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大砍「中國史」,臺教授示警:現在已是「臺獨」教育的尾聲...

2020-12-12 騰訊網

針對臺灣新課綱初二歷史課本「中國史」大刪減,前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潘朝陽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對「獨派」來說,「中國歷史」包覆在東亞史內,而東亞史是外國史,也就是「中國歷史」等於「外國歷史」,且成為配角。他更直言,現在已是「臺獨」教育的尾聲收割期,是要培育「臺灣國」成立後,服膺於「臺灣國」「「國家意志」」的人民。

潘朝陽,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曾任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主任、國際漢學所所長、地理學系專任教授。研究專長為地理環境思想、思想的區域研究、文化地理、宗教地理和儒學。

潘朝陽說,未來4年是「臺獨」夢的黃金時期,綠營寄望美國承認,當今的中國國民黨已失去黨魂,無反抗民進黨的力量了,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不遵循孫中山先生晚年「籤訂和平協定、促進中國統一」的遺教,從全代會最近通過的兩岸論述「反對一國兩制」就能看得十分清楚。這就是李登輝路線,有什麼差別?

最近外界關切,開學後最新面市的初二歷史課本被大砍,「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人匆匆帶過,《史記》、《漢書》、三國、魏晉南北朝、貞觀之治、楊玉環與安史之亂統統不見,引發社會議論。

潘朝陽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現在臺灣初高中的歷史課本都將中國史包覆在東亞史中,這對「獨派」所謂「臺灣國」來說,代表東亞史是外國史,而「中國歷史」就是「外國歷史」。去看內容的話,會發現「中國史」是零碎的歷史材料拼湊而成,完全沒有時間脈絡,所以才有所謂的不見劉邦、三國、武則天等。

潘朝陽說,從戰略層次來看,「中國史」已不是東亞史中的主體,而是材料、配角,經過初中、高中教育的青少年學習後,對於「中國」會非常陌生、沒有脈絡地、零碎了解「中國,」而未來民眾的觀念裡,會形成即便中國大陸是這麼一大塊的實體,但還是破碎的「他者」,與其他「外國」並無二致。

潘朝陽指出,新課綱是延續從李登輝開始的「認識臺灣」脈絡,當時只是放大凸顯臺灣本土主體性,還沒有那麼明顯的「兩國論」,而陳水扁「執政」也延續這套建構,並區隔中國大陸與臺灣,基本上在教育就是「兩國論」體系,加強所謂「臺灣國」的「國民」意識教育。馬英九「執政」第一任還是延續陳水扁的課綱,並運用綠營人馬任「教育部長」,直到第二任期國民黨才警覺情況不對進行課綱微調。

潘朝陽表示,但馬英九的課綱微調,也因為政權替換被蔡英文全盤取消,並加速通過新課綱。潘朝陽認為,以階段劃分所謂「臺灣國」教育體系來說,李登輝是誕生期、陳水扁是茁壯期,直到現在的蔡英文已是尾聲收割期。

