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演藝之都 講好中國故事

2020-12-14 人民網

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演出大型雜技劇《戰上海》。資料圖片

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10月18日至11月17日在上海舉行。

在本屆藝術節精心遴選出的42臺96場參演劇(節)目中,全球首演7臺,亞洲首演6臺,上海原創8臺。藝術節期間,「藝術天空」系列演出覆蓋上海全市16個區,上演98場;交易會和論壇預計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50家機構參與。

紅色基因

文藝精品禮讚70華誕

10月18日晚,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大幕,將由上海雜技團與上海市馬戲學校聯合創作的紅色主題大型雜技劇《戰上海》拉開。劇中以解放上海為歷史背景,以精彩、獨特的雜技語彙在舞臺上為觀眾開啟紅色記憶之門,帶大家一起回到70年前上海解放的那段歷史,重溫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有筋骨、有血肉、有溫度」的紅色題材新探索,是藝術節不變的追求。201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5周年,藝術節致力於展示新中國70年發展偉大成就,推出一系列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藝精品。

今年的藝術節匯聚了全國各地獻禮新中國70華誕的精品力作。藝術節的兩部委約作品,由龔天鵬創作的第十一交響曲《潮》,從上海視角詮釋新中國70年的光榮歷程;上海滬劇院滬劇《一號機密》,圍繞地下黨員默默守護黨的機密文件展開,為紅色舞臺作品中的革命者行列增添新形象。

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表現建黨建軍史上的裡程碑事件「三灣改編」;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歌劇《沂蒙山》,依據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的真實歷史創作;深圳交響樂團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以「我的」視角審視祖國歷史縱深和廣袤地域……

開放特質

古今中西文化交相輝映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因改革開放而興,以不懈創新與時代同行,已經成長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標誌性平臺。

海納百川,本屆藝術節一如既往匯聚全球頂尖演藝資源,吸引世界名家名團紛至沓來。藝術節閉幕作品為《安德魯·曼茲、黃蒙拉與北德廣播愛樂樂團音樂會》。成立於1950年的北德廣播愛樂樂團享有「全世界最靈活樂團之一」的美譽,出生於上海的黃蒙拉曾榮獲第四十九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

作為本屆國際藝術節重點劇目,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與斯卡拉歌劇院學院將分別帶來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與《魔笛》亮相上海。這是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成立200多年來,首次集結全院最全陣容攜歌劇製作訪華。兩部原汁原味的莫扎特歌劇將在上音歌劇院舞臺上實現「同一舞臺,兩個劇目,交替演出」,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荷蘭國家芭蕾舞團將代表歐洲現代舞最新成果與頂尖水平的作品帶到申城,維也納愛樂樂團更是中國觀眾心中「古典音樂的最佳代言人」,小提琴家平夏斯·祖克曼執棒阿德萊德交響樂團,男高音何塞·庫拉帶來《今夜無人入眠》……

多年來,藝術節積極服務國家戰略,促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促進亞洲文明對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助力上海建設「亞洲演藝之都」。藝術節通過一系列精選演出,助力古今中西文化在藝術節平臺跨界融合。藝術節上,名家薈萃、唱念做打俱全。上海京劇院新版京劇《大唐貴妃》與藝術節再續前緣,由史依弘、李軍、陳少雲、安平、奚中路等京劇名家主演。程派青衣張火丁攜手中國戲曲學院帶來《霸王別姬》,還將演繹《金山寺》以及她的拿手好戲《鎖麟囊》。

品牌效應

世界舞臺講述中國故事

「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已是藝術節蜚聲海內外的一張響噹噹的名片。該計劃自2012年推出,以拓展年輕一代風格迥異的藝術思維為己任,成功促使多部原創作品走向國際舞臺。如「扶青」委約作品張軍《我,哈姆雷特》自2016年起連續3年分赴英國、美國、法國等地巡演;音樂劇場《霸王》2018年登上美國演藝出品人年會交易會舞臺……

如今,藝術節「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暨「青年藝術創想周」已日趨成熟。在歷經3輪遴選後,共有6部作品7位藝術家入選今年的「扶青計劃」。這6部委約作品風格迥異,形式多樣。靈感源自《山海經》的多媒體表演《分身·源啟》,用肢體語彙尋找都市人「冷感」背後真實內心的現代舞《冷感人》……這些作品正成為藝術探索生生不息的源頭之一。

依託藝術節,各國最受歡迎的藝術節、藝術機構在滬海選中國作品,探討未來發展潮流。藝術節就此搭建起中國作品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橋梁。

