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人都是看到直播電商很火,但是真正體驗到直播電商帶來驚喜的並不多。一部分人是在觀望,一部分人仍在起步階段。
但是在起步階段的部分商家也已經體驗到了直播電商最明顯的好處:有效降低獲客成本。
如果你身在網際網路行業,從去年起就應該感受到了流量獲取的艱難,網際網路進入寒冬,紅利式微,線上獲客成本逐年增高。
我們收集了幾個頭部電商平臺的獲客成本的數據:根據各平臺財報測算,2018年,京東獲客成本高達1503元,2016年這一數字為142元。相比之下,阿里去年的獲客成本為390元,儘管比兩年前的526元有所下降,但也高出2015年的166元2倍多。拼多多2年前的獲客成本僅為7元,18年雖然相對於其他平臺仍為最低,但也比前一年高出了十倍多。
除了獲客成本,我們還需要考慮一下產出比,即當期市場營銷費用與用戶活躍度之比,拼多多單一用戶獲取與留存成本為32.11元,與阿里(62.54元)、京東(63.0元)相比較低,但也在逐年增高。
直播電商的模式則有效解決了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比如熊貓app的倒閉和許多直播平臺的下坡路讓許多擁有大量粉絲的主播無所適從,但直播帶貨又打開了新的消費形態。主播本身自帶流量,再加上外部流量的引入,主播和電商平臺雙效合一,有效的達到降低獲客成本的目的。
除了轉化,流量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我國電商覆蓋的人群數和在線直播的用戶數。
據艾媒網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達4.56億人,增長率為14.6%,預計2019年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達到5.01億人。在線直播市場發展回歸理性,對平臺的內容生產、主播培育和引流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而電商覆蓋的人群更為廣泛,達到了6億以上,且兩者都在快速增長,試想一下,如果商家全部開通直播或者在線直播全部和帶貨結合,都將是一個超乎想像的數據。
此外,直播+電商也直接省去了拉新、留存、促活的步驟,大大節省了變現的路徑與過程。主播帶貨常打的一個點就是優惠,但是拿到低價產品是一個難題,相對來說,工廠有貨品,卻苦於沒有流量難以出售,主播和工廠結合,一方面拿到一手價格薄利多銷,另一方面工廠的壓力也會減小。
上面總結了三方面直播電商能夠解決的問題,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解決了這些困擾後,做好直播電商有多爽?
首先是淘寶第一主播薇婭,她的直播間通常都是上百萬人觀看,直播間裡的產品都是靠搶。
從2017年直播5小時帶貨7000萬,到2018年9月直播5小時帶貨1億200萬,再到2018年10月10日直播5小時帶貨1.5億,2018年全年引導27億交易額,薇婭的直播間也擁有了數百萬的粉絲,單場直播觀看人數甚至達到了800萬,要知道,鳥巢的固定座位是8萬個,也就是說,薇婭的一場直播,相當於100個鳥巢同時開演唱會。
和薇婭相媲美的還有李佳琦,李佳琦的逆襲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直播電商的可行性和可發展的空間。
在成為「口紅王子」之前,李佳琦只是一個每個月拿6000塊薪資的普通彩妝師,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一名淘寶主播。從此他開始了選品、直播不斷循環的工作,直到去年在抖音因為口紅試色爆火。
2個月的時間,他抖音漲粉1400萬+,獲贊9630萬+,甚至在淘寶直播間打敗過馬雲。他也因此得到了一個稱號:口紅一哥。從素人到「口紅一哥」,他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流量就是金錢的今天,李佳琦通過直播帶貨一躍成為淘寶直播的紅人,身價上億。
上面我們講到的是兩個頭部IP的案例,薇婭李佳琦已在逐漸積累粉絲的過程中越來越難被模仿。有人會問:我沒有做過主播,也不是網紅,我能去做直播帶貨嗎?我只想告訴你們一句話:薇婭和李佳琦在成為top主播之前,也是素人。即使是中尾部帳號,依然能通過直播電商實現帶貨和銷量的增長。
我們可以看一下快手平臺,它的用戶大多是三四線的小城鎮,更貼近生活和真實,但是快手直播帶貨的能力不容小覷。前有散打哥單日直播流水達1.6億的記錄,後有無數山村、鄉村素人通過快手直播帶領當地脫離貧困,快手都證明了從0開始做直播電商並非異想天開。
愛笑女孩雪莉吖是貴州山村的一位女孩,通過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獲得330萬粉絲,又靠賣特產年入20萬,這個數字是她的家庭之前年收入的10倍。內蒙古青年牛肉哥太平,用快手賣出近4萬斤牛肉乾,年流水達上百萬,甚至只有483位粉絲的企業帳號三一重工在快手開通直播,竟在1個小時內賣出了31臺單價超35萬的壓路機。
網絡時代的可貴之處就是,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通過手裡的工具進行發聲。
記錄生活也好,想成為網紅也好,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裡獲得喜歡自己的粉絲,無論你是大主播、小主播,還是素人,都能在直播間找到自己的忠實粉絲,都有機會做好直播電商。相對於傳統電商,做好直播更容易,收穫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