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丨大黃魚上市已奔餐桌 冬夜捕撈「海中金條」難得一見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20-12-14 16:3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賀元凱 周旭輝 通訊員 王琮 鄭凱俠

位於寧波象山縣黃避岙鄉的高泥村緊鄰西滬港,在距離陸地百餘米的海面上,一個個方形大網箱連接成面,組成一個個浮島,從空中俯瞰,成了象山斑斕海岸線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也是大黃魚居住的「別墅」。

幾十年前,高泥村人除了趕小海,基本靠著養海帶、紫菜為生,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村民們通過大黃魚、鱸魚網箱養殖奔向小康,高泥村由此發展成為浙江網箱養殖第一村。

「最近很長一段時間沒下雨了,大黃魚容易生病,每天我都要一遍遍檢查,發現有死魚要及時撈出來。」嚴興國說。他是高泥村最早開始網箱養殖的村民,1997年,與幾名村幹部一起,用鐵絲、柴油桶做了24隻簡易網箱,開始在西滬港裡試養鱸魚,帶領村民賺到了第一桶金。2012年,嚴興國帶頭試養起了岱衢族大黃魚。

大黃魚居住的「別墅」其實是一個個網箱,一般為6米寬的正方形,水深為6-7米,每個網箱可養殖2-3萬尾大黃魚幼苗,隨著幼苗成長逐漸分開養殖,直到成熟捕撈,一個網箱一般有成魚2000到3000尾。

「西滬港海水營養豐富,這裡生產的大黃魚無論是口味還是形體都已很接近野生大黃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放湯紅燒都很好吃。」嚴興國介紹說。

嚴興國在魚排上逐個檢查網箱

目前,高泥村網箱養殖的大黃魚已經到了大批量上市的季節,白天養殖海域一片安靜,一到晚上就熱鬧開了。

「捕撈大黃魚必須在晚上,因為大黃魚體內含有一種黃色色素,見光會被分解,白天捕撈的話,大黃魚就沒有金燦燦的顏色了,賣相就不好了。」

嚴興國把大黃魚聚攏到同一個網箱便於晚上捕撈

晚上6點多,嚴興國和捕撈工人一起坐船前往養殖基地,雖然寒風瑟瑟,但是一想到能夠大豐收,大家心裡都暖暖的。拉網、捕撈、裝箱、挑揀……不到1小時,一個網箱約2000斤的大黃魚就被捕撈上岸。嚴興國說,訂單多的時候,一直要忙到第二天凌晨。

