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琦的大姑姑才五十多歲,上個月說胃疼,去醫院查後,醫生跟家屬說是肝上長了腫瘤,腫瘤太大頂住胃了,所以胃疼。醫生說情況已經很嚴重了,化療能活半年,保守治療最多兩年。小琦跟著爸媽去醫院探望姑姑了,姑姑還以為只是胃疼,嘻嘻哈哈說打兩針就能回去上班了。
姑姑家裡人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告訴她怕她精神崩潰,但又覺得她有權利安排自己的治療方式,家裡人意見不統一,便吵了起來。
小琦找到小艾,說:「我覺得我們國家真的好欠缺死亡教育,忌諱討論生病和死亡。如果是我得了癌症,我是一定要知道的,如果我活不長了最起碼要自己安排自己的身後事,死也要明明白白得死。」
親人得了癌症,要告訴他嗎?
如果一個人得了癌症,應該告訴他嗎?答案很簡單,應該。沒有誰比病人本身更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病情。
但如果貿然告訴癌症或者任何重症的患者事情,又可能因為對方無法接受現實而帶來傷害。如此一來,儘管滿足了癌症患者的知情權,卻違背了不傷害病人的倫理原則。
為此,在我們告訴癌症患者情況的時候,應考慮以下因素。
1. 癌症患者的心理承受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得知自己患癌症一定會造成心理衝擊。因而,我們要考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力強的癌症患者,我們可以更為直接點,承受能力低的,我們則要委婉一些。但無論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我們都有必要做一些引導。比如對於癌症認識較少的人,我們應該告訴他癌症並非絕症,配合治療的康復希望。
2. 癌症的嚴重程度:如果是早中期,大多數癌症種類都可以直接告訴患者,因為治療癌症的技術已經進步很大,很多癌症的治療效果都很好。告訴實情的同時,應引導病人積極抗擊癌症。如果是晚期患者,或者是惡性程度比較高的癌症,可以在告訴他有癌症的事實時,對嚴重程度作有保留的描述,並多以正面的話語來引導患者,以免使他陷入絕望中,放棄希望。
癌症患者自己是怎麼想的?
其實,作為癌症患者自己,大部分人還是願意知道真實情況的。《Psycho Oncology》醫學雜誌的研究稱,研究者從中國末期病患的醫生、護士口中了解到,98%的患者想知道自己的疾病診斷,而且,高達87%的患者想了解全部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學院對1023名中國癌症患者和家屬的調查顯示,90.8%的癌症患者認為應該讓早期癌症患者知情,60.5%的癌症患者認為應該讓晚期癌症患者知情。
所以,多數癌症患者還是願意面對現實。
告訴癌症患者實情,也要講究技巧
告訴癌症患者實情的時候,要注意溝通技巧。那麼,究竟該怎麼做呢?
美國精神病學教授Walter F. Baile提出了SPIKES溝通法。這是醫護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方法。我們不妨參考一下,將情景替換成家屬告知癌症患者實情。我們主要是學習其中的溝通方法。
S: SETTING UP the interview(設置好面談)
可先設置好內容,預想患者可能出現的情緒反應,以及自己的處理方式。談話環境保持私密舒適。談話過程應保持一定的眼神接觸。
P:assessing the patient’s PERCEPTION(評估患者想法)
開始告訴癌症病人實情之前,先聽聽他對自己情況的了解。在隨後的談話中,可更正一些錯誤理解和不實際的期望。比如你可以問:「目前為止,你對自己的疾病都知道些什麼?」「你知道昨天的檢查結果是什麼意思嗎?」
I:obtaining the patient’s INVITATION(獲得病人的邀請)
雖說多數癌症患者是願意知道真實狀況,但也有人不想知道。你最好得到患者明確的邀請之後,再作解說。如果沒有明確的邀請信號,可以直接詢問,比如:「你現在想了解所有的情況,並花時間討論一些治療方案嗎?」
K:giv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o the patient(給予病人知識和信息)
到了告訴事情的這步,可以用這些話開場:「有個壞消息要跟你講……」或「很抱歉,我要告訴你……」做好聽壞消息的準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家屬不一定能消化患者健康信息並明確傳達,所以應請教醫生一些易懂明確的描述,其次要避免過於直接,而是一點一點透露信息,確保癌症患者了解每一部分。如果預後非常差,也要避免說「我們什麼都做不了」之類的話,畢竟我們可以安排控制癌症患者的疼痛,緩解症狀,安置寧養。
E: addressing the patient's EMOTIONS with empathic responses(富有同理心的回應對待病人的情緒)
這部分是最難的。癌症病人可能會沉默、不相信、哭泣、否認、憤怒,這是震驚、自我孤立或哀傷的表達。這時,應觀察病人情緒,用開放式問題說出這些情緒的名稱來確認;找出情緒出現的原因;給予病人時間表達情緒;讓病人知道你與他有情緒連接,能理解他的情緒;使用一些探索性問題幫助病人更好表達情緒。
S: STRATEGY and SUMMARY (尋找策略並總結)
為病人做出規劃和提供治療方案,這有助於緩解病人的焦慮和不確定感。在此之前,先了解癌症患者的打算,對治療的認知、期待和目標。
告訴癌症患者實情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但告訴他實情是更佳的選擇,更有利於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溝通,讓治療更便利,更有利於患者。
參考資料:
[1]《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親人得了絕症要不要瞞著他?》.中新網.2019年5月30日
[2]連紅玉,湯翠芳.《癌症患者知情權的探討》.中國醫學倫理學.2012年第1期
[3]Wuensch, A., et al. Breaking bad news in China – the dilemma of patients』 autonomy and traditional norms. A first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Chinese oncologists and caretakers. Psycho-Oncology, 2013 (5)
[4]Baile, W. F., et al. SPIKES—a six-step protocol for delivering bad news: application to the patient with cancer. The Oncologist, 2000 (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