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粉只是在名稱叫法上叫做生粉,一般是粵菜菜譜裡會這麼說,香港和臺灣省的菜式裡就會說的生粉。生粉的作用就烹飪時掛糊、上漿、勾芡等。一般會用到玉米澱粉、地瓜澱粉(番薯粉)、土豆澱粉粉(馬鈴薯粉)等,對沒錯,它們都是澱粉的一種,也都是作為生粉使用。只要你是為了基本的烹飪使用,購買生粉就可以,不用區分哪種材質的生粉。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一起被稱為生物界三大基礎物質,它主要有碳、氫 、養三個元素組成,而氫與氧的比例為2:1,和水的比例一樣,仿佛是碳和水的結合物,所以稱之為碳水化合物。而自然界植物中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形式是澱粉,比如大米中澱粉含量62%-86%,小麥中澱粉含量57%-75%。
澱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存儲在植物的根和莖中,然後經過多重工藝提取出來。一般在超市買澱粉,不會註明什麼是生粉,都是說某某澱粉,其中玉米提取的澱粉產量最大,綠豆澱粉品質最好、產量小但用途廣,此外還有木薯澱粉、豌豆澱粉、土豆澱粉、百合粉、蠶豆澱粉、葛粉等。而生粉的原料是玉米或土豆,其實說白了就是用玉米和土豆做的澱粉。這樣我們很容易看出,生粉一定是澱粉,但是澱粉不一定是生粉,澱粉中的兩個特例,玉米澱粉和土豆澱粉才是生粉。我們超市買的生粉通常是這樣標記的:玉米澱粉(生粉)、土豆澱粉(生粉)。
玉米澱粉可使原料除異增香,能夠保持食物的本真味道,使口感更細嫩鮮脆。適用於質地細嫩或是選擇細嫩部位的雞鴨魚蝦為原料製作的菜餚。
紅薯澱粉一般呈顆粒狀、無光澤、糊化後黏度較難控制,因此在勾芡中不會用到,主要用於油炸和製作中式點心、粉絲、粉皮等。
紅薯澱粉,顧名思義就是從紅薯中提取出來的澱粉,有人會和紅薯麵粉搞混淆,簡單點紅薯麵粉是直接將紅薯碾碎得到的麵粉,而澱粉要經過碾碎,過濾和曬乾等步驟才能得來。外觀上紅薯澱粉呈白色,有很多的顆粒存在,但不排除有做得很細的,其用水勾出的芡汁裡有小顆粒存在,融化比較的慢,如果三種澱粉用同樣多的重量勾出芡汁作比較會發現,紅薯澱粉是最稀的。
小麥澱粉是洗去麵筋後沉澱得出,又叫澄粉。可做廣式點心,水晶蝦餃等。
木薯澱粉的黏性足,其餘特性和土豆澱粉、玉米澱粉類似,非常適合上漿和勾芡;由於產地等原因,木薯澱粉在香港、臺灣、廣東等地應用較多。同時它還有另一個優點,無味,這點在一些精細點心製作上非常重要,因此也常用木薯澱粉做布丁、奶製品等。
豌豆澱粉屬於比較好的澱粉,一般吃的涼皮、涼粉就是用豌豆澱粉做的。豌豆澱粉用來炸酥肉也很好,軟硬適中口感脆,卻不像玉米澱粉那麼脆硬,豌豆澱粉表皮也不容脫落。
澱粉的種類其實很多,今天主要介紹了家庭中常用的幾種,總結來說:玉米澱粉主要用於上漿,紅薯澱粉適合用於掛糊,土豆澱粉主要用於勾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