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每一個學生人格,保護學生尊嚴,是教師的基本責任和道德底線

2020-12-16 劉老師教育研究工作室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降低,許多省份的中小學相繼開學。筆者最近又看到一則消息:某小學老師因孩子不守規矩,而動手擰傷了孩子的耳朵。看到這樣的事件屢禁不絕,我不禁心存疑惑,國家三令五聲禁止教師「體罰學生」,並且以法律的形式對少年兒童給予保護,我們的老師究竟怎麼了?

難道我們的老師忘記了國家的規定?置法律於不顧?還是忘記了自己對職業道德的莊嚴承諾?

01

老師應當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有體罰、變相體罰或其他侮辱學生人格尊嚴的行為,這既是國家對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更是法律規定的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

當前,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國家教育部門的指示精神,充分認識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重要性,模範地遵守職業道德規範,履行法律義務,切實保證學生有一個和諧、健康、文明的學習環境。

在中小學,損害學生人格尊嚴的行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侵害學生身體,即體罰和變相體罰,造成傷害;

二是傷害學生的名譽,教師辱罵學生就是傷害學生名譽的一種表現;

三是披露學生的個人隱私,隨意開拆、隱匿、毀棄學的信件,甚至當眾擴散屬於學生個人隱私的信件、日記內容。這些違法行為嚴重地侵害了學生的人身權利。

我們的教育目標是要培養積極、主動、有創造精神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任何一種教育手段的使用都反映著教師的教育觀念,反映著教師對學生的認識和態度。

02

那些體罰是「為了學生好」、「不打不成才」等陳舊教育思想在教育過程中時常表現出來,這不僅違背教育規律,更與我們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格格不入。

關於學生的隱私問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五條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組織和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檢查,或者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

03

有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因侵害學生的隱私權而造成學生離家出走、精神失常甚至自殺等嚴重事故的發生,教育工作者應該從中吸取深刻教訓。

