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優質課上課實錄(市級優課)
02
—
優質課教學設計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二年級(上冊)學習米和釐米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注重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先讓學生經理測量常見物體的長度,讓學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然後組織學生觀察直尺,初步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長度,並感受與釐米和米之間的聯繫。再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畫一畫」及選擇合適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等實踐活動,在綜合運用的過程中鞏固對分米、毫米的認識,建構新知。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了米和釐米,所以這部分的教學更要注重學生對長度單位的實際感知。要求學生能比劃出1分米、1毫米大約的長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用分米或毫米作單位來估計出一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能在單位換算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在測量時根據所要測量的物體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在比較用不同的長度單位表示的數量時,能有條理地思考。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測量提出數學問題;能主動用分米和毫米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測量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在用毫米作單位測量長度時,要耐心細緻;在與他人的合作學習中,能專注地傾聽他人的發言,能主動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組織有效的活動,激活參與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教學用具: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數學書長度的彩條,5角硬幣,1釐米、1米的紙條,直尺、米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身高圖。
問:你知道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嗎?(量身高)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齊讀:130釐米 1米30釐米
這裡面用到了兩個什麼單位?(長度單位)分別是什麼?(板書:米m 釐米cm)
2、複習米和釐米。
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貼出1米紙條。
問:你感覺1米比較怎樣?所以我們一般用米作單位來量一些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1釐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有多長,貼出1釐米的紙條。問:你感覺1釐米的長度怎樣?所以我們一般用釐米作單位來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導入。
我們感覺1米和1釐米的長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們要去量課桌的長,用米作單位太大了,用釐米作單位又太小了,所以我們今天要認識米和釐米之間的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書)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分米
1、師貼出紙條,指出:這張紙條的長就是1分米。
請學生也拿出相同的紙條,問:這張紙條的長就是什麼?
2、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舉例說明。(插座的四條邊、250毫升盒裝牛奶等)
3、師:分米和釐米都是長度單位,那麼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關係呢?怎樣證實你的猜測?用直尺量一量紙條。得出結論,板書:1分米=10釐米
4、出示:我的文具盒,長大約20釐米,寬大約10釐米。你能換成用分米做單位?
5、你能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指名在實物投影儀畫線段。
問:1分米可以從刻度0畫到刻度10,還可以幾開始畫?如果從2開始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比劃給同桌看,讓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7、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計得對不對?
8、我們知道了分米和釐米的關係,那麼分米和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圖,指名回答。
數一數,米尺上一共有幾個1分米?出示:1米裡面有()個1分米。回答後演示:10。
指名說說米和分米的關係。板書:1米=10分米
(二)認識毫米
1、導入。
師:你能說說數學書厚多少嗎?
師演示操作方法,學生合作量一量。
2、揭示。
為了看得更清楚,老師出示放大鏡測量圖片,觀察後說一說是怎麼測量的:「一邊對準0刻度線,另一邊指在多少上?用筆尖一起數一數」
發現:數學書的厚度連一釐米都不到,說明我們還需要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毫米。板書:毫米。
3、認識。
放大1釐米。
師:在直尺上,1釐米中間有一些比較短的刻度線,把1釐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演示從刻度線0到第一根小短線就是1毫米。
4、進率。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完成練習紙第二題。找出釐米和毫米的關係。指名回答。
問:你感覺1毫米比較怎樣?怎樣數比較方便?(用筆尖數)學生數一數。
演示:一格一格數 你知道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了嗎?板書:1釐米=10毫米
問:這些刻度線有什麼不同之處?指出:從刻度線0到這根刻度線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
5、舉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師示範量5角硬幣的方法。用同樣的方法量銀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張白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6、完成練習紙第三題,第四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並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數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自完成,指名上臺展示結果。
三、闖關遊戲 鞏固練習
1、在( )裡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
(2)床長2( )。
(3)大米寬2( )。
(4)黃瓜長2( )。
集體回答
2、判斷對錯。
(1)原子筆長14分米。( )
(2)床鋪長2釐米。 ( )
(3)大樹高25米。( )
(4)飯桌寬100毫米。( )
(5)課本長2分米。()
3、改日記。
5月16日 星期二
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起來,拿起13分米長的牙刷刷牙,然後洗臉吃飯。學校離我家很近,只有90毫米。在上學的路上,我看見一棵1釐米高的樹倒了,我拿出3分米長的繩子把小樹綁好。到了學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開始讀7釐米厚的語文書。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麼單位?它們之間的關係你知道嗎?齊讀。
教後反思
教學長度單位時首先要引出單位。我和學生一起回憶已經認識的兩個長度單位,通過比劃1米,1釐米有多長引發學生對原有經驗的記憶。學生對長度概念的形成,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有效的環節,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地感受,逐步地強化。通過讓學生找一找、量一量、畫一畫、剪一剪等一系列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幫助學生比較清晰地建立了對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用手勢比劃提高估測能力,用手勢表示長度單位,是建立相關概念的重要活動。學生掌握了用手勢比劃1分米、1毫米後,就好像隨身帶了一把尺,便於他們隨時進行估測,初步培養估計的能力和意識。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上課過程中,思緒比較混亂。有些活動沒有按照預想展開,課堂組織教學不足,學生在底下做自己的事。教材不夠熟悉,時間安排不夠合理,認識毫米很多設計沒有達到預設效果。
03
—
優質課PPT課件
需要整冊全套優質公開課(含優質視頻+配套教案+PPT課件)
聯繫QQ:813435323
同課異構優質公開課視頻給您優秀的課堂助力!!!
QQ空間不定期更新優質課視頻喲
關注我的公眾號吧
分享至朋友圈即可領取本節優質課
含優質視頻+配套教案+ppt課件
發送信息「小學數學」至公眾號,免費下載小學數學優質課教案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