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北卡首位華裔市議員顧泓彬:華人在美地位靠爭取

2020-12-25 中國僑網

美國北卡首位華裔市議員顧泓彬:華人在美地位靠爭取

  中國僑網4月2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中經濟文化協會(CAECA)日前邀請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首位華裔市議員、該會高級顧問顧泓彬,主講「華人在美國社會定位和身份思考」。

  顧泓彬指出,華人在美的社會地位和身份是努力爭取來的,華人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內,要走出去融入美國社會。

  協會會長李勐介紹顧泓彬是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副教授、還擔任教堂山中文學校校長,熱心公益,2017年11月以5883票當選教堂山市議員。

  顧泓彬說,華人移民美國可追溯到1851年。早期華人修鐵路當苦力,從事體力勞動,或開餐館、洗衣店,英文不好,加上參政意識淡漠,備受歧視。近年來大量留學生和華人第二代,站穩腳跟後慢慢融入主流。

  她指出,華人重視教育,不少孩子從長春藤畢業,但由於缺少領導能力,沒有更多的晉升空間。她鼓勵華人走出來參與政事、投票選舉、關心社會問題,真正的融入美國社會。她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華裔參選市、州、聯邦議員,甚至總統。

  顧泓彬說,2016年教堂山市部分居民反對市政府快速發展,認為應減少砍樹建房的數量,她因此產生參政念頭。參選後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不了解市政且缺乏演講能力,找來資料每天苦讀並參加各樣演講,吸取別人經驗並開始練習。面對對手攻擊,幸虧女兒的理解、華人社會的幫忙、部分市民的支持,支撐著她堅持下來最終勝選。

  顧泓彬表示,美國城市一般是市長通過市議會做決策,聘請一位市政經理和法律顧問,下設數百人的市政團隊,管理日常事務。其中,市長、市議員是兼職,其他人都是全職。市議員每周二要參加會議,每周三參加議會聽證,有時要開會到深夜。

  有聽眾提問如何獲得支持開辦中文特許學校,顧泓彬說,團結就能得到資源。華人已經融入各行各業,有些成為領軍人物,力量不可低估。她本人會盡力支持中文特許學校,並介紹幾個有經驗的人幫忙。

  對於是否參選州議員,顧泓彬表示,當選了市議員,仍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及學習,目前沒有參選州議員的想法。(王政賢)

