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孔特的《易爾先生》是一部關於孤獨和色情狂的悲劇電影。電影講述了兩個完全沒有共同點的孤獨之人的故事交集。
開場就是是一具少女屍體,影片是圍繞到底誰殺死了這個少女展開的。
易爾先生是一個骨瘦如柴、禿頂的中年裁縫,一個人獨住。愛麗絲是一個美麗、善良的22歲金髮女郎,也獨自租住在同一棟公寓裡。
兇殺案發生當晚,目擊者看見一個瘦弱的男人向大樓跑去。在對當地居民的調查中,警長發現當地居民都不喜歡易爾這個人。易爾承認自己與他人格格不入。對面的鄰居時刻保持著對易爾的好奇和警惕。易爾穿過院子時,孩子將麵粉灑在他完美的黑色西裝上表達對他的不喜。
易爾的一切看起來都是刻板有序的;他的西裝,他的領帶,他皮鞋上的光澤,他修剪得整齊的頭髮。愛麗絲陽光燦爛,開朗大方,時常溫暖地微笑。
一天晚上,雷雨交加,閃電一閃,愛麗絲驚覺一個男人從對面公寓中注視著她。這個偷窺的人就是易爾。易爾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夜復一夜地偷窺著愛麗絲。愛麗絲睡覺,起床,穿衣,脫衣,熨燙衣服,甚至她和埃米爾做愛都盡收易爾的眼底。
電影改編自喬治·西默農的《易爾先生的婚約》喬治·西默農是世界聞名的偵探小說家。《易爾先生的婚約》一點也不像他的探長馬格雷系列小說,更像是一部充滿著觀察入微、細節描寫的傳統小說。西默農著迷於人類個性的獨特性,他用優雅、簡單的散文風格描述了易爾獨特的個性。而電影裡勒孔特操控的視覺細節刻畫風格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部電影是彩色的,但易爾的世界是黑白的:他的西裝、襯衫,還有他關在裁縫店小籠子裡的小白鼠。他的皮膚也很慘白。另一方面,愛麗絲喜歡紅色,她的衣服,她的口紅,還有她故意「掉」在樓梯上的大熟番茄。
愛麗絲假裝弄掉番茄接近易爾。番茄滾向易爾家的大門時,易爾並沒有幫忙,他呆站著注視著愛麗絲。為了抑制自己的欲望易爾匆忙關上門,深呼吸著掩飾著自己對愛麗絲迸發的情感。
這很奇怪!一個被偷窺的女子竟然主動勾引偷窺的人。而偷窺之人面對偷窺的對象竟然節制著自己的愛欲!
一天,愛麗絲主動去敲了易爾的門,但易爾沒有開門。易爾一定知道是愛麗絲,因為他從來沒有客人。第二天,愛麗絲又去敲門,進到了易爾的房間並對易爾極盡誘惑,但卻被易爾厲聲拒絕。愛麗絲離開後易爾卻俯身聞著愛麗絲留下的香水味。易爾不是愛愛麗絲嗎?為什麼愛麗絲色誘他又被他拒絕了呢?
愛麗絲寫了一封道歉信為自己色誘易爾的冒失行為道歉並約易爾周日一起共進晚餐。原來她想確認易爾是否看到男友埃米爾殺人。最終易爾承認他看到了。這也解釋了愛麗絲為何對他突然而意外的友好。
起初愛麗絲的接近是有目的的。但愛麗絲對易爾的感情逐漸變得複雜。特別是當易爾向她表白之後。易爾曾經是個沒有愛情的孤獨偷窺狂。在遇到愛麗絲之前他只有性沒有愛,遇到愛麗絲之後只有對愛麗絲的愛對妓女再也提不起性趣。即使易爾知道愛麗絲接近他是為了確認她是否目睹自己的男友殺人。因為易爾愛愛麗絲他選擇不告發她,希望她一切都好。
男朋友埃米爾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粗人。他認為完美的約會就是帶女友去看一場拳擊比賽,然後自己自顧自地看把愛麗絲晾在一旁然。後來警察來了,做賊心虛的埃米爾居然踩著女友的手和肩膀翻窗溜走了。
這一刻愛麗絲才發現埃米爾並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愛自己。
這個時候易爾出現了,他告訴愛麗絲警察遲早會查清楚是埃米爾殺人。為了她,自己願意和愛麗絲一起離開巴黎到洛桑生活,那裡有自己的一棟別墅,甚至為愛麗絲買好了車票,並和愛麗絲一起約定了離開的時間。
到了火車發車的時刻,易爾沒有等來愛麗絲的現身,只好悻悻地回到公寓。
打開家門的一瞬間,發現追查殺人案的警長和愛麗絲正在公寓等他。原來愛麗絲為了給男友洗脫嫌疑栽贓陷害了易爾。
易爾太愛愛麗絲了,沒有為自己辯白,倉惶逃跑時墜樓而亡。
影片發酵醞釀至此迸發出巨大的傷感悲涼情愫。按理來說我們應該同情被偷窺的青春少女愛麗絲,去討伐易爾這個偷窺色情狂。偷窺如果窺出了感情,這份感情又是如此純真乾淨,我們能在法律之外重新審視這個偷窺之人嗎?被偷窺的人本是受害者一面裝著可憐一面又布局下套,兼具受害者和施暴者身份,我們又該如何評判?影片最後沒有告訴我們少女兇殺案是否水落石出,真正的殺人兇手埃米爾是否被抓捕歸案。易爾先生是一個關於愛與孤獨的傷感故事,易爾用死表達了孤獨之人對愛情的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