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版權局發布規範攝影作品版權秩序的通知,明確水印不能單獨作為著作權權屬的證據

2020-10-18 區塊鏈版權保護

近日,為保護攝影作品著作權人合法權益,規範攝影作品版權秩序,推動攝影作品廣泛有序傳播,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於規範攝影作品版權秩序的通知》,從七大方面對攝影作品相關版權問題進行了釐清,推動構建攝影作品版權保護長效機制。

一、明確攝影作品的版權問題

攝影作品是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之一,應具有獨創性,並符合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四條第(十)項的特徵。

以新聞事件為主題的攝影作品不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時事新聞,受著作權法律法規保護

一張圖片雖然咔擦一聲就完成,但它在完成前需要攝影者對用光、構圖、色彩等進行構思,且攝影作品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是攝影者的智力成果,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範圍。

時事新聞作為轉載率較高的一種存在,經常被自媒體們「轉載註明出處」就草草了事。此次版權明確規定,就算是日常新聞事件報導裡的攝影圖片或視頻,都不能隨意使用,這些作品都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

二、使用他人攝影作品應遵守法律法規

新聞單位、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網際網路公眾帳號、圖庫經營單位、非媒體機構和個人等使用他人攝影作品,應當嚴格遵守著作權法律法規,取得攝影作品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未經攝影作品作者許可,不得對攝影作品的構圖、色彩等進行實質性修改,不得歪曲篡改攝影作品標題和作品原意。

使用著作權保護期屆滿的攝影作品,不得侵犯攝影作品作者依法享有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目前,文章作者使用他人攝影作品包括3種形式,一是未經他人授權直接使用,也不作任何標註;二是未經他人授權直接使用,但在文章底部或者圖片下面標註免責聲明或者侵權刪等字樣;三是聯繫著作權人進行授權後再使用相關圖片。

此次,版權局對攝影作品要先授權再使用進行明文規定,從官方層面向大眾闡明以往的版權誤區:免責聲明≠不侵權,除非作品著作權人明確表示可以不經其許可就進行使用,否則使用其作品必須獲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三、規定圖庫單位相關義務

1、圖庫經營單位應當健全版權管理機制,規範版權運營活動,與攝影作品著作權人訂立合同,在雙方約定的權限範圍內行使相關權利

圖庫經營單位向用戶提供的攝影作品應當權屬清晰且獲得合法授權,並指明作者及授權方式、授權期限和授權範圍等必要信息。

圖庫經營單位應當合理收取版權許可使用費,並明示使用費價格。

2、圖庫經營單位應當本著誠實信用的原則開展授權和維權活動,不得對不享有版權的攝影作品虛構版權,不得向他人提供未獲授權的攝影作品及主張權利,不得以投機性牟利為目的實施不正當維權行為

3、圖庫經營單位對著作權保護期屆滿及著作權人放棄財產權的攝影作品進行收集、整理、編輯並向用戶提供的,應當指明作者及可使用的權利範圍等必要信息,且不得侵犯作者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不得以版權許可使用費的名義收取費用

此次《通知》,從3點規定圖庫經營單位相關義務,特別針對圖庫經營單位的虛構版權、虛假授權、不正當維權等行為進行規制。

並就實踐中存在的對著作權保護期屆滿及著作權人放棄財產權的攝影作品進行收集整理形成的圖庫,明確指出圖庫經營單位不得以版權許可使用費名義收取費用。

四、網絡服務商相關義務

為攝影作品的傳播提供服務的網絡服務商應當嚴格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相關規定,提供公開、便捷的維權渠道及時處理侵權糾紛投訴,切實履行「通知——刪除」法律義務。

在維權過程中,找到侵權主體是成功維權的關鍵步驟,現在不少網站只要找到侵權內容就能找到侵權主體的相關信息,但是某些網站卻無法查看侵權主體的相關信息,這種情況對於著作權人來說,就算找到了侵權內容也無可奈何。

此次,版權局明確規定網絡服務商要提供公開、便捷的維權渠道,及時處理侵權糾紛投訴,強調要切實履行好「通知——刪除」法律義務。這對著作權人來說無疑是一利好消息,有公開的維權渠道後,維權將更加省心便捷。

五、教科書法定許可中攝影作品作者的獲酬權

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除作者事先聲明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在教科書中彙編已經發表的單幅攝影作品,應當按照《教科書法定許可使用作品支付報酬辦法》相關規定向著作權人或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支付報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簡單來說,針對於沒有發表的作品,除了著作權人事先聲明不許使用外,跟國家教育相關的教科書可以直接使用攝影作品,畢竟都是為了培養祖國未來的花朵。