【責任編輯:李明陽】

相關焦點

  • 顧泓彬當選美國北卡首位華人市議員 冀維護華裔權益
    顧泓彬當選美國北卡首位華人市議員 冀維護華裔權益
  • 北卡現首位華人市議員 彰顯美社會對華裔參政認可
    中新網11月8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出現第一位華人市議員顧泓彬。自7月22日(本文均為當地時間)宣布參選以來,顧泓彬11月7日在教堂山(Chapel Hill)市議員競選中以最高的5883票、得票率20.08%,成為該鎮最新出爐的市議員。
  • 美國聖地牙哥華裔譚卓儀:讓華人不再受排擠
    (美國《世界日報》/王全秀子攝)   中國僑網6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傳奇華裔人士譚卓儀(Tom Hom)是聖地牙哥市首位非白人市議員及副市長,並是加州第二位華裔眾議員。
  • 美國史話:19世紀華裔如何爭取公民權利?美國華人生活有多難?
    184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現「淘金熱」,當時清朝正處於晚清時期,國家戰火連連,於是從那時候開始,很多清朝人懷著「淘金」的夢想,遠離家鄉,赴美謀生,成了最早一批移民美國的華人。然而,這些華人在美國的生活非常艱難,處處受到排擠。即使如此,少數華人為確保華人在美國的平等利益做了很多努力,甚至影響了19世紀美國的法律。
  • 華裔在美國的地位到底如何?400萬華裔與華人在美國的生存現狀
    華裔在美國的地位到底如何?400萬華裔與華人在美國的生存現狀對於在美國的華裔,有人說,華裔的地位還沒有黑人高,有人說,華裔的歡迎程度和印度人相差甚遠,還有人說,華裔正在逐步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社會地位,但是華裔在美國到底是什麼樣的生存現狀,值得我們深入了解。
  • 美北卡華裔教授遇害案有新進展 兇手被判終身監禁
    美北卡華裔教授遇害案有新進展 兇手被判終身監禁
  • 首位華裔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引華人世界矚目(圖)
    首位華裔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引華人世界矚目(圖)
  • 美國北卡兩位華人投身參政行列 用所學服務社區
    美國北卡兩位華人投身參政行列 用所學服務社區 2018-07-13《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北卡三角地區繼顧泓彬競選成為教堂山市議員,又有兩名華人加入主流小區服務行列。
  • 北卡華人學者講壇——衛高榮:三十年來中美交流的感悟
    2016年7月10日,杜克大學Perkins圖書館217室,北卡華人學者中美交流協會請來了尊貴的講者,北美著名僑領、美中經文協會(CAECA)董事長衛高榮先生。也因此,衛老在會上情不自禁地將老朋友,美中經文協會會長李勐先生的高堂80大壽獲得美國總統歐巴馬賀信的喜訊告訴給大家,分享喜悅。並且在會後贈送自己家庭三代同堂的全家福,接受大家祝福。衛先生當初嚮往美國,攜家人陸續來到美國這塊「新大陸」,但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華人的身份,也深知只有祖國強大,海外華人的地位才能夠提高。
  • 活躍在美國北卡大三角的華人聯誼會:建華人之家
    中新網北卡11月11日電(作者陳敬 白松)本月初,美國北卡一年一度的國際節活動在醉人的金秋中舉行,當地的各族裔驚訝地發現,一群中國人活躍在這個國際節上,他們帶來了琳琅滿目的中國藝術品展覽,表演了一個又一個中國民族舞蹈節目,奉獻出了精美的中國美食……。這是北卡三角區華人聯誼會首次組團進入這個多元文化盛會。
  • 80年代美國華人參政熱潮,她是第一位華裔女法官,為華人權益奔走
    在80年代以來美國華人的參政熱潮中,華裔女性成為一支相當活躍的力量,湧觀出許多優秀人才,她們當中有部長、大使、州務卿、市長、市議員、局長,也有法官、律師等,可謂群芳爭豔。第一位華裔女法官郭麗蓮就是其中的一位傑出代表。
  • 三華裔角逐多倫多市議員 政壇新丁冀改市政現狀
    三華裔角逐多倫多市議員 政壇新丁冀改市政現狀 另外烈治文山第3選區亦有一名華裔市議員候選人莊子嘉。  錢中一挾工商管理知識  錢中一,今年32歲。5歲隨父母移民多倫多。多倫多大學畢業後,從事財務分析工作,後來被一間總部設在蒙特婁的鞋業公司派往中國廣東,擔任該公司駐亞洲主管銷售和運作的副總裁。在中國工作了3年。最近「回流」多倫多,今年將全力主攻本區的市議員。
  • 美國華裔黃敏儀宣布參選紐約市議員
    中國僑網7月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華裔黃敏儀(Sandra Ung)於當地時間7月6日宣布,將正式投入2021年法拉盛第20選區市議員競選,她表示,「我會為選區所有人在市議會發聲、爭取利益」。若當選,她將成為法拉盛首位亞裔女市議員。
  • 美媒:美北卡中醫針灸遇「幹針」 華人力保針灸聲譽
    據美國《僑報》報導,對於生活在美國北卡羅利地區的絕大部分華人,平時生活中聽說、接觸不多的中醫,其實在身邊觸手可及——馳騁在有美東矽谷之譽的北卡三角園區,隨意停車打開谷歌地圖搜索「acupuncture(針灸)」,立馬跳出來一顆顆「紅豆」,方圓10英裡內的門店少則上十、多則二三十家。
  • 美國史上首位華人女法官退休,以後將為慰安婦請命
    郭麗蓮華盛頓時間9月17日,美國歷史上首位華人女法官郭麗蓮將放下手握32年的法槌,正式退休。同一天,舊金山參事會將討論建造慰安婦紀念碑一事,她會前往會議現場,見證投票結果。「兩年前就有這個打算,不做法官,我就可以出來講話了。否則在政治方面,我不能發言。」
  • 美國伊利諾州福利廳首位華裔廳長訪華社
    美國伊利諾州福利廳首位華裔廳長侯炳文(中)訪問曾服務過的華人互助會。(美國《世界日報》/黃惠玲 攝)中新網8月27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日前,美國伊利諾州政府部門福利廳首位華裔廳長侯炳文(Grace Hou),到訪芝加哥北華埠的華人互助會,互助會共同創辦人黃於紋及多位當年曾與她共事的同仁,都對侯炳文熱情歡迎。
  • 美華人最新分布圖出爐!加州華裔人口最多(圖)
    美華人最新分布圖出爐!顏色越深聚集的華人越多。圖片來源:美國僑報網  在美國純中國血統的中國大陸移民312萬多人中,第一代移民的人數為169萬多人,佔華裔移民總數的54.2%,他們很多仍按較傳統方式生活。  第一代移民的人數為51萬多人,佔華裔移民總數的16.4%。第二代以上移民人數為91萬多人,佔華裔移民總數的29.4%。
  • 華裔在美國150年:回顧華人在美創業之甘苦今昔
    生長在美國的第二代華裔作家張純如,在她出版的英文新書<<華裔在美國--一部敘事體歷史>& gt;中,以紀實體歷史的形式給我們細細講述了華裔在美創業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故事。以下摘編了張純如新書中的一些精彩細節,與讀者一起回顧華人在美創業之甘苦今昔。
  • 美國鄙視鏈,黑人華人地位誰高?
    都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那麼華人呢?華人在美國同樣是不怎麼受待見的尷尬地位。如果被壓在膝下的不是黑人,是中國人。事情會怎樣發展?美國的鄙視鏈中,華人又到底處於什麼位置?二、黑人在美國地位,真的很低?如果白人對黑人是歧視,那麼對華人更多的就是無視。雖然華人不至於處在美國鄙視鏈的最低端,但還是低於黑人的。在美國,黑人的待遇可比亞裔優厚得多。
  • 美國新澤西州地方選舉結果揭曉 多名華人高票連任
    中國僑網11月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1月6日,美國新澤西州地方選舉結果揭曉,參選安歌塢崖(Englewood Cliffs)市議員的胡世遠(Bill Woo)、東布朗士維克(East Brunswick)學委洪利武、愛迪生(Edison)學委彭曉寒均以最高票當選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