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話 宋人黃山谷有句名言:「士三日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今人莫說三日,三月、三年不讀的亦大有人在,則今人之語言無味,原屬當然。而面目可憎,過去對此語不甚理解,現在明白山谷指的必是不讀書、不修為,將文化素養、禮儀品德視為無用,必使人只知賺錢獲利,媚權攬權,以獲取功利為可樂。除此之外,現在還有各種面目可憎出現,看看作者是怎麼說的。
說「面目可憎」
尹榮方
秦始皇巡遊會稽的時候,千從萬騎,排場極大。項羽隨叔父項梁圍觀,非常羨慕,不覺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劉邦看到秦始皇的行宮,壯麗雄偉,也說:「我就該住這樣的房子。」項羽、劉邦後來起兵反秦,提出的口號卻是反抗暴政,救民塗炭。能說這是英雄的欺人之語麼?但英雄起事的初心,為滿足某種欲望,當是事實。所以唐朝的羅隱要說:「高樓遠遊,不為人所覬覦者,是非常少見的。」今日世上高樓之多、逸遊之廣遠甚與秦始皇時代,則其激起的覬覦欲望也不知有多大了,這是人類的福音,抑或是哀歌,實不得而知。
現在的不少年輕人(不僅年輕人),想往的無非是聲色犬馬的生活,或以為聲色犬馬才是幸福生活的標誌。聲色犬馬需要錢,所以功利追求壓倒了一切。人生的其他趣味與況味被視為無足輕重。有一次聚會與昔日友人談起讀書讀報,有人大言:讀書讀報,現在還有人讀書讀報麼?你看,有人以為世上已無人讀書讀報了。以為書報無關乎功利,可以棄之不顧的早已不在少數了。前人所重者是讀書種子,一個人邊耕邊讀是可以傳為佳話的,這樣的人物也難以數計,所以「詩書傳家久」早已成為格言,這且不說。
宋人黃山谷有句名言:「士三日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今人莫說三日,三月、三年不讀的亦大有人在,則今人之語言無味,原屬當然。而面目可憎,過去對此語不甚理解,現在明白山谷指的必是不讀書、不修為,將文化素養、禮儀品德視為無用,必使人只知賺錢獲利,媚權攬權,以獲取功利為可樂。這樣的人氣質如何?趣味又如何?此所謂面目可憎也。今日之貪官幾乎都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者。他們在「懺悔」時,無不訴說自己「放鬆了學習,失卻了理想」,這裡的信息,值得我們玩味。
今日社會不讀書、不修為,致使其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又豈僅貪官群體。媒體載近年我國留美學生,履歷、社會實踐、學習成績等材料作假率之高,讓人瞠目結舌,這也是一種面目可憎也。有一外國朋友來滬,說上海城市很美,上海姑娘亦漂亮,但難得見到她們粲然的笑臉。這不也是一種面目可憎嗎?
近日報載重慶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提起長江三峽遊輪自助餐廳發生的一幕:「有一次,一對外國老夫婦取餐時,發現吃的都被拿光了。而他們旁邊的中國遊客,每人面前都是幾個大盤子,食物聚摞成塔,根本吃不完。這對外國夫婦並不是投訴自己沒吃到東西,而是覺得浪費食物太可惜。」這樣的情形,我們見得多了。
媒體載廣西某閉塞山區,上世紀八十年代,有李某考上大學,此人富學問,孝親,友弟,睦鄰,深受鄉人稱賞。後來,李某入城做了公務員,榮耀鄉裡,鄉人更是誇讚不已,教育自家子弟皆引李某為楷模。於是村裡讀書風氣大盛。
然而事有變故,數年前,這裡出了一個博士,不料此博士命運不佳,多年找不到理想工作,只能在縣城教書,生活拮据雲。其後,鄉裡父老每以博士為戒,謂讀書無用,德行修為無益。於是鄉裡讀書風氣復衰。而打牌、搓麻將,攀比、拜金、媚權漸成風尚。這種集體性質的面目可憎,我們如果視而不見,實在教人悲哀。
關於我們
本公眾號乃上海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新民晚報》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副刊,在微信平臺,我們將以全新的面貌繼續陪伴您。歡迎免費訂閱,我們將每日精選兩篇新鮮出爐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機。所有文章皆為《夜光杯》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互動
參與話題討論、文章反饋或聯繫投稿,請關注後點擊「進入公眾號」留言,在《夜光杯》微信平臺,我們願做您的讀者。
分享
點擊右上角按鈕可以「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
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收藏」,在有閒有wifi時品讀。
訂閱
點擊右上角按鈕,進入「查看公眾號」,關注「夜光杯」。
更多
更多內容請翻閱《新民晚報》,或下載新民晚報手機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