如今,高泥村海水養殖面積達3100多畝,年產值超1億元,其中有60%的村民從事網箱大黃魚養殖,平均年收入達30餘萬元,大黃魚為村民鋪就了一條金色的小康路。

1607934875000

相關焦點

  • 象山 冬夜捕撈「海中金條」
    象山 冬夜捕撈「海中金條」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12-15 09:51:38 Tue    浙江日報訊   12月11日晚,位於寧波市象山縣黃避岙鄉的高泥村西滬港,在距離陸地百餘米的海面上,一個個方形大網箱連接成面,組成一個個浮島。
  • 寧德大黃魚重回中國人餐桌的傳奇|劉家富|寧德|尤維德|三都澳|大黃魚
    八十歲的劉家富正打算寫一本大黃魚捕撈與養殖簡史。這也是本個人回憶錄,因為他的一生都與這種魚有關。事實上,人們稱他為「大黃魚之父」。大黃魚是中國特有的海水魚,俗稱「黃花魚」或「黃瓜魚」,棲息於近海淺灘底部,自古就是東南沿海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反覆的過度捕撈之下,大黃魚資源破壞嚴重,近乎枯竭。劉家富決心扭轉大黃魚的命運。
  • 饕餮中國︱半世紀前還稀鬆平常的野生大黃魚因何身價百倍?
    大黃魚頭骨裡的兩塊「石首」按此看來,中華先民捕撈大黃魚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古本竹書紀年》說,夏代的第九代王「芒」曾經「狩於海,獲大魚」。說明古人已經有能力進行海洋捕魚,至此到了兩晉年間,大黃魚已經確定無疑地成為國人餐桌上的一大美味。
  • 連載② | 《追魚》:東海野生大黃魚滅門記
    解放以來, 「三省一市」(浙江、江蘇、福建以及上海)來此捕撈者,更是與日俱增。早在木帆漁船時期,這裡就已成為寧波漁民捕撈大黃魚的傳統漁場。在舟山漁場,聚集起最多漁船的洋面,絕對是這盛產大黃魚的岱衢洋。岱衢洋,地處舟山群島中北部,洋在岱山、衢山兩島之間,故名。北通嵊山漁場,東連中街山漁場,漁業資源豐富,素有「門前一港金(金色大黃魚)」之稱。
  • 錦繡小康|一尾大黃魚「解鎖」脫貧密碼
    素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福建寧德三都澳從睡夢中甦醒,住在這如詩如畫般「海上浮城」裡的漁民早早起床,耕海牧漁。「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千魚萬魚的滋味,都比不上金燦燦的大黃魚。」「中國大黃魚之鄉」的美稱讓寧德聞名遐邇。但鮮為人知的是,從千金難買、瀕臨滅絕的「國魚」到實現人工養殖並「遊」上百姓餐桌,大黃魚傳奇故事的背後,是習近平一顆為民辦實事的赤誠之心和精準扶貧思想的治國智慧。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習近平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
  • 連雲港全面開海兩周 「蝦兵蟹將」來襲
    海上生產狀況較好,受氣候影響部分魚類產量不高近日,記者跟隨市海洋與漁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所屬中國漁政32511船來到連雲港市所屬的海州灣海域,先後靠泊多艘生產漁船,通過一線走訪發現,漁船產量較往年同期產量穩中有升,漁民出海捕撈熱情高漲,連雲港市海域傳統的時令海鮮八帶魚、踏板魚、小黃魚等魚類產量喜人,更有漁船捕獲到難得一見的野生大黃魚
  • 浙江溫州:六旬老人回國養殖仿野生大黃魚,年銷售額達3億元
    二、捕撈 2014年,盧伊種養了2年的大黃魚可以捕撈了。 海面風平浪靜,下午4點多的時候,工人們先把一張帶有泡沫浮球的捕撈圍網沿著網箱繞一圈,然後將圍網拉緊,網箱裡的魚開始漸漸浮出水面。接下來,就是等天黑!
  • 寧波船老大意外捕獲1000多斤野生大黃魚,正宗嗎?專家買...
    在寧波、舟山從事多年水產生意的俞先生告訴小時記者,這種情況幾十年沒出現了,上一次一網下去捕撈這麼多野生大黃魚,至少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今年6月,小時新聞曾以《200萬尾魚苗正在野化訓練,天價野生大黃魚能重回百姓餐桌嗎》為題報導了浙江海洋大學科研項目團隊開展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工程一事。
  • 休漁期不休「魚」一條福建大黃魚的千裡青漂路
    南方魚在青島海域養殖一段時間之後即可捕撈上市。「船上有12個船艙,10萬尾魚分別暫養在裡面。為保證艙內的海水氧氣充足、水質新鮮,行駛過程中要隨時從船底更換海水,整艘運輸船就像一個移動的大網箱。」薛維強說,。