如果單幅攝影作品已經發表,就需要向著作權人獲取授權並支付報酬,同時,標註作者姓名、作品名稱。

六、各方開展合作,推動版權秩序

攝影作品著作權人及使用者、圖庫經營單位、攝影行業組織等應當共同探索合理、便捷的攝影作品授權體系,進一步完善攝影作品授權交易機制,促進攝影作品的合法有序傳播。

攝影行業組織應當在推動版權自律、公平交易、爭議調解、合法維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並積極探索建設面向中小微企業等用戶的微利圖庫和面向扶貧、科教等領域的公益圖庫。

此舉旨在鼓勵各方開展合作、形成合力,避免出現作品權屬不清等問題,共同推動攝影作品版權秩序進一步規範發展。

同時,版權局指出:各級版權行政執法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打擊攝影作品侵權盜版力度,嚴厲查處圖庫經營單位通過假冒授權、虛假授權等方式非法傳播他人作品的侵權行為,依法維護攝影作品著作權人合法權益。

七、行政投訴時應該提交的證據

攝影作品著作權人向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行政投訴時,應當提交申請書、權利證明、被侵權作品以及其他證據。攝影作品的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取得權利的合同等,可以作為取得著作權的證據權利聲明、攝影作品上的水印不能單獨作為著作權權屬的證據

當著作權人向法院進行維權訴訟時,需要提交相關材料,版權局此次重申行政投訴的材料要件,避免著作權人在提交材料時因遺漏而導致維權失利,對於後續提交案件訴訟效率有重要作用。

同時,強調權利聲明、水印不能單獨作為著作權權屬的證據,以解決行政執法實踐中存在的攝影作品著作權權屬認定標準過於寬鬆的問題,為後續訴訟案例提供國家層面的司法依據。

守護好作品的價值是我們的初心,保護好每一份作品是我們的使命。微版權是易保全旗下區塊鏈智慧財產權保護平臺,通過「區塊鏈+司法+智慧財產權」,為用戶提供作品確權、侵權監控、侵權分析、侵權取證、代理維權等服務。