來源:中評社

相關焦點

  • 中國史是「外國史」?臺灣正在悄悄修改歷史教科書……
    為此,政府遷臺後,便於民國41年,修訂國民學校和中學課程標準;43年由國立編譯館,延請臺大、臺師大教授編寫標準本歷史教科書,初中中國史(勞幹教授),初中外國史(夏德儀教授),高中中國史(郭廷以教授),高中外國史(沈剛伯教授)。這套書寫得很好,內容豐富篇幅較多,中學老師抱怨教不完,後來因此數度刪節。
  • 數典忘祖 臺當局妄圖消滅「中國史」!
    從8月11日起臺教育部門開始審議臺灣十二年教育社會領域新課綱,其中高中歷史的多項重大變革引發兩岸關注——教學方式由朝代編年史改為主題式、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夏商周和秦漢憑空消失……種種改變,讓島內的歷史專家先懵圈了。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上路 學者直批「教育臺獨」貽害無窮
    新華社臺北8月30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上路。多位臺灣學者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教育臺獨」,對臺灣貽害無窮。
  • 大砍中國史,蔡英文還敢拜關公?
    蔡英文的第二個任期開啟不到半年,形形色色的「臺獨」招式層出不窮,尤以教科書大砍中國史為甚。在最新的臺灣中學歷史課本中,「三國消失,武后不見」,脈絡清晰的中國史僅以1600字講完,被刪減得支離破碎,歷史人物幾乎只剩秦始皇、漢武帝等寥寥數人匆匆帶過。
  • 臺獨歷史教科書到底長啥樣?
    近日臺灣「教育部」高中歷史新課綱引發「去臺獨化」爭議,之前觀察者網已經多次報導。兩岸攜手需要文化歷史上的共識。臺灣時評人張方遠(編有《高中歷史課綱烽火錄》)特別為觀察者網撰文,梳理臺獨歷史教科書的歷史。臺灣有志之士的聲音值得兩岸各方傾聽。】近來臺灣政壇與社會鬧得沸沸揚揚的高中課程綱要(簡稱「課綱」)爭議,其實已非第一次。
  • 臺當局擬改課綱: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夏商周全消失
    臺媒質疑,臺當局三天「火速快審」決定下一代世界觀的歷史課綱,是要「強勢過關」還是「快刀斬亂麻」?據臺灣《聯合晚報》9日報導,根據臺灣十二年教育新課綱草案,高中歷史將不再分為「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分成「臺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三個領域,將過去的中國史內容大幅刪減,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為1冊,並將中國史放入「東亞史」的脈絡下進行討論。
  • 中國史變東亞史? 臺學生讀歷史教科書恐不如追一部宮廷劇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極力推動 「文化臺獨」,去年曾因刪減文言文比例引發強烈爭議,如今正在審議中的高中歷史課綱欲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被指就是為達到「去中國化」的終極目的。島內教師憂心新課綱上路「將是衰敗的起點」,中華文化將在臺斷根。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新華社臺北10月9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從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代起,『臺獨』勢力一刻不曾放鬆對青少年的毒害。他們將『臺獨史觀』一點點塞進教科書。時至今日,蔡英文當局搞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 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
  • 臺灣新課綱中國史大縮水:「中華民國」、「辛亥革命」都沒有
    臺灣教育部門3日公布「12年臺灣教育社會領域課綱」草案,高中歷史的中國史部分不但從原本一冊半縮減為一冊,而且還擺脫傳統朝代史,並納入東亞脈絡,有學者直批中國史架構完全解體
  • 【解局】「中國史」變「東亞史」,臺當局眼中還有祖宗嗎?
    而這次修改後,課本將採用主題方式分單元,比如中國相關的主題單元有4個,「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和「現代化的歷程」。至於中國的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都將消失,中華文化的起源及政治史部分,也通通不見。事實上,「中國史」的消失已非一朝一夕之事。自李登輝執政時期起,臺當局就斷斷續續在歷史、文化教育上做文章。
  • 看到臺灣教科書上的這張圖片,臺獨氣炸了
    於是李筱峰說,這「封面很像中國當局的政治宣傳海報」。該教科書馬上在島內引發熱議,親綠的《自由時報》報導此事時大呼「課本也攻陷了?」因此,由李筱峰帶起的一波危機浪潮妥妥地在臺灣民眾間散播開來↓↓↓李筱峰,在百科上可以搜到的資料顯示,他是臺灣的學者與政治評論家,專長是臺灣史與臺灣近代史,同時他也是臺灣教授協會成員,撰寫的文章散見於各大報社論。
  • 臺灣新課綱中國史大縮水:連「辛亥革命」都沒有
    倪永傑認為,這就是在搞「文化臺獨」。 臺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也指出,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根拔起,脫離歷史教育常軌,「傷害很大」, 王仲孚說,課綱中也看不到「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八年抗戰」,很難不令人懷疑這是「去中國化」的政治思想改造運動。
  • 「臺獨」新課綱擬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 網友:數典忘祖
    而中國史則將放在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世界史也將更著重臺灣與世界互動,期望以臺灣為主體去建構下一代的史觀」。 目前島內高中歷史分4冊,臺灣史1冊、中國史及世界史合佔3冊。據媒體披露,12年「國教」普通高中歷史領綱草案內容,將不再明確分為臺灣史、中國史及社會史,而是分出3個分域。
  • 中國史變「東亞史」,被教科書蒙蔽的臺灣年輕一代
    通過這樣的教育,我們可以了解到,島內「獨」派怎樣用「臺獨」史觀毒害臺灣年輕一代,進而磨滅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  在「兩蔣」時期,臺灣民眾的國族認同原本不存在問題,除極少數人主張「臺獨」,90%以上的民眾都堅持「一個中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 中國史併入東亞史?臺網友:以後孩子將完全沒有歷史觀
    臺網友:可憐的小孩,以後將完全沒有歷史觀!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教育部」課程審議大會從11日起連續三天審議社會領域新課程大綱,其中歷史課大綱中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被普遍質疑是「去中國化」的「臺獨」課綱,引發了臺灣社會激烈的爭議和質疑。臺灣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怒斥這樣的歷史課綱「實在荒唐」,「這是『臺灣國』的課綱嗎?」
  • 獨家專訪|臺灣歷史教授談最新「臺獨」教科書:將禍害百萬學生
    今天,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在接受海峽導報記者採訪時非常氣憤。他說,民進黨為了「臺獨」,絞盡腦汁在教科書上做手腳,實在太可惡。不過,他同時表示,文化的穿透力遠比政治力深許多。「不管民進黨當局怎麼政治操弄,臺灣人在文化認同上,還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認同中華文化,民進黨想『去中國化』沒那麼容易。」
  • 臺灣的「教育臺獨」貽害無窮,新教科書荼毒下一代
    臺灣的「教育臺獨」貽害無窮,新教科書荼毒下一代 2019-10-18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否定中華民族認同,否定《開羅宣言》的效力,否定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主體地位,簡直淪為民進黨文宣的翻版,令兩岸有識之士瞠目結舌,憂心忡忡。  臺灣「中時電子報」日前對此發表評論說,如果說蔡當局操弄香港問題某種程度上只是順水推舟,那麼民進黨當局炮製教育「臺獨」則是處心積慮,貽害無窮。  臺灣新教材「去中國化」的種種表述大錯特錯。
  • 臺當局修改教材 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 國臺辦:倒行逆施 數典忘祖
    日前,臺灣教育部門課審大會審議通過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教科書將不再以中國史、臺灣史及世界史的方式呈現。
  • 誰該對「臺獨」教育負責?臺學者: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
    島內最新中學歷史教科書取消了「中國史」這門課,相關內容被大幅壓縮、劃入「東亞史」。從商周到隋唐約2400年,只用了約1600字概括——平均每2.5年抵一個字。誰該對這種 「去中國化」的「臺獨」教育負責?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首先是李登輝。
  • 掃除「臺獨」 臺高中歷史新課綱讓綠營跳腳
    臺南市長賴清德已表態,拒絕採用新課綱,並要求臺南市立中學繼續沿用舊的歷史課綱。   臺灣最新的高中歷史課綱到底為何物?為何會讓「獨派」人士如此不滿?   曾是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修訂小組委員會」成員的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昨天在接受導報記者電話採訪時介紹,與以往的課綱所不同的是,這個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徹底排除了「臺獨」及「皇民化」思想,在史觀上回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所以『臺獨分子』更火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