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河縣被納入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首批實施縣以來,時刻秉承「生態蘊市」中心城區建設「核心理念」。如今,唐河的 速發展獲得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而最近,在三橋的盡頭又有一座即將竣工的綠色公園——沅君文化園。
馮沅君(1900-1974年),河南省唐河縣人,現代著名女作家,中國古典文學史家,大學一級教授,九三學社成員,民盟成員。
自幼學習四書五經、古典文學及詩詞,與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和地質學家馮景蘭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學者陸侃如。先後在金陵女子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任教,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
這個沅君文化園猛地看起來,還是不錯的。
這個文化園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雕刻的字比較多,長篇幅的敘述了馮家的大致情況和馮沅君的生平事跡。可是這雕刻的文字不但沒有給沅君文化園增添色彩,反而成了整個文化園的敗筆。
大致看上去,整個石刻字還馬馬虎虎,但是仔細的看,就不敢恭維了
考取的「取」字,左邊一豎沒有刻出來
雕刻水平實在太一般
影和儒刻的怎麼樣
著述的著是這樣寫的嗎
這算是什麼字體呢
門檻的檻是這樣寫的嗎
託人的託,刻字時多了一橫,還要再描繪一下
黑和房,這是要怎麼寫才對呢,且不說字體醜爆了
有過一次合作,還是有述一次合作,北京的「京」是這樣寫的嗎
大學怎麼書
不知道寫的什麼意思
金面還是全面,馮友壯是誰
有述一次合作是什麼意思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寫的字也比這好看
小妹怎麼寫成水妹
長什麼小說,新造的字嗎
序文的序字是這樣寫的嗎
內容乃藝術上的,原來是及時的及少了一筆,不同的同
自己試試能找出幾個錯別字
看看,都少了一豎
一個文化園,彰顯的肯定是「文化」二字,而且沅君文化園的設計者又想突出文化的內涵,所以大量的使用的雕刻字體來突出文化的內涵,可是弄巧成拙,這醜爆的字體和一籮筐的錯別字非但沒有彰顯出沅君文化園的文化內涵,反而成為來了整個文化園的敗筆之作。
古人的碑刻藝術,至今深刻的影響著現代人的文化創作,引無數人去收藏,去臨摹。如果沅君文化園的雕刻字讓1000年後的人看到,會不會吐呢,最起碼要三天不吃飯。
中國還有一所青華大學嗎
離開的離
父親的親還可以這樣寫
到什麼陽
遺失了
以上只是部分內容,錯誤的地方實在太多。
一個文化園,彰顯的肯定是「文化」二字,而且沅君文化園的設計者又想突出文化的內涵,所以大量的使用的雕刻字體來突出文化的內涵,可是弄巧成拙,這醜爆的字體和一籮筐的錯別字非但沒有彰顯出沅君文化園的文化內涵,反而成為來了整個文化園的敗筆之作。
古人的碑刻藝術,至今深刻的影響著現代人的文化創作,引無數人去收藏,去臨摹。如果沅君文化園的雕刻字讓1000年後的人看到,會不會吐呢,最起碼要三天不吃飯。
馮友蘭寫成馮友壯,這個刻字的人一定沒有文化,最起碼他也沒有聽說過唐河的名人馮友蘭。沅君文化園,是多麼嚴肅的一項工程,馮友蘭兄妹又是唐河縣打的一張文化牌,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且不說外地的人到了沅君文化園看到這些醜字錯別字做何感想,單單唐河人就覺得這字太醜,錯別字太多,配不上文化園。
上圖是源潭鎮陝西會館裡面的刻字,乾隆年間製作。
古人沒有現代化的工具,但是有大國工匠的精神,精雕細琢的三個字,看起來就是一種藝術享受,這才是漢字的神韻和文化。
或許現代人卻少的就是工匠精神吧,急功近利,連三趕四,交工領錢。
來源:新視界影像