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深的絕望裡,遇見最美麗的風景——幾米
但凡喜歡和不喜歡漫畫的人,可能都看過或者聽說過,幾米,或者他的漫畫。
幾米的原名是廖福彬,生於1958年的臺灣。1999年,他的《向左走·向右走》出版,獲選為當年金石堂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並興起臺灣繪本創作風潮,他的作品風靡兩岸三地,美、法、德、希臘、韓、日、泰等國皆有譯本。部分作品還被改編成音樂劇、電影、電視劇,學界和媒體稱之為「幾米現象」。
在80、90,乃至00後的書本中,幾米的繪本,一直是一個溫暖且治癒的存在。他給每一個孩子內心深處的孤獨,都留下簡單有深刻的撫慰。
有人說,他是都市人的心靈捕手。他用一雙孩童般的眼睛望向熙熙攘攘的都市,他的繪本訴說著每一個人心底的孤獨,也在這寂寞氤氳籠罩的水泥森林裡,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個可供休憩的溫暖夢境。
但是就這樣一個,紅遍兩岸三地,作品暢銷遠至全球的繪本作家。卻在喧囂的塵世裡,選擇了低調而沉靜的生活方式。他極少在公眾場合露面,媒體曝光率也極低,即便特意在網上搜尋他的名字,也只能找到少數關於他的訪談,和寥寥的幾張照片。
我們總是被他的作品,被他繪就的童話故事所感染、溫暖、治癒。但是我們卻很少了解,這個曾經溫暖過無數人的幾米,也曾經面對白血病的折磨。
1995年,37歲的幾米,正對創作充滿著期待和幸福,卻不料,病魔將他無情的打倒在地——白血病。
「先是左大腿劇烈抽痛,大概三天後,大腿失去知覺。」他說。
最後,在幾番檢查化驗中,他被確診為白血病。然後就是無休止的化療、嘔吐、發燒、昏迷、疼痛。
他在醫院住了六個月。整個人完全變形,浮腫的大臉,光禿禿的頭頂,驚恐無神的雙眼,永遠戴著口罩,連站都站不穩。
他精疲力竭的與死神搏鬥,日日流下無助的眼淚
1996年,幾米固執地出了院,離開醫院的那天,他心裡暗暗發誓,永遠永遠不要再回到這個地方。那時,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所以重拾畫筆拼命地畫,想為女兒留下儘可能多的美好回憶,潛意識裡也在鼓勵自己,為病痛中的自己加油。
如今,23年過去了,那個年輕的幾米,今年也有六十歲了。他仍舊用他美好的童話故事,感染著我們。
並且,因為幾米的緣故,在臺灣的街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關於幾米漫畫裡的美好改造。
月亮公車:在臺北信義區街頭有一輛公車
公車頂上的男孩舉著月亮公主
月亮公車的靈感,來自於幾米繪本《月亮忘記了》。講述的是受傷失憶的月亮流落人間,單親家庭男孩耐心呵護月亮,送它回到天空的故事。
這個戶外藝術裝置100路月亮公車上,左邊寫著「遺忘」,右邊寫著「記住」
小熊是司機,唯一的乘客是抱著月亮的男孩
月亮公車開放的第一天,它的乘客是一群患有罕見病的小朋友,信義公益基金會多次帶他們來到幾米世界。
也有許多大朋友們來玩
宜蘭幾米廣場,這是幾米的故鄉,宜蘭
以宜蘭火車站,及附近的幾米廣場和幸福轉運站為主,幾米糰隊在這裡打造了一片童話世界。
比西裡岸
在臺東三仙臺的海岸邊,有一個叫比西裡岸的原著民村落,自2013年以來,吸引著眾多旅行者,前來「尋找幾米」。
在政府、藝術家和幾米糰隊的幫助下,這個沒落的小村子,走起了文創旅遊的道路,既帶動當地村民增收,也以藝術的形式傳承部落文化。
除了這些地方,臺灣還有許許多多幾米的足跡。
幾米在漫畫裡說:掉落深井, 我大聲呼喊,等待救援…… 天黑了,黯然低頭, 才發現水面滿是閃爍的星光, 我總是在最深的絕望裡, 遇見最美麗的驚喜。
經歷了白雲蒼狗,嘗遍了悲歡離合。我們才發現,無論發生任何事,都樂觀以對並心懷善良的勇氣,才是人生最珍貴的財富。
繪畫愛好者 | 最喜愛的公益展示平臺
長按二維碼,添加「繪畫聯盟」公眾號
開啟您的繪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