未成年的人格尊嚴,是未成年人的人格權,人格權是公民固有的,即法律直接賦予民事主體所必須享有的維護自己的生存和尊嚴的權利。

人格尊嚴是人立身處世的支柱,不管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維護人格尊嚴是至關重要的基本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如果侵害了公民的人格權,都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關於學生人格尊嚴權
    關於學生人格尊嚴權教育學的學生章節常常側重考查學生權利的內容,而學生權利中人格尊嚴權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人格尊嚴在法理上是一個概括範圍比較大的概念,可以分為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名譽權、榮譽權五大領域,此處的人格尊嚴我們可以理解為廣義性質的。下面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人格尊嚴的各方面表現。
  • 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師關愛學生,更加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尊重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008年修訂)的內容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關心愛護學生能讓學生在師愛的呵護下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關愛學生,更加激發和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神聖純真的愛,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接下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 人格尊嚴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條
    今天就由中公講師為廣大考生歸納分析一下教師招聘的熱門考點——人格尊嚴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條。在常考的幾部法律中,人格尊嚴權的保護基本上分布在以下法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29條、《教師法》第8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1條。具體法條內容如下,考生可以關鍵詞識記的方式進行記憶。
  • 流氓學生砸掉師道尊嚴,校園敗類攻破道德底線
    當學生揮拳砸向這名班主任老師的時候,打掉的不僅是這名班主任老師的尊嚴,打掉的全國教師的尊嚴。教師被學生打!斯文掃地,尊嚴喪失,莫過於此。第二、關於對兩名學生的現狀和未來的分析這兩名學生有過打架的歷史,而如今又竟公然拳打教師,學校的處分沒有讓二人有悔過的表示,反而變本加厲,此二人已經不可施教。
  • 教師應尊重學生
    從現代教學講,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則。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發展;而人的發展歸根結底是個性的發展。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在教育中往往側重於強調人的社會性而忽視了人的個性。而今天,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我們正處在從強調共性走向尊重個性時期。把個體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孩子,這是我們追求的理想教育。
  • 教師招聘備考-學生的權利
    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權是學生的基本權利,它是保障學生受教育權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學習權利的具體表現,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以任何藉口非法剝奪學生的這一基本權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權參加教學計劃安排的授課、講座、課堂討論、觀摩實驗、見習、實習、測驗和考試等活動,並且每一個學生都有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和圖書資料的平等權利。
  • 教師招聘「教育法律法規」——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學生權利保護
    【考點 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學生權利保護】教師未經學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張榜公布,或讓學生分發試卷,此行為侵犯了學生的(  )。A.隱私權B.名譽權C.受教育權D.人身自由權【答案】A【考點歸納】1.要尊重學生的受教育權受教育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教師要提高法律意識,不要隨意剝奪學生的受教育權。
  • 關愛學生是指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
    關愛學生是指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每一一個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關愛學生是師德修養的靈魂,也是師德規範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關愛學生
    在新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對於關愛學生這一方面有幾點要求,現總結如下:首先關愛學生是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關愛學生的對象範圍是指全體學生,而不是某一部分或某一個學生。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有些教師不是不能給予學生關愛,而是往往不能給予全體學生關愛。這樣的觀點顯而易見是不符合教師職業行為要求。
  • 尊師重教也應該尊重學生人格
    最近,在四川省廣元市,張某等8名學生因答題錯誤受到任課教師王某懲罰。其中,張某兩次受罰,累計被王某用戒尺打手心4次,罰跪約5分鐘,其後張某在教室出現頭暈現象,被張某祖母和王某送醫院治療,經搶救無效而死亡。在我們的印象裡,老師應該是正義的化身,因為老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發生在9月10日這起駭人聽聞的體罰學生的事件,還是讓我們驚出一身冷汗。
  • 強化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護
    司法實踐中,一些涉未成年人案件的處理過程未能很好兼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權益的雙向保護,讓部分當事人受到「二次傷害」。 為切實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質量,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日前發布新規,明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須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遵循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等工作原則。
  • 教師在教學過程安排上,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的最基本階段。因此,在現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創新精神的培養不是一門學科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依賴於各學科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多學科教師的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
  • 速記「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一)考點梳理1.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原則(1)地位: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核心內容,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集體主義原則的具體化。3.教育人道主義原則(1)含義: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權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在尊重的基礎上才能使教育活動開展得更順利。(2)地位:教育人道主義原則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徵,是現代教育區別於維護人的依賴關係的封建教育的標誌之一。
  •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規定了能夠區別其他類型職業道德的標誌。教師職業服務的人群是學生,培養的是國家和社會的接班人,這與其他類型職業有很大不同,通過制定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從而能夠區別於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的差異。其次,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指明了教師道德行為的總方向。
  • 尊重別人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木南沒有東西送你卻會真心陪伴你一路走下去文字/編輯 | 木南校稿 | 夏沫尊重別人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任何人你都無權踐踏如果連別人都不尊重談何尊重自己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到廣告業務推銷電話,你通常的做法是怎樣的?
  • 尊重學生,這個主題的教師資格證筆試作文怎麼寫?
    今天的主題是尊重學生一、主題解讀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人格上的平等關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再者,新課程強調「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最大能動性,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有效地學習。
  • 四川一學生身亡前被體罰,若教育本身都不能保護孩子,何談未來?
    我國《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已經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託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若教師體罰導致未成年人受到嚴重侵害,必須承擔相應民事和刑事責任。
  • 專家解讀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守住教書育人的底線
    教師不是一般的職業,教師是從事塑造人的心靈,培養人的事業。從大處來講,關係到民族的強大、國家的興旺;從小處講,關係到兒童的健康成長、家庭的幸福。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遠,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教師要充分認識教師職業的重要性及其特點,熱愛每一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信任每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
  • 德育教育中,尊重和理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提高綜合素質
    著名思想家馬克思曾寫過一段名言:「可以為人帶來尊嚴的只有教師這一職業,在從事這一職業時,我們不是作為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造」,他接著指出,具有創造性的職業「乃至於最為優秀的人物也會在從事它的過程中懷著崇高的自豪感。
  • 2020湖南教師考試備考:速記「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關注公眾號【長沙教師考試】領取教資、教招資料(一)考點梳理1.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原則(1)地位: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核心內容,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集體主義原則的具體化3.教育人道主義原則(1)含義: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權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在尊重的基礎上才能使教育活動開展得更順利。(2)地位:教育人道主義原則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徵,是現代教育區別於維護人的依賴關係的封建教育的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