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發展眼光看待中俄經貿合作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我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俄貿易額以美元計算為680億元,同比下降28%,我國對俄進出口貿易額分別下降20%和35%。不過,貿易額並不能反映中俄經貿合作的全貌。應該看到,去年中俄貿易的規模和質量均在同步提升。我從俄進口的原油、成品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分別增長了28%、15%和22%,進口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也大幅上升32%和34%。我國連續6年穩居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並且在俄外貿中的比重穩步擴大,達到12%。

  中俄貿易額下滑既有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總體需求不振的大環境影響,特別是國際油價低位徘徊,拖累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下跌,也有兩國貿易結構較為單一等深層次原因。同時,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速放緩,俄受美歐制裁,經濟金融陷入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雙方擴大貿易和投資的內生動力。

  20多年來,中俄貿易總體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也必然積累下一些問題,這是由中俄各自所處發展階段和國情特點所決定的。油氣、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構成兩國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前些年國際油氣價格居於高位時,直接助推中俄貿易額實現跨越式增長。但建築承包、機電產品、服裝、輕工產品等兩國傳統貿易增長潛力有限,不足以繼續帶動兩國貿易水平邁上新臺階。兩國貿易結構亟待升級和優化。

  中俄投資合作對兩國貿易發展的驅動力較弱,相互投資規模不大,也成為制約兩國貿易增長的一個因素。近幾年,我對俄年均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不超過10億美元,實際使用俄直接投資額僅為1000多萬美元,我對俄投資規模遠大於俄對華投資規模,雙方商定的一些投資項目和合作協議尚待進一步落實。

  兩國金融合作步伐與市場預期和需求尚有差距。目前,人民幣和盧布本幣結算量在雙邊貿易支付總額中的佔比較低。在油價大跌、盧布匯率震蕩、美歐金融制裁持續發酵的背景下,俄對華金融合作期望升高,特別是融資需求迫切,但同時我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面臨的連帶風險上升,客觀上給雙方深化金融合作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兩國保險監管合作尚待深化。

  此外,培育兩國貿易新的增長點尚需時日。去年以來,中俄跨境電子商務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我國阿里巴巴、京東等有實力的電商企業正在抓緊布局俄羅斯市場。我國更多地區開通中俄、中歐貨運班列,跨境物流運輸合作方興未艾。總的看,雙方在機電、通信產品,農產品貿易、遠東開發等領域的新的合作潛力尚待進一步挖掘。

  客觀講,目前中俄經貿合作存在的問題是階段性、發展中的問題。從長遠看,中俄經貿合作優勢互補、互為重要發展機遇和支撐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從發展潛力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可以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俄羅斯依託能源資源優勢和雄厚的科研基礎,承受經濟困難的能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不斷提升,未來發展潛力不可限量。

  中俄兩國確定了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考慮到兩國均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俄宏觀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世界經濟短期內復甦亦難言樂觀,要達到上述目標並不輕鬆。另一方面,中俄貿易規模和質量同步提升,這為雙方深化經貿合作注入了信心;雙方更大的信心來自於中俄兩國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雙方將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這有利於中俄兩國拓展合作、共享機遇、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

  為爭取實現2000億美元的貿易目標,中俄將以「一帶一盟」對接合作為引領,繼續穩定能源資源等大宗商品貿易,加快實施戰略性大項目合作,開展更多聯合研發、生產及合資等合作,擴大合作的附加值、技術含量和產業鏈。同時,積極發展兩國銀行間合作,擴大雙邊貿易本幣化結算,加大對雙邊合作項目的投融資支持力度。推動兩國更多中小企業參與中俄經貿合作中來,著力培育跨境電子商務、農產品貿易等新的增長點,逐步提升兩國貿易水平和層級,增強兩國貿易抵禦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使兩國經貿合作紐帶更加牢固。