  • 浙江800多斤野生大黃魚...
    都市快報訊 兩網捕獲1500多斤野生大黃魚,總價值近百萬元!11月27日早上6點,從東海傳來喜訊,奉化一位船老闆兩組雙拖外海漁船捕獲大批野生大黃魚。(此前報導《罕見!浙江寧波漁民捕獲1500多斤野生大黃魚!每條重2到4斤!價值近百萬!》)
  • 青島連續5年放流烏賊魚苗 資源恢復遊上餐桌
    金烏賊個體生長很快,放流後的金烏賊苗半年內體重可達半斤,放流後第二年即能「遊」回市民餐桌。    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告訴記者,金烏賊為本地自然品種,極易適應島城海域環境。金烏賊是世界烏賊科中重要的經濟種類之一,年產量在世界烏賊科種類中居第2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國北方海域中經濟價值最大的烏賊,曾與大黃魚、小黃魚、帶魚一道並稱為我國傳統四大漁業之一,是重要的捕撈對象。
  • 中國90%近海已無魚可捕,可我們看不到海洋的眼淚!10個不吃魚的理由
    30年前,大黃魚是中國人餐桌上最普通不過的一道菜。可由於過度捕撈,野生大黃魚已經瀕臨滅絕,而人工養殖大黃魚就支撐起食客對這一美味的需求。 根據在當地的調研結果,他們發現,當海裡捕撈不到高品質的大魚時,漁民便從大海退回到海岸做養殖,去養那些能賣出高價的石斑、大黃魚和鱸魚。
  • 日照海鮮大量上市 本地特產「海知了」惹人饞
    大泉溝漁港內,大小漁船火力全開,滿載魚蝦蟹貝而歸各種魚類也大量上市魯豫市場裡新鮮的海虹目前海蠣子每斤約3.5元,扇貝每斤6元,海虹每斤2元。圖為石臼市場內一處貝類攤位前來購買海鮮的市民絡繹不絕商販向記者展示一臂多長的鮁魚石臼市場裡,剛上市的「海知了」肉質緊緻,口味鮮美,吸引了不少本地老饕的目光新鮮的海蠣子個頭不小  大眾網日照·海報新聞3月12日訊(見習記者 韓文軒 張鑫)11
  • 請漁民朋友手下留情,不要抄了野生大黃魚的老窩!浙江海洋大學研究...
    據相關資料記載,捕撈大黃魚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1974年成為捕撈大黃魚最「輝煌」的一年,全國捕撈量達20萬噸。隨後,大黃魚一路沒落,從1983年開始,大黃魚就無法形成魚汛。2010年開始,寧波啟動岱衢族大黃魚(大黃魚有不同的種群,如東海野生大黃魚叫岱衢族大黃魚,福建的叫閩東大黃魚)魚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動,野生大黃魚才慢慢地又出現在市場上。漁民一網下去捕撈上來的大黃魚通常都只有個位數,夾雜在其他的魚類中,本身再也沒有魚群。野生大黃魚因為數量稀少,價比黃金,被人們紛紛追捧。
  • 浙江海洋大學研究團隊呼籲:請漁民朋友手下留情,別抄了野生大黃魚...
    目前,大黃魚野化訓練採取純人工到純野生的過渡方法,就是為了提高增殖放流大黃魚生存能力的一個舉措。」 關於這批大黃魚跟養殖大黃魚之間是否存在明顯差異,專家表示,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分析對比才能實現。 據相關資料記載,捕撈大黃魚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1974年成為捕撈大黃魚最「輝煌」的一年,全國捕撈量達20萬噸。
  • 三大特色產業|寧德霞浦的紫菜、大黃魚……已走出福建走向世界
    開展了「海葡萄工廠化養殖試驗項目」、引進了紅毛菜養殖、可口革囊星蟲養殖,為霞浦養殖業發展探索出新的道路。同時,霞浦還在深水區積極推廣玻璃鋼撐杆養殖紫菜和翻轉式養殖,取得較好收成,為漁民開發利用深水區、灣外海區,拓展紫菜養殖空間闖出一條新的路子。
  • 黃花魚最鮮美的吃法:清蒸大黃魚,肉多刺少,鮮美不腥,適合孩子
    每年農曆三四月份正是黃花魚大量上市的時候,一條肥美的新鮮大黃魚不過二三十塊錢,價格最是實惠。待到春雷聲響,魚沉海底,捕撈不易,魚價也隨之升高了。因此現在正是食用大黃魚的好時節。大黃魚即大黃花魚,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深海魚類。我國食用大黃魚歷史非常悠久,大概在公元前505年,中國東海已有捕撈大黃魚的活動。
  • 南方梭子蟹「搶鮮」青島餐桌 一斤便宜10多元
    今年,青島市海洋發展局計劃組織實施深水網箱「南魚北養」,從福建採購鱸魚、大黃魚、真鯛、包公等魚種,投放在海洋牧場的深水抗風浪網箱內養殖。從6月底開始,75萬公斤「野化魚」陸續在島城上市,以滿足休漁期和旅遊旺季對活海水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