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4月2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中經濟文化協會(CAECA)日前邀請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首位華裔市議員、該會高級顧問顧泓彬,主講「華人在美國社會定位和身份思考」。
顧泓彬指出,華人在美的社會地位和身份是努力爭取來的,華人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內,要走出去融入美國社會。
協會會長李勐介紹顧泓彬是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副教授、還擔任教堂山中文學校校長,熱心公益,2017年11月以5883票當選教堂山市議員。
顧泓彬說,華人移民美國可追溯到1851年。早期華人修鐵路當苦力,從事體力勞動,或開餐館、洗衣店,英文不好,加上參政意識淡漠,備受歧視。近年來大量留學生和華人第二代,站穩腳跟後慢慢融入主流。
她指出,華人重視教育,不少孩子從長春藤畢業,但由於缺少領導能力,沒有更多的晉升空間。她鼓勵華人走出來參與政事、投票選舉、關心社會問題,真正的融入美國社會。她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華裔參選市、州、聯邦議員,甚至總統。
顧泓彬說,2016年教堂山市部分居民反對市政府快速發展,認為應減少砍樹建房的數量,她因此產生參政念頭。參選後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不了解市政且缺乏演講能力,找來資料每天苦讀並參加各樣演講,吸取別人經驗並開始練習。面對對手攻擊,幸虧女兒的理解、華人社會的幫忙、部分市民的支持,支撐著她堅持下來最終勝選。
顧泓彬表示,美國城市一般是市長通過市議會做決策,聘請一位市政經理和法律顧問,下設數百人的市政團隊,管理日常事務。其中,市長、市議員是兼職,其他人都是全職。市議員每周二要參加會議,每周三參加議會聽證,有時要開會到深夜。
有聽眾提問如何獲得支持開辦中文特許學校,顧泓彬說,團結就能得到資源。華人已經融入各行各業,有些成為領軍人物,力量不可低估。她本人會盡力支持中文特許學校,並介紹幾個有經驗的人幫忙。
對於是否參選州議員,顧泓彬表示,當選了市議員,仍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及學習,目前沒有參選州議員的想法。(王政賢)
【責任編輯:李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