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因政治小說《雪》惹爭議

2020-12-17 搜狐網

  去年,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白色城堡》由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受到讀者歡迎。日前,帕慕克的自傳性作品《伊斯坦堡》和其政治小說《雪》的簡體中文版先後出版。

  出版於2002年的《雪》是帕慕克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政治小說,出版後飽受爭議。它對壓迫、憤怒、陰謀和暴力的分析具有奇異的預見性。

  《雪》出版之後,在本國讀者中引起爭議,甚至令帕慕克遭到一些同胞的憎恨,乃至受到生命威脅,幾乎不能在自己的國家安全地散步。

  帕慕克遭受威脅主要是因為其不斷敦促土耳其政府和人民反思奧斯曼土耳其一百多年前對境內亞美尼亞人的屠殺歷史。在小說《雪》中帕慕克也借卡的眼睛公開提到了這段歷史。他被該國極端民族主義勢力斥為「叛國者」,並被以「侮辱土耳其國格」的罪名告上法庭。這種危機在帕慕克獲得諾獎之後呈愈演愈烈之勢。

  據世紀文景公司透露,他們去年底曾邀請帕慕克今年3月來華訪問,可由於安全問題被擱置。據海外媒體報導,帕慕克曾受到公開威脅。

  然而,《雪》卻是文學評論家評價較高的小說。帕慕克善於運用輕快的、荒誕主義的手法,拖長鬧劇的情節,甚至暗示在這個冷漠、混亂的世界裡,任何情節都是可笑的。他熱衷於劇場表演中非真實的現實,虛假的真實。《雪》以卡夫斯國家劇院兩個夜晚的演出為支點,幻覺和現實攪成一團,令人難以分辨。

  世紀文景公司推出的《雪》是從土耳其語直接翻譯的。英文版在帕慕克獲諾獎之後作了修訂,臺灣的中文繁體字版還在翻譯中。

  另據報導,帕慕克日前在德國宣布,將於10月推出新作《純真博物館》(TheMuseumofInnocence)。據悉,這部小說以1975年到20世紀末的伊斯坦堡上流社會為背景,以感傷的筆觸描寫一個愛情故事。

