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一種全球性疾病,在它面前沒有性別、年齡、種族區別,人人都是平等的!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報告表明,全球患癌人數正在迅速增長,僅僅是2018年全球新增的癌症患者就達到了1810萬,死亡人數高達了960萬。
有專家預言稱,到了本世紀末之後,癌症將成為全球疾病的頭號殺手,也是阻礙人類預期壽命的「攔路石」!
不但如此,報告還明確指出,全球新增和死亡癌症病例,有超過1/2都來自於亞洲國家,而這其中,我國就是癌症病發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存在。之所以會如此,除了與我國人口基數大有關外,人口老齡化、平均壽命增長、生活和飲食習慣改變,都是致癌因素!
那麼問題來了,得了癌症是否只能等待死亡,沒有活下去的希望呢?
曾經有人說,中國癌症患者最可悲之處,並不是被癌症找上門,而是被中國式癌症觀念包圍。想要活、戰勝癌症,以下幾點就應當重視起來:
1、早發現
從健康細胞到癌細胞、再到癌變,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而促使細胞發生癌變的因素又有很多。所以,臨床也因此發現了不少癌症高危人群,比如40歲以上人群、有癌症家族史、有慢性病(炎症、病毒感染、潰瘍、息肉)、長期接觸有害物質(吸菸飲酒、礦工、化學工人、裝修工人)等。對癌症高危人群來說,定期進行針對性的防癌篩查很有必要,這有助於儘早揪出體內的癌變;
除此外,大家還應提高對癌的警惕性,在發現身體出現異常後,比如近期經常感覺某一處異常疼痛、大便有異常(血便、大便形狀改變、習慣紊亂)、莫名消瘦等,都應積極就醫檢查,找到根本原因。
2、積極治療
癌症並不是大家想像一般的不治之症,事實上,全球醫療界對癌的研究從未停止過,臨床上有很多針對癌症的治療辦法,這包括了手術切除、放化療等。除此外,近些年還問世了免疫療法、靶向藥物療法等方式,在臨床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
在癌症確診之後,治療就應當提上日程。如果病情還處於早中期,醫生一般都會通過手術、配合後期放化療等控制病情發展,且治療效果相對較好。而如果病情走到了晚期,雖然治癒希望並不高,但仍然可以通過治療減輕癌症症狀、避免癌症進一步發展和擴散。
3、定期複查
在癌症手術治療、姑息治療的療程結束後,抗癌取得初步成果,並不代表一勞永逸,患者還需定期進行複查。從科學角度來看,手術後的1-3年就是癌症復發的高危期,複查頻率較為頻繁。5年後若沒有復發,復發機率僅僅是10%左右,可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延長複查間隔。
總之,癌症不是不治之症,大家不需要過度恐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積極進行體育鍛鍊、定期展開防癌篩查。而在確診癌症之後,也不應放棄生的希望,要相信科學和醫生,進行治療才有戰勝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