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保護中,經濟效益究竟排在什麼位置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近日,有兩篇關於古代建築的調查報導,引發了不小的討論。一篇是經濟參考報的《倒賣古宅「改頭換面」 跨省遷建「拆真造假」——古建築倒賣灰色產業鏈調查》,說的是很多散在各地的古建或是古建部件被四處倒賣,有些當地的村幹部甚至成為「賣家」,有造古城訴求的地方政府成為「買家」。於是不少古建被在異地重塑,文化傳承斷了,基本的面貌也沒了。

另一篇是新華每日電訊的《山西「文物認養」為何喜憂參半》,文章說的是山西推出古建認養,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面貌改觀、創造不少經濟效益。與此同時,很多社會力量或是把古建認養當作一項「任務」,或是由於缺乏經濟效益等,於是認而不養,效果不佳。

兩篇文章對照著看,格外有意義。其實兩篇文章揭露的問題,都指向一個「靈魂拷問」:在古建保護中,經濟效益究竟排在什麼位置?這其實正是問題的關鍵,但卻又讓人有些「羞於啟齒」,似乎文化上的事,不能只用經濟效益來衡量。不過仔細一揣摩,這些問題之所以出現,其實恰恰是經濟上的因素。

比如古建倒賣,正是源於古建有商業價值,地方政府買去重建「古城」,酒店買去裝潢店面等等。但古建留在當地,卻未必能為當地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於是明裡暗裡的倒賣甚至偷盜便層出不窮。再比如文物認養有的地方效果不佳,恰也是有些古建或是地處偏僻,或是名聲不大,或是遊覽價值不高,挫傷了認養的積極性。

兩個新聞對照閱讀,事實上也可以推演出一個邏輯鏈條:正因為有些古建留在當地創造不了經濟價值,方才為拆解倒賣、異地重建創造了空間,把古建挪到了可以「變現」的地方去。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說,其實這是一種「資源配置」。即把資源進行物理空間上的轉移(異地搬遷)、外在形式上的改造(修復重建),從而實現它的經濟價值。

但是,關鍵問題還在於古建不是一般的商品,它的文化意義意味著它不宜像其他商品一樣,動輒被斬斷歷史文化脈絡或被改變其歷史風貌,將古建的社會歷史價值虛無化。國家在這方面的態度也是明確的,2015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國土資源部和公安部曾聯合下發《關于堅決制止異地遷建傳統建築和依法打擊盜賣構件行為的緊急通知》,明確堅決制止和依法打擊傳統建築及構件被異地遷建、盜賣等行為,並將在全國啟動專項督查。

但是,這些「傳承歷史」「觀照來路」「文化記憶」等有理想色彩的期待,往往卻有凌空蹈虛的風險。很直觀的就是,對於當地的村民來說,他們如何克制倒賣的利益誘惑,而去堅守一種文化信念?對於追求利潤的企業來說,如何能夠不計成本地「認養」?

因此,「有沒有經濟價值」這種很直白卻又很關鍵的問題,在古建保護領域也不宜再迴避,甚至要放到更關鍵的位置予以考慮。比如對散在民間的古建,對於願意進行保護的村民或公益組織等,是否可以考慮給予適當的經濟補貼?對願意認養缺乏經濟價值古建的企業,是否可以給予稅收減免?當然,具體在政策層面如何提高可行性還需要研究,但思維層面應當擰過來:古建保護不能只靠情懷來推動,對實打實的經濟效益應當認真地評估。

古建保護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即「經不起失敗」。一個古建流離失所或是湮沒不見,很有可能是一段歷史再也無法尋覓。從這個角度看,提升古建保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迫在眉睫。相比這種緊迫的剛需,「經濟效益」這樣的話題,實在也不需要迴避了。

