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璧山區文化館正在打造一部大型舞臺劇《璧山鼓舞》,計劃將璧山的《薅秧歌》《大儺舞》《璧山吹打》等特色民間藝術形式融入其中,以璧山本土全手工製作的鼓為主要載體,參評「五個一」工程獎。
這只是璧山今年發展文藝工作的一個縮影。在前不久舉行的區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璧山提出要緊扣主城都市區「迎客廳」的發展定位,立足打造主城都市區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的具體實踐,啟動實施歷史文化整理工程,挖掘典型案例、打造精品力作,讓文化藝術精品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具體而言,今年璧山將繼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題文藝創作,積極開展網絡文藝展播活動,廣泛宣傳防疫一線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講好璧山抗疫故事。目前,已累計創作抗疫文藝作品847件,在媒體上推送654件,其中市級平臺推送26件,在央媒推送5件。
璧山還將組織「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主題文藝宣傳,策劃組織「圓夢小康」美術、書法、攝影展覽等主題文化活動,舉辦美麗鄉村秀、「歡躍四季·舞動巴渝」廣場舞展演等品牌文化活動,營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
同時, 璧山將重點實施「四個一」精品工程:打造一臺在全市全國有影響力的舞臺劇《璧山鼓舞》;啟動以反映伊莎白在璧山開展社會調查的紀實文學創作,並力爭拍攝一部紀錄片;創作一首有影響的歌曲,繼續實施音樂推廣城市;參與拍攝一部反映呂鳳子先生在璧山工作生活的電影《鳳起璧山》和反映脫貧攻堅的紀錄片《伴山伴水》。
來源:璧山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