僅以交易會與論壇板塊為例。本屆藝術節交易會期間將舉辦9場專業研討會,包括國內「走出去」項目視頻選拔推介會、境外項目視頻選拔推介會、中東地區演藝研討會、兒童劇專業平臺等。

多年來,藝術節深耕孵化、創作、交易、演出全產業鏈,吸引包括創作人、製作人、經紀人等在內的演藝行業人才集聚在藝術節的平臺,使品牌更具吸引力,藝術節魅力從長三角輻射至全國。

創新探索

打破圍牆放大溢出效應

文旅融合,詩與遠方攜手。藝術節深入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調動上海全市的藝術場館與公共藝術空間,配合同期舉辦的旅遊活動,使城市與藝術交融,景點與藝術浸潤,讓包括上海市民在內的八方來客能夠「看大戲、遊上海」。

藝術節期間,一系列重要演出將在上海大劇院、文化廣場等上海演藝大世界核心區域上演,打造全城觀演的大都市夜經濟濃鬱氛圍。藝術節的「藝術天空」系列演出,則將進一步擴大藝術節優秀演藝資源「溢出」效應。

依託「1 16」機制,「藝術天空」系列活動繼續延伸打造「一區一亮點,一區一特色」,發揮黃浦區主打音樂、長寧區主打舞蹈、楊浦區主打森林古典音樂會的區位特色,並引導優質演出資源向遠郊地區傾斜。

藝術節「藝術教育」板塊,繼續為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高中、大學生等3個主要年齡階段及藝術教育工作者度身定製項目,通過特別活動、進校園進劇院、藝術訓練營、藝術交流等四大板塊,呈現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活動。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8日 14 版)