相關焦點

  • 帕慕克最受爭議的政治小說:雪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 最受爭議的政治小說   雪   【土耳其】奧爾罕·帕慕克 著 最受爭議的政治小說。   此書出版之後,土耳其舉行了焚燒書籍的活動,不同的舉辦者焚燒《雪》的不同部分。這部小說所引發的政教爭議,令帕慕克遭到一些同胞的憎恨,甚至受到生命威脅,他成了一個被獵捕的人,幾乎不能在自己的國家安全地散步。正是因為這本書,帕慕克流亡到了美國。
  • 莫言書話帕慕克小說《雪》
    好大一場雪  ―――帕慕克長篇小說《雪》賞析  兩年前,讀完《我的名字叫紅》之後,即對帕慕克先生嫻熟的文學技巧讚賞不已。因此可以說,先有了伊斯坦堡這座城市,然後才有了帕慕克的小說。」這段話被多家報刊引用,我自己也頗為得意。但讀完了他的《雪》之後,我感到慚愧,因為那段看起來似乎公允的話,實際上是對帕慕克創作個性與藝術技巧的忽略。
  • 在歐洲的注視下——讀帕慕克《雪》
    《雪》是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在自己眾多作品中的最愛。相較於他的其他小說,《雪》的敘述手法算不上撲朔迷離,小說重心放在了卡爾斯小城複雜的政治生態上,包括世俗政府、軍方、伊斯蘭極端分子、伊斯蘭政教徒、左翼分子、女權運動者、庫德民族主義者。
  • 帕慕克哀悼震災:我推薦《雪》和《黑書》
    我覺得在我的作品中關於人類的苦難,關於心靈的成長,如何成長為一個更加睿智的人,更加了解生活的人,我覺得也許我可以推薦的就是《雪》和《黑書》。」附:小說《雪》簡介《雪》(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是奧爾罕·帕慕克最受爭議的小說。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小說《雪》被搬上話劇舞臺
    上周五,修復如初的中國大戲院迎來首臺國際大戲——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小說《雪》改編的法國話劇《雪,覆蓋下的真相》,中國大戲院開幕演出季暨國際戲劇邀請展大幕正式拉開,田沁鑫、劉恆、過士行、金宇澄、毛尖、路內、史依弘等京滬知名作家、學者、戲劇人等都趕來見證這個老戲院的華麗轉身。
  • 局外人奧爾罕•帕慕克
    一九八三年,奧爾罕·帕慕克出版了他的第二部小說《寂靜的房子》,多聲部敘述,很容易讓人想到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之後出版的《白色城堡》《黑書》《雪》《我的名字叫紅》幾部小說,華麗又騷氣,展示了他作為小說家的傑出才華,讓他獲得了國際名聲。《雪》是一部很迷人的小說。從德國回到伊斯坦堡參加母親葬禮的流亡詩人卡,借了臨時記者證,前往卡爾斯城採訪,他想了解真正的土耳其。
  • 開卷八分鐘:奧爾罕·帕慕克《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
    這個消息出來之後有很多的爭議,這些爭議很簡單,就是圍繞著政治跟文學的關係來談,談到這個政治跟文學的關係,很多人就會追溯,比如說莫言過去的表現怎麼樣,像當年在法蘭克福書展以中國為主賓國的時候,他怎麼樣跟外國記者談到中國的狀況等等。這些東西我覺得可能每一個作家,每個不同國家的作家他有他自己的選擇,甚至個別的作家他有他自己一種態度的表達。
  • 莫言與帕慕克、基蘭•德賽的對話
    我讀過帕慕克三部半作品,《我的名字叫紅》、《雪》、《白色城堡》,《伊斯坦堡》讀了一半。我的一些中國朋友說《我的名字叫紅》和我的拙著《生死疲勞》這兩部作品的開頭有相似之處,這真是一種奇妙的巧合。帕慕克: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共同朋友、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先生喜歡我們的敘事方式,大江向我推薦了您的作品。我回去之後一定好好拜讀。
  • 奧爾罕·帕慕克出了一本新小說,故事有點類似於《俄狄浦斯王》
    8 月底,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的新小說《紅髮女人》(The Red-Haired Woman)出了英文版。據《衛報》報導,小說以近乎痛苦的方式探討了父子關係這一主題。主人公 Cem elik 的父親是個激進左派,為躲避政治迫害,經常失蹤。
  • 帕慕克《雪》話劇版亞洲首演,揭幕中國大戲院開幕演出季
    開幕大戲是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小說《雪》改編的、法國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演出的話劇《雪,覆蓋下的真相》,這也是該劇的亞洲首演。開幕大戲《雪》第一次在中國舞臺呈現帕慕克作品這幾年,法國的舞臺劇作品來國內演出不少。
  • 奧爾罕·帕慕克簡介(圖)
    帕慕克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和他的兒子們》得到《土而其日報》小說首獎,並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贏得奧爾罕·凱馬爾小說獎。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說《寂靜的房子》,並於1991年獲得得到歐洲發現獎,同年出版法文版。
  • 今晚,中國大戲院「落下」諾獎得主帕慕克《雪》
    中國大戲院開幕演出季暨國際戲劇邀請展6月22日拉開帷幕,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小說《雪》改編的法國話劇《雪,覆蓋下的真相》上演,這是該劇在中國的首演。整個中國大戲院開幕演出季將從6月持續到9月底,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義大利、波蘭、立陶宛及中國等9個國家的19部精彩劇目亮相國際戲劇邀請展,演出場次共計50餘場。
  • 06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
    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  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獲得了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奧罕·帕慕克的代表作有《我的名字叫紅》、《白色城堡》、《新生活》等。  資料: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及其主要作品  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1952年出生於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堡科技大學主修建築。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新作 《紅髮女人》:看奧爾罕·帕慕克的野心與回歸
    因此我們會讀到《雪》,在帕慕克「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政治小說」中(如今這一自述可以打上一個問號了),政變與宗教衝突被他直率地拋在讀者眼前,對土耳其社會問題的思考也隨著書中主人公的探尋呈現出內在的危機。雖然我們很難以「揭露」或者「呼籲」這樣的詞彙來描述《雪》的寫作意圖,但帕慕克作品中煙雲籠罩的現實關切確實從此明朗了起來。
  • 諾獎作家帕慕克經典改編 法國原版話劇《雪》來渝上演
    酷暑中的重慶,等來了一場特別的《雪》。18日晚,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小說、由法國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創作的話劇《雪》在重慶大劇院上演。三個半小時法文原版話劇帶來的舞臺呈現,給了山城觀眾別樣的戲劇體驗。
  • 莫言號召作家向帕慕克學習
    莫言號召作家向帕慕克學習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0-26 9:09:06 ·來源:新京報《我的名字叫紅》研討會召開《白色城堡》與《雪》將分別上市  本報訊(記者姜妍)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帕慕克作品研討會昨日在土耳其駐華大使館召開。
  • 奧爾罕·帕慕克《雪》:每一片雪花都是落向世界的一道光
    編者按:2017年,法國斯特拉斯堡國立劇院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的小說《雪》搬上舞臺。今年6月,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話劇《雪,覆蓋下的真相》先後在中國上海和天津上演。在話劇版《雪》在國內上演之際,我們一起來讀讀帕慕克的這部代表作。《雪》講述的是一個土耳其詩人的故事。
  • 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
    □ 天寧   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2009年愛情小說《純真博物館》(2010年出版中文版)中所記載的真實博物館——純真博物館在現實中已經開放。
  • 奧爾罕·帕慕克談近作《紅髮女人》 「我不處在文明的衝突中,我...
    他從不吝於公開表露對女兒的愛意:在匯集眾多生活片斷的《別樣的色彩》中記錄女兒的日常——出生、厭學與鬧情緒,又在《雪》《我的名字是紅》和《純真博物館》等重要作品前都特別註明:「獻給我的女兒如夢」。如夢眼看就要結婚,父女倆見面更頻繁了。2018年5月下旬,她邀父親一起去查看了結婚場地。說起女兒,帕慕克不住地大笑。如夢正在寫自己第一部小說,但一個字都不願意給父親看。
  • 土耳其作家獲2006諾貝爾文學獎 曾因寫作被起訴
    諾貝爾的帕慕克  霍雷斯·恩達爾不願意談論更多的細節,除了重複瑞典學院的獲獎公告,霍雷斯只對本報記者添加了一句解釋:「帕慕克通過與東西方文化的聯接,擴大了現代小說的根基。」  旅居瑞典的華裔作家萬之與瑞典學院關係密切,他把帕慕克的獲獎看成是瑞典學院出現的新氣象:「帕慕克是一個有爭議的作家,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