後果?
    圓周率π是世界公認的無理數數列,也就是說圓周率是算不盡的。而在國內,最早研究圓周率並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是祖衝之。祖衝之是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他當年首創「割圓法」第一個將圓周率後的小數位確定到了後7位數。
  • 圓周率是宇宙密碼?如果能將其算盡,會有什麼結果?
    說到圓周率,大家一定會想起它的發明者祖衝之,根據我們的歷史記載,祖衝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數學家,以及研究天文的科學家。那個時代距離現在大概過去了有1500多年的時光,這位偉大的人物,幾乎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科學當中,也因此這位科學家在數學和天文學上面有許多的建樹。
  • 圓周率算到30萬億位,如果算盡會怎樣?曲線可能不復存在
    從小學起,老師就告訴我們圓周率是永遠算不盡的,大部分人只需要記住3.14就夠了,但是你是否想過圓周率為什麼算不盡?如果有一天圓周率真的算到盡頭或者出現循環了會怎樣?實際上科學家通過超級計算機在2019年已經把圓周率算到30萬億位(2019.3.14,谷歌宣布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還未曾發現循環。所以如果未來的某天圓周率被發現循環了會怎樣?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圓周率是什麼。
  • 圓周率為什麼永遠算不盡?科學家認為它或隱藏著宇宙的終極秘密
    那時候的我們只用背到小數點的後兩三位,也有家長把背π小數位這件事當作是孩子記憶力的體現,因此在同學之間誰背出的小數位越多,說明誰就越厲害。後來長大之後逐漸明白,π是永遠背不完的,因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如果哪天它算盡了,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
    古巴比倫人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已經發現了,中國東漢初年的《周必算經》中就記載了圓周率。幾千年來,這個無窮無盡的圓周率從未被人類計算出來。 如果我們想說,中國計算圓周率的第一人是南北朝時期的祖衝之。當時,他首創了「割圓」的方法,首次使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的第7位,在世界數學史上作出了巨大貢獻。 那麼,π是什麼?為什麼它不夠?
  • 大家想過沒有,圓周率算盡了,會出現什麼後果?
    相信大家對圓周率都不陌生,很多人都已會背圓周率小數點後面的數字,並且認為自己要是能一直背下去是多麼一件令人驕傲的事情。但當時老師也是說圓周率是無窮無盡的,這也讓人們不僅想一旦圓周率算近了,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假如某天它算盡了,會出現什麼後果?
    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被要求計算圓的面積,除了要知道圓的半徑之外,還要利用圓周率,因為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所以老師會讓我們就取小數點後兩位來進行計算,也就是3.14。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圓周率就記這麼多也已經完全夠用了,但是數學專業的學者,卻要對其有著更加深入的計算。現代的計算機科學也是十分先進的,會不會真的有算盡的那一天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