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小心冷空氣對你的娃「凍手凍腳」,讓孩子招惹上【凍瘡】!若是再護理不當,凍瘡還會反反覆覆~~心疼的呀~
01
皮膚是怎麼被凍傷的?
正常的人體,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等調節著產熱與散熱,保持著體溫的相對穩定,這種調節是有限度的,當環境溫度足夠低且持續時間長,皮膚就會受損傷。
凍傷是由於皮膚在寒冷的刺激下,血管發生持續性、痙攣性收縮,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會進入「受損」狀態。
常見的情況是凍瘡,也稱「非凍結性冷傷」,這種凍傷是由冰點以上10℃以下的低溫造成的,常發生在身體血液循環較差的「末梢」位置,比如手指、手背、腳趾、腳跟、耳廓、鼻子等處。
一般來說,長凍瘡的部位會紅、腫、熱、癢、痛、麻。但凍瘡只是凍傷中程度非常輕微的一種,按照受累部位深淺具體分級如下:
一度凍傷
即常見的「凍瘡」,皮膚淺層凍傷,傷及表層皮膚,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可以在幾天內自愈,不會留下任何疤痕或後遺症。
二度凍傷
傷及真皮淺層,皮膚紅腫,會有大小不等的水皰,皰內可為血性液,深部可出現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
三度凍傷
在皮下發生的凍傷,皮膚顏色會從蒼白變成黑褐色或紫褐色。傷後不易癒合,除遺有瘢痕外,還可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
四度凍傷
一般是比較嚴重的凍傷,有可能凍到肌肉、骨骼,甚至可以使肢體壞死,還有可能是全身性凍傷,嚴重可能造成突然的心臟停止、猝死。
02
關於凍傷,你不知道的事兒
長江流域高發
別以為凍傷都發生在寒冷的東北地區,其實凍瘡恰恰是在長江流域高發。
冬季這個地區溼度較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溼冷」,水的導熱性比空氣更好,這讓身體更易散熱。此外長江流域地區一般沒有暖氣等設備,肢體末端和暴露部位很容易在長時間的溼冷環境下發生凍瘡。
喝酒不能防止凍傷
電視劇裡總有「喝酒取暖」的橋段,生命君勸你別嘗試。因為大量飲酒反而會造成迅速的失溫,血液循環過快導致散熱加快,同時醉酒後人的意識容易迷糊,有發生意外的可能。
凍傷後不能烤火、用雪搓
在被寒冷刺激之後立即烤火或將凍傷部位直接靠近取暖設備,會讓血管快速擴張,這對已經形成了局部淤滯、腫脹的皮膚無疑是又一重打擊。
此外,如果用雪或冰水去搓,這種揉搓反而會加重組織損傷。
凍傷要掛燒傷科
嚴重的凍傷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需要提醒的是,醫院裡並沒有「凍傷科」這個分科。凍傷的處理,實際上歸在燒傷科。
03
如何處理凍傷
寒冬季節,皮膚暴露處要多加保護,對於以下3個部位來說,更加需要小心預防凍傷。
1丨耳朵
整個耳廓除了耳垂有脂肪組織可以保溫外,其餘部分只有很薄的皮膚包著軟骨,裡面的血管非常細微,保溫能力極差。
在寒冷的戶外,暴露在外的耳朵可塗抹油脂保護,並佩戴柔軟的耳包、帽子。如果因戴帽子或耳包造成耳部出汗,注意及時擦拭。
2丨手部
如果冬天穿衣服時,襪子口、袖口太緊,易造成血液循環不暢,導致末梢循環不良。
冬天穿衣服不要太緊,手腕不能被勒出紅印,以能伸進一根手指為宜;如果怕冷,可以選擇在袖口有針織收口的服裝;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時,可在手部塗抹護手霜保護。
3丨腳部
許多人以為「鞋子越緊越保暖」,其實過緊的鞋子易使末梢血液循環不暢,使雙腳愈發感覺寒冷,更容易生凍瘡。
鞋子、襪子和鞋墊要合適,保持乾燥。鞋襪大小鬆緊要適宜、透氣性能要好。鞋子最好選較為寬鬆的,並注意鞋帶不要系得過緊。
04
如何處理孩子凍傷
1、處理凍傷前,首先判斷孩子是否存在低體溫,如果有,需要先按照低體溫緊急處理。
2、如果沒有低體溫,則開始處理凍傷:* 把孩子帶入室內。* 如果孩子腳凍傷,不要讓孩子自己走;* 換掉孩子溼冷的衣物。* 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烤火或用熱水浸泡肢體,而應讓肢體自然復溫。* 如果凍傷部位有再次暴露到寒冷環境的可能,不急於局部復溫。
3、給孩子溫熱的飲食。
4、復溫和護理:
一旦凍傷,應該用38度至42度的溫水快速復溫5分至10分鐘,不超過20分鐘。對於局部凍傷,應首先採用快速復溫,將凍傷部位浸泡在38度至42度的溫水中約5分鐘至7分鐘。
然後用無菌溫鹽水衝洗乾淨,患肢應制動並適當抬高,以免加重組織損傷並減輕水腫。
* 幫孩子試水溫(38℃左右的溫水)。如果沒有溫度計,可使用手肘試水溫。不要用自己凍僵的手腳去試水溫。* 如果沒有溫水,可以使用自己的體溫幫孩子復溫,例如使用腋下。* 不要使用直接加熱的設備復溫,例如火爐、壁爐或暖氣片。這樣做,可能會燙傷孩子。* 不要揉搓凍傷部位。* 不要弄破水泡。* 不要用冰雪塗擦傷處* 不能用火烤
第三步,復溫後輕輕吸乾水分,讓受傷部位保持溫暖乾爽。* 手指或腳趾間可以夾上幹棉球或幹紗塊。* 受傷部位可以用乾結繃帶輕輕包裹,以防再次凍傷。局部持續保暖。* 如果學過急救課程,可以把受傷肢體上個夾板。* 如果是面部、鼻子、耳朵凍傷,則用暖和的衣物包裹受傷部位復溫。
第四步,如果孩子疼痛明顯,可以給予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鎮痛。
以下情況要看醫生:
* 發熱* 局部出現粘分泌物、紅腫等感染徵象
* 二級以上凍傷儘快聯繫醫生
* 一級凍傷在復溫處理後聯繫醫生
* 低體溫(聯繫醫生後急救處理)
* 復溫一小時後膚色仍未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