目前已籤約攝影行業的多家頭部企業,依託於司法區塊鏈、前置公證、數位化版權、侵權數據分析以及強大的司法落地能力,助力企業在全國各大省市成功維權。

相關焦點

  • 國家版權局關於進一步做好著作權行政執法證據審查和認定工作的通知
    國家版權局關於進一步做好著作權行政執法證據審查和認定工作的通知 2020-11-16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版權局發文要求 進一步完善著作權 行政執法工作機制
    為進一步加大著作權保護力度,提升著作權行政執法效能,完善著作權行政執法工作機制,減輕權利人維權負擔,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國家版權局日前就著作權行政執法證據審查和認定工作中規範權利證明、侵權證據、侵權認定等下發通知。
  • 國家版權局關於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版權徵文獲獎名單的公示
    國家版權局關於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版權徵文獲獎名單的公示2020-11-16 20 : 42 來源:國家版稅局根據《國家版權局關於開展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版權徵文活動的通知》(國版發函〔2020〕4號),經廣泛組織徵集和嚴格評審,現將獲獎名單予以公示
  • 2018,版權領域大事「琅琊榜」
    專項行動以網絡侵權多發領域為重點目標,以查辦案件為重要抓手,通過5個多月的集中整治和引導規範,有效運用分類監管、約談整改、行政處罰、刑事打擊等多種措施,集中整治了網絡轉載、短視頻、動漫等領域侵權盜版行為,促使短視頻版權保護環境顯著改善,網絡轉載版權秩序進一步規範。
  • 2020年版權領域的重大事件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業界期待著,未來中國的版權事業能夠開創出新的發展局面。  國家版權局下發著作權行政執法證據審查和認定的通知  11月15日,國家版權局經廣泛徵求意見後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著作權行政執法證據審查和認定工作的通知》。
  • 國家版權局:執法部門能直接認定構成侵權的無需再委託鑑定
    11月15日,國家版權局經廣泛徵求意見後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著作權行政執法證據審查和認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根據投訴人提交的權利證明文件以及侵權證據,著作權行政執法部門能夠直接認定被投訴人的行為構成侵權的,無需委託鑑定機構進行鑑定。
  • 圖片作品訴訟證據分析與存證建議
    法院對於原告是否屬於著作權人的主張,要求原告提供初步證據證明其著作權權屬。根據北京高院2018年發布的《侵害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規定:「在無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根據作品的署名推定權利歸屬。當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的證明、取得權利的合同、符合行業慣例的權利人聲明等,可以作為證明權利歸屬的初步證據。」 1.
  • 視聽作品分類和權屬規定複雜化不利於作品傳播?《著作權法修正案...
    9月12日,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第十七條相關問題研討會在京舉辦,多位與會嘉賓認為,草案二審稿將視聽作品分類和權屬規定複雜化,將不利於視聽作品傳播及交易安全。今年4月28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宣布《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正式生效。
  • 國家版權局:不付費使用音樂作品的時代過去了
    4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據我所知,國家版權局去年已經下架了一批網絡音樂,今年對網絡音樂和網絡文學的侵權盜版行為,有哪些進一步的工作計劃?」  閻曉宏表示,「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關注著作權特別是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保護問題,一方面是從全社會的角度看,公眾認識到智慧財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在推動國家創新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 中央電視臺關於加強新聞作品版權保護的聲明
    中央電視臺關於加強新聞作品版權保護的聲明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7年04月26日 19:34 A-A+ ,規範網絡轉載版權秩序,根據國家版權局《關於規範網絡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有關要求,聲明如下:  1.
  • 圖片版權交易應由市場來定價
    原標題:加強圖片版權保護 促進產業健康發展自媒體發文配圖如何才能不侵權?攝影作品被人盜用要怎樣存證、舉證?近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線上召開「e版權」訴源共治體系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北京版權保護中心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新聞發布會,聚焦涉網圖片版權確權、授權、用權、維權等常見問題。
  • 中拓智森美術作品獲得國家版權局作品著作權登記證書
    中拓智森品牌文化起源於日本,品牌設計理念以日本文化為基礎,將產品與生活相結合,通過創意設計表達人們對生活的感悟和嚮往,最終創造出中拓智森以青森の露命名的「春夏秋冬四季圖」和吉祥物「朱鷺」,經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審核,日前已經獲得國家版權局作品著作權登記證書。
  • 海澱法院關於影視作品著作權案件署名問題的調研報告
    實際上,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等行政管理機關也意識到了該問題。為了依法保護電影著作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2013年12月13日,廣電總局發布的《關於規範電影片署名相關事項的通知》提到,各級黨政機關不得作為電影的出品單位,一般不作為電影的聯合攝製單位。2.署名單位與拍攝協議約定不一致的情形近年來,通過訴訟主張權利的維權單位大多數都為繼受權利人。
  • 90後女孩美術作品插畫「石泉」獲國家版權局認證
    1996年10月出生,從西安工程大學美術系畢業的陝南石泉縣女孩陳果新近創作的以家鄉「石泉」為主題的插畫美術作品獲得了《國家版權局美術作品登記證書》,從此擁有了智慧財產權保護。
  • 2019年中國版權十件大事
    國家版權局評選出2019年中國版權十件大事,現予發布。一、打擊院線電影盜版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春節檔院線電影出現高清盜版引發社會關注,國家版權局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實施《加強院線電影版權保護專項工作方案》,發布5批33部院線電影版權保護重點作品預警名單,會同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電影局及電信運營商建立侵權盜版網站(APP)聯控機制
  • 社交對話著作權難認定?這一機制或將解決難題
    新的創作方式、工具、技術和傳播方式的出現,使得對作品創作主體、作品獨創性、作品類型、使用作品的行為,以及提供作品的主體責任認定困難。同時,維權面臨新問題。涉網著作權案件涉及大量電子證據,存在易被刪除、易被篡改、易於偽造且不易留痕的特點,為證據存儲、固定、檢驗帶來難題。
  • 2019年中國版權十件大事公布:「黑洞圖片」事件入選
    打擊院線電影盜版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春節檔院線電影出現高清盜版引發社會關注,國家版權局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實施《加強院線電影版權保護專項工作方案》,發布5批33部院線電影版權保護重點作品預警名單,會同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電影局及電信運營商建立侵權盜版網站(APP)聯控機制、推動成立院線電影版權保護聯盟,會同公安部查辦院線電影盜版重點案件
  • 「黑洞照片」事件後的版權亂局:一張圖片的真證書和假權利
    近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的《涉網圖片類著作權案件調研報告》引發關注。該院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來不到兩年,共受理案件6.4萬餘件,其中,著作權類案件佔比高達77%。報告指出,大量案件中,原告採用統一格式的起訴狀和證據組合方式,有明確的訴訟策略和目的,部分權利人將訴訟索賠作為經營或者獲利的方式之一。
  • 「2020版權宣傳周」作品侵權典型案例分析二
    中興華睿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侵犯新聞作品著作權案2019年6月,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中興華睿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涉嫌侵權案立案調查。經查,2019年3月以來,該公司未經著作權人新華通訊社許可,通過其運營的「新華絲路網」向公眾傳播《「一帶一路」結碩果 中哈合作再向前》等新聞作品,其中侵權文字作品140篇、攝影作品110幅。
  • 三張照片僅憑水印竟索賠三萬?法官教你如何正確維權……
    圖片上打上水印,能憑藉有水印的圖片向法院起訴維權嗎?版權糾紛高企,這些都成了熱點話題。記者注意到,在湖南省高院此前通報的案例中,打上水印是對著作權的宣示,但並不能作為著作權維權的依據。法官認為,以電子數據形式呈現的作品上的水印及權利聲明、標記,是宣示其享有著作權、作品使用權或管理作品的權利,不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者的署名。對於以電子數據形式呈現的攝影作品權屬的認定,原告應當提交未經修改的照片Raw原始數據格式,或在公開報紙、雜誌、網站上署名發表、著作權登記證明、拍攝相機等證據來證明其權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