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浙江嘉興一位寶媽十分苦惱,自己未滿月的寶寶被4歲的的侄女暴打,因其"後臺"硬,自己只能忍氣吞聲,原因是一天,寶媽發現兒子眼睛突然紅腫出血,不像是過敏,也不像摔傷, 當寶媽調查監控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是侄女搗的鬼,視頻裡小侄女重重地向寶寶打去,導致孩子的眼睛變成這個樣子。
寶媽這才發現自己的孩子經常被打,十分難受。她就要批評侄女幾句,但是這下可不得了,小侄女反而先告狀奶奶。小侄女小時候是由奶奶帶大的,所以奶奶對她特別溺愛,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命根子,誰也說不得,於是奶奶十分生氣打電話指責寶媽,礙於婆婆的面子,寶媽只能忍氣吞聲。
家長的這幾種行為導致孩子變成熊孩子
1、過度溺愛孩子
有的家人特別喜歡溺愛孩子,把孩子當做掌中寶,什麼事情都依著孩子來辦,這就是導致孩子變成熊孩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是家人的溺愛導致孩子開始突破別人的底線。
2、總是以孩子年齡小而縱容孩子
一些人總是喜歡以孩子年齡還小為藉口,縱容自己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犯錯的時候,一旦有人想要批評,總會拒絕別人的批評,說孩子的年紀還小,不要跟孩子一般見識。這樣的行為是短視的,孩子的成長需要從小抓起,現在對孩子的縱容就是將來孩子變壞的原因。
3、沒有規矩意識
有的家庭對孩子沒有規矩意識,即使孩子犯了錯,也不懂得自己錯在哪裡。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不能明辨是非,只懂得按照自己的意識去做事,哪怕是再不好的事情,只要是家長不強烈制止都無所謂。
熊孩子對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種傷害
毫無疑問,熊孩子是最不被人喜歡的,總會被人排擠。熊孩子身上有很多的缺點,但是自己卻不自知,甚至以調皮搗蛋為樂,這樣的孩子真的讓人無語。每到過年,大家總喜歡親戚之間的走動,這個時候網上和朋友圈就會有一大堆人熊孩子發起批評。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財富,當孩子的性格不好,變成了熊孩子,這對於家庭來說可以是一種災難,因為這直接宣告著家庭教育的失敗。
無論是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還是在新聞報導中,我們聽過和見過太多熊孩子闖出的禍了。有的熊孩子十分無法無天,甚至會給他人帶來身體和安全上的威脅,這就會闖出一些連家長都無法彌補的大禍。
想讓孩子懂規矩、有分寸,父母可以這樣做
1、樹立好家庭規矩,讓孩子有正確的做事方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懂規矩的孩子才會明事理、懂分寸。父母要給家庭樹立好規矩,讓孩子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只有懂得了分寸的孩子才可以有正確的處事規則。
2、引導孩子產生積極變化,有獎勵也有懲罰
父母要引導孩子產生積極的變化,讓孩子有正確的觀念。孩子的成長需要激勵,當孩子產生了積極的變化之後,父母要給與孩子一些獎勵,讓孩子有前進的動力。同樣的道理,當孩子犯了錯之後,父母也要給與一定的懲罰,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3、拒絕任何形式的溺愛與縱容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的親戚長輩,都要拒絕對孩子的溺愛與縱容,不要給孩子變成熊孩子的機會。溺愛與縱容是孩子成長最不能接觸到的東西,這些會讓孩子的成長失去軌道,脫離了孩子應該走的正確方向。
天下苦熊孩子久矣!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熊孩子,那就要從自己做起,不要溺愛孩子,給孩子立好規矩,讓孩子懂得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變成一個陽光、健康、向上的好孩子。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