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能源部長:俄液化天然氣生產或增至5倍 7成出口亞太

2020-12-20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

據日經中文網6月14日消息,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在莫斯科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稱,俄羅斯計劃2035年之前將液化天然氣(LNG)的產量提高至目前的約5倍。計劃通過擴大北極圈的液化天然氣生產等舉措,「把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提高至20%左右」。諾瓦克表示,對亞太地區的出口最高將佔產量的70%,還將與日本在能源領域加強合作。

報導指出,包括石油天然氣開發項目「薩哈林2號」(日本三井物產和三菱商事參與,位於薩哈林海域)以及俄羅斯北極圈內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等在內,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產能約為2800萬噸。諾瓦克表示,「計劃2035年之前提高至1.2億~1.4億噸」,把全球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6%左右提高至20%左右。

在液化天然氣市場上,2018年卡達和澳大利亞的市場份額超過20%。此外,推進增產頁巖油的美國也提高了存在感。

據悉,俄羅斯力爭成為與卡達等國比肩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大國。不過其大幅增產可能加劇全球性的供給過剩。

諾瓦克就增產液化天然氣表示,「僅俄羅斯北極圈就蘊藏著74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還有很多尚未確認的蘊藏量」。

針對俄羅斯天然氣生產巨頭諾威特規劃的新增項目,諾瓦克自信地表示,「我們完全具備獲得20%市場份額所需的資源和競爭力等潛力」。

相關焦點

  • 俄烏就天然氣過境協議原則上達成一致
    新聞連結·俄歐欲確保俄天然氣順利輸送到歐洲俄羅斯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對於歐洲來說,與又貴又遙遠的美國液化天然氣相比,俄羅斯天然氣便宜且供應穩定,因此俄羅斯是歐洲天然氣供應組合中的最大供應商。而如何確保俄羅斯天然氣能夠順利輸送到歐洲,對於歐盟和俄羅斯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任務。這次談判也正是出於這一目的而進行的。去年歐盟進口的俄羅斯天然氣達到1600億立方米左右,佔歐盟天然氣進口總量的四成。
  • 北極圈天然氣之星:中俄能源合作開啟新篇章
    270億美元的LNG項目被中法俄三方公司拿下 這個被稱作目前世界最大的LNG項目--俄羅斯北極Yamal LNG項目,據悉計劃從2017年開始啟動液化天然氣年產1650萬噸級規模的商業性生產活動。中石油率先出擊奪得亞馬爾LNG項目20%股份 記者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2013年初,俄羅斯Novatek公司、法國Total公司以及中石油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諾瓦泰克公司持有「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60%股份,法國道達爾和中石油各持有20%股份。這是中國能源公司第一次進入到能源勘探、開發、生產、LNG工廠建設和運營中。
  •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成功跨越兩國界河,美國能源優先或將中道衰落
    而對於美國能源企業來講,損失或剛剛開始,跡象表明,美國的天然氣和煤炭或正在步美國原油出口阻滯的後塵。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報導,今年八月份前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天然氣沒有超過100萬噸。而9月份以後,中國採購商完全停購了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這與湯森路透數據幾乎是一致的,10月沒有美國LNG船貨計劃到岸中國。
  • 俄外交部:波蘭對俄氣罰款有損歐洲消費者利益
    新華社莫斯科10月8日電(記者吳剛)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8日說,波蘭借「北溪-2」項目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進行罰款令人遺憾,此舉有損歐洲消費者的利益。扎哈羅娃8日在俄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說,波蘭借「北溪-2」項目對俄氣進行罰款令人遺憾,這一舉動是針對俄氣的又一次政治施壓,背後目的是幫助美國向歐洲出口液化天然氣。
  • 出海記|惠生為俄天然氣巨頭提供技術支持 開發俄市場
    報導稱,惠生集團是以能源服務和高科技產業為主的多元化企業,全球化布局已覆蓋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北美、南美、歐洲等地,業務涵蓋煤、石油、天然氣等基礎能源的存儲利用,陸上能源工程服務,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和下遊化工新材料發展。報導稱,2012年惠生在沙特獲得首個海外EPC訂單。
  • 中國已是主要買家 東亞或將超西歐成俄出口關鍵地區
    參考消息網5月9日報導俄媒報導,俄羅斯出口中心預測稱,2019年東亞將超越俄產品一直以來的最大買家西歐,成為俄出口的關鍵地區。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5月8日報導,俄羅斯出口中心預計,俄對這兩個地區的出口額至少會不相上下——這將主要歸功於對華原料和非原料產品出口增長。據俄羅斯出口中心統計,2018年俄商品與服務對西歐的出口額為1014億美元,對東亞為935億美元。
  • 俄羅斯黃金出口收入竟超過天然氣,又是因為疫情?
    俄羅斯黃金出口收入竟超過天然氣,又是因為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國際能源市場價格的波動,令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收入銳減。俄羅斯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和5月,俄羅斯出口收入結構發生巨變,黃金出口收入26年來第一次超過天然氣出口收入。
