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年薪百萬,26歲當上副教授,華科的人才生產力何為如此兇猛?

2020-12-13 量子位

金磊 蕭蕭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華科「兇猛」,今年益甚。

隨著畢業季和招生季裡的一次次「官宣」,華科畢業生也一次次出現在熱搜、熱議中。

一方面,外界感嘆華科的人才產出力,從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的最高201萬年薪入選者,到26歲博士生受聘湖南大學副教授……

另一方面,華科官宣的字裡行間,也展現著不拘一格培養人才的態度,比如近期披露的10篇SCI本科生,不僅直博斯坦福,其導師的鼓勵和稱讚更是羨煞旁人:「學術水平已達到博士畢業生水平」

而這些官宣,毫無疑問只是華科人才輸出和實力的冰山一角,也只是華科這幾年進擊態勢的表現之一。

現象:進擊的華中科技大學

最新引發關注的是一位華科本科生。

華科官方公眾號披露,這位本科生在四年內一共發表了SCI論文10篇,其中3篇一作或共同一作。

其導師更是評價他為「學術水平已達到博士畢業生水平」。

不僅如此,更進一步的公開信息中,還顯示這位少年還成為華科有史以來,首個直博斯坦福的本科生。

但這還不是結束,外界也開始把更多華科之前披露的優秀人才成果聯繫在一起。

當做華科現象來關注。

在更早之前,華科通過官方渠道,已經陸陸續續披露了許多優秀畢業生:

三位華科博士生,拿到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最高年薪——《最高年薪201萬 ! 三位華中大「天才少年」煉成記》專訪「天才少年」之一的張霽——《為什麼選擇華中科技大學?「天才少年」有話說!》……除此之外,26歲當上湖南大學的女副教授,本科、博士(直博)均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

上述幾位優秀的華科畢業生的履歷和詳情,這裡我們就不一一展開了。

他(她)們倒並非「完全」由華科培養,即本科就學成於華科。

但幾位的共同點而言,都是在華科經歷了「點石成金」的發展經歷,並且現在用結果做了證明。

在官方披露的採訪中,他(她)們更是直言不諱表達了對華科成長的感慨。

華科經驗

首先被提及最多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在科研資源方面的投入。

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的姚婷,在採訪中有細緻介紹。

她說,從設備資源來看,華中科技大學在計算機系統結構和存儲領域的排名非常靠前,研究中心雖然年輕,但是實驗室有幾十年的積累。無論是科研成果、還是平臺資源,都非常豐富,而各類科研的實驗平臺和器件都能夠得到支持。

學術資源方面。姚婷表示,讀博期間,她能夠接觸到國內外許多知名教授,得到老師們在研究課題、論文寫作、參加學術會議等各個方面的指導;對於各種機會和挑戰,課題組和導師都全力支持她去把握和嘗試。

而且大學之道,在於大

華科導師展現出的不拘一格,也被他們的學生多次談及。

姚婷在美國聯合培養的時候,曾經中了一篇在加拿大舉辦的會議論文,而她的導師、萬繼光教授,讓她不要顧慮訪學期間的費用問題(學校無法資助出國開會),他個人會提供經費支持。

姚婷感慨說,她所接觸過的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老師都有一種「華科氣質」,對學生非常友好、科研工作又非常務實、踏實。

而這次頗受關注的本科生胡滿琛,雖然導師給出的「學術水平已達到博士畢業生水平」評價,有對學生的鼓勵之意,但也能側面窺見華科老師對學生的關懷。

另外,胡同學的履歷中,頗為閃亮的還有幾次暑期科研實踐……

與大多數人選擇生產實習不同,他主動申請去做暑期科研,進行國際交流,陸續在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地進行學習與科研。

雖然申請交流,個人成績也佔據重要的因素。但這背後,如果沒有華科資源和鼓勵,應該會讓一切變得有挑戰得多。

所以歸結起來,在這波華科現象背後,華科展現出了這樣的「經驗」:

一是資源;二是導師——真正對學生關懷備至的老師,而不是項目boss;三則是政策鼓勵和協同。修行在個人

當然,對於這些優秀人才來說,學校提供的,自然只是外因。

一個人的發展,更必然的原因在於個人努力。

這些優秀的華科畢業生被關注,如果只是看到結果而忽略了過程,那見賢思齊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如果也提綱挈領歸納一下,上述華科官方披露的優秀畢業生,又展現出了哪些優秀經驗?