相關焦點

  • 讓老戲院煥發新活力 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
    新華社上海7月21日電題:讓老戲院煥發新活力 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新華社記者許曉青、任垚媞上海市中心最繁華的「南京路—人民廣場」商圈,正在激活一批歷史悠久的老戲院。誕生於1930年的中國大戲院上月修葺一新對外開放,與之毗鄰的長江劇場,也將重新開門迎客。去年末,上海出臺《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50條具體措施,其中首次明確提出打造「亞洲演藝之都」。
  •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打擊樂+舞蹈」演繹中國故事十二生肖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周瑋)中國大鼓、印度巫毒鼓、非洲的卡巴沙、南美的海洋鼓,以及沙球、蛙鳴器、鳥哨、雨棍、雷音板……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新劇舞·樂《中國故事 十二生肖》,將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打擊樂,配合精心設計的舞蹈,生動講述十二生肖的故事。
  • 怎麼才能把中國故事講好?
    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做好中國的事情、講好中國的故事。既要「重邏輯」更要「有情感」,不斷提高中國故事的說服力。講好中國故事,離不開對中國故事深層邏輯的準確凝練與清晰表達。中國故事要「讓人聽得懂」。最起碼的要求,外語要足夠好。
  • 靜安區和愛丁堡將攜手合作,助力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
    靜安現代戲劇谷為期半個多月的活動剛剛閉幕,而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建設之路才剛剛開始。日前,「戲劇與城市:亞洲演藝之都的未來之路」2018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國際論壇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當天的論壇圍繞著「戲劇與城市:亞洲演藝之都的未來之路」這一命題展開,來自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市靜安區和英國愛丁堡市及愛丁堡藝術節的有關從業者和專家,就上海如何建設亞洲演藝之都提供了各自的思路和視角。
  • 兒童音樂劇《聖天猴》打造演藝全產業鏈
    但是,中國原創兒童音樂劇佔比還不到10%,且還在急劇萎縮,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劇則一臺都沒有,大家都在一窩蜂地引進外版劇、照用公版劇,難做的原創鮮有人去幹。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聖天猴演藝的創始人黃明盛敢於迎難而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和時間,出品製作出了一臺水準極高的原創兒童音樂劇《聖天猴》,此劇無論是劇情還是歌曲都堪稱精良,首輪演出就創下了極好的口碑,是將觀賞性和教育性都做得非常出色的劇目。
  • 講好「中國故事」 凝聚復興偉力
    砥礪奮進新時代,唱響中國好聲音。近日,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要紮實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風成於上,俗形於下。」
  • 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
  • 不差錢的中國動畫電影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11月初,由中日兩國動漫界跨國合作的「中日動漫創新俱樂部」在東京成立,出資100億日元設立「中日動漫基金」,試圖借力日漫產業優勢、弘揚中國美術底蘊,打造獨創新穎的「中式動漫」。一時間,爭議四起:中國動漫怎麼啦?真的需要外援才能獲得拯救嗎?「中日混血」動漫能說好中國故事嗎?在市場、資金、技術都已完備的前提下,國產原創動畫如何崛起?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打造雙語講述中國故事的新經典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講故事」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只有當我們主動地向世界敞開心扉,大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時,其他國家的人們才會認識到我們和他們的共通點,而當共通點甚至超過了彼此之間的不同時,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才能真正地消除隔閡、猜忌、懷疑,在文化的融合碰撞中獲得更多的尊重和理解。遵循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這樣的願景,我於2017年正式啟動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的編寫工作。
  • 助力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2019天地世界音樂節再出發!
    助力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2019天地世界音樂節再出發!上海世界音樂季攜手中國新天地旗下品牌「新天地XINTIANDI」傾力打造的年度音樂盛典——「雪佛蘭2019天地世界音樂節」正式啟幕。 2019天地世界音樂節將於9月7日至24日登陸中國新天地旗下天地系列項目,貫穿上海、重慶、佛山、武漢四大城市,以及上海大劇院、新虹橋中心花園,共同呈現「世界音樂、全球共享」的美好寓意。
  • 山東:「景區+演藝」盤活市場
    譬如,《中華泰山·封禪大典》由泰安市泰山封禪大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3億元人民幣;《菩提·東行》由兗州帥元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打造,該公司由兗州齊魯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市政府國企)與陽朔帥元旅遊文化策劃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日出東方·海之秀》由日照城投集團投資約1.5億元打造。由民營企業獨立投資的大型旅遊演藝較少,目前只有華夏文化旅遊集團投資5億元打造的《神遊傳奇》。
  • 北京演藝集團重磅打造音樂劇《在遠方》濃縮奮鬥與理想 呈現歷史...
    這部音樂劇的出品方北京演藝集團把該劇打造成集團邁向第二個十年的重磅之作,關注現實生活,關注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現代化進程。音樂創作方面,由中國香港知名作曲家金培達任音樂總監、作曲,青年作曲家、音樂製作人張筱真擔任作曲兼編曲。 金培達給這部音樂劇冠以「成長」的關鍵詞,「主創都是愛講故事的人,故事是什麼,就是從A點到B點過程中的成長,承載了我們幾十年歷史的一個故事。」他說:「人生需要向前看,有時也會往後看。」
  • 怎樣用圖畫書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在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中少總社、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CBBY)主辦的「圖畫書裡的中國好故事一起講」中國原創圖畫書國際論壇上,兒童文學作家、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秦文君認為,一本好的原創圖畫書要藝術、智慧地呈現中國文化,努力接近兒童心理現實,展現東方審美。其創作的《我是花木蘭》雙線索展開,古老的故事採用現代的表達而吸引新一代的讀者。
  • 古井貢酒:用中國文化講好中國白酒故事
    貢獻美酒,講好中國白酒故事中國白酒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它滲透於中華數千年的文明史中,也體現在每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古井貢酒的貢獻文化更是由來已久,從1800多年前的曹操獻酒到如今「貢獻美酒,樂享生活」的企業願景。
  • 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廣州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著力打造活力廣州、幸福廣州、美麗廣州,在新時代徵程上不斷開拓奮進、講好中國故事,在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國際形象,以更強擔當在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積極探索、走在前列,以更高質量推進實現「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胡敏老師致辭:打造雙語講述中國故事...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講故事」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只有當我們主動地向世界敞開心扉,大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時,其他國家的人們才會認識到我們和他們的共通點,而當共通點甚至超過了彼此之間的不同時,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才能真正地消除隔閡、猜忌、懷疑,在文化的融合碰撞中獲得更多的尊重和理解。遵循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這樣的願景,我於2017年正式啟動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的編寫工作。
  • 創新教學培訓方式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的故事,促進中外理解和友誼。同時還強調,中國共產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我們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本身就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一個話筒傳知識,一根網線系師生,一臺電腦表師情……抗擊疫情鬥爭中,魏金君用行動演繹戰「疫」之歌。魏金君是全國模範教師、齊魯名師、省首批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主持人。延時開學期間,中小學生居家學習,英語學習往哪個方向努力呢?魏金君認為很好的一點就是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 講好中國故事,上海市社聯英文網站開通
    通過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運用國際社會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主動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思想,提出中國主張,搭建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有效互動交流的橋梁,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尹欣首先代表市委外宣辦對市社聯英文網站的開通和本次研討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 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鄉村振興——著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電影節
    天中晚報客戶端 2021-01-04 11:33:48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讓農民電影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紐帶,成為塑造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良媒。著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電影節。」在前不久在駐馬店召開的中國農民電影節品牌建設座談會上,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天金的這番講話振聾發聵,發人深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