  • 日媒:俄設想對華煤炭出口增加一倍,取代澳大利亞
    《日本經濟新聞》1月6日文章,原題:俄羅斯通過擴大能源出口深化對華關係  眼瞅著有機會加強對華能源出口,俄羅斯啟動新的合資企業和管道項目,將煤炭、天然氣和石化產品輸送給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其中一個項目設想將俄對中國的煤炭出口增加一倍,這足以取代與中國關係惡化的澳大利亞的對華出口。中俄領導人去年底同意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推進雙方合作,其中就包括能源項目。中國領導人表示,「真金不怕火煉。危難時刻,中俄關係的獨特優勢和寶貴价值愈加凸顯」。
  • 美國天然氣在中國出局後,美元或將繼續付出代價,正拆東牆補西牆
    美國知名金融網站Zerohedge更是直言不諱的指出,在美國天然氣和原油產量大增但亞洲出口卻開始萎縮後,作為石油交易的主導貨幣美元在美國能源出口下降後或將繼續付出代價,考慮到現在多國正在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領域去美元化,這更意味著,石油美元體系可能正在逐漸失去市場份額中。
  • 俄羅斯工貿部長就疫情下俄工業發展問題接受媒體採訪
    俄《公報》6月30日報導,俄羅斯工貿部長曼圖羅夫就新冠肺炎疫情下俄工業發展問題接受該報採訪,主要內容如下。一、關於新冠肺炎治療藥物和補救措施曼表示,俄政府向工貿部撥款250億盧布用於促進產量提高和開發新藥物。3月一隻口罩的零售價為55盧布,而現在個人防護設備成本降低,可以買到低於10盧布的口罩。
  • 磕磕絆絆 俄歐關係「危」中有「機」
    磕磕絆絆,俄歐關係「危」中有「機」(國際視點)  ■歐盟對俄羅斯制裁不斷加碼,有可能進一步激化俄歐之間的矛盾。  ■烏克蘭危機涉及傳統地緣政治博弈,仍將是影響俄歐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  ■俄歐在經貿、能源等領域相互倚重,也為未來雙方關係的改善創造了機會。
  • 俄ECH集團和日本丸紅株式會社籤署供應甲醇合同
    目前俄羅斯ECH集團公司正在實施一個投資項目,在位於阿穆爾州斯科沃羅季諾市自有鐵路原油碼頭生產甲醇。該項目的首筆投資額為550億盧布。俄遠東和北極發展部常務副部長亞歷山大·克魯季託夫表示:「斯科沃羅季諾甲醇廠項目是阿穆爾州天然氣化工集群的一部分。項目實施時間表對遠東地區發展綱要的實施非常重要,國家對項目提供必要的支持,無論是在外貿體制框架內,還是在其他方面。
  • 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上周持平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12月4日offshore energy消息: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在過去兩周保持平穩。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於11月19日發布最新報告,在11月26日至12月2日這一周,共有18艘船隻離開出口設施。
  • 俄氣出口公司開始向奧地利OMV供應天然氣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俄羅斯油氣網12月6日消息稱,12月1日,俄氣出口公司(Gazprom Export)開始為OMV天然氣銷售和貿易公司向德國市場輸送天然氣。兩家公司已於2020年10月底籤訂了一份新的長期協議。
  • 烏總統表示將很快解決與俄天然氣爭端
    新華網基輔1月1日電(記者宋宗利 穆黎明)烏克蘭總統尤先科1日發表聲明說,烏克蘭和俄羅斯將在本月7日前解決兩國之間的天然氣爭端,並籤署相關供氣協議。聲明說,儘管烏俄至今未能就供氣問題達成一致,但烏克蘭保證將繼續履行其承擔的向歐洲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國際義務。
  • 千萬俄現鈔抵達中國,685個美國農場破產後,美國農民或正依依東望
    據俄衛星通訊社上周援引俄羅斯官員在俄中能源合作委員會視頻會議上的最新講話表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以來,目前,已累計向中國輸送天然氣35億立方米,為優化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作出積極貢獻。俄羅斯經發部長克西姆.奧列什金表示,計劃接下去把對中國市場大豆出口規模擴大4.6倍,達到每年370萬噸的水平,分析認為未來幾年,包括小麥,牛奶等更多的優質俄產中國農產品也將會起運至中國。
  • 俄第一個50萬噸級超級幹船塢
    一直用了40多年,最終因為斷電漏水徹底沉沒,還捎帶著把唯一的一艘庫艦給砸成了重傷。8萬噸級的浮船塢一旦沉沒,到現在俄方也沒辦法打撈。但是庫艦又不能不大修。最終只好把北極圈內的兩個相鄰的8到10萬噸級的幹船塢拆掉中間的擋水牆強行合併成一個大塢。不過這項擴建工程已經至少開始了2年,到現在仍然沒有消息。畢竟庫艦的重新翻修還沒有開始,間接說明要擴建成大型船塢的工作一直也沒有完成。
  • 俄媒分析中俄天然氣管道後續建設前景
    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導俄羅斯《生意人報》12月4日發表文章,分析了中俄天然氣管道後續建設前景。文章編譯如下:俄氣過境蒙古國的對華輸氣管道項目在此前備受質疑,如今已開始具備現實輪廓。他在與梅德韋傑夫會晤後宣布:「我們很高興俄方支持修建途經蒙古國的俄中天然氣管道項目。我明白,今天該項目已經啟動。」蒙古國官員隨後又會見俄氣總裁阿列克謝·米勒,磋商能源合作前景。過境蒙古國運輸是經阿爾泰對華供氣的替代選項。俄中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自本世紀初就開始討論,因為這是俄氣在西西伯利亞主要產地和俄中邊界之間距離最短的線路。
  • 美國橫加制裁 俄輸歐天然氣項目關鍵施工商停工
    (原標題:美國橫加制裁,俄輸歐天然氣項目「北溪-2」關鍵施工商停工)
  • 白宮對俄歐能源管道痛下絕戶手,逼歐盟花3倍價錢買美國...
    美國就是在用「絕戶手」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進行窒息式扼制,同時也要逼迫歐盟購買「天價氣」。 事實上,在爭奪歐盟天然氣市場方面,白宮恐怕有「既生美、何生俄」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