1、慎獨

還是姚婷,高考後的暑假,她就報了三個月的新概念英語班;大學期間,保持7點半到8點早起,學習到晚上10點多。正是自律,造就了如今的華為「天才少年」計劃入選者。

而且這樣規律作息、高度自律的習慣,也能在左鵬飛、張霽和胡滿琛身上看見。從他們的採訪中可以得知,這些天才少年們幾乎將一天之中三分之二的時間投身於科研。

而「各方面都很強」,靠的是不斷的鍛鍊和積累。

26歲受聘湖大副教授的李晟曼也在採訪中坦言,在實驗室做實驗「三年如一日」,才能產出令人滿意的成果。

2、善思

張霽和姚婷都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是富有主見的人,父母「從不幹涉他們的決定」。

而這次獲得斯坦福博士offer的胡滿琛,也曾在經驗分享時說過:

學生自己要有意識self-motivate……政策的幫助和改變是求之不得的,但自己要主動更積極地接受更多思想,更多的觀點,工科生也不是盯著實驗室學就行了,要有交叉學科的思想。

無論是張霽,還是左鵬飛,亦或者是姚婷,他們放棄高薪選擇華為的理由,都是因為「企業目標和自身興趣相符」、「是根據自己對專業的了解和愛好做出的選擇」。

如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5年的博士苦讀,當然值得更好回報的薪水。

但正如姚婷所說,只有真正對這門學科感興趣,才能在5年博士期間研究出真正有價值的成果。

3、逆流而上

我害怕長時間在單一的環境裡喪失鬥志,所以希望能到企業試一試,激發潛能、提升價值。要失敗很容易,一個方面不行都會失敗。但如果要成功,得各方面都很強才行。

上面兩句,是姚婷和左鵬飛曾經說過的話。

學習是一個逆流而上,不進則退的過程。

而從大一下學期就開始接觸科研的胡滿琛,本科期間能發表10篇SCI論文,與他自身的努力也不無關聯。

最後,值得關注的是,進擊中的華科,官方披露傳播得越廣,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華科現象正在帶來的影響

有來自校友的委屈和調侃:

此前就讀華中科技大學,總是被當成三本,不被認成三本都要驚喜一下。

而隨著這些報導出現,更多網友表示,有了報考華中科技大學的願望。

甚至,連文科生都對華科表示了心動。網友表示,願意為了華科去學學理科。

當然生源聲勢方面的影響,也會進一步影響到——排名。

根據艾瑞森校友會網歷年高校排名(簡稱校友會排名),我們以表格的形式,來看一下華科的歷年排名。

可以看見,相較於去年的第12名,今年華科的排名上升了5位,目前居全國第7。

這也是華科歷史上排名最高的一次了。

雖然在2017-2019年間,華科的整體排名有所下滑,但它在科技方向的實力依舊可以用沉穩、低調來形容。

從近幾年國內大學所獲十大科技進展排行來看,華中科技大學以5項進展,名列第4。

而從獲得科技獎的情況來看,華科2016-2019年整體獲獎的數量與北大並列。

儘管,也有網友認為,華科近年的排名上升或許與造勢、宣傳有關,但華科也用自身的實力證明,學校的科技水平並非一蹴而就。

並且華科校友也能給出「證明」。

比如華為,內部的華科系更是佔據了高管的半數,包括華為公司兩位副董事長、輪值CEO郭平與胡後崑,前CFO孟晚舟,高管鄭寶用等,均出自華中科技大學。

校友的力量,也在目前華為十幾萬員工中繼續生根發芽。

另外,12億人都在用的國民App微信,締造者張小龍,也是華科畢業生。

華科如今的熱議,也讓這些校友又一次被關注。

也存在別樣的聲音

這些優秀的華科學子,他們努力、拼搏的精神,固然得到了大部分網友們的認可和讚嘆。

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別樣的聲音。

一方面,網友本身的「同齡焦慮」和對「一夜成名」的優秀少年的本能質疑。

以剛剛畢業的斯坦福PhD本科生為例,在知乎上就有這樣的熱議話題:

討論中有善意評價,比如知乎網友「牛孝月」認為,這樣的一句話,只是導師對這位同學的肯定勉勵

這是很正常的一句話,從中可以看出,導師愛才心切,作為前浪,對後浪寄予厚望。類似的話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也可能聽前輩們說過。

△經授權轉載

但也不乏另一方面的質疑:

認為學校在「包裝」「造神」

也有人匿名發言diss,這樣對人才的大肆宣傳對學術界和廣大研究者百害而無一利。

不過,在一個人人都可上網發言的時代,自然有褒也就有貶,討論再正常不過。

只是無論華科官方的頻頻披露,還是華科現場引發的熱議。

這背後也與另一個更本質的話題息息相關:

非Top 2高校的生源爭奪和人才培養。

在中國,高考是個人命運的分水嶺,也是高校競爭的關鍵戰役。

眾所周知的是,有更好的生源,也便能更大概率產出更優質的畢業生校友。

但即便如華科這樣的老牌名校,在激烈的人才爭奪中,天時上不如清華北大,地利上不在北上廣杭……

只有靠人和,才能進一步刷新影響力和吸引力了。

所以你怎麼看這一波「華科現象」?你還知道哪些知名華科校友?

相關焦點

  • 畢業年薪百萬,26歲當上副教授,華科的人才生產力何為如此兇猛?
    一方面,外界感嘆華科的人才產出力,從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的最高201萬年薪入選者,到26歲博士生受聘湖南大學副教授……除此之外,26歲當上湖南大學的女副教授,本科、博士(直博)均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上述幾位優秀的華科畢業生的履歷和詳情,這裡我們就不一一展開了。他(她)們倒並非「完全」由華科培養,即本科就學成於華科。但幾位的共同點而言,都是在華科經歷了「點石成金」的發展經歷,並且現在用結果做了證明。
  • 華為百萬年薪博士、湖大26歲副教授都畢業於這所雙一流
    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今年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一畢業就籤下了年薪201萬的offer。博士生姚婷,同樣於入選華為2020年「天才少年」項目,年薪拿到156萬。94年出生,今年才26歲的李晟曼被聘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而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研究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這所高校有什麼獨門秘訣能培養這麼多高水平學生?華為又為何獨寵華科?一切,還要從華中科技大學介紹起。
  • 華為百萬年薪博士、湖大26歲副教授都畢業於這所雙一流!
    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今年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一畢業就籤下了年薪201萬的offer。 博士生姚婷,同樣於入選華為2020年「天才少年」項目,年薪拿到156萬。 94年出生,今年才26歲的李晟曼被聘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 26歲,你研究生剛剛畢業,這位華科小姐姐已成為湖南大學副教授
    26歲的你,如果與985大學發生關聯,會以怎樣的方式呢?通常是碩士畢業,亦或本科畢業經過幾年社會的吊打,想著是不是咱也要考個研究生讀讀。然而,李晟曼,這個94年的美麗小姐姐,已經華科博士畢業,並同年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
  • 百萬年薪不代表就業質量,26歲985高校博導才是名校畢業生的追求
    高薪不代表就業質量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原因,引發恢復高考後的最難就業季,很多名校都在官網平臺向校友發布求助信息,然而中國蓬勃發展的產業經濟升級從來不缺少崗位,而是缺少高質量的畢業生,因此當華為公布百萬年薪聘全球頂尖的四名畢業生中,有三名具有華中科技大學教育背景
  • 26歲女博士「破格」獲聘副教授,要經得起網友的「挑剔」
    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年輕且沒有海外經歷,26歲便被聘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網絡熱議。之前上過熱搜的、年薪201萬的華為「天才少年」左鵬飛和張霽兩位博士生都畢業於華科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足見華科光電實力之雄厚。從披露的信息看,李晟曼在科研方面也有不少成績。
  • 26歲女博士「破格」獲聘副教授要經得起輿論「挑剔」
    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年輕且沒有海外經歷,26歲便被聘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網絡熱議。201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碩博連讀;2020年6月畢業,被華中科技大學授予工學博士學位;7月,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聘為副教授——這就是李晟曼的簡歷。
  • 26歲女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 網友:這是別人的26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6歲女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 網友:這是別人的26歲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副教授都是白髮鬢鬢的長者形象。然而近日湖南大學一位26歲的90後女博士李晟曼被聘為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熱議。
  • 26歲女博士「破格」獲聘副教授,要經得起網友的「挑剔」|新京報快評