(作者:易之,系媒體評論員)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揭秘故宮古建保護那些事兒
    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宮建築群,故宮古建經歷過哪些變遷?故宮的古建保護者又是怎樣保護這座紫禁城的?日前,在位於故宮東華門角樓的古建館內,《故事集:古建工程師的一甲子——於倬雲百年誕辰展》的策展人謝安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就著一張張斑駁的舊照和泛黃的圖紙,將故宮古建築保護的種種往事娓娓道來。
  • 北京東西城32處文物古建即將騰退保護
    北京市文物局6月6日表示,中軸線短期內暫無衝擊世遺打算,目前仍處於準備階段,中軸線及兩側的文物古建將啟動騰退保護,其中東西城32處不可移動文物的騰退工作年內啟動。中軸線申遺為何遲緩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才有資格被推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國家文物局更新預備名單,中軸線(含北海)入圍。
  • 焦溪古鎮首批古建保護修繕方案通過專家評審
    焦溪古鎮——    首批古建保護修繕方案通過專家評審    它們是:鶴峰書院、承越故居    常報全媒體訊 昨天,記者從焦溪古鎮保護發展中心獲悉,焦溪古鎮首批古建保護修繕方案通過專家評審。
  • 樂平4家古建公司入選江西省「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近日,為進一步傳承發展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積極拓展社會各界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建設渠道,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省文化和旅遊廳按照相關申報要求,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及公示等程序,公布了2019—2021年度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傳承基地、傳播基地、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
  • 河南城建學院三下鄉:圖冊助力古建保護
    河南城建學院「古建保護小分隊」實踐團在線上進行了宣傳圖冊製作工作。
  • 一份拆遷協議是否能決定民居古建被拆除?看看律師怎麼說?
    以北京大學教授朱曉陽為代表的一批專家學者近年來持續關注這一片區的古建民居保護,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阻止具有文物保護價值的民居被拆除的厄運。文中「莫家老宅(230號)」一案中的關鍵之處在於,指揮部系與村民莫正才的兒子籤的協議。那麼問題就來了:涉案民居的真正產權人究竟是誰?其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或者宅基地使用權證上登記的權利人究竟是誰?莫正才是否仍是該戶的「戶主」?
  • 「青春三下鄉,築夢規建行」線上宣講助力古建保護
    8月8日至8月10日,為宣傳古建築,普及古建築小知識;河南城建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在騰訊會議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古建保護宣講會。圖為宣講會進行中01圖為宣講會進行中02圖為宣講會進行中03宣講會結束後,團隊成員召開了會議。
  • 肇慶古建青瓦機械廠家
    肇慶古建青瓦機械廠家 天水哪裡有琉璃瓦廠家供應,哪裡有仿古青瓦價格,琉璃瓦施工注意事項需警惕琉璃瓦施工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工程,不但是對施工人員的技術要求,也對施工人員心理素質的考驗,因為高空作業畢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那麼,琉璃瓦施工注意事項有哪些呢?琉璃瓦施工注意事項需警。水泥預製品模具。
  • 山西長治 古建風韻
    山西長治 古建風韻哲學家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在五千年華夏文明中,中國古代建築承載著歷史的發展脈絡,承載著文化自信,彰顯著文明的無限魅力。縱覽全國,聚焦山西,駐足長治。這裡是全國古代建築遺存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體系最完整的地區。潞安府衙(上黨門)(潞州區.明)這裡是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這裡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處,全國地級市數量第三。
  • 中國古建民居資產管理計劃 亮相2019上海建博會
    作為古建民居相關的機構,你是否因為沒有業務對接的平臺而煩惱? 10月31日,2019上海國際建築遺產保護與修復博覽會(以下簡稱建博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中國古建民居資產管理計劃亮相此次建博會,為您的古建民居資產管理提供解決方案,歡迎來本所展位了解洽淡!
