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之於國家,我們需要文化自信;之於民族,我們需要文化傳承;之於班級,我們需要文化薰陶。文化在一個集體中起著凝聚人心、激發鬥志、形成共識的作用,但其作用的發揮,關鍵在能否堅持,能否持之以恆!接下來,我就自己在班級文化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個交流。
一、以天計,班級要進行兩活動「集體宣誓」與「自我暗示」。
集體宣誓:每天早上6:40全體起立,奏唱完國歌,會有一名同學上臺進行領誓班級誓詞,並和所有同學分享激勵自己的名人名言,最後領誓同學大聲喊出自己的高考目標。一天之計在於晨,每天的激情宣誓能夠立馬消除同學們的睡意,使之儘快以高昂的情緒投入到早讀中。自從實行「集體宣誓」以來,班級的早讀面貌發生了巨大轉變,由過去的睡眼惺忪、漫無目的、沉寂無聲變成了現在的激情振奮、任務明確、書聲琅琅。語文、英語成績也有了較大提高。尤其是語文,由過去的雙雙不達標變成了雙達標,而且目標一、二均超了2人,使得弱勢科目變成了強勢科目。
自我暗示:每天的數學課上課前,全體學生學生起立,大聲喊:「我能行,我是最棒的」連喊三遍。我堅信,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每天積極的自我暗示,可以讓同學們提振信心,重燃激情,努力做集體中最優秀的自己。可以這麼說:543的精氣神絕對是最佳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會笑著去面對,因為成績都是幹出來的,幸福都是奮鬥所得,任何打不死我們的都會使我們更強大!
二、以周計,班級有兩安排「仰望星空」與「成長記錄」。
仰望星空:在每周的常規學習之餘,會在空堂或班會時間讓同學們看段勵志視頻。內容有人文類的「開講啦」,「超級演說家」等;時政類的有「新聞1+1」,「新聞周刊」等;財經類的有「對話」,「遇見大咖」等;專題片有「輝煌中國」,「大國外交」等。通過這種方式,開拓學生視眼,堅定理想信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去年10月8號,我們組織觀看了《輝煌中國》第一集,柴心怡同學這樣寫道:「突然覺得相比於為中國富強而努力,什麼娛樂、金融都太Low了,我第一次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找到了自己的奮鬥目標: 為中華復興而努力」!程慶琛同學這樣寫道:「一條條中國路、一列列中國車、一架架中國橋、一個個中國港都在告訴我們,此時的中國比任何一個時期都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每每想到此,便有一股熱血奔湧於全身。區區高考,豈能阻擋我為之努力的道路」。
相信有了這樣的精神引領,不管在備戰高考中還是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他們都能目標明確,愈挫愈勇,取得驕人的成績!
成長記錄:每周同學們都會以周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一周所學、一周所思。這種形式不但鍛鍊了學生的文筆,又記錄了自己的青春歲月,更重要的是它是我與學生交流的主陣地之一。一個班級,學生眾多,如若面對面一一交流,顯然是不大現實的,寫周記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同學們會將自己的學習情況,思想動態,人際交往反饋其中,也會抒發對同學老師、家人、國家的真摯情感。我對待周記也是極為重視的,一般第一時間先翻閱一遍,了解大致情況,緊要問題及早處理,然後再抽時間細細批閱。我手機裡面現在都有上屆學生寫的周記,這兩天又細細翻閱一遍,感覺往事歷歷在目,感動依舊,滿滿都是美好的回憶。
在此和大家分享其中一段,梁同學在周記中寫道:年級主任的淚。星期三,陳主任召集各班的班幹部討論周六補課的事宜,當她談到百年老校步履維艱,成績名次排名墊底,而在場的班幹部在聽到周六放假的消息哈哈大笑的時候,突然靜默了,然後是良久的安靜,從她顫抖的雙手中體會到一絲不祥,好像小宇宙爆發似的。陳忍住了淚,哽咽道「對不起,連我平時這麼剛強的人都哭了」。
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住了,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從心底裡湧出,我感覺到了作為年級主任的壓力與責任。她談到了學校可以免水電費,食堂繼續營業,在不收補課費的情況下也要讓大家繼續上課,老師在不發工資的情況下也要報名來上班,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敬畏的敬業之心啊!
年級主任哭了,這種哭不是一種作秀,而是一種對現實的失望和對重重壓力的發洩,更是一種拜託——今天我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我為榮。我給她的評語是:年級主任哭了,一年半後更多的人笑了!該同學也最終以599分的成績考入了華北電力的王牌專業。
三、以月計,班級要開兩會「生日會」、「表彰總結會」。
生日會:在每月第一周的班會上,會抽出時間給當月過生日的同學過一個集體生日會。生日會上「小壽星」們一一上臺,接受所有同學的生日祝福,許下心願,分享生日蛋糕,讓大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家的溫馨。
在5月7號的生日會上,由於下周就是母親節,所以班團幹部提議加一個環節,讓過生日的同學對母親說一句心裡話。期間謝詩源說道:「媽,今天是我的生日、更是您的難日,您辛苦了」;靳德旻同學說道:「爸爸、媽媽,你們在外打工不容易,注意身體,雖然你們不能陪我過生日,但是有這多同學、老師,一樣溫暖」;段嘉芹同學說道:「媽媽,平時我不該總和您大吵大鬧,都是我的不對,我們和解吧」!
下面聽的同學大都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將這一幕幕以小視頻的形式發到了家長群,家長們頓時炸開了鍋,連連稱讚孩子們長大了、懂事了。幾個家長更是以私信的方式向我表達了謝意。事實也證明,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一些有問題的母子關係都不同程度得到了緩解,也進一步促進了同學們的學習。
表彰總結會:每月一次的考試過後,都要對成績優異的同學頒獎,進行表彰,並邀請部分獲獎同學做經驗交流。獎項有個人進步獎、小組進步獎、單科狀元獎、優秀課代表獎等。每次獎品除了有熱心家長贊助的獎品,還會授予象徵班級榮譽的班徽,最後合影留念並發家長群。這種形式既表彰了先進,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更刺激了暫時落後的同學,傳遞了正能量,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
12月3號,如約進行了表彰後,張同學在足夠激勵這樣寫道:「剛剛舉行頒獎儀式,覺得發的那些獎都特別好,但是我最想要的是班徽,這樣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可惜我這次沒考好,我一定要努力,為了那個班徽。」雖然下次考試,張同學依然沒有拿到,但是經過不懈努力,在後一次考試中終於戴上了。到現在為止,她已經由以前的1100名,穩定到了800名左右,對她來說,著實不易了!
四、以年計,班級會梳理年度關鍵詞及新年展望。
年度關鍵詞:濃縮版的年終總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反思自己、盤點收穫、尋找差距、彌補不足。讓同學們懂得:凡事要學會及時歸零,過去的成敗榮辱只能代表過去,必須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服務於當下,努力開創新的輝煌。比如魯同學2015年年終關鍵詞是:奮鬥、收穫;2016年展望:習慣、進步。2017年年終關鍵詞:鬆懈、退步;2018年展望:改變、堅持。2019年年終關鍵詞:棒棒噠;2020年展望:光芒萬丈。這些關鍵詞下面都有對它的解讀,往近了看是反思總結、目標計劃,往遠了看也反映了孩子們的成長軌跡、奮鬥歷程!
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隱性課程,它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在學生的學習成長中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文化是好,若束之高閣,也沒有其發揮的空間,所以我們要讓文化薰陶常態化,堅持下去,對學生的影響必定是積極的、終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