    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年輕且沒有海外經歷,26歲便被聘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網絡熱議。201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碩博連讀;2020年6月畢業,被華中科技大學授予工學博士學位;7月,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聘為副教授——這就是李晟曼的簡歷。
  • 26歲女博士「破格」獲聘副教授,才華出眾也須經得起網友的「挑剔」
    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年輕且沒有海外經歷,26歲便被聘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網絡熱議。201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碩博連讀;2020年6月畢業,被華中科技大學授予工學博士學位;7月,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聘為副教授——這就是李晟曼的簡歷。
  • 華科博士女神刷屏:有26歲任「雙一流」博導,有畢業年薪156萬!
    ,這在滿眼遍是格子衫(禿頭)理工男的華科乃至整個博士圈,顯得更加的耀眼奪目,也一改大眾對「女博士」的傳統印象與認知:李晟曼——一位94年的小姐姐,26歲博士畢業即任職「雙一流」高校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 26歲華科女博士獲聘副教授!
    從不久前 華科畢業生張霽和姚婷 入選華為「天才少年」 到最近 26歲女博士李晟曼 剛畢業就獲聘成為湖南大學副教授
  • 26歲被985大學聘為副教授
    26歲被985大學聘為副教授沒有留學經歷,被985大學聘為副教授;26歲還是讀研的年齡,人家已經成為副教授;很多人都想像不到,26歲,博士生導師,百年名校985大學,副教授,全都集於一個年輕人的身上。攻讀過博士的人都知道,26歲的年齡,恐怕許多學生才剛剛從碩士畢業。難怪有網友長嘆口氣:當我還在苦苦掙扎一篇論文的時候,人家...。表達了一些網友對她的羨慕神情。
  • 26歲女博士獲聘副教授引熱議 才華無需給年齡讓路
    最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一位90後女博士火了。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今年6月剛畢業,就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消息一出便引發網友熱議,有人發問,李晟曼只有26歲,且沒有海外經歷,怎麼就可以直接獲聘副教授職稱?
  • 才華橫溢,26歲被一所985大學聘為副教授,網友:人家……
    導語:才華橫溢,26歲被一所985大學聘為副教授,網友:當我還在苦苦掙扎一篇論文的時候,人家...沒有留學經歷,被985大學聘為副教授;26歲還是讀研的年齡,人家已經成為副教授;很多人都想像不到,26歲,博士生導師,百年名校985大學,副教授,全都集於一個年輕人的身上。何德何能?
  • 26歲女博士獲聘副教授,湖大還有一位28歲當教授,36歲當院長!
    最近,26歲女博士李晟曼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此前就讀於華科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本碩博連讀,今年6月剛畢業,7月就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並獲聘為副教授!如果在博士期間發表論文質量比較高,那麼博士畢業就很有可能特聘副教授、教授。不一定非要海龜才能獲聘,我們國家自己大學培養的博士一樣能力卓越!評上985副教授有多難眾所周知,985學校的副教授、教授的職稱評定非常嚴格。
  • 進擊的博士女神們:有26歲雙一流博導,有畢業年薪156萬
    ,這在滿眼遍是格子衫(禿頭)理工男的華科乃至整個博士圈,顯得更加的耀眼奪目:李晟曼——一位94年的小姐姐,26歲博士畢業即任職「雙一流」高校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01李晟曼,26歲博士畢業即任「雙一流」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 ...後,26歲工學女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他們都畢業於這所大學
    每經編輯:趙慶據湖南大學官方網站信息顯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近期新增一名副教授,1994年出生的工學博士李晟曼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個人資料顯示,李晟曼2011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於2020年獲工學博士學位。
  • 26歲你在幹嘛?看這3位,2人已是副教授博導,1人籤華為年薪200萬
    26歲,你在幹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走上社會都開始油膩了,有人還在讀本科讀研。 可是,有人卻已經是副教授了,已經是博士生導師了,最近就有2位顏值高的美女上了熱搜,她們在26歲時成了985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 26歲女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成為國內人才的新寵
    這件事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簡直太優秀了,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副教授;人家的26歲已經成為了副教授,而我的26歲還在考研的路上;華科大再造人才……下面就跟隨小月看看這位「90後」副教授的牛人簡歷:據李晟曼的官方簡歷顯示,她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