  • 山西古建文物頻遭盜賣 部分廟宇被整座賣掉
    村中,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湯廟雖是明清建築風格,但廟中三千年古柏甚至早於二千多年前的長平之戰,至今仍長得鬱鬱蔥蔥,令人驚嘆。「前幾年廟裡丟了很多東西,有磚雕,還有精美的桃園三結義雕塑,等等。」47歲的成湯廟安全防護員王建林說,由於失盜嚴重,後來各級文物保護部門和企業家投資約850萬元對其進行了維修,並派專人看管。
  • 中法合作公輸堂古建油飾彩畫保護修復培訓班結業 法國學員談感受
    中法合作公輸堂古建油飾彩畫保護修復培訓班近日順利結業。本期培訓班學員共20名,其中來自法國方面的學員共有5名。一位法國學員說:「這次經歷讓我對中國的一切產生了熱情」。  公輸堂內一個很小的套鎖梅花 竟由24件形態各異的花瓣組成  公輸堂位於西安市鄠邑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僅存的小木作天宮樓閣式古建築。
  • 走進首開集團房地古建工作室 感受博大精深的古建文化
    當天下午,來自北京建築大學的45名師生如約走進首開集團房地古建工作室,通過聆聽古建專家講解古建知識,現場體驗古建技藝,感受博大精深的古建文化。參觀者傾聽工作人員講解鬥拱拼裝「以前在課本上學習古建,這次參加國企開放日,來到古建工作室現場聆聽大師講解古建技術,對古建技術有了新的了解。」
  • 吳曉蕾代表:應建設古建實訓基地培養工匠
    「北京市目前還沒有一座專門的實訓基地來培養古建技藝工匠,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儘快搭建一個平臺,為古建工匠的技藝傳承、文化傳承提供公共支持。」市人大代表、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法務部部長吳曉蕾建議。吳曉蕾代表 程功 攝吳曉蕾介紹,古建技藝是中國工匠在幾千年的建築營造和修繕過程中,積累的豐富技術和工藝經驗的總結,包括材料的合理選用,構件的加工製作、施工和安裝等多方面的獨特細緻的工作,甚至包括操作儀式和習俗。
  • 排版,究竟是在排什麼?(案例篇)
    對於排版來說,之前我們已經講過很多的東西了,由於戰線拖得太長…如果你已經忘記了或者剛剛關注到日記本,在開頭我講整個系列教程的連結整理出來,供大家複習~從「三分法「進入排版教程格式塔的初級應用平淡卻不平庸的分區構圖主體之下 背景之上背景選擇專題無形的網格構圖排版,究竟是在排什麼
  • 保定古建復原探討|歷史悠久的老馬號 保定府的清明上河圖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則有關保定古建復原的問卷調查,列舉了幾處已經消失的歷史建築。再結合有關保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相關消息,很可能古建復原的工作也在規劃和制定當中。本號將陸續推出保定古建復原探討的系列文章。本文從保定府『馬號』說起。
  • 去山西看「行走中的古建博物館」,在漠河感受冰雪世界
    【山西晉城:「行走中的古建博物館」】國內遊的熱火,令山西、甘肅、新疆等地成為今年的熱門去處,地處山西的歷史文化名城——晉城,也成為此次旅遊「內循環」的受益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旅遊熱潮漸起之際,山西省晉城市向上海及長三角市民遊客推介起晉城古堡以及晉城豐富文化旅遊資源,為秋冬季和春節長假旅遊市場預熱。
  • 專用排瓦斯巷的甲烷斷電儀應安設在什麼位置?
    我的煤炭網>新聞>綜合信息>煤礦知識>專用排瓦斯巷的甲烷斷電儀應安設在什麼位置? 專用排瓦斯巷的甲烷斷電儀應安設在什麼位置?   煤安中心 發布日期:2020-10-21 17:27:41 新聞歸檔 專用排瓦斯巷的甲烷斷電儀應安設在什麼位置?
  • 古建森林與水岸方格
    晚上,看過景區各部門年終筆試考核,再參加「煙雨洪江」方案評審會,想起前幾日北京開會,遇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原司長、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孟憲民,言談甚歡,聊及臺兒莊文物工作方針、保護單位、公園洪江的古建森林與水岸方格摘自:湖南考古網記得遠平局長好幾年前就對我說過,去鳳凰時,洪江,一定不要錯過,距離不遠,但極富特色。
  • 部分省市文物古建被佔被毀 清代蓮園殘存僅兩成
    據北京建築學會古建園林《北京現存明清宅園調查報告》記載:蓮園面積原本3600平方米,院內有遊廊、花廳、水池、亭榭,疊石林立、曲徑通幽,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造園藝術中的代表,有很高的鑑賞價值。  一些佔用文物古建的房地產開發商表示,「只要大體結構不破壞就行,至於雕刻、石碑、浮繪等附屬物,也只能拆掉、移動或更換。」  「對文物古建的『合理利用』,本來是文物保護理念的進步,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走了樣。」南京博物院原院長徐湖平認為,為儘快獲得利益,很多地方在建別墅、開餐館及會所,將公共文化資源變成了私人經營場所,留下了諸如明火控制不嚴、電線老化等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