相關焦點

  • 中俄經貿合作水平提升
    近日,俄羅斯興盛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瓦列力·卡爾切夫斯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利用高層互訪的機會,兩國領導人達成了許多重要的戰略性決定,中俄經貿合作不斷向更高水平發展。  瓦列力·卡爾切夫斯基表示,今年有多家大型俄羅斯企業進駐中國,並且與中國企業開始建立合作關係,這對中俄經貿合作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 俄媒:中俄經貿合作面臨新發展機遇
    《俄羅斯報》網站報導截圖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卓琳):8日,《俄羅斯報》網站刊發題為《中俄經貿合作面臨新發展機遇》的文章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改變中俄經貿合作持續增長的趨勢,相信雙方能夠轉危為機,開拓更多新的合作領域。
  • 外交部:勞務合作是中俄經貿合作重要組成部分
    新華網北京7月14日電(記者孫奕)外交部部長助理程國平14日在北京表示,中俄勞務合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是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程國平是在就《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籤署10周年接受中俄媒體聯合採訪時作出上述表示的。他介紹,中國勞務人員吃苦耐勞,生產效率高,得到俄僱主的歡迎和認可。
  • 建交70周年之際看中俄經貿合作前景
    2018年兩國貿易額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雙方都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兩國貿易水平快速發展的前景,也看到了兩國在經貿合作中存在的、有待進一步發揮的潛力。兩國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達到了中俄兩國長期期待的目標,應該說是一個大的發展,也是中俄經貿關係一個大的突破。不過同時也應該看到,這是近幾年來兩國貿易逐步發展的結果,並不是特發性的。
  • 郭夏:開創中俄經貿合作關係新局面
    貢獻中俄智慧,發出中俄聲音,同時也期待中俄兩國的務實合作能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造福兩國人民,惠及周邊國家。兩國總理將全面梳理各領域合作進展,圍繞擴大經貿合作規模、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等重點方向合作進行深入溝通,充分調動積極因素,挖掘新的合作亮點和增長點,實現新時代中俄務實合作提質升級,展示新時代中俄關係的新氣象、新作為、新成果。  加速推進雙邊自由貿易和多邊自由貿易進程,為提高歐亞大陸貿易自由化水平探索制度創新。去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
  • 俄羅斯中國總商會研討「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中俄經貿合作」
    人民網莫斯科5月26日電 (記者 張光政)5月25日,俄羅斯中國總商會組織在俄中資企業召開視頻研討會,圍繞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中俄兩國經貿合作、企業復工復產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經濟商務公使李靜援出席會議並作了講話。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周立群主持會議。
  • 張志剛:中俄經貿合作存在三個問題 - 中國僑網·財經資訊
    張志剛:中俄經貿合作存在三個問題 」上,國家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分析了兩國經貿合作中存在的三個問題。
  • 商務部通報1-8月全國吸收外資和服務外包發展情況並就中俄經貿合作...
    【中新社記者】: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9月16日至18日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中俄總理第24次定期會晤,請問商務部如何評價中俄經貿的合作現狀,未來雙方將在哪些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高峰】:近年來,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的戰略引領和推動下,中俄經貿關係快速發展,全方位合作深入推進。
  •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nbsp&nbsp&nbsp&nbsp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nbsp&nbsp&nbsp&nbsp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
  • 中俄「東北—遠東」合作展現活力
    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中俄「東北—遠東」)合作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為深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注入動能。暢通人員貨物通道俄羅斯遠東開發公司日前發布消息稱,按照設計方案,跨黑龍江(阿穆爾河)索道全長973米,包括4條線路。俄方還將建設文化活動平臺、商務交流區等一系列配套設施。
  • 中俄攜手前景廣農業合作正當時 來自中俄農業地方合作遠景展望圓桌...
    黑龍江日報7月12日訊 在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取得前所未有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機遇深化農業合作,促進中俄農業快速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滿足百姓餐桌需求?11日,在第五屆中俄博覽會框架下的中俄農業地方合作遠景展望圓桌會議上,中俄政商界人士緊握合作之手,共同探索農業產業合作遠景。
  •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
    同時,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當此之際,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準確把握當前複雜經濟形勢,堅定我國發展的必勝信心。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衝擊。
  • 築巢引鳳、引鳳再築巢 中亞—中俄經貿文化交流特色小鎮打造西北電商綜合服務中心
    楊鵬程是中亞—中俄經貿文化交流特色小鎮項目的負責人,最近忙於引進中央電視臺高清綜藝娛樂頻道落戶小鎮一事。用他的話說就是為了「落實好市委書記張永霞提出的『講好金昌故事』」。目前,小鎮已經和中央電視臺相關部門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就等著新辦公地點落成。
  • 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兩國元首高度評價建交70年來雙邊關係發展,一致同意秉持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理念,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China-Russi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rdination for a new era),將兩國關係提升到更高水平,更好惠及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 第七屆中俄經濟對話在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舉行
    杜鵬副校長表示,中俄建交70年以來,兩國關係向日益成熟的方向邁進,經貿領域的合作發展勢頭迅猛,2018年中俄貿易額突破了千億美元大關。在此背景下,中俄人文交流也蓬勃發展,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中俄兩國高校積極開展各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利用學科優勢與智庫特色,為中俄人文交流提供了厚重與紮實的研究積累,有效地夯實了兩國關係。
  • 【行走自貿區】黑龍江自貿區:創新中俄合作模式 激活「互貿效應」
    近日,在「行走自貿區」網絡主題活動黑龍江自貿區雲座談會上,黑龍江省商務廳自貿區制度創新處處長張建國圍繞創新對俄合作模式,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一是加強對外合作平臺建設,夯實開放發展基礎。設立全國首個中俄邊民互市交易結算中心,開通全國首個鐵路互貿交易市場,在俄羅斯設立離岸孵化基地、中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境外法律服務及招商代表處等重要平臺機構,為沿邊開發開放、深化對俄合作、輻射東北亞區域合作提供了新載體、新模式、新機遇。   二是強化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拓展經貿合作路徑。
  • 能源合作是俄中經貿合作的「火車頭」——訪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
    能源合作是俄中經貿合作的「火車頭」——訪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 2019-06-14 20:25:56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論中俄新媒體合作的內容、方法與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合作內容;合作方法;合作路徑 中俄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貿易等方面具有鮮明的互補性,為兩國合作奠定了基礎,也給兩國新媒體的介入和合作發展創造了條件。 兩國媒體在拓展傳播渠道方面應重點致力於以下兩點:(1)用當地人來做當地媒體。在這方面,要處理好「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的關係。以中國東北網為例,以「俄羅斯人來做俄文網站」的思想,創建全新的夥伴網,並推出中俄雙語聯播欄目,打造覆蓋中俄及東北亞的新聞生產平臺,加大中俄媒體間網絡內容的共享互換。(2)建立適合雙方受眾閱讀的媒體平臺。
  • 新目標、新內涵、新擔當,中俄關係在新時代提質升級
    如今,在中俄高層頻繁互訪、中俄經貿不斷創新高的當前,中俄雙邊關係,又被正式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韋進深認為,這背後是中俄政治互信與戰略協作水平的顯著提升,也定調了新時代的中俄雙邊關係。首先,在他看來,「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確立了中俄關係新的發展目標。
  • 結合雙循環發展深化中日韓經貿合作
    「加強中日韓經貿合作,儘快擺脫經濟發展困局,成為疫情下彼此間的共同需要和戰略訴求。雙循環格局下,中國不斷展現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能力,為深化中日韓經貿合作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11月12日,在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舉辦的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日韓經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第二屆中日韓經貿合作論壇上,與會專家就上述觀點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